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泵及其机械式锁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3296发布日期:2020-06-02 19: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泵及其机械式锁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充气泵及其机械式锁压装置。



背景技术:

气泵是各种充气物(诸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沙发、充气玩具等)的关键部件,其被安装于充气物之软性囊体的内侧边,利用气泵可对充气物进行快速充气、保压和快速泄气等操作,以实现充气物的充气展开而正常使用及泄气缩小空间体积而利于收藏等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见之气泵产品虽然具备前述充气、泄气和保压的基本功能,同时部分气泵也具备锁压装置。

传统的锁压装置均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压力,再固定压力,从而实现锁压,此类电子锁压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使用久后相对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泵及其机械式锁压装置,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电子锁压装置结构复杂,且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式锁压装置,包括有外壳、活动件、微动开关、气压薄膜、复位件以及用于紧固活动件的锁固件;该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外壳上开设有气孔;该活动件可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该微动开关设置于活动件上并随活动件活动;该气压薄膜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前述活动件位于气压薄膜的一侧,气压薄膜的另一侧形成有气腔,前述气孔连通气腔;该复位件设置于活动件和外壳之间并促使活动件运动复位;锁固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活动件的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固件为一转动件,锁固件的下端一侧具有一抵触部,该抵触部抵于活动件的上端外侧面上并侧向挤压活动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上下彼此组装在一起的下壳、主壳以及上壳;下壳、主壳和上壳均为中空的第一壳体;上壳、主壳和下壳内部围构形成上述容置空间;上述气压薄膜安装于下壳上;上述活动件可上下活动地安装于主壳的内壁上,且活动件的上端外露于上壳的顶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件的底面周缘向外延伸出有限位裙边,该限位裙边上开设有导向缺口,对应的,主壳的内壁上凸设有导向块,该导向块与导向缺口滑动配合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件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活动件外,弹簧的上端抵于上壳的底面,弹簧的下端抵于限位裙边的顶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件的内壁上凸设有安装柱,上述微动开关固定安装于安装柱上。

一种充气泵,包括有第一壳体、低压鼓风装置、自动停机控制装置以及机械式锁压装置;该第一壳体具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气口以及连通充气物的第二气口;该低压鼓风装置、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和机械式锁压装置均设置于第一壳体内,自动停机控制装置控制低压鼓风装置开启或者关闭;上述锁固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上述气孔连通第二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高压鼓风装置和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位于锁固件的侧旁,锁固件具有一用于触发切换开关的触发部,切换开关与高压鼓风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活动阀门和驱动装置;该活动阀门可左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活动阀门具有通道,通道连通第二气口与低压鼓风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活动阀门左右来回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电磁阀、电机或者旋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气压的变化使得气压感应薄膜发生形变而促使活动件运动,活动件运动的距离与气压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当气压达到设定值后,转动锁固件抵触活动件上使其固定住,从而实现机械式锁压,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且稳定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机械式锁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机械式锁压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机械式锁压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充气泵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充气泵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充气泵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11、上壳

12、主壳121、导向块

13、下壳101、容置空间

102、气孔103、气腔

20、活动件

21、限位裙边201、导向缺口

22、安装柱30、微动开关

31、触发部40、气压薄膜

50、复位件60、锁固件

61、抵触部62、触发部

71、第一壳体711、第一气口

712、第二气口72、低压鼓风装置

73、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4、高压鼓风装置

75、切换开关76、活动阀门

761、通道77、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活动件20、微动开关30、气压薄膜40、复位件50以及用于紧固活动件的锁固件60。

该外壳10具有一容置空间101,且外壳10上开设有气孔102。外壳10包括有上下彼此组装在一起的上壳11、主壳12以及下壳13;上壳11、主壳12和下壳13均为中空的第一壳体;上壳11、主壳12和下壳13内部围构形成上述容置空间101。

该活动件20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具体而言,活动件20可上下活动地安装于主壳12的内壁上,且活动件20的上端外露于上壳11的顶面。所述活动件20的底面周缘向外延伸出有限位裙边21,该限位裙边21上开设有导向缺口201,对应的,主壳12的内壁上凸设有导向块121,该导向块121与导向缺口201滑动配合安装。

该微动开关30设置于活动件20上并随活动件20活动,具体而言,活动件20的内壁上凸设有安装柱22,上述微动开关30固定安装于安装柱22上。

该气压薄膜40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前述活动件20位于气压薄膜40的一侧,气压薄膜40的另一侧形成有气腔103,前述气孔102连通气腔103。具体而言,气压薄膜40安装于下壳13上,气压薄膜40产生形变带动活动件20向上运动,且上述微动开关30的触发部31与气压薄膜40相抵触,初始状态下,微动开关30的触发部31与气压薄膜40是抵触在一起的。

该复位件50设置于活动件20和外壳10之间并促使活动件20运动复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50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活动件20外,弹簧的上端抵于上壳11的底面,弹簧的下端抵于限位裙边21的顶面。

锁固件60可活动地设置于活动件20的侧旁,在本实施例中,锁固件60为一转动件,锁固件60的下端一侧具有一抵触部61,该抵触部61抵于活动件20的上端外侧面上并侧向挤压活动件20,从而实现机械式锁压。

一种充气泵,包括有第一壳体71、低压鼓风装置72、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3以及机械式锁压装置;该第一壳体71具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气口711以及连通充气物的第二气口712;该低压鼓风装置72、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3和机械式锁压装置均设置于第一壳体71内,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3控制低压鼓风装置72开启或者关闭;上述锁固件6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71上,且上述气孔102连通第二气口712。

所述第一壳体71内还设置有高压鼓风装置74和切换开关75;该切换开关75位于锁固件60的侧旁,锁固件60具有一用于触发切换开关75的触发部62,切换开关75与高压鼓风装置7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71内还设置有活动阀门76和驱动装置77;该活动阀门76可左右来回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71内,活动阀门76具有通道761,通道761连通第二气口712与低压鼓风装置.该驱动装置77驱动活动阀门76左右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77为电磁阀、电机或者旋钮开关,不以局限。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充气时,设定所需的气压值;扭动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3上的旋钮731,旋钮731触发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3上的微动开关732,从而触动低压鼓风装置72对充气物进行充气,外界的气体经第一气口711进入第一壳体71内,再经低压鼓风装置72将气体鼓入充气物内。且在低压鼓风装置72对充气物进行充气的同时,连通充气物的气孔102也进入气体,气压薄膜40在气压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形变,从而促使活动件20向上运动,此时的微动开关30的触发部31与气压薄膜40是相抵触的。当充气物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停机控制装置73会跳停,低压鼓风装置72停止工作;此时,机械式锁压装置内的气压值与充气物内的气压值相同,且活动件向上移动的距离为设定气压值相对的距离。在低压鼓风装置72对充气物完成充气后,转动锁固件60,锁固件60上的抵触部61抵于活动件20的上端外侧面上以侧向挤压活动件20,使活动件20固定住,即实现了机械锁压,同时,锁固件60上的触发部62触发了切换开关75,从而使高压鼓风装置74通电,此时的高压鼓风装置74只是通电并不会进行工作。当充气物内出现泄气时,充气物内的气压值变小,气压薄膜40的形变变小,而此时的微动开关30随活动件20是固定不动的,当气压薄膜40与微动开关30的触发部31不在抵触时,高压鼓风装置74开始工作,对充气物继续进行充气,当气压薄膜40与微动开关30的触发部31再次抵触时,高压鼓风装置74停止工作,说明充气物内的气压值达到了设定的气压值,依此重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气压的变化使得气压感应薄膜发生形变而促使活动件向上运动,活动件向上运动的距离与气压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当气压达到设定值后,锁固件抵触活动件的上端使其固定住,从而实现机械式锁压,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简单,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且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