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0721发布日期:2020-06-09 19:4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风扇。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风扇(下称“电风扇”)用于炎热的夏季,给周围环境或者人体体表降温,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深受大众喜欢,现代家庭必备电器。在炎热的夏天,大部分人都会有想把电风扇随身携带的想法。市场上大部分的电风扇产品,许多都具有风扇头部可上下转动调节送风角度的功能,但调节角度较小,且底座无法转动折叠,并不方便外出携带。另外风扇整体体积大,所占空间大,不方便收藏。对于生产厂家而言,产品的包装体积大,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不环保,且包装结构复杂,生产效率较低。

中国专利文献cn203655673u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循环风扇,包括风扇框及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一万向连接件,万向连接件可相对底座旋转,风扇框的侧边铰接在万向连接件上,风扇框铰接在万向连接件上的铰接轴心与万向连接件相对底座旋转的轴心垂直,同时还在万向连接件与底座以及风扇框之间分别设置转向角度定位组件及俯仰角度定位组件。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循环风扇为一桌扇结构,万向连接件呈垂直设置在底座上,风扇框相对万向连接件产生弯折后落入底座上隐藏区域,此风扇存在风扇框架高度不能调整的缺陷,只能呈现俯仰角度上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风扇,可以实现风扇头部高低调整、吹风角度调整,提升用户体验性能,使其适应的吹风范围大大增大,折叠后的立柱杆更具有隐蔽性,整体更美观,方便携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风扇,包括风扇头部、立柱杆和底座,所述立柱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转动组件和下转动组件,所述风扇头部与所述上转动组件铰接,且所述风扇头部可在竖直面内相对所述立柱杆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成型一立柱槽,用于隐藏折叠后的所述立柱杆,所述下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槽的一端,且与所述立柱槽的侧壁形成旋转连接,所述立柱杆可在竖直面内相对所述底座旋转;所述立柱杆沿着所述下转动组件旋转至所述立柱槽内,使所述立柱杆隐藏于所述立柱槽中,所述风扇头部沿所述上转动组件旋转,使所述风扇头部的背部与所述底座相贴合。

所述上转动组件包括上转动座和紧定连接件,所述上转动座与所述立柱杆的上端呈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头部的背部下端位置固定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上转动座上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上转动座之间通过贯穿所述通孔的紧定连接件将所述风扇头部和立柱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转动组件包括下转动座和连接轴,所述下转动座与所述立柱杆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槽的一端设有一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和所述下转动座上设有对应的销孔,所述下转动座与所述铰接座之间通过贯穿所述销孔的所述连接轴将所述立柱杆和底座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盖和底座下盖,所述底座上盖和底座下盖呈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槽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盖上,所述铰接座内嵌于所述立柱槽的一端,且置于所述底座上盖的下端。

所述风扇头部可绕所述立柱杆在180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立柱杆可绕其与所述底座的铰接端在90度范围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扇采用风扇头部和底座可转动折叠方式,由一根立柱杆通过上转动组件和下转动组件分别与风扇头部和底座转动连接,折叠之后立柱杆藏入底座的立柱槽内,整体更美观,可旋转的立柱杆可以调节风扇头部的高度,同时通过旋转风扇头部可以方便调节吹风角度,使吹风的范围得到大大提升。

b.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原理结构简单,零件少,成本低,风扇头部与底座实现折叠后,立柱杆包装空间变小,包装结构简单,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减少包装浪废,提倡环保;折叠后,方便收纳和携带,节省了收藏空间,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风扇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风扇轴测示意图;

图3是折叠风扇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上下转动组件连接分解示意图;

图5是完整折叠示意图;

图6是折叠角度示意图。

图中标识如下:

1-风扇头部

11-后框,111-固定块

12-前框,13-扇叶

2-立柱杆

3-底座

31-底座上盖,311-立柱槽,312-铰接座

32-底座下盖

4-上转动组件

41-上转动座

42-紧定连接件

421-螺丝,422-螺母,423-端盖

5-下转动组件

51-下转动座,52-连接轴

a-通孔;b-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包括风扇头部1、立柱杆2和底座3,立柱杆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转动组件4和下转动组件5,风扇头部1与上转动组件4铰接,且风扇头部1可在竖直面内相对立柱杆2旋转,在底座3上成型一立柱槽311,用于隐藏折叠后的立柱杆2,下转动组件5设置于立柱槽311的一端,且与立柱槽311的侧壁形成旋转连接,立柱杆2可在竖直面内相对底座3旋转;立柱杆2沿着下转动组件5旋转至立柱槽311内,使立柱杆2隐藏于立柱槽311中,风扇头部1沿上转动组件4旋转,使风扇头部1的背部与底座3相贴合。折叠后的风扇如图5所示,立柱杆2包装空间变小,包装结构简单,降低了包装和运输成本,减少包装浪废,提倡环保;折叠后,方便收纳和携带,节省了收藏空间,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图3中的风扇头部1包括后框11、前框12和扇叶13,优选后框11与立柱杆2上的上转动组件4形成旋转铰接。

如图4所示,上转动组件4包括上转动座41和紧定连接件42,上转动座41与立柱杆2的上端呈可拆卸固定连接,风扇头部1的背部下端位置固定一固定块111,固定块111和上转动座41上设有对应的通孔a,固定块111与上转动座41之间通过贯穿通孔a的紧定连接件42将风扇头部1和立柱杆2连接在一起。其中的紧定连接件42本实用新型采用螺丝421和螺母422,上转动座41上形成一个供固定块111插接的间隙,将二者的通孔a对齐后,将螺丝421从一端插入通孔a中,然后用螺母422锁住,风扇头部1与立柱杆2形成可转动的连接方式。为了增加美感,在上转动座41的两侧通孔位置采用端盖423将通孔a盖住,作为装饰。其中的下转动组件5包括下转动座51和连接轴52,下转动座51与立柱杆2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底座3的立柱槽311的一端设有一铰接座312,铰接座312和下转动座51上设有对应的销孔b,下转动座51与铰接座312之间通过贯穿销孔b的连接轴52将立柱杆2和底座3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3优选包括底座上盖31和底座下盖32,底座上盖31和底座下盖32呈可拆卸固定连接,立柱槽311设置于底座上盖31,铰接座312内嵌于立柱槽311的一端,且置于底座上盖31的下端。连接轴52由底座上盖31的下端将下转动座51与铰接座312连接在一起后,再将底座下盖32罩置于底座上盖31的下端面,完全将铰接座312罩住,便于进行维护,整体更美观。

在使用时,如图6所示,风扇头部1与上转动座41之间通过螺丝421螺母422紧定后使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同样地,下转动座51与设置在底座上盖31上的铰接座312之间具有一定预紧力,通过手动调节使风扇头部1绕立柱杆2在180度范围内转动,立柱杆2绕连接轴52在90度范围内转动,不仅可以实现对风扇头部高度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对吹风角度的调节,吹风范围更大,适合不同身高尺寸的消费人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