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微型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3848发布日期:2021-12-04 09:4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微型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微型给水泵。


背景技术:

2.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先行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国的装机容量也随之增长,给水泵作为火力发电厂重要辅机之一,其安全正常运行对于火力发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现有的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377698.8,专利名称为火力发电厂给水泵系统布置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除氧器、给水泵和增压系统,所述除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给水泵管道连接,所述增压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电动机和变速齿轮箱,所述变速齿轮箱连通所述给水泵的输入端,所述给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两个并联的送水管道,给水泵输出端并联的送水管道,可以使一台给水泵满足两个用水系统的需求,如此可以省去初投资中给水泵的成本,并且相对应的减少占地;另外,通过电动机驱动变速齿轮箱驱动给水泵,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了检修和维护成本。
4.但是该方案忽略了在对给水泵进行维修时,需要对给水泵进行隔离,但是现有的隔离给水泵标准操作中,在关闭给水泵入口门的情况下,只注意给水泵出口压力是否升高,而未注意给水泵泵体温度的变化,同时氧气以及其他气体溶于水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对设备的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给水泵在隔离操作中忽略泵体本身温度变化的问题,同时解决氧气以及其他气体溶于水的含量过高导致对设备的腐蚀程度加深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节能型微型给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驱动模块;
8.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含量检测仪、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
9.所述温度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氧含量检测仪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
10.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模块、控制装置、存储装置、按键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模块、存储装置、按键模块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11.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12.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除氧器驱动器、热水罐出口电动阀驱动器、报警器驱动器、电动机电源驱动器、除氧器、热水罐出口电动阀、报警器、电动机;
13.所述除氧器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除氧器与除氧器驱动器连接;热水罐出口电
动阀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热水罐出口电动阀与热水罐出口电动阀驱动器;报警器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报警器与报警器驱动器连接;电动机电源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电动机与电动机电源驱动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接变速齿轮箱驱动器,变速齿轮箱驱动器与变速齿轮箱连接,变速齿轮箱与电动机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氧含量传感器设置于热水罐中,用于检测溶于水的氧含量。
16.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经防水处理后设置于给水泵的出口处,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给水泵出口压力。
17.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经防水处理后设置于给水泵上,用于检测所述给水泵泵体的温度。
18.进一步的,所述变速齿轮箱为大扭矩变速齿轮箱。
19.进一步的,所述按键模块包括除氧器电源按键、热水罐出口电动阀电源按键、电动机电源按键、报警器电源按键。
20.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采用声光报警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给水泵的出水口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精准测量给水泵的出水口压力。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给水泵的泵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精准检测泵体的温度变化。
24.3.本实用新型通过氧含量检测仪、除氧器的设置,使得可以对溶于水的氧含量进行检测,并控制除氧器降低溶于水的氧含量。
25.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动机上连接变速齿轮箱的设计,通过电动机驱动变速齿轮箱驱动给水泵,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了检修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与驱动模块的详细系统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与变速齿轮箱的详细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一种节能型微型给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驱动模块;
31.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含量检测仪、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
32.所述温度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氧含量检测仪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
33.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模块、控制装置、存储装置、按键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模块、存储装置、按键模块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34.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35.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除氧器驱动器、密封水电动阀驱动器、报警器驱动器、给水泵入口电动门驱动器、除氧器、密封水电动阀、报警器、给水泵入口电动门;
36.所述除氧器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除氧器与除氧器驱动器连接;密封水电动阀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密封水电动阀与密封水电动阀驱动器;报警器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报警器与报警器驱动器连接;给水泵入口电动门驱动器与控制装置连接,给水泵入口电动门与给水泵入口电动门驱动器连接。
37.本方案的工作原理简述:
3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给水泵出口的压力与给水泵泵体的温度,并分别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控制装置接收到数据之后,从存储装置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关闭给水泵的入口电动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判断给水泵出口压力是否升高,若给水泵出口压力没有升高,则说明给水泵入口电动门严密,控制装置控制给水泵的入口电动门停电,以防止入口电动门误开。这种情况下在退备完成后压力传感器测得的给水泵的出口压力为零的情况下控制密封水电动阀驱动器关闭密封水开关,另一方面,在关闭给水泵的入口电动门的情况下,若控制装置判断得到给水泵出口压力升高,则控制装置继续判断给水泵的泵体温度的下降速度,如果泵体温度的下降速度大于提前设定的温度下降速度标准值,可确定泵体温度下降速度太快,即在给水泵出口压力升高且泵体温度下降速度太快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密封水电动阀驱动器关闭密封水开关,以防止泵体因温度骤降而受损,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给水泵的密封水冷却给水泵泵体而导致给水泵的泵体温度下降太快,若给水泵出口压力升高且泵体温度的下降速度小于或等于提前设定的标准值,说明入口电动门关闭不严密,此时控制装置控制给水泵入口电动门驱动器重新关闭给水泵入口电动门,同时,氧含量检测仪检测溶于水中的氧含量,并通过第四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从存储装置中提取提前设定的氧含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氧含量超过设定的标准值时,控制装置控制除氧器驱动器启动除氧器,降低水中的含氧量,避免对设备造成过度腐蚀,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当以上任何一个环节与标准值对比出现问题时,控制装置都将控制报警器驱动器启动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
3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接变速齿轮箱驱动器,变速齿轮箱驱动器与变速齿轮箱连接,变速齿轮箱与电动机连接,通过电动机驱动变速齿轮箱驱动给水泵,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了检修和维护成本。
40.进一步的,所述氧含量传感器设置于热水罐中,用于检测溶于水的氧含量,防止水中的氧含量过高对设备过度腐蚀,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41.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经防水处理后设置于给水泵的出口处,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给水泵出口压力,检测出水泵出口的压力判断给水泵密封是否严密。
42.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经防水处理后设置于给水泵上,用于检测所述给水泵
泵体的温度,避免温度骤降对给水泵造成损伤。
43.进一步的,所述变速齿轮箱为大扭矩变速齿轮箱,通过变速齿轮,降低主轴输出转速,增大输出扭矩,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
44.进一步的,所述按键模块包括除氧器电源按键、密封水电动阀电源按键、给水泵入口电动门电源按键、报警器电源按键,配合控制装置共同控制给水泵,避免单一的控制方式出现问题后无法有效对进水泵进行控制的问题。
45.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采用声光报警器,采用声音与光线两种报警方式,其提醒效果更加的明显。
46.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案中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含量检测仪、一号无线通讯模块、二号无线通讯模块、三号无线通讯模块、四号无线通讯模块、控住装置、供电模块、按键模块、存储装置、报警器、除氧器、变速齿轮箱、密封水电动阀、给水泵入口电动门等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电路或实物,本方案的创新不在于单个的电路上,而是数个模块以及电路的配合使用达到实时检测给水泵出口的压力以及给水泵本身的温度,以次达到保护给水泵本身,以及判断给水泵密封性的目的,同时避免设备因水中的含氧量过高导致设备快速腐蚀的问题。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