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912发布日期:2019-11-12 23:38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大分子制备时用水封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物大分子制备时用到四效蒸发器进行连续式蒸发浓缩,在工作时候,关联的泵需要利用循环水带走机封部件因动、静环相对旋转所产生的摩擦热,降低使用温度,延长泵使用周期。

目前的操作方式一般为,为了保证降温效果,要保持水封水的温度低,并且有足够的量,因此,普遍采用一直补入自来水的方式,保持水封水的温度,起到好的降温效果,这样就造成了水的利用率低的问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水封浪费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对水封水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从而有效的利用了水资源,节约水,另一方面保证了水封水的温度,保证水封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包括储水罐,储水罐底部设有水封水出水口,在该储水罐的顶部设有水封水回水口,该水封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泵的机封,机封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罐的水封水回水口;在储水罐的上部还是有补水入口,该补水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自动开关阀,自动开关阀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补水管;在储水罐内设有循环水出水管,该循环水出水管的自由端置于储水罐水液面下,该循环水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该过滤器连接冷却器,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循环水进水管,该循环水进水管通入储水罐内,该循环水进水管的自由端高于储水罐水液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有:

所述的冷却器为风冷式冷却器或列管式冷却器,提高冷却效果,利于水封水温度的降低。

在储水罐与泵的机封之间有排空阀,不用时实现储水罐的排空。

所述的泵为多台泵,为2-8台,优选为3-5台,设置多台泵的水封串联的方式,便于集中处理和提供水封水,提高使用效率,节约成本。

储水罐的上部连接有自动补水液位计,控制水通过过滤器、自动开关阀进入储水罐实现储水罐内水位恒定,实现自动控制,保证水封水的足量,保证水封工作联系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设置储水罐,并对储水罐设置循环水冷却部分,对储水罐的水封水进行降温冷却,保证了泵机封的冷却,提高了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设置补水入口,保持储水罐内水位的恒定,并对补入的水进行过滤器,保证用水洁净,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水罐,11-水封水回水口,12-补水入口,13-水封水出水口,14-液面,2-自动补水液位计,3-排空阀,4-泵,5-过滤器,6-自动开关阀,7-冷却器,71-循环水出水管,72-循环水进水管,8-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泵用机封水降温节水系统,包括储水罐1,储水罐1底部设有水封水出水口13,在该储水罐1的顶部设有水封水回水口11,该水封水出水口13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泵4的机封,所述的泵为多台泵,如为2台或5台,或其他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设置即可,设置多台泵的水封串联的方式,便于集中处理和提供水封水,提高使用效率,节约成本。

机封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罐1的水封水回水口11,在储水罐1与泵4的机封之间有排空阀3,不用时实现储水罐的排空。

在储水罐1的上部还是有补水入口12,该补水入口12通过管道连接自动开关阀6,自动开关阀6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5,过滤器5通过管道连接补水管8。

在储水罐1内设有循环水出水管71,该循环水出水管71的自由端置于储水罐水液面14下,该循环水出水管71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5,该过滤器5连接冷却器7,所述的冷却器7为风冷式冷却器或列管式冷却器,冷却器7的另一端连接循环水进水管72,该循环水进水管72通入储水罐1内,该循环水进水管72的自由端高于储水罐水液面14。

储水罐1的上部连接有自动补水液位计2,控制水通过过滤器5、自动开关阀6进入储水罐1实现储水罐内水位恒定,实现自动控制,保证水封水的足量,保证水封工作联系进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