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1875发布日期:2022-01-19 13: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涡旋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对吸入的流体(例如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喷出的压缩机,公知有涡旋式压缩机。在涡旋式压缩机中,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啮合,由此形成压缩室。涡旋式压缩机具有在压缩机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驱动轴的内部形成有轴内供油路和轴内排油路的涡旋式压缩机。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14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轴内供油路和轴内排油路形成为,在驱动轴内沿轴向从上端延伸到下端。轴内排油路的流入口在从驱动轴的轴心向径向外侧偏心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当驱动轴进行旋转时,利用其离心力,油向流入口的外侧移动,存在油不容易进入轴内排油路这样的问题。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油容易进入轴内排油路。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将涡旋式压缩机作为对象,将以下结构作为特征。该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机壳20、收纳于该机壳20的电动机60、被该电动机60驱动的驱动轴40、与该驱动轴40连结的压缩机构30、以及配置于该压缩机构30的下方且固定于所述机壳20的机架50,在所述机壳20的底部设置有贮留油的贮留部26,所述驱动轴40具有主轴41、以及设置于该主轴41的上端的偏心轴42,所述压缩机构30具备:具有与所述偏心轴42嵌合的轴毂部38的动涡旋盘35;以及与该动涡旋盘35啮合的静涡旋盘31,所述机架50形成有收纳所述轴毂部38的室55,在所述主轴41的下端设置有输送所述贮留部26的油的泵80。
11.在所述驱动轴40上设置有:第一油流路46,其在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上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偏心轴42的上端面42a处开口的流入孔46b;以及第二油流路45a,其在所述第一油流路46的周围沿所述轴向延伸,横截面为环状,所述第二油流路45a构成将由所述泵80输送来的油至少供给到所述轴毂部38与所述偏心轴42之间的滑动部43的供油路径,所述涡旋式压缩机还具有第三油流路47,所述第三油流路47将从所述滑动部43向所述室55流出的油送到所述第一油流路46的流入孔46b,所述第一油流路46构成使从所述流入孔46b流入的油返回所述贮留部26的排油路径。
12.在第一方式中,第一油流路46及其流入孔46b位于驱动轴40的轴心上。因此,与驱动轴40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不容易作用于流入孔46b附近的油。因此,根据该方式,能够使
油容易进入第一油流路46的流入孔46b。
13.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驱动轴40上形成有纵孔40a,所述纵孔40a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且在该驱动轴40的至少上端处开口,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管90,所述管90配置于所述纵孔40a内的所述驱动轴40的轴心上,并且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油流路46形成于所述管90的内部,所述第二油流路45a形成于所述纵孔40a的内周面与所述管90的外周面之间。
14.在第二方式中,在形成于驱动轴40的纵孔40a内设置配置于驱动轴40的轴心上的管90,由此,能够简单地形成第一油流路46和第二油流路45a。
15.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环状的上盖45e,所述上盖45e将所述纵孔40a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管9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封堵。
16.在第三方式中,利用环状的上盖45e封堵第二油流路45a的上端部,因此,能够抑制第二油流路45a的漏油。
17.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或第三方式中,所述纵孔40a在所述轴向上贯通所述驱动轴40,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下盖45f,所述下盖45f封闭所述纵孔40a的下端,在所述下盖45f上形成有贯通路45i,所述贯通路45i将所述泵80的喷出侧和所述第二油流路45a连通。
18.在第四方式中,在驱动轴40上贯通地形成纵孔40a,利用下盖45f封闭纵孔40a的下端,由此,能够将由泵80输送来的油经由下盖45f的贯通路45i送到第二油流路45a。
19.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二~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连接部件100,所述连接部件100具有与所述管90的下端连接的连接口101、以及从该连接口10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内部流路102,在所述驱动轴40中的所述纵孔40a的周壁40b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部流路102连通的流出孔40c。
20.在第五方式中,在第一油流路46中流动的油通过连接部件100的连接口101流入内部流路102。内部流路102向径向外侧延伸。因此,在伴随着驱动轴40的旋转而在内部流路102内的油作用有离心力时,内部流路102内的油向径向外侧移动,从流出孔40c排出。由此,能够利用驱动轴40的离心力将第一油流路46的油移送到贮留部26。
21.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机架50上设置有支承所述主轴41的第一轴承52a,在所述驱动轴40上设置有第一供油孔45b,所述第一供油孔45b从所述第二油流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向所述第一轴承52a供给油。
22.在第六方式中,能够利用离心力将第二油流路45a内的油从第一供油孔45b供给到第一轴承52a。第二油流路45a是横截面为环状的流路,因此,能够将第一供油孔45b设置于驱动轴40的周向上的任意位置。
23.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中,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具有支承部件70,所述支承部件70具有支承所述主轴41的下部的第二轴承72a,在所述驱动轴40上设置有第二供油孔45c,所述第二供油孔45c从所述第二油流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向所述第二轴承72a供给油。
24.在第七方式中,能够利用离心力将第二油流路45a内的油从第二供油孔45c供给到
第二轴承72a。第二油流路45a是横截面为环状的流路,因此,能够将第二供油孔45c设置于驱动轴40的周向上的任意位置。
25.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第三油流路47形成于所述动涡旋盘35的内部,所述第三油流路47的流出口47c和所述第一油流路46的流入孔46b在所述轴向上重叠。
26.在第八方式中,能够使从第三油流路47的流出口47c向下方流出的油容易进入第一油流路46的流入孔46b。
27.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八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偏心轴42的上端面形成有凹部42b,所述第一油流路46的流入孔46b形成于所述凹部42b的底部。
28.在第九方式中,能够在凹部42b内捕捉从第三油流路47流出的油。凹部42b内捕捉的油从流入孔46b流入第一油流路46。
附图说明
29.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30.图2是图1的涡旋式压缩机的机架周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1.图3是图1的涡旋式压缩机的下部支承部件周围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2.图4是驱动轴的立体图。
33.图5是管的立体图。
34.图6是从背面(底面)观察动涡旋盘的立体图。
35.图7是示出驱动轴的组装的状况的立体图。
36.图8是示出变形例1的与图3相当的图。
37.图9是示出变形例2的与图3相当的图。
38.图10是变形例2中的下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实施方式1)
40.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41.该涡旋式压缩机10例如与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省略图示)连接。在这种制冷剂回路中,反复进行如下循环:由涡旋式压缩机10压缩并喷出的制冷剂(流体)由冷凝器(散热器)散热,由减压机构减压,然后,由蒸发器蒸发,被吸入到涡旋式压缩机10进行压缩。
[0042]-涡旋式压缩机-[0043]
如图1所示,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机壳20、压缩机构30、驱动轴40、机架50、电动机60、支承部件70和泵80。在机壳20内,从上方朝向下方依次配置有压缩机构30、机架50、电动机60、支承部件70和泵80。
[0044]
《机壳》
[0045]
机壳20由纵长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构成。具体而言,机壳20具有主体部21、第一端板部22、第二端板部23和脚部24。主体部21形成为轴向的两端敞开的圆筒状。第一端板部22封闭主体部21的轴向一端(上端)。第二端板部23封闭主体部21的轴向另一端(下端)。脚部
24设置于第二端板部23的下侧,支承机壳20。
[0046]
在机壳20连接有吸入管27和喷出管28。吸入管27在轴向上贯通机壳20的第一端板部22,并经由辅助吸入孔(省略图示)而与压缩机构30的压缩室c连通。喷出管28在径向上贯通机壳20的主体部21,并与机架50的下方空间25(更详细地讲为机架50与电动机60之间的空间)连通。
[0047]
在机壳20的底部设置有贮留部26。贮留部26贮留用于对涡旋式压缩机10的内部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
[0048]
《压缩机构》
[0049]
压缩机构30设置于机壳20内,对流体(例如制冷剂等)进行压缩。压缩机构30具有静涡旋盘31、以及与静涡旋盘31啮合的动涡旋盘35。
[0050]
静涡旋盘31具有静侧端板部32、静侧涡卷33和外周壁部34。静侧端板部32形成为圆板状。静侧涡卷33形成为描绘渐开曲线的涡旋壁状,从静侧端板部32的前表面(下表面)突出。外周壁部34形成为包围静侧涡卷33的外周侧,并从静侧端板部32的前表面(下表面)突出。外周壁部34的末端面(下表面)与静侧涡卷33的末端面大致成为同一面。
[0051]
动涡旋盘35具有动侧端板部36、动侧涡卷37和轴毂部38。动侧端板部36形成为圆板状。动侧涡卷37形成为描绘渐开曲线的涡旋壁状,从动侧端板部36的前表面(上表面)突出。轴毂部38形成为圆筒状,配置于动侧端板部36的背面(下表面)的中央部。在轴毂部38的内周嵌入有滑动轴承38a。
[0052]
在压缩机构30中,动涡旋盘35的动侧涡卷37与静涡旋盘31的静侧涡卷33啮合。由此,构成被静涡旋盘31的静侧端板部32和静侧涡卷33以及动涡旋盘35的动侧端板部36和动侧涡卷37包围的压缩室(用于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室c)。
[0053]
在静涡旋盘31的静侧端板部32形成有喷出口p和喷出腔s。喷出口p在轴向上贯通静侧端板部32的中央部,与压缩室c连通。喷出腔s形成于静侧端板部32的背面(上表面),与喷出口p连通。喷出腔s通过形成于静涡旋盘31和机架50的喷出通路39而与机架50的下方空间25连通。机架50的下方空间25构成被高压流体(例如高压的喷出制冷剂)填满的高压空间。
[0054]
《驱动轴》
[0055]
驱动轴40在机壳20内沿上下方向延伸。具体而言,驱动轴40沿机壳20的轴向(上下方向)从机壳20的主体部21的上端延伸到机壳20的底部(贮留部26)。在该例子中,驱动轴40具有主轴41和偏心轴42。主轴41沿机壳2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偏心轴42设置于主轴41的上端。偏心轴42形成为其外径比主轴41的外径小,其轴心相对于主轴41的轴心偏心规定距离。
[0056]
驱动轴40的上端部(偏心轴4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连结。在该例子中,驱动轴40的偏心轴42经由滑动轴承38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
[0057]
如图2所示,在驱动轴40的内部形成有纵孔40a。纵孔40a沿驱动轴4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纵孔40a形成为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同轴。在该例子中,纵孔40a从驱动轴40的上端形成到下端。纵孔40a在其轴向上贯通驱动轴40。
[0058]
在纵孔40a的内部配置有圆筒状的管90。该管90配置于主轴41的轴心上,并沿驱动
轴40的轴向延伸。在该例子中,管90被配置成与主轴41同轴。在管90的内部形成有轴内排油路46(第一油流路)。另一方面,在管90的外周面与纵孔40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轴内供油路45的主供油路45a(第二油流路)。轴内供油路45形成为包围轴内排油路46的主排油路46a的周围。轴内供油路45和轴内排油路46在后面详细说明。
[0059]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管9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件100。在连接部件100的上端设置有与管90的下端连接的连接口101。在连接部件100的内部形成有从连接口10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内部流路102。
[0060]
流出孔40c形成于驱动轴40中的纵孔40a的周壁40b的下部。流出孔40c与连接部件100的内部流路102的流出端连通。流出孔40c向支承部件70的下部凹部71的内部空间开口。
[0061]
如图4所示,在驱动轴40的上部设置有上盖45e。上盖45e形成为将纵孔40a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管9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封堵的环状。
[0062]
如图3所示,在驱动轴40的下部设置有下盖45f,该下盖45f封闭纵孔40a的下端。下盖45f由上层部45g和下层部45h构成。下盖45f形成为外径在上层部45g和下层部45h中不同的筒状。具体而言,下盖45f的上层部45g的外径与驱动轴40的下端部的内径大致相同。下盖45f的下层部45h的外径与驱动轴40的下端部的外径大致相同。上层部45g的外径形成为比下层部45h的外径小。
[0063]
下盖45f的上层部45g被插入到驱动轴40中的纵孔40a的下端。在下盖45f的内部形成有在驱动轴40的轴向上贯通的贯通路45i。该贯通路45i形成为穿过下盖45f的轴心。下盖45f的下层部45h处的贯通路45i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正六边形。这里,泵80的上部突起部83的外周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正六边形。该泵80的上部突起部83与下盖45f的下层部45h处的贯通路45i嵌合。由此,当驱动轴40进行旋转时,该旋转力经由下盖45f传递到泵80的上部突起部83,泵80进行工作。贯通路45i将泵80的喷出侧和主供油路45a连通。从泵80供给的油经由泵80的上部突起部83的内部流入下盖45f内的贯通路45i。通过该贯通路45i后的油向驱动轴40内的轴内供油路45流出。
[0064]
在驱动轴40中的偏心轴42的上端面42a形成有凹部42b。凹部42b的中心位于与偏心轴42的轴心大致相同的位置。凹部42b的中心相对于主轴41的轴心偏心规定距离。凹部42b的内径比上盖45e的外径大。
[0065]
《机架》
[0066]
机架50形成为沿机壳2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在机壳20内设置于动涡旋盘35的下方。在机架50的内周贯穿插入有驱动轴40。在该例子中,机架50形成为其上侧部分的外径比下侧部分的外径大。机架50的上侧部分的外周面固定于机壳20的主体部21的内周面。由此,机架50的内部空间被划分成机架50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25。
[0067]
机架50形成为其上侧部分的内径比其下侧部分的内径大。在机架50的上侧部分的内周收纳有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驱动轴40的主轴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机架50的下侧部分的内周。在机架50的上侧部分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51,该凹部51构成收纳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的曲轴室55。在机架50的下侧部分形成有主轴承部52,该主轴承部52在轴向上贯通机架50,且与曲轴室55连通。该主轴承部52将驱动轴40的主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该例子中,在主轴承部52的内周嵌合有滑动轴承52a(第一轴承),主轴承部52经由该滑动轴承52a将驱动轴40的主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
[0068]
在机架50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阻止动涡旋盘35的自转的自转阻止部件53。自转阻止部件5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入动涡旋盘35的动侧端板部36和机架50的动端板支承部件56。例如,自转阻止部件53由十字形接头构成。在机架50的上表面固定有静涡旋盘31的外周壁部34。
[0069]
《电动机》
[0070]
电动机60在机壳20内设置于机架50的下方。电动机60具有定子61和转子62。定子61形成为圆筒状,固定于机壳20内。在定子61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定子61的芯切口61a。转子62形成为圆筒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贯穿插入到定子61的内周。驱动轴40贯穿插入于转子62的内周而被固定。
[0071]
《支承部件》
[0072]
支承部件70形成为沿机壳2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在机壳20内设置于电动机60与机壳20的底部(贮留部26)之间。在支承部件70的内周贯穿插入有驱动轴40。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70的一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于机壳20的主体部21的内周面。
[0073]
支承部件70形成为其上侧部分的内径比其下侧部分的内径小,驱动轴40的主轴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件70的上侧部分的内周,在支承部件70的下侧部分的内周收纳有驱动轴40的主轴41的下端部。在支承部件70的下侧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下部凹部71,在该下部凹部71收纳有驱动轴40的主轴41的下端部。
[0074]
在支承部件70的上侧部分形成有下部轴承部72,该下部轴承部72在轴向上贯通支承部件70,且与下部凹部71的内部空间连通,该下部轴承部72将驱动轴40的主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该例子中,在下部轴承部72的内周嵌合有滑动轴承72a(第二轴承),下部轴承部72经由该滑动轴承72a将驱动轴40的主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
[0075]
《泵》
[0076]
泵80经由下盖45f设置于驱动轴40的下端部,以封闭支承部件70的下部凹部71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件70的下表面。泵80构成为从贮留部26向轴内供油路45输送油,从轴内排油路46向贮留部26输送油。在该实施方式中,泵80由所谓的双联的余摆线式的容积泵构成,其下侧部分构成供油泵部81,其上侧部分构成排油泵部82。供油泵部81向轴内供油路45喷出从贮留部26吸入的油。排油泵部82向贮留部26喷出从轴内排油路46经由支承部件70的下部凹部71吸入的油。
[0077]
《轴内排油路》
[0078]
轴内排油路46是用于将流入曲轴室55的油排出到贮留部26的油路。轴内排油路46形成于驱动轴40的内部。轴内排油路46具有主排油路46a和主排油路46a的上端的流入孔46b。
[0079]
主排油路46a在主轴41的轴心上沿驱动轴4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在该例子中,主排油路46a形成为与主轴41同轴。主排油路46a从驱动轴4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的近前。主排油路46a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排油路46a形成于管90的内部。
[0080]
在主排油路46a的上端部形成有流入孔46b。该流入孔46b形成于偏心轴42的上端面42a处的凹部42b的底部。
[0081]
《轴内供油路》
[0082]
轴内供油路45是用于将贮留部26中贮留的油供给到各滑动部的油路。轴内供油路45形成于驱动轴40的内部。轴内供油路45具有主供油路45a、上侧流出路45b(第一供油孔)、下侧流出路45c(第二供油孔)、以及从主供油路45a向上述滑动部43连通的供油侧连通路45d(参照图2)。
[0083]
主供油路45a在主轴41的轴心上沿驱动轴4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在该例子中,主供油路45a形成为与主轴41同轴。主供油路45a从驱动轴40的下端延伸到上端。主供油路45a的内径形成为比主排油路46a的内径大。主供油路45a形成为包围主排油路46a的周围。主供油路45a的横截面形成为圆环状。主供油路45a的流入端在驱动轴40的主轴41的下端面开口。主供油路45a的上端被上盖45e封闭。
[0084]
上侧流出路45b用于向滑动轴承52a供给油。上侧流出路45b从主供油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其流入端与主供油路45a连通,其流出端向机架50的主轴承部52开口。上侧流出路45b跟机架50的主轴承部52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连通。
[0085]
下侧流出路45c用于向滑动轴承72a供给油。下侧流出路45c从主供油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其流入端与主供油路45a连通,其流出端向支承部件70的下部轴承部72开口。下侧流出路45c跟支承部件70的下部轴承部72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连通。下侧流出路45c在相对于上侧流出路45b在周向上错开大致180
°
的位置处开口。
[0086]
供油侧连通路45d用于向滑动轴承38a供给油。供油侧连通路45d从主供油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其流入端与主供油路45a连通,其流出端向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开口。供油侧连通路45d跟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与驱动轴40的偏心轴42之间的滑动部43连通。
[0087]
如图2所示,在驱动轴40的上端面(偏心轴42的上端面)与动侧端板部36的背面(下表面)之间构成油联络室85(参照图2)。驱动轴40的上端面与动侧端板部36的背面之间的间隙构成油联络室85。
[0088]
《排油侧连通路》
[0089]
如图6所示,在动涡旋盘35的动侧端板部36形成有穿过该动侧端板部36的内部的通路即排油侧连通路47(第三油流路)。排油侧连通路47用于将从滑动部43向曲轴室55流出的油送到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该排油侧连通路47具有在径向上从上述动侧端板部36的外缘连通到轴毂部38的中心为止的连通路47a、朝向上述曲轴室55开口的流入口47b、在上述轴毂部38的中心处在上述动侧端板部36的下表面开口的流出口47c、以及封堵上述连通路47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插塞47d。流出口47c形成为在驱动轴40的轴向上与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重叠。具体而言,排油侧连通路47的流出口47c伴随着动涡旋盘35的回旋,以主轴41的轴心与偏心轴42的轴心的偏心量(所谓的回旋半径)进行回旋运动。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位于主轴41的轴心上,因此,即使动涡旋盘35进行回旋,流入孔46b也不进行回旋运动。在动涡旋盘35的回旋中的规定的偏心角度范围内,流出口47c和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在轴向上重叠。
[0090]
在驱动轴40设置有用于抑制漏油的密封部44。
[0091]
密封部44设置于动涡旋盘35的轴毂部38与该驱动轴40的上端部的偏心轴42之间的滑动部43的上端。
[0092]
在驱动轴40安装有平衡重49。平衡重49由与驱动轴40嵌合而被固定的环状部49a、以及与该环状部49a一体地形成的圆弧状周壁部49b构成。
[0093]
在机架50形成有主轴承排油路87。主轴承排油路87是用于将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的油排出到曲轴室55的油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驱动轴40的主轴41中的与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的下端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外周槽88。主轴承排油路87沿着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在机架50内沿上下方向延伸。主轴承排油路87的流入端与外周槽88连通,其流出端向曲轴室55开口。
[0094]
在上述喷出通路39的流出端的下方设置有引导板95。引导板95构成为将从喷出通路39的流出端流出的制冷剂和油的一部分引导到定子61的芯切口61a。此外,引导板95构成为使其余的制冷剂和油在机架50的下方空间25内在周向上流出。
[0095]-运转动作-[0096]
接着,对涡旋式压缩机1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在电动机60启动后,驱动轴40旋转,压缩机构30的动涡旋盘35被驱动。动涡旋盘35在被自转阻止部件53限制了自转的状态下,以驱动轴40的轴心为中心进行公转。由此,低压流体(例如低压气体制冷剂)从吸入管27通过压缩机构30的辅助吸入孔(省略图示)被吸入到压缩室c而被压缩。在压缩室c中被压缩后的流体(高压流体)通过静涡旋盘31的喷出口p向喷出腔s喷出。流入喷出腔s的高压流体(例如高压气体制冷剂)通过形成于静涡旋盘31和机架50的喷出通路39向机架50的下方空间25流出。流入下方空间25的高压流体通过喷出管28向机壳20的外部(例如制冷剂回路的冷凝器)喷出。
[0097]
接着,对涡旋式压缩机10中的油的供排动作进行说明。在电动机60启动后,驱动轴40旋转,泵80被驱动。在泵80中,贮留部26中贮留的油被吸入到供油泵部81,吸入到供油泵部81的油向轴内供油路45的主供油路45a喷出。从供油泵部81向主供油路45a喷出的油的一部分通过下侧流出路45c供给到下部轴承部72,其余部分朝向主供油路45a的上端在主供油路45a中上升。
[0098]
通过下侧流出路45c供给到下部轴承部72的油被供给到下部轴承部72的滑动轴承7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由此,对下部轴承部72的滑动轴承7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进行润滑。该油的一部分从下部轴承部72的滑动轴承7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的上端向电动机60的下方空间29排出。油的其余部分从下部轴承部72的滑动轴承7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的下端向支承部件70的下部凹部71排出。
[0099]
未流入下侧流出路45c而在主供油路45a中上升的油的一部分通过上侧流出路45b供给到主轴承部52,其余部分朝向主供油路45a的上端在主供油路45a中上升。
[0100]
通过上侧流出路45b供给到主轴承部52的油被供给到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由此,对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进行润滑。该油的一部分从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的上端向机架50的曲轴室55直接排出。油的其余部分从主轴承部52的滑动轴承52a与驱动轴40的主轴41之间的滑动部的下端依次通过主轴41的外周槽88和主轴承排油路87向机架50的曲轴室55排出。
[0101]
未流入上侧流出路45b而在主供油路45a中上升的油从与主供油路45a连通的供油侧连通路45d供给到上述滑动部43。由此,对轴毂部38的滑动轴承38a与驱动轴40的偏心轴42之间的滑动部43进行润滑。该油从轴毂部38的滑动轴承38a与驱动轴40的偏心轴42之间
的滑动部43向机架50的曲轴室55排出。
[0102]
曲轴室55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省略了详细情况的供油路径供给到静涡旋盘31与动涡旋盘35之间的滑动部。曲轴室55的油通过形成于动涡旋盘35的排油侧连通路47向主排油路46a排出。排出到主排油路46a的油从主排油路46a的上端朝向下端在主排油路46a中下降。在主排油路46a中下降的油经由连接部件100的内部流路102,通过流出孔40c向支承部件70的下部凹部71排出。在泵80中,排出到支承部件70的下部凹部71的油被吸入到排油泵部82,被吸入到排油泵部82的油向贮留部26喷出。
[0103]-驱动轴的制造方法-[0104]
下面,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的驱动轴4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105]
首先,准备驱动轴40和细长的管90,该驱动轴40具有主轴41和设置于该主轴41的一端的偏心轴42。接着,遍及驱动轴40的轴向的两端加工纵孔40a。纵孔40a的轴心与主轴41的轴心同轴。接着,在管90的一端安装上盖45e,在另一端安装连接部件100。接着,将该状态的管90插入到纵孔40a中。此时,使连接部件100的内部流路102的流出端与形成于驱动轴40的纵孔40a的周壁40b的流出孔40c连通。而且,设纵孔40a的轴心和管90的轴心同轴。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在管90的内部形成轴内排油路46(第一油流路)。能够在纵孔40a的内周面与管9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主供油路45a(第二油流路)。
[0106]-实施方式1的效果-[0107]
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机壳20、收纳于该机壳20的电动机60、被该电动机60驱动的驱动轴40、与该驱动轴40连结的压缩机构30、以及配置于该压缩机构30的下方且固定于所述机壳20的机架50。在机壳20的底部设置有贮留油的贮留部26,驱动轴40具有主轴41、以及设置于该主轴41的上端的偏心轴42,压缩机构30具备:具有与偏心轴42嵌合的轴毂部38的动涡旋盘35;以及与该动涡旋盘35啮合的静涡旋盘31,机架50形成有收纳轴毂部38的曲轴室55,在主轴41的下端设置有输送贮留部26的油的泵80。
[0108]
在驱动轴40设置有:轴内排油路46,其在主轴41的轴心上沿驱动轴的轴向延伸,并且具有在偏心轴42的上端面42a处开口的流入孔46b;以及主供油路45a,其在轴内排油路46的周围沿轴向延伸,横截面为环状,主供油路45a构成将由泵80输送来的油至少供给到轴毂部38与偏心轴42之间的滑动部43的供油路径,涡旋式压缩机还具有排油侧连通路47,该排油侧连通路47将从滑动部43向曲轴室55流出的油送到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轴内排油路46构成使从流入孔46b流入的油返回贮留部26的排油路径。
[0109]
因此,轴内排油路46及其流入孔46b位于驱动轴40的轴心上。因此,与驱动轴40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不容易作用于流入孔46b附近的油。由此,根据该方式,能够使油容易进入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能够迅速地使润滑中利用的油返回贮留部26。
[0110]
这样,通过提高驱动轴40内的排油能力,不会在曲轴室55内过度地贮留油,因此,能够抑制曲轴室55内的压力上升,能够减轻泵80的负荷。由此,还能够提高泵80的可靠性。
[0111]
而且,通过提高驱动轴40内的排油能力,油不容易从机架50的下端向下方空间25流出,因此,油不容易从喷出管28向涡旋式压缩机10的外部流出,能够抑制油喷出。
[0112]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在驱动轴40形成有纵孔40a,该纵孔40a沿轴向延伸,并且在驱动轴40的至少上端处开口,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管90,该管90配置于纵孔40a内的驱动轴40的轴心上,并且沿轴向延伸,第一油流路46形成于管90的内部,主供油
路45a形成于纵孔40a的内周面与管90的外周面之间。
[0113]
因此,在形成于驱动轴40的纵孔40a内设置配置于驱动轴40的轴心上的管90,由此,能够简单地形成轴内排油路46和主供油路45a。
[0114]
此外,不利用深孔加工,而是能够利用中空加工来形成轴内排油路46和主供油路45a,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0115]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具有环状的上盖45e,该上盖45e将纵孔40a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管9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封堵。
[0116]
因此,利用环状的上盖45e封堵主供油路45a的上端部,因此,能够抑制主供油路45a的漏油。
[0117]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纵孔40a在轴向上贯通驱动轴40,涡旋式压缩机具有下盖45f,该下盖45f封闭纵孔40a的下端,在下盖45f形成有贯通路45i,该贯通路45i将泵80的喷出侧和主供油路45a连通。
[0118]
因此,在驱动轴40贯通地形成纵孔40a,利用下盖45f封闭纵孔40a的下端,由此,能够将由泵80输送来的油经由下盖45f的贯通路45i送到主供油路45a。
[0119]
通过具有下盖45f,不用直接实施用于在驱动轴40安装泵80的加工,能够经由下盖45f安装泵8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轴40的加工。
[0120]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具有连接部件100,该连接部件100具有与管90的下端连接的连接口101、以及从该连接口10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内部流路102,在驱动轴40中的纵孔40a的周壁40b形成有与内部流路102连通的流出孔40c。
[0121]
因此,在轴内排油路46中流动的油通过连接部件100的连接口101流入内部流路102。内部流路102向径向外侧延伸。因此,在伴随着驱动轴40的旋转而在内部流路102内的油作用有离心力时,内部流路102内的油向径向外侧移动,从流出孔40c排出。由此,能够利用驱动轴40的离心力将主排油路46a的油移送到贮留部26。
[0122]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流路102的流入端位于主轴41的轴心上。从内部流路102的流入端到驱动轴40的流出孔40c为止的距离最大,因此,伴随着驱动轴40的旋转,作用于在内部流路102内流动的油的离心力也最大。由此,能够提高排油能力。
[0123]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在机架50设置有支承主轴41的滑动轴承52a,在驱动轴40设置有上侧流出路45b,该上侧流出路45b从主供油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向滑动轴承52a供给油。
[0124]
因此,能够利用离心力将主供油路45a内的油从上侧流出路45b供给到滑动轴承52a。主供油路45a是横截面为环状的流路,因此,能够将上侧流出路45b设置于驱动轴40的周向上的任意位置。
[0125]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具有支承部件70,该支承部件70具有支承主轴41的下部的轴承72a,在驱动轴40设置有下侧流出路45c,该下侧流出路45c从主供油路45a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向滑动轴承72a供给油。
[0126]
因此,能够利用离心力将主供油路45a内的油从下侧流出路45c供给到滑动轴承72a。主供油路45a是横截面为环状的流路,因此,能够将下侧流出路45c设置于驱动轴40的周向上的任意位置。
[0127]
主供油路45a是横截面为环状的流路,因此,能够经由与1个供油通路连通的上侧
流出路45b和下侧流出路45c向各滑动轴承52a、72a供给油。
[0128]
这里,驱动轴40的旋转中的施加给滑动轴承52a的载荷和施加给滑动轴承72a的载荷的方向存在在周向上错开大致180
°
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供油路45a是环状的流路,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下侧流出路45c和上侧流出路45b的相对角度在周向上错开180
°
。因此,能够对各滑动部进行充分的供油。
[0129]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排油侧连通路47形成于动涡旋盘35的内部,排油侧连通路47的流出口47c和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在轴向上重叠。具体而言,排油侧连通路47的流出口47c以主轴41的轴心与偏心轴42的轴心的偏心量(所谓的回旋半径)进行回旋运动。在该回旋运动中,在规定的偏心角度的范围内,排油侧连通路47的流出口47c和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在轴向上重叠。
[0130]
因此,能够使从排油侧连通路47的流出口47c向下方流出的油容易进入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能够提高排油能力。
[0131]
进而,通过形成多个排油侧连通路47的连通路47a、流入口47b和插塞47d,能够更加容易使油进入。
[0132]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在偏心轴42的上端面形成有凹部42b,轴内排油路46的流入孔46b形成于凹部42b的底部。
[0133]
因此,能够在凹部42b内捕捉从排油侧连通路47流出的油,能够使凹部42b的油进入流入孔46b。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驱动轴40内的排油能力。
[013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0135]
《变形例1》
[0136]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封闭驱动轴40的纵孔40a的下盖45f由上层部45k、中层部45l和下层部45m构成。
[0137]
下盖45f中的上层部45k和中层部45l形成为各自的外径不同的圆筒状。具体而言,上层部45k的外径比中层部45l的外径小。下层部45m的外周的横截面形成为d字形状。这里,泵80具有内齿轮84a和外齿轮84b。内齿轮84a的内周的横截面形成为d字形状。下盖45f的下层部45m与上述内齿轮84a的内周面啮合。由此,当驱动轴40进行旋转时,该旋转力经由下盖45f传递到泵80的内齿轮84a。然后,被传递的旋转力传递到与内齿轮84a啮合的外齿轮84b,泵80进行动作,输送油。
[0138]
在下盖45f的内部形成有在驱动轴40的轴向上贯通的贯通路45i。本变形例1的泵80使用单联的余摆线式泵。从泵80供给的油通过下盖45f的贯通路45i,从形成于下盖45f的上端面的流出口向驱动轴40内的轴内供油路45排出。
[0139]
《变形例2》
[0140]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下盖45f和连接部件100一体地形成。在下盖45f的内部具有供油路径和排油路径。具体而言,相对于变形例1,下盖45f的上层部45k的上端面位于比驱动轴40的流出孔40c靠上的位置。在下盖45f的上端面形成有与管90的下端连接的连接口101。在下盖45f的上层部45k的内部形成有与驱动轴40的流出孔40c连接的内部流路102。该内部流路102构成排油路径的一部分。
[0141]
在下盖45f内部的内部流路102的下方形成有在驱动轴40的径向上延伸的供油路45n。下盖45f的贯通路45i的流出端与上述供油路45n连通。该贯通路45i和供油路45n构成
供油路径的一部分。
[0142]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利用较少的部件数量构成驱动轴40,因此,能够容易地得到涡旋式压缩机10。
[0143]
(其他实施方式)
[0144]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设为以下这种结构。
[014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中,泵80也可以具有其他泵构造。例如,泵80的供油泵部81也可以由差压泵构成,还可以由离心泵构成。
[014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驱动轴40的制造方法中,在成型驱动轴40时,也可以一并成型纵孔40a。
[0147]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是,能够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和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对象的功能,则以上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也可以适当组合或置换。
[014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9]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于涡旋式压缩机来说是有用的。
[0150]
标号说明
[0151]
10 涡旋式压缩机
[0152]
20 机壳
[0153]
26 贮留部
[0154]
30 压缩机构
[0155]
31 静涡旋盘
[0156]
35 动涡旋盘
[0157]
38 轴毂部
[0158]
40 驱动轴
[0159]
40a 纵孔
[0160]
40b 周壁
[0161]
40c 流出孔
[0162]
41 主轴
[0163]
42 偏心轴
[0164]
42a 上端面
[0165]
42b 凹部
[0166]
43 滑动部
[0167]
45 轴内供油路
[0168]
45a 主供油路(第二油流路)
[0169]
45b 上侧流出路(第一供油孔)
[0170]
45c 下侧流出路(第二供油孔)
[0171]
45e 上盖
[0172]
45f 下盖
[0173]
46 轴内排油路(第一油流路)
[0174]
46b 流入孔
[0175]
47 排油侧连通路(第三油流路)
[0176]
47c 流出口
[0177]
50 机架
[0178]
52a 轴承(第一轴承)
[0179]
55 室
[0180]
60 电动机
[0181]
70 支承部件
[0182]
72a 轴承(第二轴承)
[0183]
80 泵
[0184]
90 管
[0185]
100 连接部件
[0186]
101 连接口
[0187]
102 内部流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