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排屑的叶轮组件及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0580发布日期:2021-11-09 22:1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排屑的叶轮组件及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通风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排屑的叶轮组件及风机。


背景技术:

2.侧流式风机,也叫高压漩涡风机、气环式真空泵。叶轮直接安装在电机转子上,是完全地无接触压缩,由于泵轴安装在压缩腔外,所以即便工作在最大的压差下,也能确保机器的最大工作可靠性。
3.高压漩涡风机常应用与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内,尤其应用于对粉尘的处理,其中,在木工加工行业内常采用侧流式风机作为动力源形成负压,将木工切割、刨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屑粉尘进行收集输送,在叶轮转动时,形成的气流和压差将粉尘从切割处抽至风机的壳体内,随后经壳体的出风口输送至收集袋中,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磨削产生的粉尘容易堵在壳体与叶轮之间的沟壑处,不断累积粉尘且不易清理导致出现叶轮堵转的情况,会导致电机出现烧毁的问题。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排屑的叶轮组件及风机。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排屑的叶轮组件,包括叶轮和用于容纳叶轮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沿其边沿设置排屑通道,所述壳体的内壁与叶轮的两侧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轴孔,所述叶轮上设有与轴孔连通的穿轴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的内壁与叶轮的两侧壁相互平行设置,使得叶轮与壳体之间的沟壑减小,当木工雕刻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沿壳体周向的排屑通道进行输送,能减少粉尘在叶轮与壳体侧壁之间的堆积,从而解决了叶轮与壳体之间积存灰尘而增大叶轮转动负载作用力的问题,延长了涡流风机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粉尘累积状况的改善,能减小叶轮与壳体之间的摩擦,从而具有良好的降噪作用。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包括前泵盖和后泵盖,所述后泵盖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叶轮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内底面形成与叶轮端面平行设置的平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泵盖上形成的凹腔具有与叶轮端面平行设置的平面,具有良好的平行度,同时凹腔内对叶轮进行容纳,便于人们安装叶轮。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泵盖和后泵盖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弧形槽,相邻所述弧形槽相互拼接形成排屑通道,所述后泵盖上开设有分别位于弧形槽两端的进屑口和出屑口。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屑通道有位于嵌泵盖和后泵盖上的弧形槽相互拼接而成,实现粉尘能经叶轮转动产生的负压作用下经前泵盖和后泵盖上的弧形槽向出屑口排
出。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泵盖朝向叶轮的一侧与其边沿位于同一平面,位于前泵盖的所述弧形槽的槽深小于位于所述后泵盖上弧形槽的槽深。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泵盖一侧的端面与其边沿位于同一平面,能与后泵盖实现连接后,对叶轮起到定位作用,且能减少前泵盖的厚度,从而减轻风机整体的重量。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槽沿后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位于前端盖的所述弧形槽端头的槽深向其末端逐渐递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的截面呈弧形结构,使得弧形槽的表面具有光滑的质地,同时弧形槽端头的槽深向其两端逐渐递减,能顺畅的引导经过弧形槽的粉尘从进屑口向出屑口移动,有利于粉尘经过排屑通道进行排屑,减少粉尘在叶轮与壳体内端面的堆积。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泵盖内一体形成有位于弧形槽两端的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呈三角状结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挡板的设置,三角状的结构能对粉尘起到格挡导流作用,实现粉尘在进屑口以及出屑口处时,能在格挡导流在作用下顺畅的进出壳体,减少壳体内堆积的粉尘。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固定连接在轮毂外周壁上的叶片,所述轮毂的两侧分别与前泵盖和后泵盖的内底面平行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有轮毂和叶片组成,由于叶片设置在轮毂的外周壁上,实现轮毂在电机作用下转动时,能叶片位移产生的负压或气流能推动粉尘从出屑口排出,具体的,轮毂的端面与前泵盖与后泵盖平行设置,能减少沟壑对粉尘的容纳。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毂上开设有若干环形阵列分布的排屑孔,所述排屑孔自轮毂的一侧向其另一侧沿轮毂的轴向方向呈倾斜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毂上设置排屑孔,能减轻轮毂的重量,同时排屑孔的设置,能使轮毂一侧的粉尘穿过排屑孔流向另一侧,从而避免轮毂一侧粉尘堵塞的情况,增强了粉尘在壳体内部的流通性,且排屑孔沿倾斜方向开设,能在轮毂转动时起到良好的导流效果。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毂的两侧设有与前泵盖和后泵盖内侧壁相互平行设置的圆台部,所述叶片位于相邻弧形槽之间,所述叶片自其一端向其另一端弯曲呈弧形,所述叶片的两侧设有朝向叶轮旋转方向开设的倒角。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毂两侧圆台部的设置,能使轮毂与前泵盖和后泵盖之前具有较大的间隙,且弯曲呈弧形的叶片,具有良好的应力承受能力,具有良好的抗形变性能,并且叶片两边沿设置的倒角,能减小叶片转动时边沿的受力,从而起到良好的降噪作用。
24.一种风机,包括叶轮组件以及电机,所述后泵盖的一侧设有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封闭轴孔的轴承端盖,所述后泵盖上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出屑口和进屑口处的消音管。
25.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由于壳体的内壁与叶轮的两侧壁相互平行设置,使得叶轮与壳体之间的沟壑减小,当木工雕刻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沿壳体周向的排屑通道进行输送,能减少粉尘
在叶轮与壳体侧壁之间的堆积,从而解决了叶轮与壳体之间积存灰尘而增大叶轮转动负载作用力的问题,延长了涡流风机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粉尘累积状况的改善,能减小叶轮与壳体之间的摩擦,从而具有良好的降噪作用。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中叶轮组件的爆炸图一;
28.图2为本发明中叶轮组件的爆炸图二;
29.图3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30.图4为图3中b

b处的剖视图;
31.图5为本发明中前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中后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35.图9为图7的b部放大示意图。
36.图中:1、叶轮;2、轴孔;3、穿轴部;4、前泵盖;5、后泵盖;6、凹腔;7、弧形槽;8、进屑口;9、出屑口;10、导流挡板;11、轮毂;12、叶片;13、排屑孔;14、圆台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8.实施例一:一种便于排屑的叶轮组件,如图1至图7,包括叶轮1和用于容纳叶轮1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沿其边沿设置排屑通道,壳体的内壁与叶轮1的两侧壁相互平行设置,壳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轴孔2,叶轮1上设有与轴孔2连通的穿轴部3,其中,壳体包括前泵盖4和后泵盖5,后泵盖5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叶轮1的凹腔6,凹腔6的内底面形成与叶轮1端面平行设置的平面。
39.如图4至图6所示,前泵盖4朝向叶轮1的一侧与其边沿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前泵盖4和后泵盖5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弧形槽7,相邻弧形槽7相互拼接形成排屑通道,位于前泵盖4的弧形槽7的槽深小于位于后泵盖5上弧形槽7的槽深,弧形槽7沿后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呈弧形,弧形槽7端头的槽深向其末端逐渐递减,后泵盖5上开设有分别位于弧形槽7两端的进屑口8和出屑口9,并且后泵盖5内一体形成有位于弧形槽7两端的导流挡板10,导流挡板10呈三角状结构。
40.如图4和图8所示,叶轮1包括轮毂11以及固定连接在轮毂11外周壁上的叶片12,轮毂11的两侧分别与前泵盖4和后泵盖5的内底面平行设置,轮毂11上开设有若干环形阵列分布的排屑孔13,排屑孔13自轮毂11的一侧向其另一侧沿轮毂11的轴向方向呈倾斜设置。
41.如图7和图9轮毂11的两侧设有与前泵盖4和后泵盖5内侧壁相互平行设置的圆台部14,叶片12位于相邻弧形槽7之间,叶片12自其一端向其另一端弯曲呈弧形,叶片12的两侧设有朝向叶轮1旋转方向开设的倒角。
42.实施例二:一种风机,包括如实施例一中的叶轮组件和电机,后泵盖5的一侧设有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封闭轴孔2的轴承端盖,后泵盖5上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出屑口9和进屑口8处的消音管。
43.工作过程:将叶轮组件与电机进行组装,使叶轮1的轮毂11通过连接轴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轮毂11位于后泵盖5的凹腔6内,且轮毂11两侧与前泵盖4和后泵盖5形成平整的平面之间留有间隙,在后泵盖5的一侧螺纹连接轴承端盖对连接轴进行连接,使叶轮1能顺畅的转动,在电机驱动叶轮1进行转动时,位于排屑通道处的叶片12位移带动经进屑口8进入排屑通道内,在负压以及气流的作用下,能顺利的流至出屑口9,由于导流挡板10的设置,三角状的结构能对粉尘起到格挡导流作用,实现粉尘在进屑口8以及出屑口9处时,能在格挡导流在作用下顺畅的进出壳体,减少壳体内堆积的粉尘,在粉尘进入壳体内部时,经由进屑口8进入至排屑通道内,由于排屑通道由位于前泵盖4和后泵盖5上的弧形槽7相互拼接而成,且弧形槽7的截面呈弧形结构,使得弧形槽7的表面具有光滑的质地,同时弧形槽7端头的槽深向其两端逐渐递减,能顺畅的引导经过弧形槽7的粉尘从进屑口8向出屑口9移动,有利于粉尘经过排屑通道进行排屑,减少粉尘在叶轮1与壳体内端面的堆积,并且前泵盖4和后泵盖5内部的端面为完整且平整的平面,与轮毂11的两侧相互平行,使得从排屑通道遗漏的粉尘不易积蓄在轮毂11与前泵盖4或后泵盖5之间,从而减轻了粉尘清洁的工作强度,同时能避免粉尘堵塞而阻碍轮毂11转动情况,并且轮毂11上环形阵列若干倾斜设置的排屑孔13,实现轮毂11两侧之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减轻对电压马力的要求,更加节能省电。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