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9808发布日期:2021-11-03 13:2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进气降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空压机应用非常广泛,空压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尤其是在夜晚,空压机的噪声主要是由进气口和排气口产生的,气体在经过空压机的进排气阀的过程中,由于节流的原因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故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噪声的空压机减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包括压力回收装置、空压机和进气阀,所述空压机的下表面与所述压力回收装置固定相连,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安装所述进气阀,
6.所述压力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压电装置、压力传杆、第一压力接收板、第二压力接收板和回位弹簧,所述空压机安装在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压电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本体内,所述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电能收集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内,且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位于所述压电装置上方,所述压力传杆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压力接收板相连,所述压力传杆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压力接收板的顶端与所述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固定相连,所述回位弹簧套接在所述压力传杆的外侧;
7.所述进气阀包括阀本体、降噪筒、降噪组件和稳流组件,所述降噪筒采用中空管状结构,所述降噪筒固装在所述阀本体内,所述降噪组件安装在所述降噪筒内,以实现对进入阀本体的气体进行缓冲和降噪的目的,在所述降噪筒的后方的所述阀本体内安装所述稳流组件。
8.所述降噪组件包括一级降噪罩、二级降噪罩和三级降噪罩,在所述一级降噪罩、所述二级降噪罩和所述三级降噪罩上均匀开设有通孔,以实现空气通过通孔流动的目的,所述一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入口端的第一安装台固定在所述降噪筒内,在所述一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一降噪腔,所述二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所述降噪筒内壁的第二安装台固定在所述降噪筒内,在所述二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二降噪腔,在所述一级降噪罩的尾端和所述二级降噪罩的首端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三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所述降噪筒内壁的第三安装台固定在所述降噪筒内,在所述三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三降噪腔,在所述二级降噪罩的尾端和所述三级降噪罩的首端形成第二缓冲腔。
9.所述稳流组件包括稳流板、下稳流管、上稳流管和安装板,所述稳流板固定在所述
阀本体的内壁上,在所述稳流板上均匀固装所述下稳流管,所述安装板固装在所述稳流板后方的所述阀本体的内壁上,在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固定所述上稳流管,相邻的上稳流管的进气口之间设置一下稳流管的排气口,以实现稳流目的。
10.所述下稳流管和所述上稳流管的长度均为2

3cm,所述下稳流管的尾端高出所述上稳流管的首端3

5mm。
11.所述电能收集组件包括整流器和电池,所述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整流器相连,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电池相连,所述整流器和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内。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空压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其放置地面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振动,利用压力回收装置能够将其产生的压力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同时,将电池与压电装置分离设置,能够避免长时间、频繁的挤压电池会发生爆炸的问题,在压力传杆外套接回位弹簧,能够缓冲压力传杆受到的压力,延长压力传杆的使用寿命;
13.空气自阀本体的进气口流入阀本体内,依次通过三个降噪罩,降噪罩上的通孔能够使得空气流过降噪罩,同时,通孔还能够利用小孔喷注的频移作用来实现降噪的目的,在相邻的降噪罩之间形成缓冲腔,使得流经降噪罩后的空气在缓冲腔内流速编的均匀,减小空气流动的振动,延长降噪组件的使用寿命;
14.最终,自三级降噪罩流出的空气再次进入稳流组件,经过稳流板阻挡了空气的气流,使得空气气流自下稳流管的尾端进入下稳流管内,再由下稳流管的首端流出,流出的空气气流再次受到安装板和稳流板的阻挡,使得其流速减慢,以形成平稳的气流,再次通过上稳流管,最终实现空气稳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为底座本体,2为压电装置,3为压力传杆,4为第一压力接收板,5为第二压力接收板,6为回位弹簧,7为电能收集组件,8为阀本体,9为降噪筒,10为一级降噪罩,11为二级降噪罩,12为三级降噪罩,13为第一安装台,14为第一降噪腔,15为第二安装台,16为第二降噪腔,17为第一缓冲腔,18为第三安装台,19为第三降噪腔, 20为第二缓冲腔,21为稳流板,22为下稳流管,23为上稳流管,24为安装板,25为空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1为底座本体,2为压电装置,3为压力传杆,4为第一压力接收板,5为第二压力接收板,6为回位弹簧,7为电能收集组件,8为阀本体,9 为降噪筒,10为一级降噪罩,11为二级降噪罩,12为三级降噪罩,13为第一安装台, 14为第一降噪腔,15为第二安装台,16为第二降噪腔,17为第一缓冲腔,18为第三安装台,19为第三降噪腔,20为第二缓冲腔,21为稳流板,22为下稳流管,23为上稳流管,24为安装板,25为空压机。
20.实施例1
21.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包括压力回收装置、空压机和进气阀,空压机的下表面与压
力回收装置固定相连,空压机的进气口安装进气阀,
22.压力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压电装置、压力传杆、第一压力接收板、第二压力接收板和回位弹簧,空压机安装在底座本体上,压电装置固定在底座本体内,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电能收集组件相连,第二压力接收板设置在底座本体内,且第二压力接收板位于压电装置上方,压力传杆的尾端与第二压力接收板相连,压力传杆的首端与第一压力接收板的底端相连,第一压力接收板的顶端与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固定相连,回位弹簧套接在压力传杆的外侧;
23.进气阀包括阀本体、降噪筒、降噪组件和稳流组件,降噪筒采用中空管状结构,降噪筒固装在阀本体内,降噪组件安装在降噪筒内,以实现对进入阀本体的气体进行缓冲和降噪的目的,在降噪筒的后方的阀本体内安装稳流组件。
24.实施例2
25.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包括压力回收装置、空压机和进气阀,空压机的下表面与压力回收装置固定相连,空压机的进气口安装进气阀,
26.压力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压电装置、压力传杆、第一压力接收板、第二压力接收板和回位弹簧,空压机安装在底座本体上,压电装置固定在底座本体内,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电能收集组件相连,第二压力接收板设置在底座本体内,且第二压力接收板位于压电装置上方,压力传杆的尾端与第二压力接收板相连,压力传杆的首端与第一压力接收板的底端相连,第一压力接收板的顶端与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固定相连,回位弹簧套接在压力传杆的外侧;
27.进气阀包括阀本体、降噪筒、降噪组件和稳流组件,降噪筒采用中空管状结构,降噪筒固装在阀本体内,降噪组件安装在降噪筒内,以实现对进入阀本体的气体进行缓冲和降噪的目的,在降噪筒的后方的阀本体内安装稳流组件。
28.降噪组件包括一级降噪罩、二级降噪罩和三级降噪罩,在一级降噪罩、二级降噪罩和三级降噪罩上均匀开设有通孔,以实现空气通过通孔流动的目的,一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入口端的第一安装台固定在降噪筒内,在一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一降噪腔,二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内壁的第二安装台固定在降噪筒内,在二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二降噪腔,在一级降噪罩的尾端和二级降噪罩的首端形成第一缓冲腔,三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内壁的第三安装台固定在降噪筒内,在三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三降噪腔,在二级降噪罩的尾端和三级降噪罩的首端形成第二缓冲腔。
29.稳流组件包括稳流板、下稳流管、上稳流管和安装板,稳流板固定在阀本体的内壁上,在稳流板上均匀固装下稳流管,安装板固装在稳流板后方的阀本体的内壁上,在安装板上均匀固定上稳流管,相邻的上稳流管的进气口之间设置一下稳流管的排气口,以实现稳流目的。
30.实施例3
31.一种空压机减躁装置,包括压力回收装置、空压机和进气阀,空压机的下表面与压力回收装置固定相连,空压机的进气口安装进气阀,
32.压力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本体、压电装置、压力传杆、第一压力接收板、第二压力接收板和回位弹簧,空压机安装在底座本体上,压电装置固定在底座本体内,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电能收集组件相连,第二压力接收板设置在底座本体内,且第二压力接收板位于压电
装置上方,压力传杆的尾端与第二压力接收板相连,压力传杆的首端与第一压力接收板的底端相连,第一压力接收板的顶端与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顶端内壁固定相连,回位弹簧套接在压力传杆的外侧;
33.进气阀包括阀本体、降噪筒、降噪组件和稳流组件,降噪筒采用中空管状结构,降噪筒固装在阀本体内,降噪组件安装在降噪筒内,以实现对进入阀本体的气体进行缓冲和降噪的目的,在降噪筒的后方的阀本体内安装稳流组件。
34.降噪组件包括一级降噪罩、二级降噪罩和三级降噪罩,在一级降噪罩、二级降噪罩和三级降噪罩上均匀开设有通孔,以实现空气通过通孔流动的目的,一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入口端的第一安装台固定在降噪筒内,在一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一降噪腔,二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内壁的第二安装台固定在降噪筒内,在二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二降噪腔,在一级降噪罩的尾端和二级降噪罩的首端形成第一缓冲腔,三级降噪罩通过设置在降噪筒内壁的第三安装台固定在降噪筒内,在三级降噪罩内形成第三降噪腔,在二级降噪罩的尾端和三级降噪罩的首端形成第二缓冲腔。
35.稳流组件包括稳流板、下稳流管、上稳流管和安装板,稳流板固定在阀本体的内壁上,在稳流板上均匀固装下稳流管,安装板固装在稳流板后方的阀本体的内壁上,在安装板上均匀固定上稳流管,相邻的上稳流管的进气口之间设置一下稳流管的排气口,以实现稳流目的。
36.下稳流管和上稳流管的长度均为2

3cm,下稳流管的尾端高出上稳流管的首端3

5mm。
37.电能收集组件包括整流器和电池,压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整流器相连,整流器与电池相连,整流器和电池设置在底座本体的中空腔体内。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