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7204发布日期:2021-10-09 00:4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高端通风项目中噪音大小和效率高低是选择风机的两个关键因素,虽然目前的轴流风机功率消耗和效率表现优良,但噪音很大;管道离心风机虽然噪音较小,但也存在效率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通风设备噪音和能耗的均衡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在很多需要通风的场所中,同一场所不同时段通风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即能够兼顾噪音和能耗的均衡,也能适应同一场所不同时段通风需求的高稳定性风机动力系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一种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包括
5.风机座;
6.风阻降噪件,其设置在所述风机座上,所述风阻降噪件包括风机安装降噪件、风机动力件和降噪调整传动件,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座上,所述风机动力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上,所述降噪调整传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
7.风量调节件,其设置在所述风阻降噪件上,所述风量调节件包括桨叶件和角度调整件,所述桨叶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所述角度调整件设置在所述桨叶件;
8.其中:所述角度调整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所述桨叶件偏转角度,所述降噪调整传动件根据所述风机座内风速及时调整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的导流角度。
9.优选地,所述风机座包括风机壳,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包括支撑转轴、导流片、导流管和继动传动件,所述支撑转轴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风机壳上,所述支撑转轴与所述风机壳贯穿处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多根所述第一支撑轴承沿所述风机壳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流片呈圆弧板状,所述导流片一侧边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转轴一端面上,多片所述导流片逐一对应设置在多根所述支撑转轴上。
10.优选地,所述继动传动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一继动杆,所述第一继动杆一端贯穿在所述导流管上,并且所述第一继动杆与所述导流管的贯穿处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同时所述第一继动杆一端与所述导流片另一侧边固定连接;多个第一继动杆围绕所述导流管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继动杆另一端上;多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继动杆上。
11.优选地,所述风机动力件包括电机壳、散热板、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壳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内,所述散热板呈螺旋面状,所述散热板通过第一贯穿孔固
定嵌装在所述电机壳外部;所述定子固定嵌装在所述电机壳内,所述转子两端分别嵌装在所述电机壳两端面上的转动轴承内,所述转子的转轴为空心轴。
12.优选地,所述降噪调整传动件包括第一动力传动件、第二动力传动件和制动件,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所述第二动力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上,所述制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上;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板、滑动座、第二传动板、第一传动管和第一磁力线圈,所述第一传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转轴内腔中,所述滑动座嵌装在所述转子的转轴内,所述第二传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一端面上;所述第一传动管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另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传动管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磁力线圈固定嵌装在所述转子的转轴另一端内腔。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传动件包括第二传动管、第二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静止杆和第二磁力线圈,所述第二传动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传动管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上,并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块配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通过第二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同时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同时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位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侧;所述第三锥形齿轮通过第三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亦能够同时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同时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位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另一侧;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三锥形齿轮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直径;所述静止杆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上;所述第二磁力线圈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另一端内壁上。
14.优选地,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板、制动板和第四传动板,所述第三传动板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上,所述制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内壁上,所述第四传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制动板上,并且所述第四传动板轴线与所述第三传动板轴线重合。
15.优选地,所述桨叶件包括桨叶壳、桨叶轴、第四锥形齿轮和叶片,所述桨叶壳一端面贯通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转轴一端上,所述桨叶轴一端贯穿所述桨叶壳侧壁,并且所述桨叶轴与所述桨叶壳贯穿处设置有第三支撑轴承,多根所述桨叶轴围绕所述桨叶壳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四锥形齿轮设置在所述桨叶轴另一端面上,多个所述锥形齿轮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桨叶轴上;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桨叶轴一端面上,多片所述叶片逐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桨叶轴上。
16.优选地,所述角度调整件包括第一角度调整件和第二角度调整件,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设置在所述桨叶件上,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上;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包括稳定轴承、稳定管、第三传动管、第五锥形齿轮、调整选择管、第六锥形齿轮和第三磁力线圈,所述稳定轴承固定嵌装在所述桨叶壳上,所述稳定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稳定管固定嵌装在所述稳定轴承内;所述第三传动管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传动管内壁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传动管嵌装在所述稳定管内,并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所述第五锥形齿轮贯通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管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五锥形齿轮同时与多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啮合,同时所述第五锥形齿轮位于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一侧;所述调整选择管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第五锥形齿轮上,所述第六锥形齿轮贯通连接在所述调整选择管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六锥形齿轮亦能够同时与四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啮合,同时所述第六锥形齿轮位于四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另一侧;所述第三
磁力线圈嵌装在所述调整选择管内壁。
17.优选地,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件包括第四传动管、第五传动板、第六传动板、第七传动板、第八传动板和第四磁力线圈,所述第四传动管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四传动管一端嵌装在所述第三传动管另一端内,并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配合;所述第五传动板固定套装在所述静止杆上,所述第六传动板嵌装在所述第四传动管内;所述第七传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管另一端上,所述第八传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桨叶壳一端面上;所述第四磁力线圈固定嵌装在所述第四传动管一端内壁上。
18.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噪音和震动小,节省了能耗、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风机静压;
20.2)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设置了风机壳、风量调节件和风阻降噪件,风量调节件包括叶片和角度调整件,所述角度调整件能够根据通风需要将风阻降噪件一部分动能传递至所述叶片,以调整叶片角度,进而改变风机壳内静压,满足通风需要;所述风阻降噪件包括风机动力件、降噪调整传动件和导流片,所述降噪调整传动件根据风机内静压及时将风机动力件内一部分动能传递至所述导流片,通过改变导流片角度,以匹配风机壳内静压,将风机壳内的旋转气流进行更好的梳理和转化,减少紊流、噪音、震动产生和降低能耗。
21.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主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前端主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前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后端主视图;
26.图5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后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2中a

a方向剖面主视图;
28.图7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6中b的局部放大图;
29.图8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30.图9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2中a

a方向剖面后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9中d的局部放大图;
32.图11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9中e的局部放大图;
33.图12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图2中a

a方向剖面前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发明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去除风机座后的前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其中:1

风机壳,2

引风管,3

前端安装法兰,4

后端安装法兰,5

支撑转轴,6

导流片,7

导流管,8

异径管,9

第一锥形齿轮,10

第一继动杆,11

电机壳,12

散热板,13

定子,14

转子,15

第一传动板,16

滑动座,17

第二传动板,18

第一传动管,19

第一磁力线圈,20

第二传动管,21

第二锥形齿轮,22

第三锥形齿轮,23

静止杆,24

第二磁力线圈,25

第二固定架,26

第三传动板,27

制动板,28

第四传动板,29

桨叶壳,30

桨叶轴,31


四锥形齿轮,32

叶片,33

稳定轴承,34

稳定管,35

第三传动管,36

第五锥形齿轮,37

调整选择管,38

第六锥形齿轮,39

第三磁力线圈,40

第四传动管,41

第五传动板,42

第六传动板,43

第七传动板,44

第八传动板,45

第四磁力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37.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38.根据图1

图13所示,一种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包括风机座、风阻降噪件和风量调节件,所述风阻降噪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座上,所述风量调节件设置在所述风阻降噪件上。所述风机座包括风机壳1和风机安装座,所述风机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风机壳1上。所述风机壳1呈管状,所述风机一端面贯通连接有引风管2,所述引风管2呈喇叭口状,所述引风管2小口与所述风机壳1一端贯通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座包括前端安装法兰3和后端安装法兰4,所述前端安装法兰3和所述后端安装法兰4均设置在所述风机壳1上,所述前端安装法兰3套装在所述风机壳1一端上,所述后端安装法兰4嵌装在所述风机壳1另一端上。所述前端安装法兰3和所述后端安装法兰4能够提高所述高稳定性的风机动力系统安装便捷性。
39.所述风阻降噪件包括风机安装降噪件、风机动力件和降噪调整传动件,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座上,所述风机动力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上,所述降噪调整传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包括支撑转轴5、导流片6、导流管7和继动传动件,所述支撑转轴5设置在所述风机壳1上,所述导流片6设置在所述支撑转轴5上,所述继动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导流片6上,所述导流管7设置在所述继动传动件上。所述支撑转轴5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风机壳1上,所述支撑转轴5另一端设置有轴承帽,使所述支撑转轴5能够承受轴向力。所述支撑转轴5与所述风机壳1贯穿处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承能够承受轴向力,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第一支撑轴承为角接触轴承或交叉滚子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承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第一支撑轴承沿所述风机壳1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流片6呈圆弧板状,所述导流片6一侧边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转轴5一端面上,四片所述导流片6逐一对应设置在四根所述支撑转轴5上。所述导流片6能够将经过叶片32的旋转气流进行梳理和转化,减少紊流、噪音和震动产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静压和降低了能耗。
40.所述导流管7呈管状,所述导流管7外径小于所述风机壳1内径,所述导流管7一端设置有异径管8,所述异径管8大头与所述导流管7一端贯通连接,使得极少部分气流经所述异径管8小头进入所述导流管7内对风机动力件进行降温,提高风机动力件降温效率。所述继动传动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一继动杆10,所述第一继动杆10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设置在所述第一继动杆10上。所述第一继动杆10一端贯穿在所述导流管7上,并且所述第一继动杆10与所述导流管7的贯穿处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所述第二
支撑轴承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结构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继动杆10一端与所述导流片6另一侧边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导流管7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继动杆10、所述导流片6和所述支撑转轴5安装在所述风机壳1内部。所述第一继动杆10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继动杆10围绕所述导流管7周向均匀分布,四个所述第一继动杆10能够使所述导流管7稳定安装在所述风机壳1内,并且使得所述导流片6能够根据需要在风机壳1内根据风速自动调整角度,以适应不同风速的整流、降噪和降能耗需要。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继动杆10另一端上,第一锥形齿轮9能够将所述风机动力件的动力传动至所述第一继动杆10,所述第一继动杆10转动调整所述导流片6角度。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逐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继动杆10上。
41.所述风机动力件包括电机壳11、散热板12、定子13和转子14,所述电机壳11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上,所述散热板12、所述定子13和所述转子14均设置在所述电机壳11上。所述电机壳11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内,并且所述电机壳11轴线与所述导流管7轴线重合。所述散热板12呈螺旋面状,所述散热板12螺旋方向与所述风机壳1内风向旋转反向相同。所述散热板12中心处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散热板12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固定嵌装在所述电机壳11外部,以提高所述电机壳11散热面积、散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降低电机故障率。所述定子13固定嵌装在所述电机壳11内。所述转子14两端分别嵌装在所述电机壳11两端面上的转动轴承内,所述转动轴承为密封轴承。所述转子14的转轴为空心轴,并且所述转子14的转轴一端侧壁上设置有螺旋贯穿孔,所述螺旋贯穿孔使得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外壁之间贯通,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贯穿孔螺旋方向与所述风机壳1内空气旋转流动方向相同。使得极少部分空气由所述螺旋贯穿孔内进入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腔对电机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所述风机动力件降温性能。
42.所述降噪调整传动件包括第一动力传动件、第二动力传动件和制动件,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所述第二动力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上,所述制动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安装降噪件上。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板15、滑动座16、第二传动板17、第一传动管18和第一磁力线圈19,所述第一传动板15、所述滑动座16和所述第一磁力线圈19均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所述第二传动板17和所述第一传动管18均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6上。所述第一传动板15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15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腔中,并且所述第一传动板15轴线与所述转子14的转轴轴线重合。所述第一传动板15用于将所述转子14的转动力传动至所述滑动座16。所述滑动座16呈圆管状,所述滑动座16嵌装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使得所述滑动座16能够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腔轴向滑动。所述第二传动板17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17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6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板17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板15轴线重合。当所述滑动座16向所述第一传动板15移动后,所述第二传动板17与所述第一传动板15传动,以带动所述滑动座16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管18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6另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传动管18轴线与所述滑动座16轴线重合,同时所述第一传动管18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磁力线圈19固定嵌装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另一端内腔,并且所述第一磁力线圈19套在所述第一传动管18外,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磁力线圈19内的所述第一传动管18上固定贴附有第一永磁铁,以增加第一磁力线圈19通电后与所述第一传动管18之间磁力吸力和磁力斥力。进而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管18
推动所述滑动座16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内往复滑动。
43.所述第二动力传动件包括第二传动管20、第二锥形齿轮21、第三锥形齿轮22、静止杆23和第二磁力线圈24,所述第二传动管20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传动件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和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管20上,所述静止杆23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上。所述第二传动管20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传动管20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18上,并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块配合。使得所述第二传动管20能够在所述第一传动管18上往复滑动。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轴线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20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同时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同时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位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一侧。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轴线上设置有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通过所述第三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20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亦能够同时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同时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位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另一侧。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和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直径,即当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时,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脱离啮合;当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2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时,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脱离啮合。所述静止杆23通过第二固定架25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上,并且所述静止杆23一端先后穿过所述第二传动管20、所述第一传动管18、所述滑动座16、所述第二传动板17、所述第一传动板15和所述转子14的转轴。所述第二磁力线圈24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二传动管20另一端内壁上,并且所述第二磁力线圈24套在所述静止杆23外,同时所述第二磁力线圈24内的所述静止杆23上固定贴附有第二永磁铁,以提高第二磁力线圈24通电后与所述静止杆23磁力引力和磁力斥力,以使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1和所述第三锥形逐个与四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和脱离啮合,最终使第一锥形齿轮9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达到调整导流片6角度目的。
44.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三传动板26、制动板27和第四传动板28,所述第三传动板26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管18上,所述制动板27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上,所述第四传动板28设置在所述制动板27上。所述第三传动板26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三传动板26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传动管18上,并且所述第三传动板26位于所述转子14和所述第二传动管20之间。所述制动板27圆心处设置有制动贯穿孔和气流贯穿孔,所述制动贯穿孔位于所述制动板27圆心处,所述气流贯穿孔设置有三十六个,三十六个所述气流贯穿孔在所述制动板27上均匀分布。所述制动板27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管7内壁上,并且所述制动贯穿孔套在所述第一传动管18外。所述第四传动板28固定设置在所述制动板27上,并且所述第四传动板28轴线与所述第三传动板26轴线重合。当需要锁定所述导流片6角度时,只需向所述第一磁力线圈19通入反向电流,将推动所述第一传动管18向右侧移动,使第二传动板17与所述第一传动板15脱离,与此同时使所述第三传动板26与所述第四传动板28紧密贴合使第二传动管20止动即可。
45.所述风量调节件包括桨叶件和角度调整件,所述桨叶件设置在所述风机动力件上,所述角度调整件设置在所述桨叶件。所述桨叶件包括桨叶壳29、桨叶轴30、第四锥形齿轮31和叶片32,所述桨叶壳29设置在所述转子14上,所述桨叶轴30设置在所述桨叶壳29上,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和所述叶片32均设置在所述桨叶轴30上。所述桨叶壳29呈管状上,所
述桨叶壳29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呈圆弧面状,以降低风阻。所述桨叶壳29一端面圆心处设置有旋转贯穿孔,所述桨叶壳29一端面贯通设置在所述转子14的转轴一端上。所述桨叶轴30一端贯穿所述桨叶壳29侧壁,并且所述桨叶轴30与所述桨叶壳29贯穿处设置有第三支撑轴承,所述第三支撑轴承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结构相同。所述桨叶轴30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桨叶轴30围绕所述桨叶壳29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设置在所述桨叶轴30另一端面上,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锥形齿轮逐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桨叶轴30上。所述叶片32设置在所述桨叶轴30一端面上,所述叶片32设置有四片,四片所述叶片32逐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桨叶轴30上。
46.所述角度调整件包括第一角度调整件和第二角度调整件,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设置在所述桨叶件上,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上。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包括稳定轴承33、稳定管34、第三传动管35、第五锥形齿轮36、调整选择管37、第六锥形齿轮38和第三磁力线圈39,所述稳定轴承33设置在所述桨叶件上,所述稳定管34设置在所述稳定轴承33上,所述第三传动管35设置在所述稳定管34上,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管35上,所述调整选择管37设置在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上,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和所述第三磁力线圈39均设置在所述调整选择管37上。所述稳定轴承33固定嵌装在所述桨叶壳29上,所述稳定管34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稳定管34固定嵌装在所述稳定轴承33内。所述第三传动管35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传动管35内壁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传动管35嵌装在所述稳定管34内,并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同时所述第三传动管35套在所述静止杆23外。使得所述第三传动管35能够在所述稳定管34内轴向滑动。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轴线上设置有第四贯穿孔,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贯通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管35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同时与四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啮合,同时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位于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一侧。所述调整选择管37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上,并且所述调整选择管37套在所述静止杆23外。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轴线上设置有第五贯穿孔,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贯通连接在所述调整选择管37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亦能够同时与四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啮合,同时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位于四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另一侧。所述第三磁力线圈39嵌装在所述调整选择管37内壁,并且所述第三磁力线圈39套在所述静止杆23外,同时所述第三磁力线圈39内的所述静止杆23上固定贴附有第三永磁铁,以提高所述第三磁力线圈39通电后对所述第三永磁铁磁力吸力和磁力斥力,进而控制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和第六锥形齿轮38逐个与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啮合。
47.所述第二角度调整件包括第四传动管40、第五传动板41、第六传动板42、第七传动板43、第八传动板44和第四磁力线圈45,所述第四传动管40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四传动管40一端嵌装在所述第三传动管35另一端内,并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槽配合。所述第五传动板41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五传动板41固定套装在所述静止杆23上,并且所述第五传动板41位于所述第四传动管40内。所述第六传动板42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六传动板42嵌装在所述第四传动管40内。所述第七传动板43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七传动板4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管40另一端上。所述第八传动板44为端齿盘或摩擦传动板,所述第八传动板44固定设置在所述桨叶壳29一端面上。所述第四磁力线圈45固定嵌装在所述第四传动管40一端内壁上,并且所述第四磁力线圈45内的所
述静止杆23上固定贴附有第四永磁铁。当需要调整所述叶片32角度时只需将所述第五传动板41和所述第六传动板42紧密贴合传动,即可使所述第四传动管40、第三传动管35、第五锥形齿轮36和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相对所述静止杆23周向静止。此时由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件随着所述转子14转动而转动,使得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和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相对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相对转动,进而促使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周向转动,进而调整所述叶片32角度,改变风速和流量。当需要锁定叶片32角度时,只需第七传动板43和第八传动板44贴合传动,即可满足所述第五锥形齿轮36和所述第六锥形齿轮38同时相对所述第四锥形齿轮31静止。
4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