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式高密封双组份注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1518发布日期:2021-06-29 23:5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偿式高密封双组份注浆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补偿式高密封双组份注浆泵。



背景技术:

注浆泵采用压缩油液、压缩空气或机械结构(如曲柄连杆机构)为动力源,利用油缸、气缸或柱塞缸与注浆缸具有较大的作用面积比,从而以较小的压力便可以使缸体产生较高的注射压力。

传统注浆泵中,由于活塞与缸体内壁相对运动时的摩擦直接产生磨损;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活塞与缸体内壁不均匀膨胀、互相挤压,产生了间接磨损;浆料从压力腔进入活塞与缸体内壁的间隙,料流中的杂质进一步加快了磨损速度,使得注浆泵的密封性下降,进一步导致使用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注浆泵密封性下降速度过快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偿式高密封双组份注浆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补偿式高密封双组份注浆泵,包括壳体、柱塞、十字头、连杆与曲柄;壳体内设有柱塞缸,柱塞位于柱塞缸内并滑动连接;柱塞末端与连杆顶端通过十字头连接;连杆末端与曲轴转动连接。还包括腔体,腔体包括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柱塞缸顶端,且第一腔体与柱塞缸连通;柱塞顶端位于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右侧,且第二腔体与柱塞缸连通;

壳体设有进浆孔道、出浆孔道、回流出浆孔道、回流进浆孔道、连接孔道、第一定向装置与第二定向装置;进浆孔道与第二腔体连通,出浆孔道与第一腔体连通;回流出浆孔道与第二腔体连通,回流进浆孔道与第一腔体连通,回流出浆孔道与回流进浆孔道通过连接孔道连通;连接孔道与回流进浆孔道连接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定向装置,第一腔体与出浆孔道连接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定向装置;第一定向装置包括第一密封螺栓、第一压簧与第一滚珠,所述第一密封螺栓、第一压簧、第一滚珠依次压接;第二定向装置包括第二密封螺栓、第二压簧与第二滚珠,所述第二密封螺栓、第二压簧、第二滚珠依次压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密封螺栓为带孔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曲柄与外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出浆孔道侧面开有侧孔,侧孔与压力计连接,压力计能够实时监测出浆的液压参数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腔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第二腔体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密封圈近心侧面位于柱塞表面并滑动连接;第二密封圈与第二腔体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密封圈近心侧面位于柱塞表面并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均为自润滑热缩材料,如热缩聚乙烯热缩、热缩聚氯乙烯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自润滑热缩材料的密封圈能够受热收缩,因此注浆泵运行生热时密封圈仍然能够箍紧柱塞外表面,保证密封性能;密封圈失效时,漏浆沿柱塞与柱塞缸的缝隙进入第二腔体,依次流经回流出浆孔道、连接孔道汇入进浆孔道,重新流入第一腔体,保证密封性。本实用新型最终避免了传统注浆泵密封性下降速度过快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高密封性注浆泵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回流出浆孔道、回流进浆孔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定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双组分串联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双组分并联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进浆孔道,102-出浆孔道,1021-侧孔,103-回流出浆孔道,104-回流进浆孔道,105-连接孔道,106-第一定向装置,1061-第一密封螺栓,1062-第一压簧,1063-第一滚珠,106’-第二定向装置,1061’-第二密封螺栓,1062’-第二压簧,1063’-第二滚珠,11-柱塞缸,111-补料孔,112-密封塞,2-腔体,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21-第一密封圈,222-第二密封圈,3-柱塞,4-十字头,5-连杆,6-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结构特点,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偿式高密封双组份注浆泵,包括壳体1、柱塞3、十字头4、连杆5与曲柄6;壳体1内设有柱塞缸11,柱塞3位于柱塞缸11内并滑动连接;柱塞3末端与连杆5顶端通过十字头4连接;连杆5末端与曲轴6转动连接。还包括腔体2,腔体2包括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位于柱塞缸11顶端,且第一腔体21与柱塞缸11连通;柱塞顶端位于第一腔体21内;第二腔体22位于第一腔体21右侧,且第二腔体22与柱塞缸11连通。

壳体1设有进浆孔道101、出浆孔道102、回流出浆孔道103、回流进浆孔道104、连接孔道105、第一定向装置106与第二定向装置106’;进浆孔道101与第二腔体22连通,出浆孔道102与第一腔体21连通;回流出浆孔道103与第二腔体22连通,回流进浆孔道104与第一腔体21连通,回流出浆孔道103与回流进浆孔道104通过连接孔道105连通;连接孔道105与回流进浆孔道104连接位置处安装有第一定向装置106,第一腔体21与出浆孔道102连接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定向装置106’;第一定向装置106包括第一密封螺栓1061、第一压簧1062与第一滚珠1063,所述第一密封螺栓1061、第一压簧1062、第一滚珠1063依次压接;第二定向装置106’包括第二密封螺栓1061’、第二压簧1062’与第二滚珠1063’,所述第二密封螺栓1061’、第二压簧1062’、第二滚珠1063’依次压接。第一定向装置106与第二定向装置106’均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与传统注浆机原理相同,用于限定浆料流向,具体抽浆、压浆对应的“压力-流向”原理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密封螺栓为带孔螺栓。

所述曲柄6与外设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二腔体2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221、第二密封圈222;第一密封圈221与第二腔体22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密封圈221近心侧面位于柱塞3表面并滑动连接;第二密封圈222与第二腔体22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二密封圈222近心侧面位于柱塞3表面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221与第二密封圈222均为自润滑热缩材料,如热缩聚乙烯热缩、热缩聚氯乙烯等。注浆泵工作产生热量,壳体1与柱塞3均受热膨胀,自润滑热缩材料的密封圈受热收缩,因此密封圈仍然能够箍紧柱塞3外表面,保证密封性能。

所述出浆孔道102侧面开有侧孔1021,侧孔与压力计连接,压力计能够实时监测出浆的液压参数值。

使用方法:将进浆孔道101、出浆孔道102分别接入浆料输送管道,启动外设驱动电机,曲柄6驱动柱塞3在柱塞缸11内往复运动,对浆料施加压力,促进浆料的流动。同时,当一台设备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分时能够通过外置连接管串联或者并联使用:串联(如图5所示)能够增加单台设备的功率上限;并联(如图6所示)能够使用一台设备分别对两条(或两条以上)浆料回路进行做功,若两条(或两条以上)浆料回路最终汇集为一条浆料回路,则并联方式同样可以起到增加功率的效果。

工作原理:传统注浆泵泄漏时,漏浆沿柱塞3与柱塞缸11的缝隙进入注浆泵后端,损毁曲柄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三种技术手段用于避免泄漏或者减小泄漏的后果,三种技术手段分别对应三层提高密封性的技术方案:

第一层,自润滑热缩材料的密封圈221能够受热收缩,因此注浆泵运行生热时密封圈221仍然能够箍紧柱塞3外表面,保证密封性能;

第二层,进浆浆料流经第二腔体时能够对柱塞3及柱塞缸11起到降温与润滑的作用,传统注浆泵在使用2min后柱塞3会达到90℃以上的高温,容易引发金属的疲劳性,进一步加剧磨损,而本实用新型中在实际使用数十小时后,由于浆料的降温与润滑作用,柱塞3的温度始终控制在20℃以内,具有良好的低温稳定性,从而减小磨损,提高密封性;

第三层,第一密封圈221与第二密封圈222均失效时,第一腔体21中的漏浆沿柱塞3与柱塞缸11的缝隙进入第二腔体22,然后依次流经回流出浆孔道103、连接孔道105汇入进浆孔道101,重新流入第一腔体21,能够保证设备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改变、修改、替换、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