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834发布日期:2020-05-26 17: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房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而小型化的居住环境需要对家具家电的空间进行合理规制,比如越来越多的定制家具,又如越来越多的家电提倡收折功能。而风扇在夏季时需要长期使用,在天气转凉后则需收起,但是目前的风扇的结构大部分都是固定形式,或者将其体积做小,并不能进行完全的收折,导致空间占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风扇,其可在使用时,连接臂组件的多个连接臂完全展开,使风扇呈立式使用,且角度可调;在不需要使用时,连接臂组件的多个连接臂收折并收纳于收纳槽内,呈完全收折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风扇,包括底座、风扇组件以及连接臂组件,所述底座的顶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连接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臂以及铰接机构,相邻的两个连接臂的端部通过所述铰接机构铰接;连接臂组件用于在各个连接臂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后呈展开状态;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铰接机构铰接于连接臂组件呈展开状态时位于最上方的连接臂顶端;所述连接臂组件呈展开状态时位于最下方的连接臂底端通过所述铰接机构铰接于收纳槽内;连接臂组件用于在各个连接臂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后呈收折状态并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铰接机构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防止连接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上盖、下盖以及上盖驱动组件,所述上盖可转动的安装于下盖;所述上盖的顶端面设有所述收纳槽;所述上盖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圈、驱动齿轮以及电机,齿轮圈固接于下盖的内壁上;电机的机体固接于上盖的底端,电机的转轴固接有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齿轮圈啮合并在电机的带动下绕齿轮圈运动。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中部与下盖的中部通过轴承枢转配合;所述轴承的内环与上盖连接;所述轴承的外环与下盖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电源组件,所述电机的电源线伸入安装腔内并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面固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壳体、扇叶以及扇叶驱动机构,所述扇叶枢接于壳体内,所述扇叶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扇叶转动;所述壳体包括风扇前盖以及风扇后盖,所述风扇后盖形成为安装所述扇叶的扇叶腔;所述风扇前盖以可拆卸的方式封装于扇叶腔的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风扇前盖与扇叶腔的开口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端面设有灯圈,所述灯圈外部封装有透光保护罩。

优选的,铰接机构包括铰接轴以及硅胶圈,所述铰接轴穿接于相邻两个连接臂的端部;所述相邻两个连接臂的端部之间夹持有硅胶圈;铰接轴穿出于连接臂的端部固接有固定件以使相邻两个连接臂的端部夹紧所述硅胶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连接臂组件的多个连接臂完全展开,使风扇呈立式使用,且角度可调;在不需要使用时,连接臂组件的多个连接臂收折并收纳于收纳槽内,呈完全收折状态,便于收纳,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0、风扇组件;11、扇叶;12、风扇后盖;13、风扇前盖;20、连接臂组件;21、连接臂;22、铰接机构;221、阻尼件;30、底座;31、上盖;311、收纳槽;32、下盖;33、齿轮圈;34、电机;35、驱动齿轮;36、轴承;37、电源组件;38、防滑垫;39、轴承内圈;50、灯圈;51、透光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风扇,包括底座30、风扇组件10以及连接臂组件20,在底座30的顶端开设有收纳槽311。上述风扇组件10包括壳体、扇叶11以及扇叶11驱动机构,将扇叶11枢接于壳体内,扇叶11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扇叶11转动。

另外,连接臂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臂21以及铰接机构22,相邻的两个连接臂21的端部通过上述铰接机构22铰接;连接臂组件20用于在各个连接臂21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后呈展开状态。

连接臂组件20呈展开状态时,各个连接臂21在高度方向上均展开,此时连接臂组件20的具有位于最上方的连接臂21,同时具有位于最下方的连接臂21。上述壳体通过铰接机构22铰接于连接臂组件20呈展开状态时位于最上方的连接臂21顶端,连接臂组件20呈展开状态时位于最下方的连接臂21底端通过铰接机构22铰接于收纳槽311内。在各个连接臂21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后,连接臂组件20用于呈收折状态并收纳于收纳槽311内。此外,铰接机构22包括阻尼件221,阻尼件221用于防止连接臂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风扇时,在需要使用风扇时,可通过人手动转动连接臂组件20的各个连接臂21,人手施加的力可克服铰接机构22的阻尼件221的阻尼力,可使各个连接臂21呈展开状态,连接臂组件20的各个连接臂21形成的高度为最高,与最上方的连接臂21铰接的风扇组件10可在最高位置进行吹风使用(参见图2)。

而在使用者需要进行较低位置的吹风时,可通过人手动转动其中一个连接臂21,使该连接臂21与相邻的另一连接臂21相对收折,两个连接臂21呈一定角度,连接臂组件20的相对高度可降低,风扇组件10可在较低的位置进行吹风(参见图3)。

在不需要使用时,可手动转动连接臂组件20的多个连接臂21,使其中一个连接臂21的转动至相邻的另一连接臂21的侧部,即相邻的两个连接臂21呈平行状态收折,收折并收纳于收纳槽311内,呈完全收折状态(参见图5),便于收纳,节约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扇叶11驱动机构可选用为现有技术的普通电机34来实现。

优选的,具体本实施例中的,底座30包括上盖31、下盖32以及上盖31驱动组件,上述上盖31可转动的安装于下盖32,在上盖31的顶端面设有收纳槽311。具体上盖31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圈33、驱动齿轮35以及电机34,将齿轮圈33固接于下盖32的内壁上。电机34的机体固接于上盖31的底端,电机34的转轴固接有驱动齿轮35,驱动齿轮35与齿轮圈33啮合并在电机34的带动下绕齿轮圈33运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需要风扇摆动时,可启动电机34,在电机34的带动下驱动齿轮35转动,而驱动齿轮35转动,便可带动电机34的机体绕齿轮圈33的周向转动,与电机34的机体固接的上盖31便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驱动齿轮35可以绕齿轮圈33全圆周连续转动,因而上盖31可以全圆周连续转动,使安装在上盖31上的风扇组件10可以全圆周连接转动,进行全圆周连续吹风。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风扇由于驱动结构的限制,为了防止内部电机34的线路缠绕,风扇组件10在一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需要反向转动另一角度,不能连续进行全圆周转动,存在吹风死角。而本申请中的电机34的机体是随着上盖31一起转动,因而不存在线路缠绕问题,实现连续全圆周问题。

优选的,上盖31的中部与下盖32的中部可通过轴承36枢转配合,轴承36的内环与上盖31连接;轴承36的外环与下盖32连接,如此,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的枢转配合通过轴承36实现,可使上盖31转动更加顺畅。当然,轴承36为现有市面购买所得。

优选的,电机34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减速电机34,驱动更加平稳。

优选的,还可在上盖31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将安装腔内设有电源组件37,上述电机34的电源线伸入安装腔内并与电源组件37电性连接,如此,电机34的电源线可收纳在上盖31的安装腔内,可防止转动过程中线路缠绕。当然,扇叶11驱动机构的电源线也可经连接臂21引入安装腔。

更具体的是,电源组件37包括至少两个蓄电池,蓄电池可为电机34以及扇叶11的扇叶11提供动力,使该风扇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使用。当然,电源组件37也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源组件37,与外部电源电连即可。

优选的,还可在底座30的底端面固接有防滑垫38,防止在上盖31转动过程中打滑,该防滑垫38可选用为硅胶垫或者橡胶垫。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壳体包括风扇前盖13以及风扇后盖12,在风扇后盖12形成为扇叶11腔,将扇叶11安装在扇叶11腔内。将风扇前盖13以可拆卸的方式封装于扇叶11腔的开口处。如此,在进行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将风扇前盖13取下,便于对扇叶11腔内的扇叶11进行清洗处理。

更具体的是,风扇前盖13与扇叶11腔的开口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即可在风扇前盖13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在扇叶11腔的开口内壁设置内螺纹,风扇前盖13便可旋转装配在扇叶11腔内,如此无需接触外部螺钉便可直接拆装,拆装方便。

优选的,还可在壳体的端面设有灯圈50,该灯圈50外部封装有透光保护罩51。如此,在使用时,可将灯圈50的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电路连接,或者与上盖31内部的电源组件37电连,灯圈50亮起,该风扇便可照明。需要说明的是,在灯圈50进行照明时,可通过人手动将风扇的壳体相对连接臂21进行转动,使壳体转动至水平转动,灯圈50朝下,该风扇便可用作台灯(参见图4),多功能使用。

优选的,上述铰接机构22可包括铰接轴以及硅胶圈,铰接轴穿接于相邻两个连接臂21的端部,将相邻两个连接臂21的端部之间夹持有硅胶圈,上述铰接轴穿出于连接臂21的端部固接有固定件,以使相邻两个连接臂21的端部夹紧硅胶圈。在进行连接臂21与连接臂21的铰接装配时,可在连接臂21的端部设置穿孔,铰接轴对应穿接在相邻两个连接臂21对应的穿孔内,两个连接臂21的端壁之间夹持硅胶圈,此后在铰接轴的两个端部安装固定件,使连接臂21夹紧硅胶圈,硅胶圈可增大两个连接臂21的端部之间摩擦力增大,提供足够大的阻尼力,防止连接臂21与连接臂21之间因自身重力转动,即该硅胶圈形成为上述的阻尼件22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件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螺母来实现。另外,阻尼件221也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阻尼器来实现。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