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8904发布日期:2020-07-31 22:5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气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更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和锻炼,使得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自行车相对于机动车而言其车辆的耐久力明显较差,尤其在车胎方面,自行车的车胎容易破损,且需要频繁的给车胎充气以保证车辆骑行的舒适,因此自行车的使用离不开打气筒;

而目前的打气筒多为活塞式,且体积相对较大,对自行车的骑行而言十分不便于携带,并且现有的打气筒在使用时有一半行程在不起,使得整体的充气效率较低,大多为手动充气较为费力,而车辆一旦出现漏气现象需要频繁的打气才能维持骑行,因此在骑行锻炼过程中发生故障时非常麻烦,既无法及时找到维修点又无法持续骑行,只能推车或者频繁打气勉强维持骑行,给骑行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其原因终究是打气筒不便携带、充气麻烦无法持续充气维持车辆在故障后的行驶,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便于携带和方便使用的打气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气筒使用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打气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运动箱,所述运动箱的上端固定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壁固定有电机,所述运动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固定有多个推箱,每个所述推箱的内壁均设有自断电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运动箱的上壁并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周向侧壁固定有多个推块,所述运动箱的底部固定有过渡箱,所述过渡箱的内底部焊接有多组复位弹簧,每组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均固定有隔板,每个所述隔板均贯穿运动箱的底部延伸至运动箱内部并与运动箱的内顶部相抵,所述运动箱的周向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运动箱的内底部贯穿开设有多个与过渡箱连通的排气孔,所述过渡箱的底部固定有集气箱,所述集气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过渡箱内部连通的充气孔,所述集气箱的底部贯穿插设有充气头。

在上述的便携式打气筒中,所述自断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推箱远离转筒一侧内壁上的定位磁块和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靠近转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与推箱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并贯穿转筒的侧壁相转筒内部延伸,所述推箱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排泄孔,所述推箱的外壁固定有与排泄孔连通的弹性囊。

在上述的便携式打气筒中,所述集气箱的上端固定有警报箱,所述警报箱的内壁固定有摩擦环,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有摩擦柱,所述摩擦柱贯穿运动箱与警报箱的侧壁与摩擦环内壁相抵,所述摩擦环的外壁与警报箱的内壁共同固定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上端和警报箱的上端内壁均固定有簧片,所述警报箱的上端外壁固定有喇叭。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再通过推块推动带动块转动,从而形成了转筒和推箱的转动,通过推箱的转动实现对运动箱内部气体向车胎内部的压入,以及通过运动箱内部气体充入车胎形成负压环境,使得外部空气不断的通过进入孔补充到运动箱中,形成了充气和补气的同步进行,并且推箱始终朝一个方向转动,没有多余动作和过多的能量损失,使得整个充气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2、本发明中,在车胎内气压达到要求是,带动块将在推块推力的轴向分力作用下进入到推箱内部,进而使得带动块与推块分离,使得电机断电停转,避免充气完毕后电机无法及时停转造成电机无效的损伤,并且在车胎内气体流失后,推箱将在隔板的磁力吸引下移动从而使得弹性囊内的液压油回到推箱中,使得带动块复位并吸引推块,从而使得电机再次转动再次对车胎进行充气,使得车胎能够保持良好的充气状态,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即可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只需定时更换电机的供电电池即可,方便人们使用;

3、本发明中,在车胎出现破漏而快速跑气时,电机转动形成的充气动作始终无法将车胎充满气,因此电机将始终保持工作状态,进而使得摩擦柱长时间与摩擦环保证运动摩擦状态,通过摩擦产生的热量不断的在警报箱内部积累,进而使得其内的二氯甲烷气化,导致弹性带形变使得两个簧片接触,使得喇叭发出警报声,能够及时的提醒使用者车胎出现故障需及时处理;

4、本发明中,由于电机的转动即可持续的充气,因此即便在车胎出现故障时,只要保证电机供电良好即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车胎能够使用,给予了使用者足够的时间去找寻车胎修理点,避免了车胎漏气后车胎无法骑行而需要频繁充气才能维持行驶的窘境,使得使用者更加舒适,并且整个装置的体积较小,能够很方便的捆绑安装在车轮上,因此十分便于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打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运动箱、2动力箱、3电机、4转筒、5推箱、6转轴、7推块、8过渡箱、9复位弹簧、10隔板、11进气孔、12排气孔、13集气箱、14充气孔、15充气头、16定位磁块、17连接弹簧、18带动块、19排泄孔、20弹性囊、21警报箱、22摩擦环、23摩擦柱、24弹性带、25簧片、26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便携式打气筒,包括运动箱1,运动箱1的上端固定有动力箱2,动力箱2的内壁固定有电机3,运动箱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筒4,转筒4的外壁固定有多个推箱,每个推箱5的内壁均设有自断电机构,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运动箱1的上壁并固定有转轴6,转轴6的周向侧壁固定有多个推块7,运动箱1的底部固定有过渡箱8,过渡箱8为环形箱体,过渡箱8的内底部焊接有多组复位弹簧9,每组复位弹簧9的上端均固定有隔板10,每个隔板10均贯穿运动箱1的底部延伸至运动箱1内部并与运动箱1的内顶部相抵,运动箱1的周向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1,运动箱1的内底部贯穿开设有多个与过渡箱8连通的排气孔12,过渡箱8的底部固定有集气箱13,集气箱1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过渡箱8内部连通的充气孔14,集气箱13的底部贯穿插设有充气头15;多个隔板10将运动箱1分割为多个相等的区域,且每个区域内均有一个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进气孔11内设有由运动箱1外部通向内部的单向阀,排气孔12内设有由运动箱1通向过渡箱8的单向阀,并且转筒4与各个隔板10均密封相抵,转筒4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隔板10的密封状态,即各个分割区域是互不连通的。

自断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推箱5远离转筒4一侧内壁上的定位磁块16和连接弹簧17,连接弹簧17靠近转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块18,带动块18与推箱5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并贯穿转筒4的侧壁相转筒4内部延伸,推箱5的侧壁贯穿开设有排泄孔19,推箱5的外壁固定有与排泄孔19连通的弹性囊20,推箱5内部充有液压油,隔板10为永磁铁,隔板10位于运动箱1内部一端为锁舌状且靠近弹性囊20一侧为斜面,同时隔板10远离弹性囊20一侧做隔磁处理,可涂刷隔磁材料镍等材料,避免反向吸引推箱5,推块7为永磁铁,推块7与带动块1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为锁舌状。

集气箱13的上端固定有警报箱21,警报箱21的内壁固定有摩擦环22,转轴6的底部固定有摩擦柱23,摩擦柱23贯穿运动箱1与警报箱21的侧壁与摩擦环22内壁相抵,摩擦环22的外壁与警报箱21的内壁共同固定有弹性带24,警报箱21内部填充有二氯甲烷溶液,二氯甲烷溶液受热气化将推动弹性带24向上形变,弹性带24的上端和警报箱21的上端内壁均固定有簧片25,警报箱21的上端外壁固定有喇叭26,两个簧片25接触后喇叭26的通电线路连通进而得点发出警报。

本发明中,在使用打气筒对车辆进行充气时,首先将充气头15与车辆充气口密闭连接,然后将运动箱1捆绑在车辆上,再启动电机3开始充气,在电机3的带动下转轴6将随之高速转动,同时推块7将同步转动,而推块7的转动将推动相抵的带动块18转动,进而使得转筒4及推箱5同步转动,在推箱5转动的过程中,推箱5将挤压推箱5与隔板10之间的空气,使得空气受到推动后从排气孔12单向进入到过渡箱8中,推箱5的持续转动将挤压隔板10使得隔板10在其推动下压缩复位弹簧9而向过渡箱8中移动,使得推箱5越过一块隔板10,推箱5越过隔板10后,隔板10将在复位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在推箱5越过一块隔板10向下一块隔板10移动时,再次挤压这两块隔板10区域内的空气使其通过排气孔12进入过渡箱8中,而在推箱5移动至该区域内的进气孔11位置时,推箱5与已经越过的隔板10之间的空气已经被挤压排出,因此该空间处于低压状态,在推箱5继续转动时,外部空气将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进气孔11进入到该低压区域,随着推箱5移动至下一块隔板10的过程外部空气将两块隔板10之间的区域补满空气,而该区域内原有的空气完全被挤压进入到过渡箱8中;进入到过渡箱8中的空气将通过充气孔14进入到集气箱13中,进而通过充气头15进入车辆轮胎中,从而完成车辆轮胎充气;

由于隔板10与推箱5的数量及间距相匹配,因此,各个推箱5的转动将不断的向过渡箱8中输入空气,而外部空气同时不断的向运动箱1中补充,从而形成了输气与补气的同时进行,使得打气筒本身的充气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并且整个过程中推箱5始终朝一个方向转动并始终在推动气体流动实现持续性的充气,相对于现有的活塞式打气筒,消除了活塞一半运动行程不充气的缺陷,没有多余行程,动作连贯顺畅,没有能量的浪费,使得充气过程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充气过程的不断进行,车辆轮胎逐渐达到气压要求,从而使得外部气体难以再进入到车胎内,此状态下,推箱5由于气压作用难以转动,进而使得推块7对带动块18的推力增大,在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推箱5完全无法运动时,推块7对带动块18作用力的分力将足以克服连接弹簧17的弹力,使得连接弹簧17形变收缩,而带动块18将在推块7的推动分力作用下移入推箱5内部并且与定位磁块16相抵,由于带动块18与定位磁块16足够接近,使得定位磁块16对带动块18有足够的磁力吸引作用,从而使得带动块18保持在推箱5内部,而转轴6在惯性作用下会越过带动块18的位置,进而与带动块18分开,从而使得电机3断电停转,避免车胎充满气后电机3损坏,而在带动块18向推箱5内部移动时,推箱5内部的液压油将受到挤压进入到弹性囊20中,使得弹性囊20膨胀;

在车胎使用一段时间其内气体泄露后,车胎内部气压降低,从而使得隔板10对推箱5的磁吸力足以克服压强,进而使得推箱5箱隔板10位置转动并将其间的空气挤入车胎内,而在推箱5运动至与隔板10完全相抵的过程中,弹性囊20将受到挤压从而使得弹性囊20内部的液压油回到推箱5内部,使得液压油推动带动块18移出推箱5,在带动块18移出推箱5进入到转筒4内部后,推块7将在磁块作用下主动向带动块18靠近并相抵,使得电机3再次得电转动,从而使得对车胎的充气得以再进行,由于电机3能够根据车胎气压而自动通断,因此不需要人为的干预车胎的充气过程,使得车胎能够得到及时的补气而保证车辆的行驶,只需定时更换电机3的供电电池即可;

而在车胎出现破漏而呈现跑气状态时,车胎内的气压将始终无法达到要求,因此电机3将会长时间处于转动状态,而电机3的持续转动将使得连接在转轴6上的摩擦柱23持续转动并与摩擦环22持续摩擦,由于持续的摩擦将使得警报箱21内部热量不断地积累温度不断的上升,从而使得警报箱21内部的二氯甲烷溶液受热气化使得警报箱21内部气压升高,使得弹性带24形变带动其上的簧片25向警报箱21顶部移动并与另一簧片25接触,进而使得喇叭26得电发出警报声,用以提示使用者车胎出现故障需及时处理,而由于电机3的持续工作车胎的充气工作将持续进行,因此车胎短时间内仍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使用状态,使得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将车辆骑行至修理场所,避免了使用者需要在行驶途中不断的充气,使得车胎出现故障时使用者不会马上陷入窘境,便于使用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