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1105发布日期:2019-11-13 01:3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叶风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无叶风扇中的柱流背喷扩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无叶风扇包括主机部分和无叶风扇喷嘴,常见的无叶风扇可以参照专利号为gb2475425a的德国专利。其无叶风扇喷嘴的设计是环形,其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环形通道和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环形排气口,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环形排气口附近、与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混合的环形开口。该结构喷嘴在用户使用时存在如下缺点:

1、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相对分散、不集中,使得在相对远距离使用时(例如3米),从喷嘴产生的气流流速低,送风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快速凉爽使用者的目的。

2、环形通道的设计使得基础气流在喷嘴内部的走向呈环形,这样容易造成气流在通道中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气流喷射的均匀性。

有鉴于此,后来慢慢地出现了柱状的无叶风扇喷嘴,可参照专利号为wo2018/157337的pct国际专利。其将无叶风扇喷嘴设计为柱状,且在柱状体的前壁面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喷射,直接在柱状体的前面吹出。这种新型柱状无叶风扇喷嘴基本上克服了上述环形无叶风扇喷嘴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其第一出风口直接设计在柱状态的前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高速气流从第一出风口喷出后直接出风,气流流速完全取决于第一出风口喷射的基础气流,对外界自然空气的拽吸力极差,因此难以生成外界自然空气流与喷射的基础气流进行混合,从而影响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柱流背喷扩流装置,其可以直接从装置的后面出风,吹出的风更为均匀,且风量更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柱流背喷扩流装置,包括具有高度的柱体,该柱体区分出前面和后面两部分,所述柱体的内部为通气腔体,至少于柱体后面设置背喷出风口,该通气腔体与背喷出风口之间通过圆弧流道相通,使得从背喷出风口喷出的风贴着柱体外壁从后面吹向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喷出风口的数量有两个,分别为左右对称的第一背喷口、第二背喷口,该第一背喷口和第二背喷口分别位于柱体后面部分的左后侧以及右后侧,且第一背喷口和第二背喷口均从柱体的上端延伸到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柱体的前面进一步设有正喷出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喷出风口的数量为一个,位于该柱体前面的正中间位置,从柱体的上端延伸到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柱体为圆型或者为水滴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柱体的前面和后面是沿分隔线x区分出,分隔线x是以柱体中心点o左右延伸的方向划分而得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柱体有第一配件、第二配件、第三配件,该第一配件和第二配件左右对称组装形成组合体,所述第三配件安装于该组合体的后侧,由第三配件的两个内圆弧将第一配件、第二配件之间的升压通道隔离出两圆弧流道,其中第一圆弧流道连通所述通气腔体与第一背喷口,第二圆弧流道连通所述通气腔体与第二背喷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气腔体分为左进气腔、右进气腔,该左进气腔和右进气腔的分别用隔墙从柱体的外壁隔开,左进气腔和右进气腔正对且分别与升压通道相通,该升压通道的前面通向正喷出风口,升压通道的后面通向第一背喷口、第二背喷口。

一种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出风方法,基于所述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结构,工作时,由主机吹出的强风从柱体的底部进入到通气腔体第一次升压,再从通气腔体冲向升压通道,在逐渐变窄的升压通道中进行第二次升压,使得高速流动的风从第一背喷口、第二背喷口喷出,并且贴着柱体外壁从后面吹向前面,风在柱体外壁后面吹过时不断地卷吸外界空气,带动外界空气汇集后从柱体的前面出风,形成立体出风形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正喷出风口同时打开时,升压通道中高速流动的风同时从正喷出风口喷出,加强立体出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本装置在柱体的后面设置背喷出风口,高速气流从背喷出风口喷出后会贴着柱体外壁从后面吹向前面,在此过程中高速流动的气流源源不断地对外界自然空气的拽引、卷吸、汇合,使得最后吹出的风量>背喷出风口基础风量,从而风量更大。此外,由于本发明是在柱体的后面设置背喷出风口,出风所形成的噪音是传导到装置的后方,声音传导方向与人所在的方向是相反的,从而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以及,由于本发明是在柱体的后面设置背喷出风口,强风从后面贴壁吹向前面时,风速有所减弱,使得吹出的风更为均匀柔和,增强人们的舒适感。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前面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后面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b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柱体101、前面

102、后面103、第一配件

104、第二配件105、第三配件

11、通气腔体111、左进气腔

112、右进气腔113、隔墙

12、背喷出风口121、第一背喷口

122、第二背喷口13、正喷出风口

14、升压通道15、圆弧流道

151、第一圆弧流道152、第二圆弧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用于安装在无叶风扇的主机(图未示出)上,实现安全的立体出风。

其中,该柱流背喷扩流装置包括具有高度的柱体10,该柱体10区分出前面101和后面102两部分。为了清楚地界定出柱体10的前面101和后面102,我们作了以下定义:所述柱体10的前面101和后面102是沿分隔线x区分出(参见图6),分隔线x是以柱体10中心点o左右延伸的方向划分而得到。又或者是,以柱体10俯视状态图中的左右方向最宽位置为连线,则连线一面为前面101,另一面为后面102。一般情况下,前面101即是无叶风扇吹风时,可以让人受风的一面。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柱体10的内部为通气腔体11,通气腔体11可以是任意形式,不限制形状和流道方式,不限制大小和是否弯曲,不限制通气腔体11的数量。本实施例中,通气腔体11是柱体10的内圆部分,内圆部分的容积需要小于柱体10的直径,这样可以实现气流在通气腔体11中升压,以提高风速。

结合图2、图4、图5和图6,本发明的柱流背喷扩流装置至少于柱体10后面102设置背喷出风口12。背喷出风口12的可以是任意形式,不限制形状、大小和是否弯曲,不限制背喷出风口12的数量。但是一般情况下,背喷出风口12最好是细的夹缝,夹缝不宜过大,否则卸压过快导致风速降低,低风速无法带动外界自然风一起贴着柱体10的外壁面一直从后面102吹向前面101,低风速极有可能导致出风直接从柱体10的背喷出风口12处分散,达不到聚集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喷出风口12的数量有两个,分别为左右对称的第一背喷口121、第二背喷口122,该第一背喷口121和第二背喷口122分别位于柱体10后面102部分的左后侧以及右后侧,且第一背喷口121和第二背喷口122均从柱体1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除此之外,如图1和图3所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于所述柱体10的前面101进一步设有正喷出风口13,可以达到该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立体出风效果。同理的,正喷出风口13的数量以及形式可以有多样,本实施例的正喷出风口13的数量为一个,位于该柱体10前面101的正中间位置,从柱体1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无论是背喷出风口12还是正喷出风口13,其上均不需要设置横向导风板(风翼),即可以实现水平出风,均匀出风,这是由通气腔体11内的风道结构决定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通气腔体11分为左进气腔111、右进气腔112,该左进气腔111和右进气腔112的分别用隔墙113从柱体10的外壁隔开,左进气腔111和右进气腔112正对且分别与升压通道14相通,该升压通道14的前面101通向正喷出风口13,升压通道14的后面102通向第一背喷口121、第二背喷口122。也就是说,左进气腔111、右进气腔112中的风向是从下至上,再喷出升压通道14时,已经改变了风向,使得风可以水平吹出,而不需要设置横向导风板(风翼)。

尤其重要的是,所述通气腔体11与背喷出风口12之间通过圆弧流道15相通,使得从背喷出风口12喷出的风贴着柱体10外壁从后面102吹向前面101。圆弧流道15的弧度需要足够大,才可以实现出风拐弯以及贴壁后从前面101出风效果。本实施例中,该圆弧流道15是从柱体10中心位置向后延伸,再向左右两边弯曲形成的第一圆弧流道151、第二圆弧流道152。

更为具体的,可以将柱体10分为三个结成配件,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柱体10包含有第一配件103、第二配件104、第三配件105。该第一配件103和第二配件104左右对称组装形成组合体,所述第三配件105安装于该组合体的后侧,由第三配件105的两个内圆弧将第一配件103、第二配件104之间的升压通道14隔离出两圆弧流道15,其中第一圆弧流道151连通所述通气腔体11与第一背喷口121,第二圆弧流道152连通所述通气腔体11与第二背喷口122。

基于上述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结构,本发明还公开此柱流背喷扩流装置的出风方法。柱流背喷扩流装置工作时,由主机吹出的强风从柱体10的底部进入到通气腔体11第一次升压,再从通气腔体11冲向升压通道14,在逐渐变窄的升压通道14中进行第二次升压,使得高速流动的风从第一背喷口121、第二背喷口122喷出,并且贴着柱体10外壁从后面102吹向前面101,风在柱体10外壁后面102吹过时不断地卷吸外界空气,带动外界空气汇集后从柱体10的前面101出风,形成立体出风形式。当正喷出风口13同时打开时,升压通道14中高速流动的风同时从正喷出风口13喷出,加强立体出风效果。

图1至图6所显示的附图中,所述柱体10为水滴型,为第一实施例。而图9至图10显示的附图中,所述柱体10为圆型,为第二实施例。无论水滴型还是圆型的柱体10,其工作原理基本是相同的。

本发明之柱流背喷扩流装置能够实现高速气流贴着柱体10外壁面由后面102吹向前面101,在此过程中团聚而不分散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解释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当高速气流s0从第一背喷口121或第二背喷口122喷出时,高速流动的气流s0一定吸引周边的物质,由于柱体10壁面是实体,基本上不存在可以被吸收的气体,从而会在柱体10壁面形成负压。而高速气流s0的另一侧(外侧)由于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外界空气可被卷吸,即使同样存在负压,但是外侧的负压值小于柱体10壁面的负压值。如果用点a1表示柱体10壁面的负压值,用b1表示高速气流s0的另一侧的负压值,显然,a1的气压更低,这样会导致高速气流s0的流动方向指向于更为低压的一侧,即指向a1,因此,会一直贴着柱体10壁面从后面102流动到前面101,直到气流s0的速度降低时,才会脱离壁面,因此会在柱体10的前面101吹出,形成立体出风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