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6832发布日期:2021-06-08 18:1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便携式风扇等,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凉风。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户手握风扇,便携式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3.现有便携式风扇由一可穿戴于人体脖颈处的支架以及连接于支架上的风机构成。所述支架内形成有风道以及连通风道与外界的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形成强制气流,所述气流沿风道流动并最终由出风口吹向脖颈。因为便携式风扇对外壳的设计需要考虑便携式风扇里面风机的摆放,但是现有的便携式风扇里面多个风机都朝一个方向摆放,导致便携式风扇在外壳设计上受限,不便于便携式风扇对外壳的多样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支架、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该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风机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用于容纳该第二风机的第二容纳腔,该第一风机的旋转轴线与该第二风机的旋转轴线所成夹角为5
°
至90
°
,该支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该第一进风口和该第一出风口均与该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该第二进风口和该第二出风口均与该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7.进一步地,该第一风机的旋转轴线与该第二风机的旋转轴线所成夹角为15
°
、45
°
、60
°
或90
°
;和/或该支架内设有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该第一导风件设于该第一容纳腔内并分隔形成第一风道,该第二导风件设于该第二容纳腔内并分隔形成第二风道,该第一风机运转产生的风经该第一风道后从该第一出风口吹出,该第二风机运转产生的风经该第二风道后从该第二出风口吹出。
8.进一步地,该第一风道从靠近该第一风机的一端至远离该第一风机的一端逐渐变小,该第二风道从靠近该第二风机的一端至远离该第二风机的一端逐渐变小。
9.进一步地,该第一出风口设于该支架的左侧和/或右侧,该第一风道包括左风道和/或右风道,该左风道与位于该支架左侧的该第一出风口相连通,该右风道与位于该支架右侧的该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10.进一步地,该第二出风口设于该支架的上下两侧,该第二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该上风道与位于该支架上侧的该第二出风口相连通,该下风道与位于该支架下侧的该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11.进一步地,该第一导风件还将该第一容纳腔分隔形成有第一容置腔,该第二导风件还将该第二容纳腔分隔形成有第二容置腔。
12.进一步地,该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电池,该电池容纳于该第一容置腔或/和该第二容置腔内,该电池用于给该第一风机和该第二风机提供电能。
13.进一步地,该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设于该第一容置腔或/和该第二容置腔内并分别与该第一风机和该第二风机电性连接,该电路板上设有驱动电路及与该驱动电路连接的控制器,该支架的外表面设有触控操作区域,该支架内对应该触控操作区域的位置设有与该控制器电连接的触控感应元件,该触控感应元件用于检测该触控操作区域所接收到的触控操作,该控制器根据该触控操作控制该风扇的开启或关闭,和/或调节该风扇的转速。
14.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与该控制器连接的电源开关电路,该触控感应元件用于获取该触控操作区域的触控操作数据,并将该触控操作数据发送给该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该触控操作数据控制该电源开关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15.或该驱动电路包括与该控制器连接的调速电路及与该调速电路连接的驱动装置,该触控感应元件用于获取该触控操作区域的触控操作数据,并将该触控操作数据发送给该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该触控操作数据控制该调速电路调节该驱动装置的转速,进而控制该风扇的转速。
16.进一步地,该支架为左右对称式结构,该支架两端的厚度小于该支架中部的厚度。
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便携式风扇,包括支架、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机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用于容纳第二风机的第二容纳腔,第一风机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风机的旋转轴线所成夹角为5
°
至90
°
,支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通过将两个风机的旋转轴线所成夹角设置为为5
°
至90
°
,从而使得便携式风扇的整体可以做成不同厚度或不同形状,以适配各种不同厚度、不同形状的外壳设计,便于便携式风扇在外壳上的多样化设计。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风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支架10、第一风机21以及第二风机22,支架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风机21的第一容纳腔101以及用于容纳第二风机22的第二容纳腔102,第一风机2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风机22的旋转轴线所成夹角为5
°
至90
°
,即第一风机2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风机22的旋转轴线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为5
°
至90
°
。支架10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21以及第二出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21均与第一容纳腔101相连通,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均与第二容纳腔102相连通。优选地,第一风机2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风机22的旋转轴线异面垂直,从而使得支架10对应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的位置处可以设计成不同厚度或不同形状。
25.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1的旋转轴线呈竖直设置,第二风机22的旋转轴线呈水平设置,优选地,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均采用涡轮风机。第一进风口111在支架10上的位置与第一风机21相对应,第一进风口111设置在支架10上侧壁,第二进风口112在支架10上的位置与第二风机22相对应,第二进风口112设置在支架10左右侧壁。当然,第一风机2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风机22的旋转轴线所成角度也可以是15
°
、45
°
、60
°
,从而使得风机的摆放更好地对应风道。
26.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的数量均为两个,支架10为左右对称式结构,支架10整体上呈c或u字形,并与人体颈部的弧度相适配,两个第一风机21设置在支架10的两端,两个第二风机22设置在支架10的中部,支架10两端的厚度小于支架10中部的厚度。
27.进一步地,支架10内设有第一导风件131和第二导风件132,第一导风件131设于第一容纳腔101内并将第一容纳腔101分隔形成第一风道141和第一容置腔151,第二导风件132设于第二容纳腔102内并将第二容纳腔102分隔形成第二风道142和第二容置腔152,第一风机21运转产生的风经第一风道141后从第一出风口121吹出,第二风机22运转产生的风经第二风道142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
28.进一步地,第一风道141从靠近第一风机21的一端至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端逐渐变小,第二风道142从靠近第二风机22的一端至远离第二风机22的一端逐渐变小。使第一风道141和第二风道142末端的风力得到加强。
29.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21设于支架10的左右两侧,第一风道141包括左风道141a和右风道141b,左风道141a和右风道141b位于第一容置腔151的左右两侧,第一导风件131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左风道141a与位于支架10左侧的第一出风口121相连通,左风道141a将第一风机21产生的部分风量导向位于支架10左侧的第一出风口121;右风道141b与位于支架10右侧的第一出风口121相连通,右风道141b将第一风机21产生的部分风量导向位于支架10右侧的第一出风口121。优选地,第一出风口121分别设于支架的左右两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21的宽度朝向第一风机21方向越来越宽。第一出风口121也可包括多个通孔,靠近第一风机21一端通孔的孔径大于远离第一风机21一端通孔的孔径。即越靠近第一风机21通孔的孔径越大,越远离第一风机21通孔的孔径越小,以提高越远离第一风机21通孔处的风速。
3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第一出风口121设于支架10的左侧,对应地,第一风道141包括左风道141a,左风道141a或右风道141b位于第一容置腔151的左侧;或第一出风口121设于支架10的右侧,第一风道141包括右风道141b,右风道141b位于第一容置腔151的
右侧。
31.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122设于支架10的上下两侧,第二风道142包括上风道142a和下风道142b,上风道142a和下风道142b位于第二容置腔152的上下两侧,第二导风件132纵截面呈v形结构。上风道142a与位于支架10上侧的第二出风口122相连通,上风道142a将第二风机22产生的部分风量导向位于支架10上侧的第二出风口122;下风道142b与位于支架10下侧的第二出风口122相连通,下风道142b将第二风机22产生的部分风量导向位于支架10下侧的第二出风口122。优选地,第二出风口122分别设于支架的上下两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22的宽度朝向第二风机22方向越来越宽。第二出风口122也可包括多个通孔,靠近第二风机22一端通孔的孔径大于远离第二风机22一端通孔的孔径。即越靠近第二风机22通孔的孔径越大,越远离第二风机22通孔的孔径越小,以提高越远离第二风机22通孔处的风速。
32.进一步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电池30,电池30容纳于第一容置腔151或/和第二容置腔152内,电池30用于给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电池30容纳于第一容置腔151内。
33.进一步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电路板40和开关按键50,电路板40设于第一容置腔151或/和第二容置腔152内并分别与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设于第一容置腔151内,开关按键50与电路板40电性连接,开关按键50的一端穿过支架10的下侧壁并从支架10的下侧壁露出。开关按键50用于控制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的开启、关闭以及风速。本实施例中,挂脖风扇还设有指示灯以及充电接口(图未示)等,这里不再赘述。
34.具体地,电路板40上设有驱动电路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控制器,支架10的外表面设有触控操作区域,支架10内对应触控操作区域的位置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触控感应元件,触控感应元件用于检测触控操作区域所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控制器根据触控操作控制风扇20的开启或关闭,和/或调节风扇20的转速。
35.驱动电路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源开关电路,触控感应元件用于获取触控操作区域的触控操作数据,并将触控操作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触控操作数据控制电源开关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或驱动电路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调速电路及与调速电路连接的驱动装置,触控感应元件用于获取触控操作区域的触控操作数据,并将触控操作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触控操作数据控制调速电路调节驱动装置的转速,进而控制风扇20的转速。
36.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