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装配机构及其所属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6560发布日期:2020-02-14 16:5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把手装配机构及其所属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装配机构,尤其是涉及风扇的把手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把手作为设备的常见部件,需要配置到设备的外侧用于设备的搬运、移动或角度调整等,如何可靠均衡的将把手装配到设备的外侧,是现有技术中把手装配不断创新改进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把手更为可靠均衡装配连接的把手装配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把手装配机构,包括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的把手连接件、可与把手连接件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以可拆卸的装配至外壳的外侧的把手,所述把手连接件设有与把手卡扣配合的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第一翘边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翘边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把手连接件的相反两侧。

如此设计,把手借助把手连接件的第一翘边、第二翘边,可更为可靠均衡的与把手连接件卡扣连接在一起,提升了把手的装配连接。

进一步的,把手设有与第一翘边卡扣配合的第一凸出部、与第二翘边卡扣配合的第二凸出部,第一翘边、第二翘边位于外壳的外侧,第一凸出部至少部分进入第一翘边与外壳之间,第二凸出部至少部分进入第二翘边与外壳之间。

进一步的,把手设有与第一翘边卡扣配合的第一折边、与第二翘边卡扣配合的第二折边,由此,折边与翘边能够更加充分的卡扣在一起,增进卡扣配合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把手包括朝向外壳的安装端口部,把手连接件包括底板,底板容纳于安装端口部,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设于安装端口部的相反两侧,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相向延伸,底板位于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之间。

进一步的,安装端口部还设有第一连接折边、第二连接折边,第一连接折边与第二连接折边相向延伸,第一连接折边的一端与第一折边的一端一体连接,第一连接折边的相反另一端与第二折边的一端一体连接,第二连接折边的一端与第一折边的相反另一端一体连接,第二连接折边的相反另一端与第二折边的相反另一端一体连接。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的稳定度。

进一步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第一翘边、第二翘边分别呈长条形,第一折边与第一翘边并列贴靠,第二折边与第二翘边并列贴靠。

进一步的,第一折边与第一翘边之一开设有防呆缺口,第一折边与第一翘边之另一设有嵌入防呆缺口的防呆凸块。

进一步的,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位于把手连接件的相反两侧,把手连接件包括底板,底板贴靠于外壳的外表面,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分别一体连接于底板,第一翘边自底板的一边向远离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方向翘起,第二翘边自底板的相反另一边向远离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方向翘起。

进一步的,把手连接件包括底板、自底板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支架,底板贴靠于外壳的外表面,把手装配机构还包括将支架与把手锁在一起的第二螺钉,第二螺钉横穿支架。

进一步的,把手装配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把手连接件锁固于外壳的第一螺钉,外壳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螺钉部分穿入于第一通孔、底板、支架,第一螺钉螺接于支架。

进一步的,外壳还设有第二通孔,底板延伸设有延伸入第二通孔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支架位于底板的相反两侧。第一螺钉与定位凸起使得把手连接件可以稳固的保持在外壳。

进一步的,把手包括供锁入第二螺钉的相向延伸的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位于支架的相反两侧,第二螺钉可由把手的外部依次穿入于第二螺钉柱、支架、第一螺钉柱。由此,第二螺钉锁入难度低,方便用户将把手通过第二螺钉锁于支架,用户可将把手与翘边直接卡扣到一起后,锁入第二螺钉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夹紧支架;装配时伴随着翘边与把手卡扣到一起,支架插入到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之间的预订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翘边与第一螺钉柱两者位于支架相反两侧中的一侧,第二翘边与第二螺钉柱两者位于支架相反两侧中的另一侧。如此设计,把手与把手连接件的配合更加平衡,不容易偏掉。

进一步的,支架设有自底板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相反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主体部与第一翘边,第二连接板连接主体部与第二翘边,主体部位于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之间,第一翘边、主体部、第二翘边三者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主体部设有一端连接底板的第一延伸部、一端连接底板的第二延伸部、倒扣凸起,第二螺钉螺接于第一螺钉柱,第二螺钉的螺钉座位于第二螺钉柱内,第一延伸部的相反另一端的边缘、第二延伸部的相反另一端的边缘、倒扣凸起环绕第一螺钉柱的自由端部,第二螺钉位于倒扣凸起与底板之间。

进一步的,主体部设有穿槽,第二螺钉是由穿槽贯穿主体部,主体部垂直于底板。

进一步的,把手包括手柄、一端连接手柄的支臂,安装端口部设于支臂的相反另一端,支架可由安装端口部插入于支臂之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前述的把手装配机构、位于外壳内的扇叶。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风扇在把手安装好后进行包装运输,导致包装的难度加大、风扇套件的体积也往往增大,即会大量耗费包材、纸箱,又使得相同的运力(比如集装箱汽车、轮船等)可以装载的数量降低,增加了包装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对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包装体积、提升运输效率的风扇套件。

一种风扇套件,包括包装箱、风扇本体、把手,风扇本体与把手容纳于包装箱之内,风扇本体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扇叶,风扇套件还包括安装固定于外壳的把手连接件,把手可与把手连接件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以可拆卸的装配至外壳的外侧,于包装箱内把手未与把手连接件装配,把手连接件包括贴靠于外壳的外表面的底板、可借助螺钉与把手锁在一起的支架,支架自底板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如此设计,把手通过把手连接件可以方便的装配到风扇本体的外侧,便于用户拿到产品后自行进行把手的装配,生产厂家不需要把手装配上去后再进行包装运输,利于降低厂家的包装难度、套件的体积,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连接件设有供与把手卡扣配合的翘边,翘边自底板向远离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方向翘起。把手连接件借助翘边,可与把手更为可靠的卡扣在一起。

进一步的,翘边包括第一翘边、第二翘边,第一翘边自底板的一边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翘起,第二翘边自底板的相反另一边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翘起。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连接件设有供与把手卡扣配合的翘边,把手设有供与翘边卡扣配合的折边。

进一步的,翘边包括第一翘边、第二翘边,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分别一体连接于底板,第一翘边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翘边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底板的相反两侧,折边包括供与第一翘边卡扣配合的第一折边、供与第二翘边卡扣配合的第二折边。

进一步的,把手包括朝向外壳的安装端口部,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设于安装端口部的相反两侧,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相向延伸,底板位于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之间,支架可由安装端口部插入把手内;把手与把手连接件装配在一起后,底板容纳于安装端口部并位于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之间。

进一步的,把手装配机构还包括支撑风扇本体用的风扇底座,风扇底座位于包装箱内,于包装箱内风扇底座未与风扇本体装配,风扇本体还包括设于外壳相对两侧的前网罩与后网罩,外壳环绕扇叶,把手与风扇底座安装至风扇本体后,把手与风扇底座位于外壳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把手装配机构还包括用以将支架与把手锁在一起的第二螺钉,把手包括供第二螺钉锁入的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相向延伸,支架可插入于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之间,第二螺钉可由把手的外部依次穿入于第二螺钉柱、支架、第一螺钉柱并螺接于第一螺钉柱。

进一步的,把手装配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把手连接件锁固于外壳的第一螺钉,外壳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底板延伸设有延伸入第二通孔的定位凸起,支架设有自底板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定位凸起与主体部位于底板的相反两侧,把手连接件还设有供第一螺钉螺接的螺钉孔,螺钉孔由底板向主体部内延伸,第一螺钉依次穿入于第一通孔、底板、主体部,第一螺钉螺接于主体部;把手与把手连接件装配在一起后,第二螺钉贯穿主体部且第一螺钉柱与第二螺钉柱相向夹持主体部。

进一步的,把手装配机构还包括用以将支架与把手锁在一起的第二螺钉,所述把手连接件设有供与把手卡扣配合的翘边,翘边包括位于底板相反两侧的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支架设有自底板向远离外壳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主体部位于第一翘边与第二翘边三者之间,把手与把手连接件装配在一起后,第二螺钉贯穿主体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风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风扇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3为本风扇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4为本风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把手纵剖);

图5为图4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风扇的把手处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风扇的把手及把手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风扇的把手连接件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风扇的把手连接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图1至图9所示,揭露了一种风扇,其把手装配机构包括外壳10、固定于所述外壳10的把手连接件3、可与把手连接件3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以可拆卸的装配至外壳10的外侧的把手11、第一螺钉13、第二螺钉12,所述把手连接件3设有与把手11卡扣配合的翘边,翘边包括与把手11卡扣配合的第一翘边30与第二翘边31,第一翘边30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翘边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把手连接件3的相反两侧。把手连接件3借助第一翘边30、第二翘边31,可与把手11更为可靠均衡的卡扣在一起,也有利于把手11与把手连接件3之间的快速螺钉锁固。第一翘边30、第二翘边31位于外壳10的外侧。外壳10呈圆筒形。

把手11设有供与翘边卡扣配合的折边,折边包括供与第一翘边30卡扣配合的第一折边400、供与第二翘边31卡扣配合的第二折边401,第一折边400构成第一凸出部的一种示例,第二折边401构成第一凸出部的一种示例,第一凸出部至少部分进入第一翘边30与外壳10之间,第二凸出部至少部分进入第二翘边31与外壳10之间。折边与翘边能够更加充分的卡扣在一起,增进卡扣配合的可靠性。第一折边400与第二折边401贴近外壳10的外表面。第一翘边30、第二翘边31、第一折边400、第二折边401对应设有导引翘边与折边卡扣到一起的第一导引面300、第二导引面310、第三导引面4000、第四导引面4010。

把手11包括朝向外壳10的安装端口部40,把手连接件3包括底板32,底板32容纳于安装端口部40,第一折边400与第二折边401设于安装端口部40的相反两侧,第一折边400与第二折边401相向延伸,底板32位于第一折边400与第二折边401之间。第一折边400、第二折边401及底板32大致共面。

安装端口部40还设有第一连接折边402、第二连接折边403,第一连接折边402与第二连接折边403设于安装端口部40的相反两侧,第一连接折边402与第二连接折边403相向延伸,第一连接折边402的一端与第一折边400的一端一体连接,第一连接折边402的相反另一端与第二折边401的一端一体连接,第二连接折边403的一端与第一折边400的相反另一端一体连接,第二连接折边403的相反另一端与第二折边401的相反另一端一体连接。如此设计,增强了第一折边400、第二折边401的稳定度。

第一折边400、第二折边401、第一翘边30、第二翘边31分别呈长条形,第一折边400与第一翘边30并列贴靠,第二折边401与第二翘边31并列贴靠。由此,增强折边与翘边之间卡扣配合的稳定性。第一折边400与第一翘边30之一开设有防呆缺口4001,第一折边400与第一翘边30之另一设有嵌入防呆缺口4001的防呆凸块301,本实施例中,防呆缺口4001设于第一折边400,防呆凸块301设于第一翘边30。

第一翘边30与第二翘边31位于把手连接件3的相反两侧,底板32贴靠于外壳10的外表面,第一翘边30与第二翘边31分别一体连接于底板32,第一翘边30自底板32的一边向远离外壳10的所述外表面的方向翘起,第二翘边31自底板32的相反另一边向远离外壳10的所述外表面的方向翘起。

把手连接件3还包括自底板32向远离外壳10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支架33,第二螺钉12用以将支架33与把手11锁在一起,第二螺钉12横穿支架33,使得支架33与把手11锁在了一起。第一螺钉13用于将把手连接件3锁固于外壳10,外壳10设有第一通孔100,第一螺钉13部分穿入于第一通孔100、底板32、支架33,第一螺钉13的螺钉座130位于第一通孔100之外,第一螺钉13螺接于支架33。把手连接件3还设有供第一螺钉13螺接的螺钉孔34,螺钉孔34由底板32向支架33内延伸。

外壳10还设有第二通孔101,底板32延伸设有延伸入第二通孔101的定位凸起320,定位凸起320与支架33位于底板32的相反两侧。第一螺钉13与定位凸起320使得把手连接件3可以稳固的保持在外壳10。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把手连接件3,其中一个把手连接件3所对应的第一通孔100与第二通孔101之间的间距与另一个把手连接件3所对应的第一通孔100与第二通孔101之间的间距不等,从而把手连接件3难以装配到与之不对应的第一通孔100与第二通孔101上,实现防呆。

把手11包括供锁入第二螺钉12的相向延伸的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位于支架33的相反两侧,第二螺钉12可由把手11的外部依次穿入于第二螺钉柱113、支架33、第一螺钉柱112。由此,第二螺钉12锁入操作难度低,方便用户将把手11通过第二螺钉12锁于支架33,用户可将把手11与翘边直接卡扣到一起后,锁入第二螺钉12即可。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夹紧支架33;装配时伴随着翘边与把手11卡扣到一起,支架33插入到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之间的预订位置。之所以能够夹紧是由于第二螺钉12的锁紧导致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间距被第二螺钉12拉近,从而夹紧支架33。具体而言,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夹紧支架33的主体部330。第一翘边30与第一螺钉柱112两者位于支架33相反两侧中的一侧,第二翘边31与第二螺钉柱113两者位于支架33相反两侧中的另一侧,如此设计,把手11与把手连接件3的配合更加平衡,不容易偏掉。

主体部330自底板32向远离外壳10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支架33还设有位于主体部330相反两侧的第一连接板331与第二连接板332,第一连接板331连接主体部330与第一翘边30,第二连接板332连接主体部330与第二翘边31,第一翘边30、主体部330、第二翘边31三者并列设置,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位于支架33的相反两侧。第一连接板331的底边、第二连接板332的底边连接于底板32,螺钉孔34由底板32向主体部330内延伸,第一螺钉13部分穿入于第一通孔100、底板32、主体部330,第一螺钉13螺接于主体部330;把手11与把手连接件3装配在一起后,第二螺钉12贯穿主体部330且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相向夹持主体部330。

主体部330设有一端连接底板32的第一延伸部333、一端连接底板32的第二延伸部334、倒扣凸起335,第二螺钉12穿入并螺接于第一螺钉柱112,第二螺钉12的螺钉座120位于第二螺钉柱113内,第一延伸部333的相反另一端的边缘336、第二延伸部334的相反另一端的边缘337、倒扣凸起335环绕第一螺钉柱112的自由端部114,第二螺钉12位于倒扣凸起335与底板32之间。由此,第一螺钉柱112的自由端部114位置被初步的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促进后续第二螺钉12的锁入可以顺利进行。支架33插入到第一螺钉柱112与第二螺钉柱113之间的过程中,第一螺钉柱112的自由端部114干涉经过倒扣凸起335(即第一螺钉柱112的自由端部114在经过倒扣凸起335时与之发生了干涉),倒扣凸起335抑制第一螺钉柱112进入预定位置后的倒回。主体部330还设有穿槽338,第二螺钉12是由穿槽338贯穿主体部330,第二螺钉柱113垂直于第一翘边30的长度方向、第二翘边31的长度方向。主体部330垂直于底板32。

把手11包括手柄110、一端连接手柄110的支臂111,安装端口部40设于支臂111的相反另一端,支架33可由安装端口部40插入于支臂111之内。把手11可作为一个整体装配至及拆离把手连接件3,本实施例中,把手11是由第一半把手115与第二半把手116通过多颗第三螺钉117锁定在一起形成,第一螺钉柱112设于第一半把手115,第二螺钉柱113设于第二半把手116。

本把手装配机构不限于风扇,还可应用于其他设备,比如吸尘器等,因此,外壳10还可为吸尘器等其他设备的外壳。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风扇套件,包括包装箱(未图示,例如常见的长方体包装箱),外壳10为风扇本体2的一部分,风扇本体2还包括扇叶17、设于外壳10相对两侧的前网罩15与后网罩16,外壳10环绕扇叶17。于包装箱内:把手11未与把手连接件3装配且把手连接件3装配固定于外壳10,如此设计,用户拿到产品后自行进行把手的装配,利于降低厂家的包装难度、风扇套件的体积,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风扇还包括风扇底座18,风扇底座18可安装于风扇本体2以支撑风扇本体2。于包装箱内风扇底座18未与风扇本体2装配,以减小包装体积。安装时,风扇底座18通过旋钮件19安装在风扇本体2外壳1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