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头机构的储油润滑结构及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0658发布日期:2019-12-06 18:3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头机构的储油润滑结构及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风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摆头机构的储油润滑结构及电风扇。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电风扇一般都具有摇头功能,其主要由扇体在风扇基座上作相对风扇基座中心的回转运动实现,实现回转的两个轴孔配合的零件由于相对运动必然会相互摩擦,因此有润滑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电风扇通常会在两个轴孔配合零件的配合处涂抹润滑油,以避免摇头卡阻和摩擦异响等不良,但是由于目前的电风扇缺乏储油结构,轴孔配合的间隙较小,装配时涂抹的润滑油大部分在装配完成后就已经流失浪费掉,而且当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轴孔配合间隙中的润滑油在使用时会慢慢流失,得不到补充润滑油的作用失效,会出现摇头卡阻和摩擦异响等不良,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储油并补充润滑油从而避免摇头卡阻和摩擦异响现象的摆头机构的储油润滑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摆头机构的储油润滑结构,所涉及的摆头机构包括基座、电机、曲柄、转动块和壳体,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曲柄与所述转动块相连接,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装配孔转动配合,所述壳体与所述转动块相连接,所述电机可带动所述曲柄使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储油润滑结构包括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开设于所述装配孔和/或所述转动块的壁面,且位于所述装配孔和所述转动块的接触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头机构的储油润滑结构,通过设计储油槽,使得在转动块的壁面和/或装配孔的壁面上涂抹润滑油之后,将转动块与装配孔进行装配,多余的润滑油在装配时的空间挤压流入槽内储存,防止润滑油的流失浪费,同时,随着轴孔配合间隙中的润滑油在使用时会慢慢流失,储油槽中的润滑油会随着转动块的转动自动补充到转动块表面,防止出现摇头卡阻和摩擦异响等不良影响,延长机器寿命,增强用户体验。

优选的,还包括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设置在所述转动块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上,所述台阶部为环形;所述装配孔包括上孔部和下孔部,所述下孔部抵靠在所述台阶部上,该台阶部一方面用于转动块相对于基座高度的限位,防止壳体与基座分离,另一方面可防止转动块上的润滑油流入到基座上,防止润滑油污染内部零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套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上孔部抵靠在所述挡圈上,挡圈可防止润滑油从上方泄漏。

优选的,在所述转动块上开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方便壳体与转动块在装配时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再将两者进行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储油槽为纵向设置,储油槽的设置方向与转动块的转动轴向相同,便于在转动块转动时储油槽内的油更易流出进行润滑。

优选的,所述储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储油槽均匀设置,多个储油槽可以更好地储存润滑油,而且在轴孔配合间隙中的润滑油流失时能快速补充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储油槽的槽深为1-3mm,所述储油槽的槽宽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风扇,其包括了上述的摆头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头机构还可应用于空气循环扇、旋转式取暖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风扇的截面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风扇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曲柄与转动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头机构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7,一种摆头机构,包括基座1、电机(图中未标示)、曲柄2、转动块3和壳体4,所述基座1上开设有装配孔12,所述曲柄2与所述转动块3相连接,所述转动块3与所述装配孔12转动配合,所述壳体4与所述转动块3相连接,所述电机可带动所述曲柄2使所述转动块3转动,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储油槽31,所述储油槽31开设于所述转动块3的壁面,且位于所述装配孔12和所述转动块3的接触面上,即位于转动块3的外壁面上。

可以想到的,所述储油槽31还开设于所述装配孔12的内壁面上,或同时开设在转动块3的外壁面与装配孔12的内壁面上,其均可实现储油润滑的效果,如图7所示为在两者的接触面上均开设有储油槽31。

其中,装配时,将壳体4先设于基座1上的装配孔中,转动块3涂抹润滑油后,套入到基座1的装配孔内并与壳体4对接配合,再用螺钉5将转动块3与壳体4固定连接;对于壳体4与转动块3的对接配合,其具体为:所述壳体4下端设有一定位凸起(图中未示出),所述转动块3设有上端开口的配合槽(图中未标示),所述配合槽的底部设有定位孔32,所述定位孔32的大小与所述定位凸起的大小相适合,对接时,将转动块3套设在壳体4底部外侧,并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孔32对准配合实现转动块3与壳体4的对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摆头机构,通过设计储油槽31,使得转动块3涂抹润滑油套入装配孔之后,多余的润滑油在装配时的空间挤压流入槽内储存,防止润滑油的流失浪费,同时,随着轴孔配合间隙中的润滑油在使用时会慢慢流失,储油槽31中的润滑油会随着转动块3的转动自动补充到转动块3表面,防止出现摇头卡阻和摩擦异响等不良影响,延长机器寿命,增强用户体验。

参见图2和图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油槽31纵向设置,储油槽31贯穿所述转动块3周壁的上端,方便润滑油进入储油槽31中。

参见图3至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油槽31设有至少两个,优选的,圆周上每隔6-15mm弧长设置一个储油槽31,其沿转动块3周壁均匀设置,多个储油槽31可以更好地储存润滑油,而且在轴孔配合间隙中的润滑油流失时能快速补充润滑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油槽31的槽深为1-3mm,所述储油槽31的槽宽为1-3mm,由于多余的润滑油的量较少,如果槽深太深或者槽宽太宽会影响壳体4转动时,转动块3与基座1间的润滑油的补充。

参见图5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台阶部33,所述台阶部33设置在所述转动块3远离所述壳体4的一端上,所述台阶部33为环形;所述装配孔12包括上孔部121和下孔部122,所述下孔部122抵靠在所述台阶部33上,该台阶部33一方面用于转动块3相对于基座1高度的限位,防止壳体4与基座1分离,另一方面可防止转动块3上的润滑油流入到基座1上,防止润滑油污染内部零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挡圈6,所述挡圈6套设在所述壳体4上,所述上孔部121抵靠在所述挡圈6上,挡圈6可防止润滑油从上方泄漏;所述挡圈6为光滑耐磨材质的挡圈,其亦可减少壳体与基座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两者磨损。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风扇,其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摆头机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风扇,其通过设置储油槽31,使得转动块3涂抹润滑油套入装配孔之后,多余的润滑油在装配时的空间挤压流入槽内储存,防止润滑油的流失浪费,同时,随着轴孔配合间隙中的润滑油在使用时会慢慢流失,储油槽31中的润滑油会随着转动块3的转动自动补充到转动块3表面,防止出现摇头卡阻和摩擦异响等不良影响,延长机器寿命,增强用户体验。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