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循环油泵单泵盖BB2双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3674发布日期:2019-12-03 17:2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液相循环油泵单泵盖BB2双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shr)用循环油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两端支撑式高温高压双壳体循环油泵(bb2型结构改双壳体)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新开发的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srh)装置需使用用循环油泵,该泵实际运行条件苛刻,温度达410℃,泵进口压力达10mpa。之前主要采用进口屏蔽泵,价格昂贵,运行维护、备件费用高。国产泵最早有采用单壳体的,但危险系数极大。由本申请人研制的第一台液相循环油泵为双壳体、双泵盖、转子不能整体抽出结构,拆装和维护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安全可靠的液相循环油泵单泵盖bb2双壳体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和泵芯,泵体一侧设置有进口,泵体另一侧设置有出口,所述泵芯包括主轴,主轴外设置有吸入函体,吸入函体内设置有叶轮,吸入函体上设置有与泵体的进口对应的开口,吸入函体内的叶轮与泵体的出口对应;主轴上相应于泵体的进口端设置有吸入函体的第一泄压机构,主轴上相应于泵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吸入函体的第二泄压机构;所述泵体上相应于第一泄压机构设置有第一泄压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设置有与进口端吸入函体对应的定位止口;所述吸入函体的出口端通过支撑部设置有泵盖,泵盖上设置有第二泄压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泵盖和泵芯集成一体,可将泵盖和泵芯整体从泵体内抽出,大幅度降低检修难度,提高维护效率。

2、本实用新型结构改变后,泵芯和泵盖结合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泵的泄漏点减少两处,安全性更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加工方便,成本低廉,运行稳定可靠,能替代进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泵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定位止口、2为进口、3为第一泄压机构、4为第二泄压机构、5为机械密封函体、6为支撑轴承、7为轴承托架、8为泵盖、9为第二泄压孔、10为支撑部、11为叶轮、12为出口、13为泵芯、14为吸入函体、15为第一泄压孔、16为泵体、17为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6和泵芯13,泵体16一侧设置有进口2,泵体16另一侧设置有出口12,所述泵芯13包括主轴17,主轴17外设置有吸入函体14,吸入函体14内设置有叶轮11,吸入函体14上设置有与泵进口2对应的开口,吸入函体14内的叶轮11与泵体16的出口12对应;主轴17上相应于泵体16的进口2端设置有吸入函体14的第一泄压机构3,主轴17上相应于泵体16的出口12端设置有吸入函体14的第二泄压机构4;所述泵体16上相应于第一泄压机构3设置有第一泄压孔15,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6内设置有与进口2端吸入函体14对应的定位止口1;所述吸入函体14的出口12端通过支撑部10设置有泵盖8,泵盖8上设置有第二泄压孔9。

所述泵体16两端均设置有轴承托架7,轴承托架7内设置有主轴17的支撑轴承6。

所述泵盖8一端的轴承托架7和主轴17之间还设置有机械密封函体5。

所述第一泄压机构3和第二泄压机构4为微缝泄压结构,当泵体16内压力过大时,可从微缝结构处渗出液体,达到泄压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