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弄风机系统、风机控制方法及船舶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83435发布日期:2021-08-06 18:3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弄风机系统、风机控制方法及船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弄风机系统、风机控制方法及船舶。



背景技术:

在集装箱船、散货船及部分多用途船当中,管弄或阀箱区域布置有很多电控阀、传感器及照明设备等。根据相关船舶建造规范的要求,当货舱运载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时,可燃性气体或蒸汽可能进入到管弄或阀箱区域,因此,船舶的管弄或阀箱区域为扩大危险区域,扩大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要使用防爆型才能满足规范要求。如果管弄或阀箱区域电气设备全部采用防爆型,增加了船厂设备的订货成本,造成船舶建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弄风机系统、风机控制方法及船舶,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能够在管弄区域配置非防爆的电气设备,降低船舶建造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管弄风机系统,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风闸、第二风闸、送风管道、出风管道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风闸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送风管道之间,所述第二风闸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送风管道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管道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管弄风机系统还包括启动器,所述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启动器能进行远程控制。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管弄风机系统的风机控制方法,开启第一风机和第一风闸,向管弄内送风,同时监测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若所述管弄内的压力达到要求,继续采用所述第一风机进行送风;若所述管弄内的压力未达到要求,开启第二风机和第二风闸,使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同时向所述管弄送风,当所述管弄内的压力达到要求后,关闭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风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第一风机发生故障时,关闭所述第一风闸,开启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风闸,采用所述第二风机对所述管弄进行送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弄风机系统还包括风机监测装置,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与所述风机监测装置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同时运行时,向所述风机监测装置发送风机切换警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第一风机发生故障、所述第二风机启动时,向所述风机监测装置发送所述第一风机故障信号及风机切换警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第一风机发生故障、所述第二风机也未能正常启动时,向所述风机监测装置发送风机未运行警报。

此外,提供一种船舶,包括管弄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管弄风机系统,所述送风管道和所述出风管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管弄的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管弄风机系统设有两个风机,第一风机作为主机,第二风机作为备用机,当第一风机发生故障或者管弄中的气体压力未达到要求时,第二风机可以代替第一风机送风或辅助第一风机送风,使管弄中的气体压力达到要求,可靠性高。当运载易燃易爆危险品时,可燃性气体或蒸汽难以进入到管弄中,管弄中的设备因此能够采用非防爆的类型,避免安装成本较高的防爆型设备,降低了船舶的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进风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出风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第一风闸;4、第二风闸;5、送风管道;6、出风管道;7、压力传感器;100、管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对于运输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危险品的船舶来说,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防爆的安全规范。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在货舱内部以及周围都有可能产生易燃、易爆的气体,当这些气体同空气混合在一起后,只要氧气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就将形成爆炸性的气体环境。可以通过向特定环境中注入惰性气体或其他不易燃的气体来破坏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形成,也可以向特定环境中持续通入空气并维持一定的正压,避免可燃性气体或蒸汽进入到环境中来实现防爆目的。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包括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2、第一风闸3、第二风闸4、送风管道5、出风管道6和压力传感器7,第一风闸3设置在第一风机1与送风管道5之间,第二风闸4设置在第二风机2与送风管道5之间,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出风管道6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管弄100和上述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送风管道5和出风管道6分别设置在管弄100的两端,能够在满足造船规范的前提下,使管弄100区域的电气设备选用普通类型而非防爆类型,显著降低船舶的建造成本。

本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不仅仅适用于船舶的管弄100这种区域,船舶上其他有防爆需求的区域也可以安装本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此外,本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还可以应用于陆地的建筑物中。

图2所示的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的送风部分的结构,图3所示的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出风部分的结构。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选择设置在甲板上的合适区域,保证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能够吸入较为洁净的空气。

本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设有两个风机,第一风机1作为主机,第二风机2作为备用机,当第一风机1发生故障或者管弄100中的气体压力未达到要求时,第二风机2可以代替第一风机1送风或辅助第一风机1送风,使管弄100中的气体压力达到要求,可靠性高。当运载危险品时,由于管弄100中气体压力的影响,可燃性气体或蒸汽难以进入到管弄100中,管弄100中的设备因此能够采用非防爆的类型,避免安装成本较高的防爆型设备,降低了船舶的建造成本。相较于只设置一台风机,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相互配合,在第一风机1刚刚启动时,由于转速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管弄100中的气压可能并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此时第二风机2可以同时开启,增大管弄100中的气压以达到规范的要求,避免在船舶送审报验及运营过程中存在风险。

进一步的,管弄风机系统还包括启动器(图中未示出),启动器分别用于控制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管弄100的空间可能较大,因此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风机,通过配置相应的启动器,能使电机启动平稳,对电网的冲击小,还能根据电网状况实现对电机的软停车、制动、过载和缺相保护等。

更进一步的,启动器能进行远程控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手段在货控室等地点对启动器进行操作,实现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的远程启动或关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实施例的管弄风机系统的风机控制方法,开启第一风机1和第一风闸3,向管弄100内送风,同时监测压力传感器7的信号,若管弄100内的压力达到要求,继续采用第一风机1进行送风;若管弄100内的压力未达到要求,开启第二风机2和第二风闸4,使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同时向管弄100送风,当管弄100内的压力达到要求后,关闭第二风机2和第二风闸4。

进一步的,当第一风机1发生故障时,关闭第一风闸3,开启第二风机2和第二风闸4,采用第二风机2对管弄100进行送风。

上述控制方法可以进行编程,通过程序来自动实现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的协同工作,不仅效率高,还能避免人员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然而,对于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来说,一旦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需要人员及时接入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因此,管弄风机系统还有必要设置风机监测装置,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均与风机监测装置连接。

具体的,当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同时运行时,向风机监测装置发送风机切换警报,以提示目前第二风机2正在运行中,若风机切换警报长时间未消失,代表有异常情况发生,可能是管弄风机系统本身的故障,也有可能是管弄100区域发生了异常,需要及时进行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当第一风机1发生故障、第二风机2启动时,向风机监测装置发送第一风机1故障信号及风机切换警报。接收到第一风机1故障的信号后,需要及时进行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让第一风机1尽快回复正常,保证双风机的正常运行。

当第一风机1发生故障、第二风机2也未能正常启动时,向风机监测装置发送风机未运行警报,此时需要立即切断管弄100中电气设备的电源,防止产生爆炸事故。

此外,还可以设置手动控制模式,当程序出现错误或风机故障,管弄风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通过手动控制模式可以由人员进行接管,通过手动的方式操作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以便于对管弄风机系统进行操作和维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进一步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案,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案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