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9968发布日期:2021-10-19 20:5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向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向柱塞泵。


背景技术:

2.在工程机械中,柱塞泵因具有转速高,压力大及易于变量控制等诸多优势被各类液压传动系统广泛采用。随着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汽车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对柱塞泵的结构提出了不同的结构方式,随着排量的增大对应的体积,重量也随之增大,因而造成了诸多不利因素,其中紧凑型结构在此时显得尤为突出。同时对液压系统的液压元件也提出了比例控制、伺服控制、无级调速等要求。众所周知,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主机的工作状况十分复杂,而目前变量柱塞泵的排量通常采用单一控制的工作方式,且主机系统对于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易出现操作异常及发动机功率浪费或过载停机的问题,因此集多种控制为一体的结构在此时可发挥极大作用。另外挖掘机,起重机应用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需求,主泵压力级别不断增加得同时,期望有更大的排量。
3.传统的柱塞泵采用双活塞的结构,体积占用空间较大,轴向尺寸过大会给安装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重量较重,在使用安装接口的可靠性差。同时变量泵的工况较为复杂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即需要不同的控制方式,传统的柱塞泵结构比较固定多采用双活塞的变量方式无法采用多种控制,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4.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柱塞泵变量控制单元检修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柱塞泵,该轴向柱塞泵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柱塞泵变量控制单元检修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轴向柱塞泵,包括壳体以及装入所述壳体壳腔内且依次设置的斜盘装置、柱塞组件、转子缸体以及分油盘,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相对所述壳腔倾斜设置且内端与所述斜盘装置一侧相对设置的变量活塞孔,所述变量活塞孔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还包括斜盘控制阀,所述斜盘控制阀从所述变量活塞孔的外端插装至所述变量活塞孔中,以在所述斜盘控制阀内的变量活塞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斜盘装置转动。
8.在该轴向柱塞泵中,设置倾斜设置的变量活塞孔,并在变量活塞孔内插装至所需要的斜盘控制阀,斜盘控制阀通过控制变量活塞滑动,即能够实现推动斜盘装置调整倾斜角度,以调整柱塞泵的工作效率。这种结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而且更换和维修都非常方便,只需要将斜盘控制阀取出即可,而无需拆卸整个壳体,更无需拆除内部斜盘装置等结构。而且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更换不同种类的斜盘控制阀,只需要抽出,换其他的插装即可,操作非常方便简单,使得适应性更强。综上所述轴向柱塞泵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柱塞泵变量控制单元检修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9.优选地,所述转子缸体与所述分油盘通过凹面以及与所述凹面配合的凸面相抵。
10.优选地,所述转子缸体远离所述斜盘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球面型的所述凹面,所述分油盘对应设置有球面型的所述凸面。
11.优选地,所述斜盘装置中心相对所述转子缸体的转动轴线偏上设置。
12.优选地,所述斜盘装置远离所述转子缸体的一侧设置有压缩弹性装置以推动斜盘偏角增大,所述变量活塞孔的内端位于所述斜盘装置靠近所述转子缸体的一侧,且所述变量活塞的端部设置有球型部件以与所述斜盘装置的斜盘上球面型槽腔相配合。
13.优选地,在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如下阀中的一种或多种:负载敏感控制阀、恒压控制阀、远程调压控制阀和电比例压力控制阀。
14.优选地,还包括压力控制阀,所述斜盘控制阀包括:高压口、控制口、电比例阀和所述变量活塞,所述高压口与所述分油盘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电比例阀位于第一控制位时用于将所述高压口连通至所述电比例阀的电比例阀芯两端,位于第二控制位时用于将所述控制口连通至所述电比例阀芯两端,电磁接通时产生电磁推力以推动所述电比例阀芯位于第二控制位且随着电流增大对电比例阀芯推力增大,所述电比例阀芯两端导通;所述变量活塞与所述电比例阀芯之间设置有对所述电比例阀芯推动方向与所述电磁推力方向相反的变量压缩弹性装置,且之间空腔与所述控制口通过单向导通至空腔的单向阀结构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在所述高压口压力超过设定值,将所述高压口与所述控制口导通,而在低于所述设定值时将控制口导通至回油口。
15.优选地,还包括推力与所述电磁推力方向一致的预载弹性装置,以推动所述电比例阀芯向所述电比例阀的第二控制位活动;所述电比例阀还包括电比例阀体,所述电比例阀芯插装至所述电比例阀体中,所述电比例阀体与所述电比例阀芯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电磁推力方向相反的起变弹性装置。
16.优选地,所述电比例阀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口连通的轴向通道,所述变量压缩弹性装置与所述电比例阀芯之间设置有阀座,所述轴向通道在所述阀座处形成开口,所述阀座与所述电比例阀芯相抵时封闭所述轴向通道开口,所述阀座、所述轴向通道以及所述变量压缩弹性装置构成所述单向阀结构。
17.优选地,还包括负载敏感控制阀,以使得所述高压口能够通过所述负载敏感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口连通。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柱塞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柱塞泵的端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盘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盘控制阀的油路图。
23.附图中标记如下:
24.壳体1、斜盘装置2、柱塞组件3、转子缸体4、分油盘5、主轴6、后盖组件7、斜盘控制阀8、压力控制阀9、负载敏感控制阀10、回程盘11;
25.变量活塞81、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阀座83、电比例阀芯84、高压口 85、起变弹性装置86、控制口87、电磁铁88、电比例阀体89、预载弹性装置90。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向柱塞泵,该轴向柱塞泵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柱塞泵变量控制单元检修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柱塞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向柱塞泵的端面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盘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盘控制阀的油路图。
29.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向柱塞泵,具体的,该轴向柱塞泵包括壳体1、斜盘装置2、柱塞组件3、转子缸体4、分油盘5、斜盘控制阀8以及主轴6。
30.其中斜盘装置2、柱塞组件3、转子缸体4以及分油盘5依次设置在壳体1的壳腔中。而其中的主轴6插入至壳体1内,以与壳体1内的转子缸体4之间传动连接,一般采用键连接,以使得主轴6能够带动转子缸体4转动。其中柱塞组件3包括多个柱塞,各个柱塞围绕转子缸体4转动轴线设置,且分别与转子缸体4内的各个柱塞腔滑动配合,柱塞腔靠近分油盘5的一侧具有开口以延伸至分油盘5处,在相对分油盘5转动过程中,该开口连续且循环经过分油盘5上抽油口、出油口。而柱塞一端插入至柱塞腔,另一端与斜盘装置2相连,因为斜盘装置2倾斜设置,所以在转子缸体4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柱塞在柱塞腔中往复移动,以在转动至抽油口时,向远离分油盘5方向移动,以抽吸油体,而在转动至出油口时,柱塞向靠近分油盘5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柱塞腔中油体进入到出油口,以完成抽吸过程。其中斜盘装置2的倾斜程度决定了整个柱塞泵的工作效率。其中斜盘装置2与柱塞组件3之间可以通过回程盘11球铰组件连接,以方便对柱塞实现推拉力。
31.其中壳体1一侧开槽设置,以形成壳腔,而主轴6从壳体1另一侧穿出。其中斜盘装置2、柱塞组件3、转子缸体4以及分油盘5依次装入至壳腔中,并在壳腔的开口侧设置后盖组件7以封闭壳腔。主轴6一端通过轴承与后盖组件7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连接。其中斜盘装置2套设主轴6上,且设置有斜盘轴瓦,斜盘轴瓦固定安装在转子缸体4上。
32.其中壳体1上设置有相对壳腔倾斜设置的变量活塞81孔,即变量活塞81孔相对主轴6倾斜设置,内部滑动连接有变量活塞81,该变量活塞81孔的内端与斜盘装置2一侧相对设置,而变量活塞81孔的外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侧,以使得斜盘控制阀8从所述变量活塞81孔的外端插装至所述变量活塞81孔中,以使得斜盘控制阀8内的变量活塞81移动时能够推动斜盘装置2转动,以使得斜盘装置2调整倾斜角度,进而调整该柱塞组件3的推动行程,以改变整体工作功率。其中斜盘控制阀8的作用在于通过控制驱动源,以控制前端的变量活塞 81沿变量活塞81孔平移,向靠近斜盘装置2的方向移动时推动斜盘装置2转动。其中斜盘
控制阀8如电比例控制阀、功率阀等。
33.在该轴向柱塞泵中,设置倾斜设置的变量活塞81孔,并在变量活塞81孔内插装至所需要的斜盘控制阀8,斜盘控制阀8通过控制变量活塞81滑动,即能够实现推动斜盘装置2调整倾斜角度,以调整柱塞泵的工作效率。这种结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而且更换和维修都非常方便,只需要将斜盘控制阀8取出即可,而无需拆卸整个壳体1,更无需拆除内部斜盘装置2等结构。而且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更换不同种类的斜盘控制阀8,只需要抽出,换其他的插装即可,操作非常方便简单,使得适应性更强。综上所述轴向柱塞泵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柱塞泵变量控制单元检修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34.如上所述,转子缸体4转动,而分油盘5静止,以使得转子缸体4的柱塞腔依次经过分油盘5上的抽油口和出油口,为了使两者之间紧密衔接,转子缸体4远离斜盘装置2的一侧与分油盘5对应一侧侧面紧密贴合。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案,两者通过圆形平面贴合接触。但此处优选,其中转子缸体4 与所述分油盘5通过凹面以及与凹面配合的凸面相抵,即转子缸体4与分油盘5相对以彼此贴合接触的两个接触面,一个接触面为凸面,另一个为凹面。当然,相配合的凹面与凸面应当不能够干涉转子缸体4的转动。采用凹面型的配流结构,使得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油液对转子缸体4的作用力会使转子缸体4发生倾覆,凹面配流改变了液压力方向,使转子不易倾覆,可实现更高的转速能力,同时将压力级别从28mpa提高至32mpa。其中凸面与凹面可以均呈圆锥型或者球面型。具体的,可以使转子缸体4远离斜盘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球面型的凹面,其中分油盘5对应设置有球面型的所述凸面,当然也可以是前者设置凸面,后者设置凹面。
35.如所述柱塞组件3中各个柱塞与斜盘装置2上的回程盘11一般通过球铰连接,其中回程盘11与斜盘装置2斜盘件之间转动连接,以可以跟随柱塞组件3转动。其中回程盘11与斜盘件之间的转动轴线,即为斜盘装置2的中心线。一般来说,斜盘装置2的中心线与转子缸体4的转动轴线在同一高度上。但此处优选述斜盘装置2中心相对所述转子缸体4的转动轴线偏上设置。斜盘装置2倾斜设置,一侧向靠近转子缸体4的方向倾斜,这一侧用于推动柱塞推出油体,即为出油侧,另一侧向远离转子缸体4的方向倾斜,这一侧用于使柱塞回位,以抽进油体,即为进油侧。斜盘装置2设置有一定的偏心,因此主轴6轴线一侧柱塞数多于另一侧,斜盘装置2两侧受到作用力大小不一样,以使泵斜盘装置2有往大摆角方向倾斜的复位趋势,可以省略复位机构,使泵更加紧凑。
36.为了更好的控制斜盘装置2倾斜角度,一般还包括与变量活塞81相对设置的压缩弹性装置,压缩弹性装置一般为压缩弹簧,当然也可以是压缩弹性体。为了更好的控制斜盘装置2的倾斜角度,以控制排量,此处优选斜盘装置2远离转子缸体4的一侧设置有压缩弹性装置以推动斜盘偏角增大,而上述变量活塞81孔的内端位于所述斜盘装置2靠近转子缸体4的一侧,与压缩弹性装置相对设置,以用于推动斜盘装置2转动以压缩弹簧,以使斜盘装置2 的倾斜角度较小,降低工作功率。为了更好的使斜盘装置2与变量活塞81之间传递推力,此处优选变量活塞81的端部设置有球型部件以与斜盘装置2的斜盘上球面型槽腔相配合,以通过球面接触,以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面接触。
37.进一步的,还优选包括在壳体1外侧设置有如下阀中的一种或多种:负载敏感控制阀、恒压控制阀、远程调压控制阀和电比例压力控制阀。以将控制阀外置,以方便检修。
38.具体的,可以使轴向柱塞泵包括压力控制阀9,可以使该变量控制装置包括高压口
85、控制口87、电比例阀和变量活塞81。一般在使用状态下,其中高压口85与所述分油盘5的出油口连通,以直接获取出油口的高压油,而其中控制口87,在使用时,通过压力控制阀9连通回油口。
39.其中电比例阀,位于第一控制位时用于将所述高压口85连通至电比例阀芯84两端。即当该电比例阀的电比例阀芯84移动到第一控制位时,通过该电比例阀芯84,使得高压口85处的高压油分别进入到电比例阀阀芯两侧。而当位于第二控制位时用于将控制口87连通至电比例阀的电比例阀芯84两端,以使得此时电比例阀芯84两端的油压与控制口87相等。具体的,可以使其中的电比例阀为两位三通电比例阀,一侧两个接口分别与高压口85、控制口87连通,另一侧一个接口分别与电比例阀芯84两端腔体连通。
40.其中电比例阀电磁接通时产生电磁推力,一般是内部设置电磁铁88,内部接通电流会对内部电磁铁88产生向外驱动的推力,即电磁推力。该电磁推力的作用在于推动电比例阀芯84位于第二控制位且随着电流增大对阀芯推力增大。其中一般控制情况下,电比例阀芯84两端导通,以使得进入到电比例阀芯84两端处的液压油不会产生推动电比例阀芯84移动的推力。
41.而其中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设置有对电比例阀芯84推动方向与所述电磁推力方向相反的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以通过变量压缩弹性装置 82对抗上述电磁推力。该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设置在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以使两端分别对变量活塞81和电比例阀芯84形成作用力,且两者作用力相反。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的空腔与控制口87通过单向导通至空腔的单向阀结构连接,以使得在控制口87油压高于空腔油压时,上述单向阀结构导通,以使得高压油能够从控制口87流向空腔,以作用于变量活塞81的端部以及电比例阀阀芯两端。
42.其中压力控制阀9在高压口85超过设定值,将高压口85与控制口87导通,而在低于设定值时将控制口87导通至回油口,以使得控制口87油体回到油箱。以使得在压力较高时,压力控制阀9自动使将高压口85与控制口87导通,以可以通过上述单向阀,快速将高压油导向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的空腔中,以作用于变量活塞81上。而当高压口85油压较低时,控制口87连通回油口,进而不会对干涉变量活塞81的工作。
43.当高压口85的油压始终不高于设定值时,即说明当前油压属于正常油压,控制口87通过压力控制阀9连通回油口,此时主要有如下两种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当电比例阀不通电或电流非常小时,此时电比例阀会位于第一控制位,高压口85导通至电比例阀阀芯两端,高压油进入到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因为油压很高,所以会推动变量活塞81移动以推动斜盘转动以克服电比例变量泵的复位弹簧,以使得斜盘摆角为零,使电比例变量泵无高压油输出;第二工作状态,而当电比例阀电流较大时,此时推动电比例阀芯84移动,以进入第二控制位,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空腔通过控制口87连通回油口,变量活塞81端部油体进入到回油口,以使得不再对变量活塞81产生推力,且此时电比例阀芯84随着电流增大对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 推力逐渐增大,而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两端压力增大,就会压缩,以使得变量活塞81向靠近电比例阀芯84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斜盘倾斜角逐渐增大,以使得变量泵的出油量增大,直到处于最大摆角,即保持最大出油量,进而实现流量调节。而当高压口85压力非常大时,则说明变量泵的出油口压力非常大,在超过设定值时,此时就会触发压力控制阀9,使得通过压力控制阀9将控制口87与高压口85连通,此时高
压由会顶开单向阀结构,以使得高压油通过单向阀结构进入到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空腔内,此时无论电比例阀位于第一控制位还是第二控制位,因为控制口87不再连通回油口,所以均能够保证到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空腔处于高压状态,高压油会推动变量活塞81向远离电比例阀芯84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斜盘摆角减小为零,以使变量泵无输出。
44.如上所述的,当正常工作时,电比例阀突然失电时,此时电磁推力立即消失,电磁铁88处于失效状态时,此时电比例阀会立即进入到第一控制位,变量泵随即降至零排量,主机系统瞬间停止工作,对于工程机械装置而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基于此,还优选还包括推力与所述电磁推力方向一致的预载弹性装置90,以推动所述电比例阀芯84向所述电比例阀的第二控制位活动。以通过预载弹性装置90,使得当电比例阀断电时,电比例阀芯84仍然保持一定的高度,以使得变量泵的斜盘保持小的倾斜角度,进而保证小的排量输出。为了方便设置,其中预载弹性装置90可以是设置在电比例阀芯84远离变量活塞81的一端,具体的,如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具体的,可以套设在电磁铁88 上。
45.进一步的,为了更好控制电比例阀芯84的移动,此处优选还包括起变弹性装置86,具体的,如电比例阀芯84插装至电比例阀体89中时,其中电比例阀体89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还设置有与电磁推力方向相反的起变弹性装置 86。具体的,可以将起变弹性装置86安装在电比例阀芯84远离变量活塞81的一端。如在该端,电比例阀芯84设置凸肩,其中起变弹性装置86为压缩弹簧,套设在电比例阀芯84上,一端与凸肩相抵,另一端与电比例阀体89相抵。
46.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设置上述单向阀结构,使电比例阀阀芯整体看起来更为紧凑,此处优选电比例阀芯84中部设置有与控制口87连通的轴向通道,其中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设置有阀座83,而其中的轴向通道在所述阀座83处形成开口,阀座83与电比例阀芯84相抵时封闭轴向通道开口,进而使得阀座83、轴向通道以及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构成上述单向阀结构,当控制口87接通高压口85或其它原因,使得轴向通道处于高油压状态时,此时,高油压作用在阀座83上,克服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作用在于阀座83上的作用力,推动阀座83远离开口,形成一定的开度,以使得高压油从阀座83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的空隙流入至阀座83与变量活塞81 之间。而轴向通道内油压比较小时,在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的作用下,阀座 83与电比例阀阀芯紧密贴合,封闭开口,单向阀结构闭合。其中为了使阀座 83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贴合性更好,此处优选阀座83朝向电比例阀芯84的一侧形成球型凹面,而电比例阀芯84的端部形成球面型凸起,以与阀座83 球型凹面贴合。其中阀座83上设置柱部,以使得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套设在阀座83上。
47.具体的,为了方便设置电比例阀,此处优选电比例阀芯84呈柱状,电比例阀体89设置有沿电比例阀芯84延伸方向依次并列设置的高压口85、中间口和控制口87,其中中间口通过通道引导到电比例阀芯84两端,其中电比例阀芯84延伸方向设置有两个并列设置有对应于高压口85的第一环形凹槽和对应于控制口87的第二环形凹槽,以当电比例阀芯84移动到第一控制位时,第一环形凹槽能够与中间口对应连通,而当移动第二控制位时,第二环形凹槽能够与中间口对应连通。其中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通过径向通道与轴向通道连通。而在设置上述预载弹性装置90后,此时第二环形凹槽与中间口存在一点的间隙,使得电比例阀芯84具有一定开度,以使得变量泵具有小流量输出,以保证系统运行。其中为了方便插装
电比例阀体89,在电比例阀体89外侧设置有多个环形密封槽,并在环形密封槽内设置环形密封圈,尤其中间口两侧、控制口87两侧以及高压口85两侧均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且电比例阀体89的插装段的端部也对应设置有密封圈,以方便密封插装在变量活塞81 孔。
48.进一步的,可以使变量活塞81靠近电比例阀芯84的一侧具有开口槽,其中变量压缩弹性装置82装入至开口槽,一端与开口槽底相抵,另一端套设在阀座83上,且在变量压缩装置能够压缩至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体89端面相抵,以使得变量泵的斜盘保持最大摆角,此时阀座83位于开口槽内。
49.还包括负载敏感控制阀,以使得在工作时,当主机待机不需要工作时,所述高压口85能够通过所述负载敏感控制阀10与所述控制口87连通,以使得高压口85压力油通过单向阀结构进入到变量活塞81与电比例阀芯84之间空腔内,以使得斜盘处于小摆角状态。具体的,可以使,负载敏感控制阀包括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一侧两个油口分别连接高压口85和回油口,另一侧一个油口与压力控制阀9连通,即该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连接在压力控制阀9与回油口之间,阀芯向第一位侧移动时,使回油口与压力控制阀9连通,阀芯向第二位侧移动时,使高压口85与压力控制阀9连通,第一位侧阀芯控制口87与高压口85连通,第二位侧阀芯控制口87与油路主路上的可调节流阀远离分油盘5 出油口的一侧连通且该侧设置可调压缩弹簧,其中可调节流阀靠近分油盘5出油口的一侧为与变量泵连通的一侧,以使得可调节流阀远离分油盘5出油口的一侧油压相比靠近分油盘5出油口的一侧油压,足够小,即小的幅度足够大时,阀芯向第二位侧移动,否则阀芯向第一位侧移动。对应的,压力控制阀9也可以采用两位三通换向阀,一侧压缩弹簧用于推动阀芯移动至负载敏感控制阀10与控制口87连通,而通过高压口85的高压油在达到足够油压以推动阀芯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以移动至使高压口85与控制口87连通。
5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