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池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1690发布日期:2021-11-25 09:2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干电池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电池充气泵。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给某些物品充气的需求,便携式充气装置应运而生。干电池充气泵是便携式充气装置的其中一种,由于其省时省力的优点而被人们广泛地使用。
3.传统的干电池充气泵其电池盒与马达盒是分体式设计,从而导致整个干电池充气泵体积偏大,占用空间偏多,对于携带出行来说不是很方便。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缺陷:1、结构冗余,制作成本高;2、组装不够方便快速。
4.因此,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减小从而方便组装、降低成本并且方便户外携带的干电池充气泵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减小从而方便组装、降低成本并且方便户外携带的干电池充气泵。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面盖,所述外壳体具有收容腔,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具有贯穿上方的安装口及贯穿下方的出气口,所述面盖遮盖于所述安装口上,所述内壳体的顶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进气口,所述内壳体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腔及用于安装马达的马达腔,所述电池腔具有朝上的第一开口,所述马达腔具有侧向的第二开口及朝下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出气口相互对齐,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马达腔相互连通,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并经过所述马达腔后通过所述第三开口,最后从所述出气口出去。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借助电池腔及马达腔均集成于内壳体上,内壳体再安装于外壳体上,从而使得组装更加方便,降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从而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的体积,更加便于携带;另外,还方便通电测试。故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减小从而方便组装、降低成本并且方便户外携带的优点。
8.较佳地,所述面盖的一侧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枢接,所述面盖的另一侧可做翻转并选择性地与所述外壳体连接。
9.较佳地,所述收容腔从上往下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外径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交接处形成抵挡结构,所述内壳体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下壳体的外径尺寸以使得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抵挡于所述抵挡结构上。
10.较佳地,所述阶梯结构与所述抵挡结构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环及定位柱,所述定位环设于所述阶梯结构上,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抵挡结构上,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定位柱一一对齐。
11.较佳地,所述电池腔内设有若干个间隔均匀的分隔条,两相邻的所述分隔条之间形成用于装载单个干电池的容纳空间。
12.较佳地,所述分隔条的顶部具有顶角结构。
13.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还包括马达及若干节干电池,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马达腔内,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腔内,所述电池腔的前后两侧设有供干电池的电极接触的电极片及弹簧。
14.较佳地,所述电池腔为矩形腔,所述马达腔为圆柱形腔。
15.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还包括电池盖板及开关按钮,所述电池盖板遮盖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开关按钮设于所述内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电池盖板邻设。
16.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还包括防水胶条,所述防水胶条嵌设于所述面盖的底面,所述外壳体的顶面设有向上凸出的围环,所述围环包围所述安装口,当所述面盖闭合所述安装口时,所述防水胶条与所述围环相互抵触。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电池充气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电池充气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沿图2中a

a剖切线的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干电池充气泵隐藏外壳体及电池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干电池充气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面盖3、马达4、若干节干电池5、电池盖板6、开关按钮7及防水胶条8。外壳体1具有收容腔11,内壳体2位于收容腔11内,收容腔11具有贯穿上方的安装口12及贯穿下方的出气口13。面盖3遮盖于安装口12上,内壳体2的顶部的侧壁与外壳体1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进气口21,内壳体2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腔23及用于安装马达4的马达腔22,借助电池腔23及马达腔22均集成于内壳体2上,从而使得组装更加方便,降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从而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的体积,更加便于携带;另外,还方便通电测试。电池腔23具有朝上的第一开口231,电池位于电池腔23内,电池盖板6遮盖第一开口231,电池腔23的前后两侧设有供干电池5的电极接触的电极片9及弹簧10。马达腔22具有侧向的第二开口221及朝下的第三开口222,马达4通过第二开口221安装于马达腔22内,第三开口222与出气口13相互对齐,进气口21与马达腔22相互连通,气体从进气口21进入后经过马达腔22后通过第三开口222最后从出气口13出去。更具体地,如下:
24.请参阅图1及图3,面盖3的一侧与外壳体1的顶部枢接,面盖3的另一侧可做翻转并选择性地与外壳体1连接。具体地,面盖3通过枢轴31与外壳体1枢接。面盖3的另一侧具有弹性的卡合件32,外壳体1具有供卡合件32卡合的卡合槽14。更具体地,卡合件32为弹性的u形件,但不以此为限。
25.请参阅图3及图5,收容腔11从上往下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腔111及第二收容腔112,第一收容腔111的外径大于第二收容腔112的外径以使得第一收容腔111与第二收容腔112的交接处形成抵挡结构113,内壳体2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壳体24及下壳体25,上壳体24的外径尺寸大于下壳体25的外径尺寸以使得上壳体24与下壳体25的交接处形成阶梯结构26,阶梯结构26抵挡于抵挡结构113上。可理解的是,电池腔23开设于上壳体24上,马达腔22开设于下壳体25上。具体地,电池腔23为矩形腔,马达腔22为圆柱形腔。较优的是,阶梯结构26与抵挡结构113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环261及定位柱1131,定位环261设于阶梯结构26上,定位柱1131设于抵挡结构113上,定位环261与定位柱1131一一对齐。借助定位柱1131及定位环261,从而使得内壳体2安装时更好地与外壳体1之间定位以安装更加方便及稳固。
26.请参阅图3至图5,电池腔23内设有若干个间隔均匀的分隔条232,两相邻的分隔条232之间形成用于装载单个干电池5的容纳空间。较优的是,分隔条232的顶部具有顶角结构2321,从而方便干电池5的顺利放置,可理解的是,顶角结构2321经过钝角处理,从而放置对人手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7.请参阅图4,开关按钮7设于内壳体2的上表面,开关按钮7与电池盖板6邻设。
28.请参阅图3,防水胶条8嵌设于面盖3的底面,外壳体1的顶面设有向上凸出的围环15,围环15包围安装口12,当面盖3闭合安装口12时,防水胶条8与围环15相互抵触。借助防水胶条8与围环15之间的相互抵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具有防水功能。
29.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组装方式进行说明:将干电池5安装于内壳体2的电池腔23上,将马达4安装于内壳体2的马达腔22上,盖上电池盖板6,然后将内壳体2安装于外壳体1的收容腔11内,通过定位柱1131及定位环261定位后锁定内壳体2与外壳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再将面盖3翻转卡合。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使用时,打开开关按钮7,气体从进气口21进入,经过马达腔22后先后经过第三开口222及出气口13,从而充气。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借助电池腔23及马达腔22均集成于内壳体2上,内壳体2再安装于外壳体1上,从而使得组装更加方便,降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从而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的体积,更加便于携带;另外,还方便通电测试。故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充气泵100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减小从而方便组装、降低成本并且方便户外携带的优点。
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