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风装置及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9135发布日期:2020-02-08 00:0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吸风装置及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机是广泛应用于厨房之中的电器,油烟机中的风机运转产生负压,将厨房侧的油烟吸入风机内,并将油烟经排气管输送到公共烟道内,因此,风机是油烟机的核心部件,其空气性能直接决定了油烟机对油烟的抽吸效果。

现有油烟机中,风机一般安装在油烟机的箱体内,安装风机时,需要在箱体的狭小空间进行连接操作,操作难度大;此外,需要对风机进行清洗、维修或更换时,需要将整个油烟机从墙上取下,并将整个箱体拆卸才能将风机取出,操作繁琐,使用便捷度差。

即,现有油烟机中风机的拆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装置及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烟机中风机的拆装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风装置,包括风机和外罩,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安装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以及与所述叶轮连接的驱动部件;所述外罩包括罩口相向设置且可拆卸式固接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及所述第二罩体将所述蜗壳的进风口罩设其内,所述蜗壳的出风口与外部连通;所述外罩的底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烟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体罩设于所述蜗壳的左侧板,且与所述左侧板可拆卸式固接;所述第二罩体罩设于所述蜗壳的右侧板,且与所述右侧板可拆卸式固接;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的底部均为开口设置,且两者底部的开口共同形成所述进烟口。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的边沿由多个直线型沿体围成,所述第一罩体的连接边与所述左侧板的边沿相对应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板的边沿由多个直线型沿体围成,所述第二罩体的连接边与所述右侧板的边沿相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体的顶板自左向右向上倾斜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罩体的顶板自右向左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蜗壳的内部形成风道,所述蜗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中至少一者的底端朝向所述风道弯折形成导流区,所述导流区自上向下向所述风道的内部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与所述驱动部件通过驱动轴连接,且所述驱动部件位于所述蜗壳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中的一者连接有内凹的隔离盖,所述驱动部件容纳于所述隔离盖内,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隔离盖与所述叶轮连接。

进一步的,设置所述隔离盖的罩体设有安装孔,所述隔离盖的盖口端部沿其周向向外设有翻边,所述隔离盖插入所述安装孔,所述翻边连接在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盖朝向所述蜗壳的侧壁固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架且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上述吸风装置,所述集烟罩连接于所述吸风装置的底部,且所述集烟罩的内腔与所述吸风装置的进烟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吸风装置及油烟机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风装置及油烟机,其中,吸风装置包括作为壳体的外罩和用于驱动外部油烟进入外罩内部并排出的风机,外罩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将风机的叶轮罩设其内;其中,油烟机包括用于对外部油烟进行聚拢的集烟罩和上述吸风装置。

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形成容纳腔,使用油烟机时,开启吸风装置的风机,风机的驱动部件驱动叶轮转动,容纳腔内呈负压状态,集烟罩内腔相应也为负压,外部油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经集烟罩进入容纳腔内,随后经进风口流入蜗壳内,并经出风口排出。需要对风机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以首先将第一罩体拆下(也可以先将第二罩体拆下),风机外露,操作者可以直观地对风机进行检修或将风机取下进行更换;类似的,安装时,可以将风机连接在第一罩体上(或将风机连接在第二罩体上),随后将第二罩体与风机的蜗壳或第一罩体连接即可,风机的拆装均较为便捷,从而提高油烟机的使用便捷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风机;11-蜗壳;111-出风口;112-左侧板;113-右侧板;114-导流区;115-进风口;12-叶轮;121-中盘;13-驱动部件;131-定子;132-转子;14-驱动轴;141-盖帽;2-外罩;21-第一罩体;22-第二罩体;23-进烟口;24-安装孔;3-隔离盖;31-翻边;4-第一支撑架;5-集烟罩;6-第二支撑架;7-导风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风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风机1和外罩2,风机1包括蜗壳11、安装于蜗壳11内的叶轮12以及与叶轮12连接的驱动部件13;外罩2包括罩口相向设置且可拆卸式固接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第一罩体21及第二罩体22将蜗壳11的进风口115罩设其内,蜗壳11的出风口111与外部连通;外罩2的底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烟口2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烟机,如图1-图3所示,包括集烟罩5和上述吸风装置,集烟罩5连接于吸风装置的底部,且集烟罩5的内腔与吸风装置的进烟口23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风装置及油烟机,其中,吸风装置包括作为壳体的外罩2和用于驱动外部油烟进入外罩2内部并排出的风机1,外罩2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将风机1的叶轮12罩设其内;其中,油烟机包括用于对外部油烟进行聚拢的集烟罩5和上述吸风装置。

第一罩体21与第二罩体22之间形成容纳腔,使用油烟机时,开启吸风装置的风机1,风机1的驱动部件13驱动叶轮12转动,容纳腔内呈负压状态,集烟罩5内腔相应也为负压,外部油烟在内外压差作用下经集烟罩5进入容纳腔内,随后经进风口115流入蜗壳11内,并经出风口111排出。需要对风机1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以首先将第一罩体21拆下(也可以先将第二罩体22拆下),风机1外露,操作者可以直观地对风机1进行检修或将风机1取下进行更换即可;类似的,安装时,可以将风机1连接在第一罩体21上(或将风机1连接在第二罩体22上),随后将第二罩体22与风机1的蜗壳11或第一罩体21连接,风机1的拆装均较为便捷,从而提高油烟机的使用便捷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罩体21可以罩设于蜗壳11的左侧板112,第二罩体22罩设于蜗壳11的右侧板113;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的底部均为开口设置,且两者底部的开口共同形成进烟口23。这里是第一罩体21、第二罩体22和蜗壳11连接的一种具体形式,第一罩体21连接在蜗壳11的左侧板112处,对蜗壳11左侧部位进行保护,且第一罩体21与左侧板112之间形成左容纳腔,左侧板112上的进风口115位于左容纳腔内;第二罩体22连接在蜗壳11的右侧板113处,对蜗壳11右侧部位进行保护,第二罩体22与右侧板113之间形成右容纳腔,且右侧板113上的进风口115位于右容纳腔内。其中,第一罩体21、第二罩体22和蜗壳11的围板共同组成吸风装置的外壳,第一罩体21的底端与左侧板112之间形成左侧开口,第二罩体22的底端与右侧板113之间形成右侧开口,左侧开口和右侧开口共同作为吸风装置的进烟口23。油烟机运行时,风机1运行,蜗壳11左右两侧的进风口115处均产生负压,外部油烟进入集烟罩5内,其中一部分油烟经左侧开口进入左容纳腔内,并经左侧进风口115进入蜗壳11内,随后经出风口111排出;另一部分油烟经右侧开口进入右容纳腔内,并经右侧进风口115进入蜗壳11内,随后经出风口111排出。

第一罩体21与左侧板112可拆卸式固接,且第二罩体22与右侧板113可拆卸式固接,需要对风机1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可以将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分别从左右两侧拆卸,随后取下风机1(也可以仅拆卸其中一个罩体,对外露的风机1进行检修)。其中,由于油烟机安装在厨房墙体上,油烟机的顶部与屋顶距离较小,现有技术中油烟机的风机1外罩2无法从上方拆下,检修或更换风机1时,需要将集烟罩5拆下,操作者手部伸入风机1外罩2内对风机1进行拆装;而本实施例的油烟机中,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可以从侧部直接拆装,且操作者可以直观可视地对风机1进行拆装,风机1拆装便捷,从而进一步提高油烟机的使用便捷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左侧板112的边沿可以由多个直线型沿体围成,第一罩体21的连接边与左侧板112的边沿相对应连接;右侧板113的边沿由多个直线型沿体围成,第二罩体22的连接边与右侧板113的边沿相对应连接。一方面,相较弧线或折线边沿,第一罩体21与左侧板112以及第二罩体22与右侧板113的连接处均为直线型,连接匹配性更高且连接时的位置精确度容易保证;另一方面,蜗壳11的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外形为规则的多边形,第一罩体21、第二罩体22和蜗壳11连接形成的吸风装置相应也为规则的形状,从而提高吸风装置的整体外形可视性。具体地,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均可以为近似矩形形状,则吸风装置近似为四棱柱形状。

除上述形式外,也可以仅将左侧板112的边沿设置为直线型或仅将右侧板113的边沿设置为直线型。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罩体21的顶板可以自左向右向上倾斜设置;第二罩体22的顶板可以自右向左向上倾斜设置。以第一罩体21的左容纳腔内的油烟气流流动状态为例进行分析,集烟罩5内的油烟自下向上经左侧开口进入左容纳腔内,随后在蜗壳11左侧的进风口115的抽吸作用下向右偏转,则左容纳腔内油烟气流的流动方向为右上方向,部分油烟向上运动至进风口115所在高度时未流入进风口115内,则继续向上流动至左容纳腔的顶部;第一罩体21的顶板自左向右向上倾斜,与油烟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方向一致,从而降低油烟气流与第一罩体21顶板碰撞的激烈程度,随后油烟气流在顶板的导流作用下流动,并在左侧进风口115的抽吸作用下向下运动进入进风口115内,从而降低油烟气流在容纳腔内的扰流,相应提高风机1及油烟机的空气性能,并降低油烟机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第二罩体22的右容纳腔内的油烟气流流动与左容纳腔相似,第二罩体22的顶板也能够对其内的油烟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从而降低油烟气流的扰流情况及油烟机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提高风机1及油烟机的空气性能。

除上述情况外,也可以仅将第一罩体21的顶板倾斜设置,或仅将第二罩体22的顶板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蜗壳11的内部形成风道,蜗壳11的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中至少一者的底端朝向风道弯折形成导流区114,导流区114自上向下向风道的内部倾斜。集烟罩5内的油烟在风机1的抽吸作用下向上流动,且在左右进风口115的抽吸作用下,左侧区域的油烟向左倾斜流动,右侧区域的油烟向右倾斜流动,蜗壳11的侧板设有自上向下向内倾斜的导流区114,导流区114的倾斜方向与油烟流入容纳腔内的倾斜方向一致,油烟气流流入容纳腔与蜗壳11底部发生碰撞的激烈程度能够有效降低,相应降低油烟气流的扰动,从而降低油烟机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并提高风机1及油烟机的空气性能。

具体地,可以同时在蜗壳11的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上设置导流区114,也可以仅在左侧板112上设置导流区114,或仅在右侧板113上设置导流区114。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叶轮12与驱动部件13可以通过驱动轴14连接,且驱动部件13位于蜗壳11外部。风机1运行时,驱动部件13带动驱动轴14转动,驱动轴14进而带动叶轮12与其同步转动,实现驱动部件13对叶轮12的驱动。其中,驱动部件13位于蜗壳11外部,能够有效减少驱动部件13对蜗壳11该侧进风口115的封堵,从而增大该侧进风口115的流通面积,在蜗壳11内负压一定时,提高该侧进风口115的抽吸作用,相应提高风机1及油烟机的空气性能。

此外,蜗壳11内的油烟浓度要高于其它区域,驱动部件13设置在蜗壳11外部,相应受到油烟的污染程度有所降低,能够确保驱动部件13的正常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地,驱动部件13可以位于蜗壳11的左侧,也可以位于蜗壳11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中的一者可以连接有内凹的隔离盖3,驱动部件13容纳于隔离盖3内,驱动轴14穿过隔离盖3与叶轮12连接。隔离盖3将容纳腔隔离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其中,油烟流通于隔离盖3与蜗壳11之间的腔室,驱动部件13位于隔离盖3内部的腔室,进一步减少油烟与驱动部件13的接触量,从而进一步减少油烟对驱动部件13造成的油污污染,相应进一步确保驱动部件13的正常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驱动轴14穿过隔离盖3与叶轮12连接,隔离盖3还能够对驱动轴14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驱动轴14转动过程的位置精度及稳定性。具体地,如图4所示,驱动部件13可以选用dd(directdriver,直驱)电机,dd电机包括转子132和定子131,定子131可以通过螺丝或螺栓固定在隔离盖3上,驱动轴14的一端穿过隔离盖3和定子131后与转子132固定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可以在设置隔离盖3的罩体上设置安装孔24,隔离盖3的盖口端部沿其周向向外设有翻边31,隔离盖3插入安装孔24,翻边31连接在安装孔24的边缘处。这里是设置隔离盖3的一种具体形式,隔离盖3、驱动轴14和驱动部件13均可以通过安装孔24拆装,且隔离盖3通过翻边31与安装孔24边缘连接,可以直接从外部对隔离盖3及其内部的驱动部件13进行拆装操作,在实现隔离盖3对驱动部件13隔离油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吸风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可以在隔离盖3朝向蜗壳11的侧壁固接第一支撑架4,驱动轴14穿过第一支撑架4且枢接于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架4对驱动轴14位于隔离盖3与叶轮12之间的轴体进行支撑限位,从而减少驱动轴14传送距离较长导致转动过程产生甩动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驱动轴14的转动位置精确度并相应提高驱动轴14对叶轮12的驱动稳定性。具体地,第一支撑轴与驱动轴14之间可以通过轴承枢接,以减少驱动轴14相对第一支撑架4转动形成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驱动部件13通过驱动轴14对叶轮12的驱动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部件13位于蜗壳11的一侧,可以在蜗壳11另一侧的侧板设置第二支撑架6,驱动轴14穿过第二支撑架6且枢接于第二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6辅助第一支撑架4对驱动轴14不同位置的轴体进行支撑限位,进一步提高驱动轴14转动的位置精确度以及驱动轴14对叶轮12驱动的稳定性。具体地,可以在叶轮12上固接中盘121,驱动轴14与中盘121可以通过盖帽141可拆卸式固接,从而实现驱动轴14与叶轮12的连接;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6分布于中盘121的两侧,分别对中盘121两侧的轴体进行支撑限位,进一步提高驱动轴14对叶轮12驱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还可以在蜗壳11的侧板设置导风圈7,导风圈7围设于对应侧的进风口115。油烟流经进风口115时发生方向变化,导风圈7对油烟气流进行导向,以减少油烟气流与进风口115边缘接触产生涡流情况的发生,相应提高风机1的空气性能并降低由于气流扰动产生的噪声污染。具体地,与第二支撑架6同侧的导风圈7可以作为连接圈与第二支撑架6连接,第二支撑架6通过连接圈与蜗壳11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