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837发布日期:2021-12-15 06:3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泵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


背景技术:

2.泵是系统的动力源,其输出流量的均匀性对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低噪声传动甚至是静音传动是液压传动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为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以及供油系统的可靠性,迫切希望降低泵的噪声和减小振动。
3.现有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83313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现有叶片泵的叶片结构,具体是公开了双作用叶片泵用泵芯结构,包括转子、定子、前配流盘、后配流盘及转轴,转轴穿过转子并与转子固定连接,转子位于定子内部,且转子和定子均嵌设于前配流盘和后配流盘之间的间隔内,所述转子的圆周开设有至少八个径向槽,径向槽内活动嵌设有叶片,该叶片的外端与定子的内壁抵接,所述定子的内壁的截面呈椭圆形,前配流盘开设有两个吸油窗口,后配流盘开设有两个压油窗口。
4.现有的叶片结构的横截面普遍为长条形结构,无论是液压系统中的叶片泵还是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叶片泵,叶片泵过渡腔内,一部分油液困在两个叶片所形成的封闭油腔内,既不与吸油腔相通,也不与压油腔相通。当封闭油腔的容积由大变小时油液受挤压经缝隙溢出,这不仅使压力增高,叶片泵轴承受周期性的压力冲击,而且会导致油液发热;当封闭油腔的容积由小变大时,又会因无油液补充而形成局部真空和气穴,出现气蚀现象,引起振动和噪声。这种因封闭容积大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压力冲击和产生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叶片泵的困油现象正是造成叶片泵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
5.目前,行业内为解决叶片泵的困油问题,普遍采用在配流盘上开减振槽的方式,使过渡腔内的密闭容腔容积不再困死,使油液能够从减振槽处溢流出去,从而达到解决困油的目的。但是,通过溢流的方式来解决困油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泵的容积效率,它并没有从困油的机理上去解决困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困油现象发生的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从而降低叶片泵的振动和噪声。
7.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所述叶片结构包括燕尾形的叶尾和长条形的叶身。
9.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长条形叶片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燕尾形的叶片结构,使得叶片能够在叶片槽内做径向滑动和周向摆动运动,这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使得叶片与叶片槽之间形成的密闭容腔的容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消除密闭容腔困油问题的目的,具有减振降噪、减小压力脉动的作用;并且,相较于常规叶片泵通过配流盘的减振槽解决困油问题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会降低叶片泵的容积效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叶身的侧面开设有泄油槽,且泄油槽沿叶身的
长度方向开设,叶片与叶片槽形成的密闭容腔与泄油槽相连通,可通过泄油槽排出密闭容腔中的油液,解决密闭容腔困油问题,同时,使得叶片避免受油压作用而产生反复摆动,叶片的运动更稳定,从而减小振动和降低噪声。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燕尾形叶尾的曲线形状采用莱洛三角形曲线形状,相较于一般的曲线形状,采用莱洛三角形曲线形状后,叶片结构的性能更优。
12.再改进,所述叶尾的尾部设有凹部,在同样容积的情况下,设计成凹部能减少叶片槽的深度,并让叶片槽根部的油压能更均匀地作用在叶尾上。
13.再改进,所述叶尾的凹部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弧形面,能保证叶片在滑动和摆动过程中尾部两侧的弧形面始终与叶片槽紧密贴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叶尾和叶身一体成型,增加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燕尾形叶片结构的设计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闭容腔的放大图。
19.附图中,1.1、叶尾;1.1.1、凹部;1.1.2、弧形面;1.2、叶身;2、泄油槽;3、密闭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用于叶片泵的叶片结构,该叶片结构包括燕尾形的叶尾1.1和长条形的叶身1.2,即该叶片结构的横截面为燕尾形。
22.其中的叶尾1.1为燕尾形结构,其曲线形状采用莱洛三角形曲线形状,这种结构能保证叶尾1.1两侧的曲线能始终与转子贴合,且叶片在叶片槽中同时做径向滑动和轻微周向摆动运动。这种叶片结构的运动方式能使叶片间的容积体积可以根据油压波动而变化,具体是使得叶片与叶片槽之间形成的密闭容腔3可以实现自动调节,从而来解决叶片与叶片槽之间形成的密闭容腔3困油的问题,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2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示出了该燕尾形叶片结构的设计来源,从原形莱洛三角形出发,首先在莱洛三角形的基础上直接加上长条形的叶身1.2,测试发现,外凸的叶尾1.1使得油压不能均匀作用,因此,将外凸的叶尾1.1改进成向内“v”凹的结构形式,测试发现,“v”凹的尖角处存在油压不稳定的缺陷,再进行改进,叶尾1.1的尾部设有凹部1.1.1,在同样容积的情况下,设计成凹部1.1.1能减少叶片槽的深度,进一步的,该凹部1.1.1为圆弧形的凹陷,使得叶片槽根部的油压能更均匀地作用在叶尾1.1上。一步步的演变测试,最终得到了性能优良的叶片结构。
24.进一步的,叶尾1.1的凹部1.1.1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弧形面1.1.2,该弧形面1.1.2呈现的曲线能始终与叶片槽贴合,运行更稳定。
25.另外,为提高叶片结构的结构强度,叶尾1.1和叶身1.2一体成型。
26.进一步的,在叶身1.2的侧面开设有泄油槽2,泄油槽2沿叶身1.2的长度方向开设,叶片结构与叶片槽形成的密闭容腔3与泄油槽2相连通,可通过泄油槽2排出密闭容腔3中的油液,解决密闭容腔3困油问题,也就是说,泄油槽2能避免叶片与叶片槽贴合形成密闭容腔3,如图3和图4所示,若无此槽,叶片会受此处密闭容腔3的油压作用,反复摆动,造成不必要的振动和噪声。
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