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抽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4391发布日期:2021-07-20 15:4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立式抽液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立式抽液泵。



背景技术:

抽液泵在市场上出现了多年,早前的为手摇式或手压式,主要是靠人力进行,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后期市场出现了气压式,通过气缸来做功,完成排液,但因气体的压缩性,排出的液体不均匀,有脉冲现象,且形成气泡非常严重。

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安装快捷、使用方便的立式抽液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抽液泵,包括电动泵和吸液管,所述电动泵的底部设有吸入口,所述吸液管与所述吸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连接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储存体中的气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装置本体、活塞弹簧和活塞,所述排气装置本体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弹簧和活塞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活塞槽中,所述活塞可沿所述活塞槽往复运动,所述活塞槽的槽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活塞对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有活塞通道,所述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活塞弹簧的一端设有活塞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还连接有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装置本体、泄压帽和泄压弹簧,所述泄压装置本体包括泄压槽,所述泄压弹簧和泄压帽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泄压槽中,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对应所述泄压帽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对应所述泄压帽设有锥形槽,所述泄压槽的槽壁设有泄压槽泄压孔,所述泄压槽泄压孔通过第二泄压管道与所述电动泵的吸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槽的槽底设有泄压弹簧座,所述泄压弹簧套接于所述泄压弹簧座。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泵包括驱动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泵盖、中环和底座,所述泵盖、中环和底座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泵盖,所述中环设有转子槽,所述转子槽中设有内转子和外转子,所述内转子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外转子可围绕所述内转子旋转,所述电动泵的吸入口设置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泵盖与中环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中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装置和所述泄压装置均与所述电动泵的泵体的底座为一体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管套接有储存体固定接头,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通过手柄与所述吸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的外缘设有储存体固定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管内设有过滤网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安装快捷、使用方便的小型立式抽液泵,该抽液泵可通过排气装置将储存体中的气体排出,电机驱动的蠕动泵抽液压力恒定,流量均匀无脉冲现象,抽液效率高,可将储存体中的液体全部排完不留余液,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泵体泄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转子和外转子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液工作时的液流行进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工作时的气流行进方向示意图;

1-驱动电机;2-轴承;3-油封垫片;4-油封;5-泵盖;6-中环;7-内转子;8-外转子;9-无油衬套;10-活塞;11-活塞弹簧;12-活塞按钮;13-活塞堵头;14-底座;15-排气装置气接头;16-排气气管;17-手柄;18-储存体固定接头气接头;19-储存体固定接头;20-吸液管;21-过滤网片;22-过滤网片堵头;23-驱动轴;25-泄压帽;26-泄压弹簧;27-泄压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立式抽液泵,包括电动泵和吸液管,所述电动泵的底部设有吸入口,所述吸液管20与所述吸入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连接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储存体中的气体排出。

所述电动泵包括驱动电机1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泵盖5、中环6和底座14,所述泵盖5、中环6和底座14通过螺丝固定,为了保证密封效果,所述泵盖5与中环6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中环6与所述底座14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泵盖5的一侧,所述中环6设有转子槽,所述转子槽中设有内转子7和外转子8,所述内转子7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轴24连接,所述外转子8可围绕所述内转子7旋转,其中,内转子7的外侧设有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六个外齿,所述外转子8对应设有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七个内齿,外齿和内齿的形状适配,内转子7与外转子8通过适配的外齿和内齿啮合,所述电动泵的吸入口设置于所述底座14,所述转子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通道呈月牙形。

采用内啮合齿轮的抽液泵具有结构紧凑、质量轻尺寸小等优点,由于齿轮同向旋转,相对滑动速度小,磨损轻微,使用寿命长,流量脉动小,因而压力脉动和噪声都较小。同时,流体在负压的作用下易充满齿间槽,因此允许内转子高速旋转,容积效率较高。

为了降低驱动轴的摩擦系数,增加立式抽液泵的使用寿命,泵盖的顶端设有轴承槽,轴承槽中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轴承2、油封垫片3和油封4,中环6对应驱动轴24设有无油衬套槽,所述无油衬套槽中设有无油衬套9,可对驱动轴24作进一步支撑,使用轴承2配合无油衬套9可以对驱动轴24进行限位,防止驱动轴24窜动,进行可靠支撑,进而对内转子7和外转子8的旋转精度提供有利的保障,使吸液排液更为顺畅,降低工作噪音。

请参阅图4,驱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24带动内转子7旋转,同时带动外转子8作同方向运动,内转子7的外齿和外转子8的内齿在紧密啮合状况下,逐渐分离增大形成密闭空间,从而产生一定的真空度,将储存体中的液体由底座14的吸入口吸入该密闭空间,内转子7继续转动,将密闭空间的液体转移至泵盖5设有输出口的一侧,在内转子7和外转子8继续旋转过程中,内转子7和外转子8之间的密闭空间逐渐减小,密闭空间中的液体压力升高,从而将液体从泵盖5的输出口排出,从而实现一次吸液和排液的动作。

为了能够方便将储存体中的气体排出,电动泵的泵体的底座14集成有排气装置,具体的,底座14设有活塞槽,活塞弹簧11和活塞10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活塞槽中,活塞槽的槽口设有活塞堵头13,可将活塞10和活塞弹簧11限制在活塞槽中,为了方便按压活塞10,所述活塞10远离所述活塞弹簧11的一端设有活塞按钮12,所述活塞10可沿所述活塞槽往复运动,所述活塞槽的槽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活塞对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有活塞通道,中环对应进气口设有中环排气通道31,中环排气通道31的另一端与泵盖的输出口30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请参阅图5,需要排气时,启动驱动电机,通过按下活塞按钮12,活塞10向活塞槽内部移动,同时压缩活塞弹簧11,活塞10的活塞通道将活塞槽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即可将气体经由接头排到空气中。当气体排完后,松开活塞按钮12,活塞10在活塞弹簧11的作用下复位,活塞槽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断开,液体即可从输出口排出,抽取一个液体储存体中的液体时,只需且只用按活塞按键一次,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为了增加密封性能,活塞10上套接有三个o型圈用于封闭气路,其中两个o型圈分别设置于活塞通道的两侧,一个o型圈设置于活塞靠近活塞弹簧的一端。

同理,为了方便维护检修,排气装置也可以外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装置本体、活塞弹簧和活塞,所述排气装置本体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弹簧和活塞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活塞槽中,为了方便按压活塞,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活塞弹簧的一端设有活塞按钮,所述活塞可沿所述活塞槽往复运动,所述活塞槽的槽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活塞对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有活塞通道,其中,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泵盖的输出口连通,活塞槽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排气效果。

为了防止抽液泵的输出口因压力过高出现故障,电动泵还设有泄压装置,具体的,中环6设有泄压孔,底座14对应泄压孔设有泄压槽,泄压弹簧26和泄压帽25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泄压槽中,所述泄压槽的槽底设有泄压弹簧座27,所述泄压弹簧26接于所述泄压弹簧座27,所述泄压孔对应所述泄压帽25设有锥形槽。当压力值正常时,泄压帽25在泄压弹簧26的作用下,泄压帽25的圆锥端面和泄压孔的锥形槽紧密配合,封锁液体,防止渗出;当输出液体压力超值时,泄压帽25受压将泄压弹簧26压缩,泄压帽25下滑,泄压孔和泄压帽之间形成液体通道,部分液体回到底座14的吸入通道,输出口的液体的压力下降,当压力下降到正常值时,泄压帽25受到的压力减小,泄压弹簧26复位,泄压帽25在泄压弹簧26的作用下,再次与泄压孔的锥形槽紧密配合,封锁液体,从而完成自动恒压调节功能。为了保证泄压帽25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泄压帽25优选为铬钢帽。

同理,为了方便维护检修,泄压装置也可以外置,具体的,泄压装置通过第一泄压管道与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装置本体、泄压帽和泄压弹簧,所述泄压装置本体包括泄压槽,所述泄压弹簧和泄压帽从内至外依次设置于所述泄压槽中,所述电动泵的输出口对应所述泄压帽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对应所述泄压帽设有锥形槽,所述泄压槽的槽壁设有泄压槽泄压孔,所述泄压槽泄压孔通过第二泄压管道与所述电动泵的吸入口连通,如此可以防止泄出的液体泄露到外界。

所述排气装置和所述泄压装置均与所述电动泵的泵体的底座为一体设计,可以让抽液泵的结构更为紧凑。

所述吸液管20套接有储存体固定接头19,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19与所述手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19通过旋转手柄17,使手柄的一端抵住吸液管从而实现储存体固定接头19与所述吸液管20的固定连接,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19的外缘设有储存体固定螺纹,可通过储存体固定接头19方便地将整个抽液泵固定在液体储存体上。

为了防止在排气时,液体意外从排气装置的出气口排出到外界,所述排气装置的出气口设有排气装置气接头15,储存体固定接头19设有储存体固定接头气接头18,排气装置气接头15与储存体固定接头气接头18通过排气气管16连接,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气接头18与所述储存体固定接头19内部的泄气管道连通,即可实现排气,同时排气时意外排出的液体也可以通过泄气管道流入储存体。

为了保证吸液管21的结构强度,吸液管21优选为不锈钢管。

为了能够分离液体中的杂质,使干净的液体进入泵体,所述吸液管20内设有过滤网片21,可有效保护泵体,让泵体正常工作,提高寿命。

为了方便更换过滤网片21,通过过滤网片堵头22将过滤网片21固定在吸液管20中,通过将过滤网片堵头22取下,即可对过滤网片21进行更换,非常方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安装快捷、使用方便的小型立式抽液泵,该抽液泵可通过排气装置将储存体中的气体排出,电机驱动的蠕动泵抽液压力恒定,流量均匀无脉冲现象,抽液效率高,可将储存体中的液体全部排完不留余液,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