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1706发布日期:2021-07-30 13:0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智能调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调速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逆变器上使用的风扇在使用时,均是在逆变器开始工作时,同时开启并直接以设定的速度快速转动的,由于风扇一直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一方面,风扇所产生的噪音较大,影响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风扇长期处于高速转动状态,增加风扇出现故障或损坏的风险和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调速控制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调速控制电路,包括:

温度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温度检测,并输出与检测温度相对应的电压值;

温控调速电路,所述温控调速电路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输出端及出风装置连接,以通过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并输出对应的调速电源信号至出风装置,调节所述出风装置的风速。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

热敏电阻(rt1),所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与供电电源+12v连接;

第一电阻(r29),所述第一电阻(r29)的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2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还与所述温控调速电路的调节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控调速电路包括:

基准电压源(u4),所述基准电压源(u4)的调节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源(u4)的正端通过电阻r30与参考地连接;

三极管(q7),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7)与所述基准电压源(u4)的负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供电电源+12v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出风装置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调速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容(c8),所述第一电容(c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智能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恒速控制电路,所述恒速控制电路与所述出风装置的调速控制端连接,以输出恒速信号至出风装置,驱动所述出风装置的恒速转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速控制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r26),所述第三电阻(r26)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12v连接;

稳压二极管(zd1),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所述出风装置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速控制电路还包括:

二极管(d7),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7)与所述出风装置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出风装置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速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电容(c9),所述第二电容(c9)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速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四电阻(r28),所述第四电阻(r28)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源(u4)的正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调速控制电路,通过温控调速电路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及出风装置的调速控制端连接,以通过温度检测电路的检测电压,输出调速信号至出风装置,调节所述出风装置的风速。如此,可实现对出风装置的自动风速调节控制,出风装置无需一直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一方面,可减少风扇所产生的噪音,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风扇处于自动调速转动状态,较少风扇出现故障或损坏的风险和概率。

另外,通过恒速控制电路与所述出风装置的调速控制端连接,以输出恒速信号至出风装置,驱动所述出风装置的恒速转动。如此,实现风扇低转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速控制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速控制电路图。

附图标记:

温度检测电路10;

恒速控制电路20;

温控调速电路30;

出风装置40;

风扇接口40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调速控制电路,包括:温度检测电路10和温控调速电路30,温度检测电路10用于温度检测,并输出与检测温度相对应的电压值;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能调速控制电路被安装设置在逆变器内,以对逆变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智能调速控制电路通过温度检测电路10来检测逆变器内的温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温控调速电路30,以便于通过温控调速电路30来对风扇的风速进行调节控制。

温控调速电路30分别与温度检测电路10检测输出端及出风装置40连接,以通过温度检测电路10的输出电压,并输出对应的调速电源信号至出风装置40,调节出风装置40的风速。也就是说,通过温度检测电路10可将温度值转换为电压值,并通过电信号输出温控调速电路30,温控调速电路30对应地输出相应的调速电源信号至出风装置40,调节出风装置40的风速。如此,可实现对出风装置40的自动风速调节控制,使得出风装置40无需一直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一方面,可减少风扇所产生的噪音,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风扇处于自动调速转动状态,较少风扇出现故障或损坏的风险和概率。

参阅图2,温度检测电路10包括:热敏电阻rt1和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一端与供电电源+12v连接;第一电阻r29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2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还与温控调速电路30的调节控制端连接。如图2中所示,通过热敏电阻rt1和第一电阻r29组成分压电路,热敏电阻rt1的电阻值可跟随温度值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例如,当逆变器内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1的电阻值减小,导致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的输出电压增大。温控调速电路30将输出调速电源信号至出风装置40,将出风装置40的输出风速调大。通过热敏电阻rt1和第一电阻r29构成的温度检测电路10结构简单,实现容易,且成本低,具有较强的使用。

参阅图2,温控调速电路30包括:基准电压源u4和三极管q7,基准电压源u4的调节控制端与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连接,基准电压源u4的正端通过电阻r30与参考地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7与基准电压源u4的负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12v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出风装置40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如图2中所示,基准电压源u4的调节控制端与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阻r29、热敏电阻rt1的公共端将温度至转换为电压值输出至基准电压源u4的受控端后,基准电压源u4将输入电压值与内部的基准至相比较,当输出电压值高于基准电压值时,基准电压源u4的正负端之间导通,且随着输出电压值的升高,基准电压源u4的导通电流越大。此时,三极管q7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源也越大,使得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输出电流也增大,为风扇供电。驱动风扇加速转动。相反,当温度下降时,三极管q7的输出电流减小,风扇转速减慢。实现了温度控制转速:温度上升或下降时,通过热敏电阻rt1检测,然后基准电压源u4检测热敏电阻rt1的变化,然后经过第二电阻r27驱动三极管q7给风扇供电,实现转速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电路结构简单,可实现对风扇的自动风速调节控制,现有与采用控制器或其他集成电路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强。

参阅图2,温度调速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c8,第一电容c8的一端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通过c8电容,可滤除一下高频干扰信号。一方面可保护风扇出风装置40,另一方面可保证风扇的风速相对平稳。

参阅图1和图2,智能调速控制电路还包括恒速控制电路20,恒速控制电路20与出风装置40的调速控制端连接,以输出恒速信号至出风装置40,驱动出风装置40的恒速转动。如图1中所示,通过恒速控制电路20与出风装置40的调速控制端连接,以输出恒速信号至出风装置40,驱动出风装置40的恒速转动。如此,逆变器开机时,给风扇供电,实现风扇低转速转动。也就是,在逆变器温度较低时,无需开启温控调速电路30,仅需通过恒速控制电路20驱动风扇低速转动即可。

参阅图2,恒速控制电路20包括:第三电阻r26和稳压二极管zd1,第三电阻r26的一端与供电电源+12v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第三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出风装置40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如图2中所示,电源+12v通过是第三电阻r26限流和稳压二极管zd1限压。可给风扇供电,实现风扇低转速转动。此恒速控制电路20结构简单,成本低。

参阅图2,恒速控制电路20还包括: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通过二极管d7与出风装置40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其中,二极管d7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与出风装置40的风速调节控制端连接。电源+12v通过是第三电阻r26限流、稳压二极管zd1和二极管d7限压。可给风扇供电,实现风扇低转速转动。二极管d7可避免风扇出风装置40的电流反灌。此恒速控制电路20结构简单,成本低。

参阅图2,恒速控制电路20还包括:第二电容c9,第二电容c9的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c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通过第二电容c9,可滤除一下高频干扰信号。一方面可保护风扇出风装置40,另一方面可保证风扇的风速相对平稳。

参阅图2,恒速控制电路20还包括:第四电阻r28,第四电阻r28的一端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28的另一端与基准电压源u4的正端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