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2505发布日期:2021-11-22 16:3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空气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循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将空气进行循环对流的空气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鼓风式的吸顶扇大都通过一外罩来覆盖并遮蔽住一叶轮,由于叶轮及外罩皆为一体式单一构件,体积大且易占据空间,因此,必须通过较大的包装箱才能将叶轮及外罩同时包装在一起。所以,会造成包材使用成本以及运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空气循环设备。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循环设备包含叶轮,及接合单元,所述叶轮包括多个能拆卸地组装在一起且排列成环状的叶片,所述叶片共同界定出位于底端中央处的吸气口、多个排列成环状且角度相间隔并位于所述吸气口外周围的排气口,及多个导流道,各所述导流道连通于所述吸气口与对应的所述排气口之间,各所述叶片具有下片体、上片体,及连接于所述下片体与所述上片体之间的弧形片体,各所述叶片的所述下片体的两相反侧分别叠合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下片体,各所述叶片的所述上片体的两相反侧分别叠合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的所述上片体,所述上片体具有第一上叠合片段、相反于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的第二上叠合片段、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的上接合套筒,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顶端的上螺柱,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叠合于相邻的所述上片体的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顶端,所述上接合套筒套设于相邻的所述上片体的所述上螺柱,所述接合单元将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固定地接合在一起,所述接合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接合件,各所述第一接合件将对应两个相邻所述叶片相互重叠的所述上片体锁固在一起,各所述第一接合件为螺丝,其穿设于所述上接合套筒并螺锁于被所述上接合套筒所套设的所述上螺柱。
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上片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的上定位套筒,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顶端的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套筒套设于相邻的所述上片体的所述上定位柱。
6.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上片体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顶端的挡止面,所述挡止面用以接触并挡止相邻的所述上片体的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
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下片体具有第一下叠合片段,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的第二下叠合片段,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叠合于相邻的所述下片体的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顶端,所述上片体具有第一上叠合片段,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的第二上叠合片段,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位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上方,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位在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相反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的一侧,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叠合于
相邻的所述上片体的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顶端,所述弧形片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顶端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底端之间,所述接合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二接合件,各所述第二接合件将对应两个相邻所述叶片相互重叠的所述下片体锁固在一起,并且将对应两个相邻所述叶片相互重叠的所述下片体与所述上片体锁固在一起。
8.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下片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且凸伸出其顶端的下接合套筒,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顶端的下螺柱,所述下接合套筒套设于相邻的所述下片体的所述下螺柱,各所述第二接合件为螺丝,其穿设于所述上片体与所述下接合套筒并螺锁于被所述下接合套筒所套设的所述下螺柱。
9.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下片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且凸伸出其顶端的下定位套筒,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顶端的下定位柱,所述下定位套筒套设于相邻的所述下片体的所述下定位柱。
10.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下片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且凸伸出其顶端的凸台,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顶端的卡钩,所述卡钩卡掣于相邻的所述下片体的所述凸台。
11.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凸台具有与所述弧形片体连接的围壁,及连接于所述围壁内侧并与所述弧形片体相间隔的挡壁,所述围壁与所述弧形片体共同界定出下开口,所述卡钩穿设于相邻的所述凸台的所述下开口并卡掣于所述挡壁。
12.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卡钩具有朝上的上斜面,所述凸台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挡壁底端与所述围壁之间的导引壁,所述导引壁具有朝下的下斜面,所述下斜面用以接触所述上斜面以促使所述卡钩弯折变形。
1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围壁与所述弧形片体共同界定出位于所述下开口上方的上开口。
14.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下片体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顶端的挡止凸肋,所述挡止凸肋用以接触并挡止相邻的所述下片体的第一下叠合片段。
1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下片体具有下外端缘,所述上片体具有朝外并朝下弯曲延伸的外弯曲导流部,所述外弯曲导流部具有上外端缘,各所述上片体的所述外弯曲导流部位于重叠在其下方的所述下片体的所述下外端缘上方,且所述上外端缘位于所述下片体的所述下外端缘外侧。
16.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还包含连接于所述叶片用以带动所述叶轮旋转的驱动装置。
1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及与所述马达连接并能被其驱动而旋转的传动盘,所述传动盘锁固所述叶片顶端。
18.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还包含用以安装于预定结构处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具有外螺纹段,所述传动盘形成有供所述固定管穿设的穿孔,所述马达位于所述传动盘下方并具有定子部,及环绕在所述定子部外周围的转子部,所述定子部形成有供所述外螺纹段螺接的螺孔,所述转子部顶端锁固于所述传动盘。
19.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外螺纹段部分凸伸出所述定子部底端一段距离,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含位于所述叶轮下方且螺接于所述外螺纹段的附加装置,所述附加装置界定出连通于所述吸气口下方的进气流道。
20.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所述外螺纹段部分凸伸出所述定子部底端一段距离,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含位于所述叶轮下方且螺接于所述外螺纹段的杀菌光装置。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所述叶轮是由能拆卸地组装在一起的所述叶片所构成,因此,所述叶片能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通过较小的包装箱包装在一起,以降低包材使用成本以及运送成本。此外,借由所述下壳罩及所述上壳罩共同覆盖并遮蔽住所述弧形片体,使得所述空气循环设备不需额外通过其他的外罩结构来包覆住所述叶轮或所述弧形片体。借此,能减少所述空气循环设备的组成构件数量,以达到简化结构、减少组装步骤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23.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支架、一驱动装置、一叶轮、一接合单元,及一附加装置之间的组装关系;
24.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由另一个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25.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26.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叶轮的其中两个叶片相互叠合组装在一起的一立体图;
27.图6是图5的一立体分解图;
28.图7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由下方视角观看所述叶片的一立体图;
29.图8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剖视图,说明多个导引壁接触一卡钩的一钩部并将其撑开;
30.图9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剖视图,说明所述卡钩的所述钩部卡掣于一挡壁;
31.图10是图5的一俯视图;
32.图11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剖视图,说明一第一接合件穿设于一上接合套筒并螺锁于被所述上接合套筒所套设的一上螺柱;
33.图1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剖视图,说明一第二接合件穿设于一通孔与一下接合套筒并螺锁于被所述下接合套筒所套设的一下螺柱;
34.图1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安装于一天花板的一剖视图;及
35.图1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7.参阅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设备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适于安装在一例如为天花板6(如图13所示)的预定结构处,并包含一支架1、一驱动装置2、一叶轮3、一接合单元4、一附加装置5,及一杀菌光装置7。
38.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支架1包括一盒体11,及一固定管12。所述盒体11顶端用以安装固定于所述天花板6(如图13所示),所述盒体11内部用以容置一电气控制装置(图未示)。所述固定管12设置于所述盒体11底端并与所述盒体11内部连通,用以供多条电连接于
所述电气控制装置的电线(图未示)穿设。所述固定管12具有一外螺纹段121。
39.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一马达21、一传动盘22、多个第一螺丝23,及多个第二螺丝24。所述马达21具有一定子部211,及一转子部212。所述定子部211中心形成有一用以供所述外螺纹段121穿设并螺接的螺孔213。所述转子部212环绕在所述定子部211外周围并能被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定子部211转动。所述转子部212顶面形成有多个等角度相间隔排列的螺孔214。所述传动盘22叠置于所述马达21顶端,并形成有一位于中心并供所述固定管12穿设的穿孔221、多个等角度相间隔排列且围绕在所述穿孔221外周围的第一通孔222,及多个等角度相间隔排列且围绕在所述第一通孔222外周围的第二通孔223。所述第一通孔222分别与所述转子部212的所述螺孔214位置对齐且连通。各所述第一螺丝23用以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222并螺锁于对应的所述螺孔214,借此,以将所述传动盘22锁固于所述马达21的所述转子部212顶端,使得所述传动盘22能被所述转子部212带动而旋转。各所述第二通孔223用以供对应的所述第二螺丝24穿设。
40.所述叶轮3包括多个能拆卸地组装在一起且排列成环状的叶片31。所述叶片31共同界定出一吸气口301、多个排气口302,及多个导流道303。所述吸气口301位于底端中央处。所述排气口302等角度相间隔且围绕所述吸气口301而排列成环状。各所述导流道303连通于所述吸气口301与对应的所述排气口302之间。
41.参阅图4、图5、图6及图7,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叶片31具有一下片体32、一上片体35,及一连接于所述下片体32与所述上片体35间的弧形片体37。所述下片体32为一扇形片状结构,其由所述叶轮3内周缘朝所述叶轮3外周缘并朝上弯曲延伸而后再朝所述叶轮3外周缘并朝下弯曲延伸,使得所述下片体32由图4剖视图观之呈弧形状。所述下片体32具有一下主片段320、一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及一第二下叠合片段322。所述下主片段320具有一邻近所述弧形片体37的第一侧边323,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侧边323的第二侧边324。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凸设于所述下主片段320顶面且横向凸伸出所述第一侧边323一段距离。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凸设于所述第二侧边324。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主片段320、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及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共同界定出一下内端缘325,及一相反于所述下内端缘325的下外端缘326。所述下内端缘325高度低于所述下外端缘326高度。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用以叠合于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顶端。
42.参阅图6、图7及图8,所述下片体32还具有一下接合套筒327、一下定位套筒328,及一凸台329。所述下接合套筒327、所述下定位套筒328及所述凸台329皆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且凸伸出其顶端,并由所述下外端缘326朝所述下内端缘325方向相间隔排列。所述下接合套筒327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下容置孔330。所述下定位套筒328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下定位孔331。所述凸台329具有一由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底部往上延伸且凸伸出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顶端的围壁332、一倾斜地连接于所述围壁332内壁面中间处的挡壁333,及两个导引壁334。各所述导引壁334连接于所述挡壁333底端与所述围壁332之间,各所述导引壁334具有一朝下的下斜面335。
43.所述下片体32还具有一下螺柱336、一下定位柱337、一卡钩338,及一挡止凸肋339。所述下螺柱336、所述下定位柱337及所述卡钩338皆凸设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顶端,且由所述下外端缘326朝所述下内端缘325方向相间隔排列。所述下螺柱336用以供相邻
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接合套筒327套设。所述下定位柱337用以供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定位套筒328套设。所述卡钩338具有一邻近顶端的钩部340,所述钩部340具有一朝上的上斜面341,所述钩部340用以卡掣于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挡壁333。所述挡止凸肋339凸设于所述下主片段320顶端且邻近所述第二侧边324并连接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顶端,用以接触并挡止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
44.所述上片体35为一由所述叶轮3内周缘朝所述叶轮3外周缘水平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朝所述叶轮3外周缘并朝下弯曲延伸的扇形片状结构。所述上片体35具有一上主片段350、一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及一第二上叠合片段352。所述上主片段350形成有一邻近于内端的螺孔353,所述螺孔353能与所述传动盘22的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223(如图2所示)对齐并连通,用以供对应的所述第二螺丝24(如图2所示)螺锁。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及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主片段350相反侧。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位于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上方,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则位在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相反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的一侧。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用以叠合于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片体35的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顶端。
45.所述上片体35的所述上主片段350、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及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共同界定出一平坦部354,及一由所述平坦部354外端朝外并朝下弯曲延伸的外弯曲导流部355。所述外弯曲导流部355具有一上外端缘356。所述上片体35的所述上主片段350具有一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顶端的挡止面357,所述挡止面357用以接触并挡止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片体35的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所述上主片段350还形成有一邻近于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及所述上外端缘356的通孔358,所述通孔358能对齐于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容置孔330上方。
46.所述上片体35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且内外相间隔排列的一上接合套筒359与一上定位套筒360,及凸设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顶端且内外相间隔排列的一上螺柱361与一上定位柱362。所述上接合套筒359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上容置孔363。所述上定位套筒360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上定位孔364。所述上螺柱361用以供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接合套筒359套设。所述上定位柱362用以供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定位套筒360套设。
47.所述弧形片体37连接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顶端与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底端之间,所述弧形片体37邻近于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末端及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末端。所述弧形片体37与所述凸台329的所述围壁332连接且与所述挡壁333相间隔,所述弧形片体37与所述围壁332共同界定出一下开口342,及一位于所述下开口342上方的上开口343。所述下开口342用以供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卡钩338穿设。
48.参阅图2、图3及图6,所述接合单元4包括多个第一接合件41,及多个第二接合件42。本第一实施例的各所述第一、第二接合件41、42是以一螺丝为例。各所述第一接合件41用以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接合套筒359的所述上容置孔363并螺锁于被所述上接合套筒359所套设的所述上螺柱361,借此,以将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31相互重叠的所述上片体35锁固在一起。各所述第二接合件42用以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通孔358与相邻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接合套筒327的所述下容置孔330并螺锁于被所述下接
合套筒327所套设的所述下螺柱336,借此,以将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31相互重叠的所述下片体32锁固在一起,并且将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31相互重叠的所述下片体32与所述上片体35锁固在一起。借由各所述第一、第二接合件41、42为螺丝,使得各所述第一、第二接合件41、42能方便且迅速地将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31锁固在一起或由其上拆卸,借此,能提升所述叶片31在组装、维修或更换过程的便利性。需说明的是,本第一实施例的各所述第一、第二接合件41、42也可为螺栓与螺帽相配合的其他类型紧固件,不以螺丝为限。
49.参阅图2、图3及图4,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附加装置5是以一灯具为例,其包括一连接架51、一灯盘52、一灯罩53、多个螺丝54、一进气盖55,及一饰板56。所述连接架51具有一连接盘511,及多根连接杆512。所述连接盘511呈圆盘状并形成有一用以供所述外螺纹段121穿设并螺接的螺孔513。所述连接杆512凸设于所述连接盘511外周围且等角度相间隔排列,各所述连接杆512形成有一邻近末端处用以供对应的所述螺丝54螺锁的螺孔514。所述连接盘511外周围与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杆512之间共同界定出一缺口515。
50.所述灯盘52呈圆环形并形成有一位于中心的通孔521、多个环绕于所述通孔521且邻近内周缘的穿孔522,及多个环绕于所述通孔521且邻近外周缘的卡孔523。所述灯盘52用以抵接于所述连接杆512底端,使得各所述穿孔522能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512的所述螺孔514位置对齐。各所述穿孔522用以供对应的所述螺丝54穿设。各所述卡孔523呈横卧l型。
51.所述灯罩53具有一罩体531,及多个卡钩532。所述罩体531用以罩设于所述灯盘52底端,所述罩体531与所述灯盘52所界定出的一空间50内用以容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图未示)。所述罩体531形成有一位于中央的通孔533。所述卡钩532凸设于所述罩体531顶端邻近外周缘处且等角度相间隔排列,各所述卡钩532呈倒l形用以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卡孔523并能卡掣于所述灯盘52顶端。
52.所述进气盖55形成有一螺孔551,及多个进气孔552。所述螺孔551位于中央处用以供所述外螺纹段121穿设并螺接。所述进气孔552环绕于所述螺孔551外周围。所述饰板56通过例如黏贴方式黏固于所述进气盖55底面并封闭住所述螺孔551。
53.所述杀菌光装置7包括一连接盘71,及多个灯珠72。所述连接盘71呈圆盘状,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连接盘71是例如设置于所述连接盘511与所述进气盖55之间,因此,所述连接盘71的直径会依据所述连接盘511的直径及所述进气盖55的直径而设定为适当尺寸。所述连接盘71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连接盘511的直径并小于所述进气盖55的直径,所述连接盘71形成有一用以供所述外螺纹段121穿设并螺接的螺孔711。所述灯珠72设置于所述连接盘71用以产生杀菌光。各所述灯珠72为一uvc led,用以产生波长介于100~280nm的紫外线c,以对空气产生杀菌消毒的效果。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灯珠72是例如设置于所述连接盘71底面且彼此相间隔地排列成环状并对应于所述进气孔552,但所述灯珠72也可设置在所述连接盘71外周面或其他适当位置,不以前述位置为限。
54.参阅图4、图6及图7,欲组装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时,先将所述支架1的盒体11锁固于所述天花板6(如图13所示)。随后进行所述叶轮3的组装。首先,组装任意两个所述叶片31,将其中一个所述叶片31的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及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分别对齐于另一个所述叶片31的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上方及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上方,使得其中一个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接合套筒327的所述下容置孔330、所述下定位套筒328的所述下定位孔331、所述凸台329的所述下开口342、所述上接合套筒359的所述上容置孔363及
所述上定位套筒360的所述上定位孔364分别对应于另一个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螺柱336、所述下定位柱337、所述卡钩338、所述上螺柱361及所述上定位柱362上方。
55.参阅图6、图8、图9及图10,接着,例如将上方的所述叶片31往下移动并靠近下方不动的所述叶片31。上方的所述叶片31在下移过程中,下方不动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卡钩338会穿入上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开口342内。当所述导引壁334的所述下斜面335接触所述卡钩338的所述钩部340的所述上斜面341时,所述下斜面335施予所述上斜面341的一侧向分力会促使所述卡钩338相对于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弯折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当上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挡壁333向下移动到越过所述卡钩338的所述钩部340位置时,借由复位弹力带动所述卡钩338复位,使得所述卡钩338的所述钩部340能自动地卡掣于所述挡壁333顶端。同时,上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及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分别叠合于下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第二下叠合片段322顶端及所述第二上叠合片段352顶端。借此,能防止前述所述叶片31在叠合后产生上下晃动的情形。
56.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叶片31之间的组装方式也可以是将下方的所述叶片31往上移动并靠近上方不动的所述叶片31以组装于其上,不以前述组装方式为限。
57.另一方面,下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螺柱336、所述下定位柱337、所述上螺柱361及所述上定位柱362分别穿设于上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接合套筒327的所述下容置孔330、所述下定位套筒328的所述下定位孔331、所述上接合套筒359的所述上容置孔363及所述上定位套筒360的所述上定位孔364内。下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挡止凸肋339及所述挡止面357分别接触并挡止上方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及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借由所述下定位柱337及所述上定位柱362分别卡掣于所述下定位孔331及所述上定位孔364内,以及所述挡止凸肋339及所述挡止面357分别接触并挡止所述第一下叠合片段321及所述第一上叠合片段351,能防止前述所述叶片31在叠合后产生横向晃动的情形。通过前述方式进行其余的所述叶片31的叠合组装,所述叶片31全部组装完成后即构成图2所示的所述叶轮3。
58.参阅图11、图12及图13,之后,通过所述接合单元4进行前述两个叠合组装后的所述叶片31之间的接合作业。将各所述第一接合件41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接合套筒359的所述上容置孔363,并螺锁于被所述上接合套筒359所套设的所述上螺柱361内,以将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31相互重叠的所述上片体35锁固在一起。将各所述第二接合件42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叶片31的所述通孔358与所述下接合套筒327的所述下容置孔330,并螺锁于被所述下接合套筒327所套设的所述下螺柱336,以将三个相邻的所述叶片31相互重叠的所述下片体32与所述上片体35锁固在一起。此时,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内端缘325共同界定出所述吸气口301,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所述上片体35及所述弧形片体37共同界定出所述排气口302及所述导流道303。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片体35的所述外弯曲导流部355位于重叠在其下方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外端缘326上方,且所述外弯曲导流部355的所述上外端缘356位于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外端缘326外侧。所述叶片31组装在一起后,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下片体32共同界定出一下壳罩304,而所述上片体35共同界定出一位于所述下壳罩304上方的上壳罩305,所述下壳罩304及所述上壳罩305共同覆盖并遮蔽住所述弧形片体37。
59.参阅图2、图3、图4及图13,将所述传动盘22叠合于所述叶片31顶面,利用所述第二螺丝24将所述传动盘22锁固于所述叶片31顶面。接着,将所述传动盘22套设于所述固定管12上,使所述固定管12的所述外螺纹段121穿设于所述传动盘22的所述穿孔221并凸伸出所述传动盘22底端一段适当距离。随后,将所述马达21的所述定子部211通过所述螺孔213螺接于所述固定管12的所述外螺纹段121,并使所述外螺纹段121凸伸出所述定子部211底端一段适当距离,以便供后续的所述附加装置5组装。之后,将所述传动盘22的所述第一通孔222分别与所述马达21的所述转子部212的所述螺孔214位置对齐,把各所述第一螺丝23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222并螺锁于对应的所述螺孔214,以将所述传动盘22锁固于所述马达21的所述转子部212。
60.将所述连接架51的所述连接盘511通过所述螺孔513螺接于所述固定管12的所述外螺纹段121,再将所述灯盘52抵接于所述连接架51的所述连接杆512底端。把各所述螺丝54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穿孔522并螺锁于对应的所述螺孔514,以将所述灯盘52锁固于所述连接架51的所述连接杆512。接着,将所述灯罩53的所述卡钩532分别与所述灯盘52的所述卡孔523位置对齐,把所述灯罩53往上朝向所述灯盘52移动,使各所述卡钩532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卡孔523内且部分凸出所述灯盘52顶端。随后,将所述灯罩53相对于所述灯盘52旋转一适当角度,使各所述卡钩532凸出所述灯盘52顶端的部位卡掣于所述灯盘52顶端,即能将所述灯罩53卡固于所述灯盘52上。将所述连接盘71通过所述螺孔711螺接于所述固定管12的所述外螺纹段121,使所述连接盘71抵接于所述连接盘511底面。最后,将所述进气盖55通过所述螺孔551螺接于所述固定管12的所述外螺纹段121,使所述进气盖55容置于所述灯罩53的所述通孔533及所述灯盘52的所述通孔521。所述连接架51的所述缺口515及所述进气盖55的所述进气孔552共同界定出一连通于所述吸气口301下方的进气流道57。此时,即完成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的组装。
61.当所述马达21的所述转子部212通过所述传动盘22带动所述叶轮3转动时,借由所述弧形片体37转动所形成的漩涡气流,使得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下方较冷的所述空气会被所述进气流道57及所述吸气口301吸入所述叶轮3内。所述杀菌光装置7的所述灯珠72产生的紫外线c会对流经所述进气流道57的所述空气产生杀菌消毒的效果。所述空气会沿所述导流道303朝外流动。借由各所述叶片31的所述上片体35的所述外弯曲导流部355位于重叠在其下方的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外端缘326上方,且所述外弯曲导流部355的所述上外端缘356位于所述下片体32的所述下外端缘326外侧的设计方式,使得各所述叶片31的所述外弯曲导流部355会导引所述空气朝下并朝外流动并经由对应的所述排气口302排出,以与室内上方的热空气混合而达到降温的效果。随后,混合后的空气再被所述进气流道57及所述吸气口301吸入所述叶轮3内而重复前述方式进行循环对流,以达到冷却室内温度的作用。
62.借由所述附加装置5的所述连接架51通过所述螺孔513螺接于所述固定管12的所述外螺纹段121,使得所述附加装置5能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以提供稳定良好的照明效果。特别说明的是,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附加装置5也可是用以过滤空气的空气过滤装置、或是加热空气的空气加热装置,或其他具有不同功能的附加装置,其能依照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及变换,不以本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灯具为限。
63.参阅图3、图6及图9,欲拆卸所述叶轮3的所述叶片31时,将各所述第一接合件41旋
松以与所述上螺柱361分离,以及将各所述第二接合件42旋松以与所述下螺柱336分离。之后,操作人员能通过所述吸气口301将手指或辅助工具穿伸入所述上开口343以扳动所述卡钩338的所述钩部340使其与所述挡壁333分离,接着,将其中一个所述叶片31相对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叶片31上移或下移便能完成拆卸。通过前述方式进行其余的所述叶片31的拆卸,便能将所需的所述叶片31进行维修或更换。
64.参阅图1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设备100的一第二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不同处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省略了图4所示的所述附加装置5。
65.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当所述马达21的所述转子部212通过所述传动盘22带动所述叶轮3转动时,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下方的所述空气会被所述吸气口301直接吸入所述叶轮3内,随后会沿着所述导流道303向外流动并经由所述排气口302排出。
66.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借由所述叶轮3是由能拆卸地组装在一起的所述叶片31所构成,因此,所述叶片31能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通过较小的包装箱包装在一起,以降低包材使用成本以及运送成本。此外,借由所述下壳罩304及所述上壳罩305共同覆盖并遮蔽住所述弧形片体37,使得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不需额外通过其他的外罩结构来包覆住所述叶轮3或所述弧形片体37。借此,能减少所述空气循环设备100的组成构件数量,以达到简化结构、减少组装步骤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