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及离心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3170发布日期:2020-08-21 15:2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离心泵及离心泵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具有分成两部分的壳体的所谓的分体式泵(split-case-pumpe)。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该离心泵具有泵壳体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泵壳体中用于将液体从泵单元的吸入侧输送到压力侧的叶轮,其中叶轮具有进气管接头,该进气管接头通过耐磨环相对于泵壳体径向地密封。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的离心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离心泵的情况下,叶轮将泵壳体的内部分成吸入侧与压力侧,其中叶轮通过在吸入侧上的被进气管接头环形包围的吸嘴吸入待泵送的液体,切向地加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朝向压力侧起作用。因而,这种类型的泵也被称作离心泵,叶轮被称作径向叶轮。为了避免液体从压力侧返回吸入侧的流动,因为这显著降低了离心泵的效率,在吸入侧与压力侧之间设置液压旁路,叶轮朝向泵壳体密封。这基本上可以轴向地或径向地实现。在轴向密封的情况下,密封圈贴靠在进气管接头的轴向外边缘上。由于在运行时朝吸入侧作用于泵轴上的轴向力,由于在与泵连接的管道系统中的液压冲击和/或由于离心泵的机械驱动,轴向密封圈通常也同时作为轴向轴承支承来起作用而且因此受到高磨损。因此,通常优选进气管接头的径向密封,其中吸入环在径向外部地密封地贴靠在进气管接头的外圆周上。

本文中,在离心泵的压力侧与吸入侧之间的密封的质量也对液压效率有重大影响。为了保持较低的损耗,需要使叶轮与泵壳体之间的空隙尽可能小。因为液压力可导致轴的弯曲并且由此可导致空隙减小,所以在确定尺寸时必须考虑适当的裕量。所谓的耐磨环(英文“wearring”)常常用作吸入环,其中在轴弯曲时使空隙变小,有意地接收叶轮与耐磨环的接触。理想地,操作空隙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减小。为了避免阻塞,这里还需要与制造相关的最小空隙。然而,这在制造和装配时对组件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离心泵以及其相对应的构件越大,这就越适用。这样,例如在所谓的分体式泵的情况下,使用标称直径为500mm或更大的耐磨环。轴向两件式轴承座重达一吨,因而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用起重机吊起。还应该考虑的是,耐磨环在操作期间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耐磨环和进气管接头之间的径向空隙增大。因此,离心泵的效率下降,并且泵特性曲线朝转速更低的方向移动。为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定期维护耐磨环并在必要时进行更换。极高的磨损同样也需要提前更换。

耐磨环的维护或更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而且通常导致离心泵较长时间的停止运行,通常至少需要一天或两天。在此,首先需要将电驱动装置与泵解耦合。为了拆卸,还必须将被泵送的液体从泵壳体中排出。然后必须拆卸泵壳体,上壳体部分可通过起重机取下。然后,必须拆卸泵轴和叶轮,以便接近耐磨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径向进气管接头密封的离心泵,其中一方面密封空隙可以非常精确地被调整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维护费用显著降低。

该目的通过具有改进的虹吸密封的离心泵来解决。有利的扩展方案在随后进行阐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离心泵单元,其包括泵壳体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泵壳体中用于输送液体的叶轮,该叶轮具有进气管接头,该进气管接头通过开槽的耐磨环来密封,其中泵壳体具有调整单元,通过该调整单元能调节耐磨环的直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通过一种可调节并且可调整的进气管接头密封。通过可调节性或可调整性,对进气管接头的径向密封一方面可以在泵组装之后设置成最小的空隙,另一方面在维护或维修情况下可以重新被调整到最小的空隙。结果,可以显著降低空隙损耗并且由此又实现了更高的效率。由于可调整性而不再需要更换耐磨环。

下文中,术语“调整”不仅用于泵装配之后的初始设定,也用于在相对应的运行数小时之后的“再调整”。可以在泵运行期间来执行密封设置。对于该调整来说不需要将离心泵从连接的液压系统中拆卸或拆除。因此,维护成本显著降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停机时间,至少使停工时间最小化。

开槽的耐磨环是在其圆周的至少一个位置被槽中断,使得耐磨环的相对的两个圆周端部间隔开。该距离使得可以改变耐磨环的内径,这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单元来实现。通过减小直径,圆周端部朝向彼此移动,使得槽更小。

适当地,耐磨环仅具有一个槽,因此它是整体形成的,便于组装进气管接头密封时的操作并简化了整体设计,因为仅需要采取耐磨环的一个位置来防止流过槽的措施,如稍后说明。因此,在一体式的实施例变型中,耐磨环基本上具有大致c形。然而,与典型的c形相比,槽的周长要小得多。例如,槽的周向宽度在圆周的0.5%与3%之间。

然而,原则上,耐磨环也可以进行多次开槽。这意味着,该耐磨环由两个或多个环形区段组成,在每个环形区段之间分别形成槽的距离。在该实施例变型中,槽的总和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在圆周的0.5%与3%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这些槽的尺寸相同,使得对于n个槽来说,每个槽都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在圆周的0.5/n%和3/n%之间。

优选地,该调整单元被设置为对耐磨环的外圆周施加径向向内的力。这导致耐磨环的径向压紧,该径向压紧具有耐磨环直径与叶轮的进气管接头的外径的相对应的适配。因此,耐磨环与进气管接头之间的密封空隙可以减小到最小值,理论上甚至可以减小到0mm。

例如,耐磨环可以由例如青铜、灰铸铁或不锈钢的金属构成,也可以由塑料诸如ptfe构成。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变型,调整单元具有外环和内环,在该外环与内环之间具有圆花键连接,其中外环可相对于内环沿周向方向呈角度地调节,内环的直径可减小而且耐磨环贴靠在内环的径向内侧上。因此,外环形成圆花键连接的外部,并且内环形成圆花键连接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外环的内圆周具有圆花键轮廓,内环的外圆周是互补的圆花键轮廓。

圆花键连接中的固有特征是两个环由于它们相对于彼此的转动而相互压紧。圆花键连接中的力径向地作用在连接配对件上。外环对内环施加径向向内的力。这导致内环的内径减小,内环又将力传递到耐磨环,使得其内径同样变得更小并且密封空隙减小。这具有的优点是,在整个圆周上实现了的更精确的空隙调整,并且密封空隙的重新调整特别简单。

优选地,外环整体地形成。因此,实现了作用在圆周点上的扭矩作用在整个环上,以便使其转动。这相对于外环的多部件设计具有如下优点:力和转动运动不必首先通过适当的装置传递到外环的部件。由此,调整单元的设计结构特别简单。然后,整体地形成的外环沿其内圆周具有以至少一个圆花键的形式的所述圆花键轮廓。因此,内圆周可具有单个、两个或更多个圆花键。

为了能减小内环的直径,内环可以由可压缩的材料制成,例如由弹性体制成。因此,该内环是弹性的而且由于径向向内的力而变形。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的是,弹性必须时间长,尤其是应该持续数年,所以对材料要有适当的要求。

为了避免该问题,内环可由形状稳定的材料,尤其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然而,为了能够实现直径的减小,这里必须设置将内环开槽,使得沿周向在两个相应的圆周端部之间存在空隙。接着,由于直径的减小,这些圆周端部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减小空隙。应注意的是术语槽和空隙在技术上含义相同,然而就本实用新型而言,术语“空隙”用于内环,而术语“槽”用于耐磨环。

在一个实施例变型中,内环可以仅由一个圆形区段形成。因此,该内环是一个整体而且因此沿其周向只有一个空隙。该内环的形状基本上是c形的。沿着圆形区段的外圆周相应地形成至少一个与外环互补的圆花键,以便与外环的至少一个圆花键配合。因此,在一个子变型方案中,可以沿着形成内环的圆形区段的外圆周形成单个互补的圆花键。替代地,在另一个子变型方案中,沿着形成内环的一个圆形区段的外圆周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圆花键。

根据另一实施例变型,内环可由两个或更多个圆形区段的环形布置来形成。因此,它是由多部分组成并且在其每个圆周上适当地具有两个相邻的圆形区段之间的空隙。沿着圆形区段的外圆周相应地形成至少一个与外环互补的圆花键,以便与外环的至少一个圆花键配合。因此,在一个子变型方案中,可以沿着形成内环的所有圆形区段的外圆周形成单个互补的圆花键。因此,圆形区段也是互补圆弧楔的区段,并且共同形成这一个互补的圆花键。在另一个子变型方案中,沿着形成内环的所有圆形区段的外圆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互补的圆花键。

理想地,内环的圆形区段的数量等于外环的圆花键的数量或等于互补的圆花键的数量。在此,互补的圆花键的分布可以优选地来实现,使得在其背面上的每个圆形区段,也就是说它的径向外侧正好是圆花键形连接的一个完整的互补的圆花键。因为从一个圆花键到下一个圆花键的高度跳跃不在圆形区段之内,因此简化了圆形区段的制造。

特别有利的是,在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圆花键连接由三个圆花键和三个互补的圆花键组成。由此实现了圆花键连接的自定心的效果。

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变型中可以设置沿着外环的内圆周形成三个圆花键,而内环由三个圆花键区段的环形布置形成,这些圆花键区段的各自的外圆周分布形成与外环的圆花键完全互补的圆花键。

应注意的是,内环在一体式和分段的、由多部分组成的实施例变型中都可以是尺寸稳定的,尤其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但是替代地也可以是弹性的,尤其是由弹性体制成。

优选地,内环的圆形区段保持可径向移动。这简化了装配并且保证了限定的移动。此外,通过紧固器防止内环在周向方向上转动并且由此圆花键连接收紧或松弛。如果叶轮准时地从耐磨环开始,由于作用力而一并带走,这又会将内环一并带走。

在周向方向上,圆形区段尤其相对于泵壳体是静止的,使得当外环枢转时内环不转动。因此,为了使外环相对于内环枢转,在外环上需要最小的调节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变型中,外环可以可枢转与固定在泵壳体的l形支撑环接合。因此,该支撑环在外周侧和轴向端面上围绕外环接合并将其保持就位。因此,外环也可相对于支撑环枢转并在其中滑动。

为了将圆形区段在周向方向上固定并且同时保持径向可移动,支撑环可以具有轴向突出的导销,该导销与圆形区段中相应的凹部接合。凹部例如可以是凹槽或狭槽。凹槽或狭槽可以基本上径向地或沿着割线延伸,以便整个区段可以径向移动。适当地,导销沿圆周等距分布。导销例如可以由圆柱销形成。优选地,将导销拧到支撑环上。替代地,这些导销可以焊接、钎焊、压紧或粘贴到支撑环。

耐磨环中的槽基本上可具有任意的形状。当圆周端部的端部边缘与周向方向呈直角地形成,使得槽在圆周端部之间纯轴向地延伸时,其制造特别简单。因此,该槽具有i形和最小的纵向延伸。替代地,槽的纵向延伸可以与周向方向呈不等于90度的角度。此外,圆周端部也可以形成为使得获得其它槽形状,诸如v形、u形、z形、迷宫形或曲折形槽。在此应注意的是,设计的槽越复杂,槽的密封性就越好。

可以说由于槽在叶轮的吸入侧与压力侧之间形成旁路,所以泵送的液体的一部分可以从叶轮上的压力侧通过槽流到吸入侧。为了防止这种流动,有利的是在槽中具有阻挡装置,也就是说,尤其是密封地位于耐磨环的圆周端部之间。例如,阻挡装置可以是弹性密封元件。接着,该阻挡装置会由于耐磨环的直径减小而被挤压,使得槽始终紧密。

根据替代的实施例,该阻挡装置是翼形螺钉,该翼形螺钉的相对的翼部在常规安装的状态下延伸到在圆周端部的细长凹部中。凹部同时在圆周端部的圆周运动中形成引导并且通过与翼形螺钉的形状配合将它们保持就位。

优选地,锁定装置,尤其是翼形螺钉,尤其是拧紧到圆形区段之一的孔中。因此,耐磨环与内环之间存在牢固的连接,这防止了耐磨环与内环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别是在耐磨环上的叶轮起动时。因此,与附接在支撑环上的导销相结合,调整单元和耐磨环的整体布置被固定以防止在周向方向上转动。

有利的是,圆形区段相同地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装配调整单元时,不必区分不同类型的圆形区段,特别是具有用于锁定装置的孔和不具有这种孔的孔之间。因此,所有圆形区段都具有用于锁定装置的相应的孔,然而,这些孔中只有一个孔用于简单地开槽的耐磨环中,其它孔未使用。然而,在两个或三个开槽的耐磨环的情况下,其它孔可以用于第二和第三锁定装置,然后该锁定装置相对应地置于相应的第二或第三槽中。

适当地,离心泵包括用于使外环相对于内环枢转的操纵装置。理想地,该操纵装置从泵壳体之外能接触到,可以使用相对应的工具,使得泵组件的拆卸成本不大。

根据一个实施例变型,操纵装置可包括从外环径向地突出的销和插入在泵壳体中的优选地与之相切地布置在螺纹孔中的螺钉,该螺钉与销保持有效连接,使得螺钉的拧入深度决定销的角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螺钉可以从泵壳体之外可转动地进入。该操纵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例如,可以是平头螺钉的螺钉,随着接合深度的增加,销越来越压向后(从螺钉的角度看),在此其角位置发生变化并且使外环枢转。这意味着,外环或销在初始状态处在初始枢转位置,当螺钉更深地被推入到螺纹孔中时,该外环或销远离该枢转位置。

根据替代的实施例变型,操纵装置可包括:齿轮或蜗轮部分,该齿轮或蜗轮部分优选地布置在外环的外圆周上或者形成该外环的外圆周的一部分;以及螺旋蜗杆,该螺旋蜗杆啮合到齿轮或蜗轮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蜗杆可以从泵壳体外可转动地进入。该操纵装置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先前提到的那样。然而,替代螺钉,本文使蜗杆转动,该蜗杆的转动如在蜗轮传动装置中一样,导致齿轮或蜗轮部分与蜗杆的延伸成纵向的移动,从而改变了外环的角位置。同样,外环或销在初始状态也处在初始枢转位置,当蜗杆转动时,该外环或销远离该枢转位置。

耐磨环与调整单元或其至少一部分一起,特别是与内环、外环、支撑环和销或齿轮或蜗轮部分一起形成预装配的、特别是可更换的组件,下文称为进气管接头密封结构单元,使得离心泵的装配和维修时的耐磨环的更换可以简单并且快速地实现。

离心泵的效率降低不仅表现在被磨损的耐磨环上,还表现在由于气蚀而损坏的叶轮上。当然,在后一种情况下,叶轮与耐磨环之间的密封空隙没有进行调整,使得需要更换叶轮。为了确定效率降低的原因并且避免采取错误的维护措施,可以设置,泵壳体具有可密封的、通向叶轮前面的吸入室的检查孔,用于检查耐磨环与叶轮之间的空隙的目的而执行柔性的内窥镜。如果该空隙正常,则对叶轮损坏的假设是接近的。此外,内窥镜可以帮助实现对密封空隙的精确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变型中,离心泵可具有第二叶轮,该第二叶轮具有另一进气管接头。在另一实施例变型中,叶轮可以是双流的,并且具有与进气管接头相对地的另一进气管接头。在两个变型方案中,另一进气管接头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第二开槽的耐磨环径向密封到泵壳体,而且泵壳体具有相应的第二调整单元,通过该第二调整单元能打开或重新调整第二耐磨环的直径。第二耐磨环和/或第二调整单元可具有与先前关于第一耐磨环或关于第一调整单元描述的相同的特征、特性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用于所谓的分体式泵。这样,泵壳体可以轴向分开,尤其是由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组成,优选地,使得泵轴的转动轴位于这两个壳体部分之间的分离面之内。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离心泵组件,该离心泵组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和用于驱动离心泵单元的电动驱动单元。为此,驱动单元的驱动轴与泵轴机械联接并且驱动安装在该轴上的叶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特性和优点。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的垂直轴向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离心泵通过叶轮的进气管接头的径向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离心泵没有泵壳体的进气管密封结构单元的径向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方向x的耐磨环的内部的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截面线e-e的进气管接头密封结构单元的轴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所谓的分体式泵的结构类型中用于输送液体的离心泵50,该离心泵具有沿着转动轴18水平地分成上壳体部分1a和下壳体部分1b的螺旋形的结构类型的泵壳体1。壳体部分1a、1b在分离面9(参见图2)彼此邻接。叶轮2布置在泵壳体1中,该叶轮借助于具有环形槽47的轴保护套46(参见图2)可转动安装在泵轴4上。泵轴4由未示出的电动驱动单元来驱动,其中在泵轴4与驱动轴之间存在离合器或传动装置,以便能够实现对两个设备的单独安装和装配。离心泵50和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离心泵组件。壳体部分1a、1b的重量非常大,总重量可达一吨,使得必须用吊车来实现对离心泵50的安装和拆卸。

叶轮2将泵壳体1的内部分成吸入侧5和压力侧7,叶轮2从吸入侧5吸入待泵送的液体,压力侧7连接到位于泵叶轮1的径向外部的螺旋室3。在螺旋室的区域内,泵壳体1形成螺旋形壳体3a。叶轮2使液体加速并且将液体切向地喷射,其中螺旋室3将液体引导到压力侧7。

在该实施例变型中,叶轮2是双流的。这意味着,该叶轮基本上镜像对称地构造,并且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吸嘴5,叶轮2通过这些吸嘴吸入液体。由于叶轮2的对称性,泵壳体1关于叶轮2的对称面也基本上对称地来构造。相对于传统的径向的结构类型的叶轮,叶轮叶片12在此沿轴向方向延伸到相应的吸嘴5的两侧。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变型的双流叶轮2没有支撑盘,在单流叶轮的情况下,叶片通常布置在该支撑盘上。

作为替代,叶片12在每一侧都被盖板10覆盖,盖板10从其在径向盘形式的外边缘处的基本上径向延伸开始,越来越靠近泵轴4,在截面中观察,以圆柱形环的形式的轴向延伸,泵轴4与转动轴18同心并且形成叶轮2的吸嘴5的边界。盖板10的该圆柱形环形成叶轮2的进气管接头10a并且直径可高达500mm。进气管接头10a必须在其径向外侧朝向泵壳体1被密封,以防止液体从压力侧3、7到叶轮的吸入侧5的回流(旁路)。因为这会降低离心泵50的效率并且影响泵特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环14,该耐磨环以其内圆周14a位于进气管接头10a的外侧,其中在进气管接头10a与耐磨环14之间设有密封空隙。耐磨环14由诸如青铜、灰铸铁或不锈钢的金属制成,或者由诸如ptfe的塑料制成。

由于部件和装配公差,密封空隙不能精确地进行调整,并且通常在圆周上不是恒定的,这例如由于轴4的偏转而造成。因此,实际上,可能导致耐磨环14部分地搁置在吸嘴10a上并且在调试之后不会移动。另外,由于磨损,密封空隙在运行时变大并且效率下降,因此需要对离心泵50进行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50包括调整单元20、21、29,其允许在装配离心泵50之后精确地调节密封空隙,并且还在数小时的操作之后调节密封空隙,例如在适当的维护或特殊服务的情况下调节密封空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密封空隙的设置或重新调整,下文统称为“设置”,通过耐磨环14的内径能被改变来实现。为此,耐磨环14开槽,而且调整单元15、21、29布置成设置耐磨环14的直径。因此,形成可设置并且重新调整的进气管接头密封。

本文所使用的耐磨环14简单地被开槽,该耐磨环因此是一体式的并且基本上具有c形形状。也就是说,槽仅在其圆周的一个位置处被槽24中断,使得耐磨环24的两个圆周端部27a、27b在那里间隔开,参见图4。该距离能够实现以确定的程度来改变耐磨环14的内径,这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单元20、21、29来实现。例如,槽在初始状态下的宽度在沿周向方向可在圆周的0.5%与3%之间,例如12.5mm。通过减小直径,圆周端部27a、27b朝向彼此移动,使得槽24变得更小。

这里,调整单元15、21、29布置成在耐磨环14的外圆周上施加径向向内的力,这导致耐磨环14在圆周上均匀地径向压缩并且例如导致耐磨环内径相对应的减小,例如根据耐磨环的大小,最大可达4mm。调整单元15、21、29在图2和3中能清楚地看到,图2和3示出经过在虹吸密封的区域内的进气管接头10a的径向的截面。

这里,调整单元15、21、29基本上包括外环21、内环15和操纵装置29。在外环21和内环15之间具有圆花键连接,并且外环21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内环15可成角度地调节,这可以通过操纵装置29实现。外环21和内环15彼此独立地由金属、尤其是不锈钢制成,或者由塑料、例如ptfe制成,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形状都是稳定的。外环21和内环15的朝向彼此的表面至少平滑或具有甚至更低的表面粗糙度,以便在外环21的枢转期间使圆花键之间的摩擦最小化。

内环21的内圆周21a承载以三个互补的圆花键形式的圆花键轮廓。各个圆花键在其阶梯状过渡处清晰可辨,因为外环21的径向厚度沿周向方向增加到最大值并且在下一个圆花键的开始处逐步弹回到最小径向厚度。外环21是一体式的而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圆花键环。

与此相应地,内环15的外圆周15a承载以三个互补的圆花键形式的互补的圆花键轮廓。这里,内环15是由多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被分段,更准确地说通过三个独立的圆形区段15形成,这些圆形区段环形地布置。三个互补的圆花键分布在圆形区段15上,使得每个圆形区段15在其外圆周15a上具有完全互补的圆花键。圆形区段15的径向厚度相对于外环21在相反的周向方向上增加。

内环15的内圆周15b是圆柱形的。耐磨环14贴靠在该内圆周上。外环21的圆花键和内环15的圆花键都具有对数螺旋形状,从而实现对磨损环14的定心效果。圆形区段15彼此间隔开地进行布置以形成空隙19,从而能够减小内径。

通过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内环15枢转外环21,内环21的内圆周21a与圆花键的较薄端沿着周向固定的内环15的外圆周15a向前滑动。基于位置固定的周向点,由此增加了外环21的径向厚度,并且因此也增加了环15、21的径向厚度,从而使外环21对内环15施加径向力。因此,圆形区段15随径向移动而偏离,导致内环15的内径减小,该内环又将其传递到耐磨环14上,使得其内径同样变小。这能够实现对密封空隙的设置。

由于圆形区段15的径向移动,空隙19变的更窄。为了防止磨损环14上的叶轮2启动时内环15转动并且减少磨损环14,圆形区段15沿圆周方向固定,但仍保持径向可移动。为此,在圆形区段15中设置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狭槽17,圆柱形导销18设置在狭槽17中。替代狭槽,也可以设置狭槽。每个圆形区段15具有一个这样的深孔17,其中深孔等距分布地来布置。适当地,深孔17形成在圆形区段15的具有最大的径向厚度的部分中。深孔17的长度使得圆形区段15可能径向移动多达2mm。

导销18固定在支撑环20上,尤其是用螺钉拧紧、焊接、钎焊、压紧或粘贴到该支撑环。这些导销基本上轴向地远离支撑环20地延伸。支撑环20在此形成为l形金属板,因此包括轴向的孔盘形的部分20a和圆柱形部分20b,如图5中所示,图5是沿着图3中的剖面线ee的进气管接头密封结构单元45相对于耐磨环14的内圆周14a的轴向截面图。支撑环20在外圆周上围绕外环21,外环21相应地滑动地位于支撑环20中。因此,外环21也可相对于支撑环20枢转,但在其沿轴向方向的移动中固定。孔盘形的部分20a用于此,其在轴向端面处覆盖外环21并且在其外环21上指向导销18的轴向内侧。外环21在另一个轴向端面上被压环48覆盖,压环48被压入到圆柱形部分20b中的径向凹槽中。该径向凹槽的特征在于支撑环20的圆柱形部分20b在轴向端部处具有较小的径向厚度,支撑环20因此在外圆周上围绕压环48。

支撑环20通过与阻挡销23的形状配合保持在泵壳体上,阻挡销23是固定支架22的一部分,尤其是构造在其圆周端部处。支架22是半圆形的而且贴靠在支撑环20的外部上,参见图2。该支架与泵壳体1或与下壳体部分1b固定连接。

在本文所示的实施例中,耐磨环14中的槽24具有i形,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从按照图3的方向x的耐磨环14的内周的视图。槽24与圆周方向成直角地、与转轴18轴向平行地延伸。因此,圆周端部27a、27b的端部边缘彼此平行,与圆周方向成直角。如图4所示,外环21在耐磨环14后面稍微突出。因此,该外环的轴向长度更大。相反,内环15具有与耐磨环14相同的轴向长度而且通过槽24可见。

为了防止槽24形成用于流回的液体的旁路,也就是说防止从槽24流过,在槽24中设置阻挡装置25。这里,阻挡装置25由翼形螺母形成,该翼形螺钉具有两个远离轴28延伸的翼部。在两个圆周端部27a、27b中的每个圆周端部中,设置有细长的、沿周向方向延伸并且朝向各自的端部边缘的敞开的凹部26a、26b,翼形螺母25的翼部分别形状配合地延伸到这些凹部中。凹部26a、26b用作引导而且防止圆周端部27a、27b的轴向位移。凹部26a、26b的长度等于或大于翼部的长度。

翼形螺钉25与具有相对应的外螺纹的轴28拧入到在圆形区段之一中的具有相对应的内螺纹的孔16中。因此,耐磨环14通过翼形螺钉25与内环15固定连接。因此,结合固定在支撑环20上的导销18,调整单元15、21、29和耐磨环14的整体布置保证不沿圆周方向的转动。

为了简化安装,不需要对不同的圆形区段15进行区分,所有圆形区段15都相同地来形成。因此,所有圆形区段15具有用于阻挡装置的所述孔16,然而在本文示出的实施例变型中,只使用这些孔16的一个。

调整单元15、21、29的一部分也是用于使外环21相对于内环15枢转的操纵装置29。为此,从外环21径向地伸出以单眼螺栓形式的销31,该销延伸穿过为此专门设置的在支撑环20中的凹部33进入到形成在泵壳体1、1a中的室30内。活球接头32布置在单眼螺栓31的眼中,该活球接头与螺钉35的轴向端部35a连接,例如形状配合地、闭锁地或借助于螺纹来连接。活球接头32能够实现外环21被枢转时对在销31与螺钉25之间的角度的补偿。

应注意的是,活球接头32可通过简单的铰接代替,因为这里只须在空间方向上进行角度补偿。

螺钉35实施为平头螺钉并且同样是操纵装置29的一部分。该螺钉位于螺纹孔36中,该螺纹孔36径向切向或略微偏移,但平行于销31的安装位置的切线延伸。因此,螺钉35的拧入深度确定了销31的角位置,因为它以其轴向端部35a压向销31。

在这一点上应注意的是,铰链32和螺钉35之间的连接不需要固定,因为只需要销31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当螺钉35拧入到螺纹孔36中使得该螺钉撞到销31上并且随后还被转动时,实现该移动。如果随后将螺钉35回转,则该螺钉仅仅远离销31而外环21保持在枢转位置。然而,固定连接、例如以正连接(锁定或通过螺纹)的形式的固定连接相对于松动的连接的优点是,使得可以引起可逆的调节,也就是说在两个方向上的调节,仅此螺钉35的回转可以再次实现外环21的枢转回。这能够实现对设置的修正,例如当螺钉35拧得太紧时,耐磨环14因此牢固地围绕着吸嘴10a。

螺纹孔36向外开口,使得能从泵壳体外接触螺钉35。该螺钉可以用合适的工具转动而不用打开泵壳体1、1a。孔36由密封塞37封闭,密封塞37间隔开以形成与平头螺钉35间隔开的空隙38。塞37被取下以对操纵装置29进行操纵。

该操纵装置29的工作原理是使得螺钉35以越来越大的拧入深度越来越大地向后、也就是说朝着图3中的箭头的方向挤压销31,在此其角位置发生变化并且使外环21枢转。这意味着外环21和销31在初始枢转位置处于初始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当螺钉35被更深地进入到螺纹孔36中时,外环21和销31从该初始枢转位置移除。对角度调节的限制可通过销31的止动来实现,例如通过在支撑环20中的凹部33或者通过销在螺钉35的最大拧入深度时到达的室30的壁来实现。外环21的可能的角度调节范围在图3中通过虚线的边界线来示出。该角度调节范围可以在0°与15°之间或者甚至在0°与20°之间。

耐磨环14连同内环15、外环21、支撑环20和至少操纵装置29的销31形成预装配并且能按需求来更换组件45,即进气管接头密封结构单元,使得在维修时离心泵的装配以及耐磨环的更换可以简单并且快速地进行。

因为离心泵50具有带两个进气管接头10a的叶轮2,所以这种进气管接头结构单元45相对应地双倍地存在,操纵装置29同样如此,这些操纵装置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操纵。因此,与第二进气管接头10a相关联的耐磨环14和/或与第二进气管接头10a相关联的调整单元15、21、29具有与它们之前关于与第一进气管接头10a相关联的耐磨环14或关于与第一进气管10a相关联的调整单元15、21、29所描述的相同的特征、特性和优点。

如在说明书引言中所阐述,离心泵50的效率的降低不仅可以表现在磨损的耐磨环14上,而且可以表现在由于气蚀而损坏的叶轮2上,使得密封孔隙的调节不会带来改进。在根据图1的双流叶轮2中,还应注意的是,具有两个吸入半部10a并且因此存在两个密封空隙,其磨损环14可以不同地磨损,使得两个磨损环14中只有一个需要重新调整密封空隙。

因此有利的是,在不用花费很高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效率降低的原因。回到图1,该图1示出了一种找出效率下降的原因的简单措施。本文提供了一种可关闭的检查孔43,其通向泵壳体1、1b中的叶轮2前方的吸入室5,并且利用内窥镜39进行密封空隙的检查。这种内窥镜39通常具有带有用于导航和端侧摄像机42的鲍登线缆的柔性管40,以及用于显示由摄像机42捕获的图像的监视器单元41,可以容易地通过检查孔43和叶轮2进行定位,以便拍摄叶轮2和密封空隙的照片。这种检查孔43可以在根据图1的离心泵50中,位于泵壳体1、1b的两侧,以便叶轮的两侧均可接近。检查孔43由密封元件44密封地封闭,该密封元件优选地是自密封的。

如果密封空隙的空隙尺寸是正确的,则叶轮2损坏的假定是接近的,其翼部12同样可以用内窥镜39检查。内窥镜39还可以帮助实现对密封空隙的精确的调整,因为通过在监视器单元41上的照片可见是否必须将密封空隙减小以及必须将密封空隙缩小的程度。

前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限制性的。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设置的虹吸密封的应用并不限于分体式泵,如图1所示。更确切地说,该虹吸密封可以被用在任何离心泵中,尤其是被用在任何无油泵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