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8855发布日期:2020-02-08 00:01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用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真空泵用循环系统,属于超纯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对超纯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8”半导体行业中,超纯系统出口超纯水出水的氧气含量一般要求在1~3ppb以下,故需要在纯水系统中加入脱气膜技术,与脱气膜技术配套使用的是真空泵,以保证出水氧的含量达到设计值要求。真空泵的工作效率较低,一般在30%左右,较好的可达50%。所以,真空度是否得到保证直接影响脱气膜的工作效率,真空泵的配套系统在脱气膜单元运行中显得犹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水环式真空泵,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为:泵叶片的叶轮偏心安装在呈柱形的泵壳内,泵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叶轮旋转时将水甩至泵壳形成一个水环,环的内表面与叶轮轮毂相切,由于泵壳与叶轮不同心,右半轮毂与水环间的进气空间逐渐扩大,从而形成真空;气体经进气管进入泵末进气空间,随后气体进入左半部,由于毂环之间容积被逐渐压缩而增高了压强,于是气体经排气空间及排气管被排至泵外。

根据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工作时会随着循环液的往复导致水环式真空泵的温度增高,从而导致真空泵的真空度达不到原设计要求。现有技术中对真空泵进行降温处理,都是直接将自来水作为冷源输入真空泵补水侧,或直接不配冷源,导致真空泵的真空度运行不稳定,甚至影响出水水质要求。

不配冷源的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随着长时间的运行,泵内内循环液的温度会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夏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真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导致脱气膜的脱氧能力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配有直接自来水作为冷却液时,真空度会随着四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直空度无法稳定在一定值上,同时,使用自来水作为冷却液时,一次侧输入的自来水在转为二次侧时已是无压状态,只能作排放处理,会导致一定量自来水的无端损耗,如果是在大系统场合,一天的自来水损耗量可达50t/d.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真空泵用循环系统,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解决超纯水行业中真空泵在长时间循环的情况下,因运行温度上升,而导致真空度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真空泵用循环系统,其结构包括真空泵、热交换器和气液分离罐,其中真空泵出口通过排气管连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罐底部进口,气液分离罐顶部设排气口,气液分离罐侧面上部通过循环液管连接真空泵进口。

优选的,所述的热交换器为卧式板式换热器,

或者,优选的,所述的热交换器为管式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的真空泵安装在泵架上,真空泵的中心轴与气液分离罐的中心溢流口保持等高。

优选的,所述的气液分离罐上设补水气动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能更有效稳定真空泵出口的真空度,从而保证脱气膜产水侧的脱氧量的稳定,保证脱氧效率;2)冷却液采用冷却水,使用后循环回主系统,不产生水资源二次浪费;3)有效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4)有效降低了真空泵叶轮因气液不分离而产生气泡,使叶轮表面产生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泵用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真空泵、11是排气管、12是泵架、2是热交换器、3是气液分离罐、31是排气口、32是循环液管、33是中心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泵用循环系统,其结构包括真空泵1、热交换器2和气液分离罐3,其中真空泵1出口通过排气管11连接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罐3底部进口,气液分离罐3顶部设排气口31,气液分离罐3侧面上部通过循环液管32连接真空泵1进口。

所述的排气口用于气液分离。

所述的热交换器2优选为卧式板式换热器,也可用管式换热器。热交换器2的一次侧进水水量为真空泵1的循环需水量,根据真空泵的型号不同,循环水量不同。热交换器的压损应低于0.2kg,使用卧式换热器时应安装于整个系统的最低位,以保护泵叶轮。

所述的真空泵1安装在泵架12上,真空泵1的中心轴(叶轮轴线)与气液分离罐3的中心溢流口33保持等高(或略高于真空泵)。使得泵架高度与气液分离罐相匹配,保证真空泵启动时的运行电流不超过设计电流形成过载,保护了泵叶轮。

所述的气液分离罐3上设补水气动阀。用于补足循环蒸发掉的水分。

根据以上结构,工作时,真空泵1内气体经真空泵1内的排气空间及排气管101接入热交换器2,在热交换器2内将循环液降温后,在气液分离罐3内将泵内的气体由排气口31从系统内排出,将循环液经循环液管32再次循环入真空泵1泵体内。

其中,真空泵1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根据真空泵1叶片的偏心安装原理,在真空泵1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叶轮旋转时将水甩至泵壳形成一个水环,环的内表面与叶轮轮毂相切,由于泵壳与叶轮不同心,右半轮毂与水环间的进气空间逐渐扩大,从而形成真空,气体经进气管进入泵末进气空间,随后气体进入左半部,由于毂环之间容积被逐渐压缩而增高了压强。真空泵1主要起到使脱气膜的二次侧呈负压状态,从一次侧过液中抽吸分离过液中的氧气,从而起到分液分离的作用。真空泵1的真空度是否在50tor以上,是保证脱气膜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

以上结构和工艺适用于系统水量在50m3/h产水能力的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实施例

选用卧式热交换器,以减少循环液在真空泵运行过程中温度上升的问题,热交换器二次侧配套7℃→12℃的冷却液作为交换液,将换热器的一次侧的温度稳定在15℃的真空泵最佳工作温度上,从而保证真空泵的出口真空度稳定。气液分离罐接于真空泵排气一端,其主要作用是:由于水环真空泵排气时会携带一部分工作液排出,在排出端将气体液体进行分离,液体可以返回水箱重新当做工作液,气体通过气路排出或收集。

以上所述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使用任意可实现其对应功能的型号和现有设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