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8794发布日期:2021-02-23 22:2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吊顶换气扇。


背景技术:

[0002]
换气扇是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风送风设备,换气扇是在室内通风过程中采用的,配合风机实现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有利于及时排除废气,现有的换气扇的没有智能控制系统,需要人工调节、控制,无法实现更智能化的控制,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顶换气扇,配合多传感器,提升智能化,使用方便,适用性广。
[0004]
其具体技术特征如下:
[0005]
一种吊顶换气扇,包括外壳,外壳内腔中部设有变频风机,外壳顶部为敞开口(进气口),外壳上面设有通风面板,外壳(钣金风道壳体)侧面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外侧设有带止回出风口,带止回出风口内设有止回板,外壳内腔底部设有马达固定底座,马达固定底座上设有变频风机,外壳内壁上设有开关电源与控制模组;
[0006]
控制模组上设有单片机模块与驱动电路,单片机模块包含单片机u1;voc传感模块与温湿度传感模块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u1连接,单片机u1连接开关电源与霍尔传感模块,单片机u1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经过线圈连接马达。
[0007]
进一步的,外壳(钣金风道壳体)顶部外侧设有装配条,装配条上开设有弹簧钩孔,通风面板底面靠近外侧设有挂座,挂座上挂设有与弹簧钩孔匹配的扣合弹簧,控制模组设置在外壳内。
[0008]
进一步的,驱动电路包含电源端口ice1,电源端口ice1引脚1分别连接pmos管d1a的源极s、pmos管d1b的源极s、pmos管d2a的源极s,电源端口ice1引脚2接地,电源vcc与接地端gnd之间设有并联的电容c1、电容c2,电源端口ice1引脚4连接npn三极管d3的集电极c,npn三极管d3的发射极e接地,npn三极管d3的基极b经过电阻r4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16;
[0009]
pmos管d1a的源极s、pmos管d1b的源极s、pmos管d2a的源极s连接电源vcc,单片机u1引脚1与pmos管d1a的栅极g之间设有电阻r1,pmos管d1a的漏极d连接马达线圈的黄线u,pmos管d1a漏极d连接nmos管d2b的漏极d,nmos管d2b的源极s经过电阻r12后接地,nmos管d2b的栅极g经过电阻r5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2,nmos管d2b的栅极g与电阻r12之间连接有电阻r8;
[0010]
单片机u1引脚3与pmos管d1b的栅极g之间设有电阻r2,pmos管d1b的漏极d连接马达线圈的绿线v,pmos管d1b的漏极d连接nmos管d4a的漏极d,nmos管d4a的源极s经过电阻r12后接地,nmos管d4a的栅极g经过电阻r6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4,nmos管d4a栅极g与电阻r12之间连接有电阻r9;
[0011]
单片机u1引脚6与pmos管d2a的栅极g之间设有电阻r3,pmos管d2a的漏极d连接马
达线圈的蓝线w,pmos管d2a漏极d连接nmos管d4b的漏极d,nmos管d4b的源极s经过电阻r12后接地,nmos管d4b的栅极g经过电阻r7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5,nmos管d4b的栅极g与电阻r12之间连接有电阻r10。
[0012]
进一步的,霍尔传感模块包括霍尔传感芯片h1、霍尔传感芯片h3、霍尔传感芯片h4,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1连接电源+5v,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2接地,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3经过电阻r14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2,电阻r14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5,电阻r13设置于电源+5v与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3之间;霍尔传感芯片h3引脚3经过电阻r18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0,霍尔传感芯片h4引脚3经过电阻r20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1。
[0013]
进一步的,温湿度传感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芯片u2,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2、引脚7、引脚8接地,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5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4,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5连接电源+5v,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1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8,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4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9,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1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1,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4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2,电阻r21设置于电源+5v与电容c12之间,电阻r22设置于电源+5v与电容c11之间。
[0014]
进一步的,单片机模块的单片机u1引脚27连接开关电源的电源vcc,单片机u1引脚19、引脚28接地,单片机u1引脚17、引脚25输出电源+5v,单片机u1引脚18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8,单片机u1引脚17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7,电容c4设置于电源vcc与单片机u1引脚26之间,电阻r15设置于电源vcc与单片机u1引脚24之间,单片机u1引脚7经过电容c6后接地,单片机u1引脚7与电源+5v之间连接有电阻r16。
[0015]
进一步的,voc传感模块包含voc传感芯片p1,voc传感芯片p1引脚1连接单片机u1引脚13,voc传感芯片p1引脚2连接单片机u1引脚12,voc传感芯片p1引脚3连接电源+5v,voc传感芯片p1引脚4接地,接地端gnd与电源+5v之间连接有电容c13。
[0016]
进一步的,电阻r10与单片机u1引脚23之间连接有电阻r11,电容c3设置于电阻r11与接地端gnd之间。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换气扇镶嵌有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感应控头以及led指示灯;智能模组(智能控制系统)将环境温度、湿度、空气综合指数的变化信号智能感应,温度、湿度、空气质量自动感应启动,智能模组控制,驱动电路自动调速,采用智能变频风机,实现控制风机转速。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开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组的原理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霍尔传感模块的电子线路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的电子线路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模块的电子线路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温湿度传感模块的电子线路图;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voc传感模块的电子线路图;
[0026]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27]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
通风面板11,变频风机12,马达固定底座13,外壳14,装配条15,通风口17,带止回出风口18,止回板19,弹簧钩孔27,扣合弹簧28,挂座29,控制模组42,开关电源61,voc传感模块62,温湿度传感模块63,霍尔传感模块64,驱动电路65,马达6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提供结合诸图的以下描述以辅助理解本文所揭示的教示。以下论述将集中于所述教示的特定实施方案及实施例。提供此焦点以辅助描述所述教示,且其不应被解释为对所述教示的范围或适用性的限制。然而,可基于如本申请案中所揭示的教示来使用其它实施例。
[0031]
术语“包含”、“包括”、“具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化希望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举例来说,包括一列特征的元件、结构或形状不一定仅限于那些特征,而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或此类元件、结构或形状所固有的其它特征。另外,除非有明确的相反陈述,否则“或”是指包含性的或而非排他性的或。举例来说,条件a或b通过以下各者中的任一者来得到满足:a为真(或存在)且b为假(或不存在)、a为假(或不存在)且b为真(或存在)以及a与b两者皆为真(或存在)。
[0032]
而且,使用“一”是用于描述本文中所述的元件及组件。这样做仅是为方便起见并且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一般性意义。除非明显指的是其它情况,否则此描述应将包含一个、至少一个或单数个解读为也包含多个,或反之亦然。举例来说,当本文中描述单个元件时,可以使用一个以上元件来代替单个元件。类似地,在本文中描述一个以上元件时,可以用单个元件取代所述一个以上元件。
[0033]
除非另外界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相同的含义。元件、结构及实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并不希望是限制性的。在本文中未描述的情况下,关于元件、结构的许多细节是常规的且可见于相关技术的教科书及其它来源中。
[0034]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顶换气扇,用于室内通风换气,包括外壳14,外壳14内腔中部设有变频风机12,外壳14顶部为敞开口(进气口),外壳14上面设有通风面板11,外壳14(钣金风道壳体)侧面开设有通风口17,通风口17外侧设有带止回出风口18,带止回出风口18内设有止回板19,外壳14内腔底部设有马达固定底座13,马达固定底座13上设有变频风机12,外壳14内壁上设有开关电源61与控制模组42;
[0035]
控制模组42上设有单片机模块与驱动电路65,单片机模块包含单片机u1;voc传感模块62与温湿度传感模块63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u1连接,单片机u1连接开关电源61与霍尔传感模块64,单片机u1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65,驱动电路65经过线圈连接马达67。
[0036]
外壳14(钣金风道壳体)顶部外侧设有装配条15,装配条15上开设有弹簧钩孔27,通风面板11底面靠近外侧设有挂座29,挂座29上挂设有与弹簧钩孔27匹配的扣合弹簧28,控制模组42设置在外壳14内。
[0037]
voc传感模块62与温湿度传感模块63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u1连接,单片机u1连接开关电源61与霍尔传感模块64,单片机u1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65,驱动电路65经过线圈连
接马达67。
[0038]
霍尔传感模块64(参见附图4)包括霍尔传感芯片h1、霍尔传感芯片h3、霍尔传感芯片h4,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1连接电源+5v,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2接地,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3经过电阻r14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2(单片机u1引脚22连接马达67第一相线圈的黄线u),电阻r14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5,电阻r13设置于电源+5v与霍尔传感芯片h1引脚3之间;霍尔传感芯片h3引脚3经过电阻r18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0(单片机u1引脚20连接马达67第二相线圈的绿线v),霍尔传感芯片h4引脚3经过电阻r20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1(单片机u1引脚21连接马达67第三相线圈的蓝线w),霍尔传感芯片h3、霍尔传感芯片h4其它连接方式与霍尔传感芯片h1的连接方式相同。三相电机(马达67)中:第一相u(黄线圈)、第二相v(绿线圈)、第三相w(蓝线圈)。
[0039]
霍尔传感芯片h3引脚1连接电源+5v,霍尔传感芯片h3引脚2接地,霍尔传感芯片h3引脚3经过电阻r18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0,电阻r18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9,电阻r17设置于电源+5v与霍尔传感芯片h3引脚3之间;
[0040]
霍尔传感芯片h4引脚1连接电源+5v,霍尔传感芯片h4引脚2接地,霍尔传感芯片h4引脚3经过电阻r20后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1,电阻r20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0,电阻r19设置于电源+5v与霍尔传感芯片h4引脚3之间;
[0041]
霍尔传感模块64是马达67驱动芯片,霍尔传感模块64感应的马达67(电机)磁场变化,通过霍尔传感模块64调节叶轮14(风扇)的转速。
[0042]
进一步,温湿度传感模块63(参见附图7)包括温湿度传感芯片u2,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2、引脚7、引脚8接地,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5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4,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5连接电源+5v,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1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8,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4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9,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1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1,温湿度传感芯片u2引脚4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12,电阻r21设置于电源+5v与电容c12之间,电阻r22设置于电源+5v与电容c11之间。
[0043]
单片机模块(参见附图6)的单片机u1引脚27连接开关电源61的电源vcc(供电电压,+24v开关电源),单片机u1引脚19、引脚28接地,单片机u1引脚17、引脚25输出电源+5v,单片机u1引脚18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8,单片机u1引脚17与接地端gnd之间连接有电容c7,电容c4设置于电源vcc(开关电源61)与单片机u1引脚26之间,电阻r15设置于电源vcc(开关电源61)与单片机u1引脚24之间,单片机u1引脚7经过电容c6后接地,单片机u1引脚7与电源+5v之间连接有电阻r16。
[0044]
voc传感模块62(参见附图8)包含voc传感芯片p1,voc传感芯片p1引脚1连接单片机u1引脚13,voc传感芯片p1引脚2连接单片机u1引脚12,voc传感芯片p1引脚3连接电源+5v,voc传感芯片p1引脚4接地,接地端gnd与电源+5v之间连接有电容c13。
[0045]
进一步,驱动电路65(参见附图5)包含电源端口ice1,电源端口ice1引脚1分别连接(并联)pmos管d1a的源极s、pmos管d1b的源极s、pmos管d2a的源极s,电源端口ice1引脚2接地,电源vcc与接地端gnd之间设有并联的电容c1、电容c2,电源端口ice1引脚4连接npn三极管d3的集电极c,npn三极管d3的发射极e接地,npn三极管d3的基极b经过电阻r4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16;
[0046]
pmos管d1a的源极s、pmos管d1b的源极s、pmos管d2a的源极s连接电源vcc(供电电
压,+24v开关电源),开关电源61输出+24v的电源vcc,单片机u1引脚1(输出端)与pmos管d1a的栅极g(输入端)之间设有电阻r1,pmos管d1a的漏极d连接马达67(电机)第一相线圈的黄线u,pmos管d1a漏极d连接nmos管d2b的漏极d,nmos管d2b的源极s经过电阻r12后接地,nmos管d2b的栅极g(输入端)经过电阻r5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2(输出端),nmos管d2b的栅极g与电阻r12之间连接有电阻r8;
[0047]
电流一从pmos管d1a源极s输入,pmos管d1a漏极d输出的电流经过线圈(u输出)到nmos管d4a漏极d,电流从nmos管d4a源极s输出后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0048]
单片机u1引脚3(输出端)与pmos管d1b的栅极g(输入端)之间设有电阻r2,pmos管d1b的漏极d连接马达67(电机)第二相线圈的绿线v,pmos管d1b的漏极d连接nmos管d4a的漏极d,nmos管d4a的源极s经过电阻r12后接地,nmos管d4a的栅极g(输入端)经过电阻r6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4(输出端),nmos管d4a栅极g与电阻r12之间连接有电阻r9;
[0049]
电流二从pmos管d1b源极s输入,pmos管d1b漏极d输出的电流经过线圈(v输出)到nmos管d4b漏极d,电流从nmos管d4b源极s输出后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0050]
单片机u1引脚6(输出端)与pmos管d2a的栅极g(输入端)之间设有电阻r3,pmos管d2a的漏极d连接马达67(电机)第三相线圈的蓝线w,pmos管d2a漏极d连接nmos管d4b的漏极d,nmos管d4b的源极s经过电阻r12后接地,nmos管d4b的栅极g(输入端)经过电阻r7后连接单片机u1引脚5(输出端),nmos管d4b的栅极g与电阻r12之间连接有电阻r10;
[0051]
电流三从pmos管d2a源极s输入,pmos管d2a漏极d输出的电流经过线圈(w输出)到nmos管d2b漏极d,电流从nmos管d2b源极s输出后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0052]
驱动电路65通过单片机u1的频率控制,控制各mos管导通开关的交替时间,调节马达67电机线圈的电流,从而达到风机调速的效果,使风机转速产生变化;因为电机线圈控制了马达67的运行状态,各mos管的栅极g(输入端)连接单片机u1的输出端,使单片机u1控制各mos管的导通开关与电流方向,工作状态中产生交替导通,通过频率、时间达到马达67调速效果。
[0053]
进一步,电阻r10与单片机u1引脚23之间连接有电阻r11,电容c3设置于电阻r11与接地端gnd之间。
[0054]
注意,并非在上文一般描述或实例中所述的所有元件、结构、形状都是需要的,一部分特定元件、结构、形状可能是不需要的,且可以进行一或多种除所述元件、结构、形状之外的其它元件、结构、形状。再者,列出所述元件、结构、形状的组合未必是实施它们的唯一组合。
[0055]
上文已关于特定实施例描述了益处、其它优势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所述益处、优点、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能引起任何益处、优点或解决方案出现或变得更明显的任何特征,不应被理解为任何或所有权利要求的至关重要、所需或基本的特征。
[0056]
本文所描述的说明书及对实施例的说明希望提供对各种实施例的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述说明书及说明并不希望充当使用本文所描述的结构或设备及模组的所有元件及特征的穷尽性且全面的描述。单独的实施例还可组合地提供于单个实施例中,且相反,为简洁起见,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分别地或以任何子组合来提供。另外,提及在范围中所陈述的值包含所述范围内的每一个值。仅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就可清楚许多其它实施例。可使用其它实施例且所述实施例可从本实用新型导
出,使得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结构替代、逻辑替代或另一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应被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