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泵工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6149发布日期:2021-12-04 10: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泵工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双泵工作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液压气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泵工作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冷媒输送系统中,由于单台泵的供应速度是有限的,在冷媒高速充注时需要两台冷媒传输泵满足冷媒供应需求,常规的两台增压泵并联方式会存在两台泵工作负荷不同的问题,并且负荷高的一泵的负荷会越来越高。使用多个传感器监控冷媒压力进行自动化调节能实现两台泵的负载平衡,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两台冷媒泵同时供应冷媒所需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泵工作系统,能够使得两台冷媒泵同步供应冷媒且成本较低。
4.本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双泵工作系统,包括气源,还包括:
6.第一泵子系统,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气缸、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气压触发口和第二气压触发口;
7.第二泵子系统,包括第二换向阀、第二气缸、第三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三气压触发口和第四气压触发口;
8.双泵同步子系统,包括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三气动阀和第四气动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动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一气动阀包括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一气动阀的第一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一气动阀的第二出气端通过第三三通阀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气动阀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气动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三气动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三气动阀包括第三出气端和第四出气端,所述第三气动阀的第三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三气动阀的第四出气端通过第四三通阀分别连通所述第四气动阀的进气端和所述第四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四气动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阀包括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气动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三通阀包括第二进气口和第四出气口,所述第二气动阀包括第三进气口、第五出气口和第一堵气口;
10.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第二进气口,所述第四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和所述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一堵气口上设有第一堵头;
11.所述第二三通阀包括第六出气口,所述第三气动阀包括第四进气口、第七出气口和第八出气口,所述第四三通阀包括第五进气口和第九出气口,所述第四气动阀包括第六
进气口、第十出气口和第二堵气口;
12.所述第六出气口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口,所述第七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八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五进气口,所述第九出气口分别通往所述第四气压触发口和所述第六进气口,所述第十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堵气口上设有第二堵头。
13.进一步地,双泵工作系统还包括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气源,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端还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气源之间串联设有:
15.第五气动阀,其包括第七进气口、第十一出气口和第五气压触发口,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第七进气口,所述第一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五气压触发口;
16.第六气动阀,其包括第八进气口、第十二出气口和第六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十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八进气口,所述第十二出气口连通第三开关,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六气压触发口。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泵子系统还包括:
18.第七气动阀,其包括第九进气口、第十三出气口、第三堵气口和第七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九进气口,所述第十三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十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七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三堵气口上设有第三堵头;
19.第八气动阀,其包括第十进气口、第十四出气口、第四堵气口和第八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十进气口,所述第十四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五进气口,所述第十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八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四堵气口上设有第四堵头。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阀还包括第九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二气动阀还包括第十气压触发口,所述第三气动阀还包括第十一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四气动阀还包括第十二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十二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九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十气压触发口、所述第十一气压触发口和所述第十二气压触发口。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设有用于关闭气流或打开气流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设有用于关闭气流或者打开气流的第二开关。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腔,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十一进气口、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第一开关的第一气流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十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工作口连入所述第一有杆腔,所述第二工作口连入所述第一无杆腔;
23.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第十二进气口、第三工作口和所述第四工作口,第二开关的第二气流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十二进气口,所述第三工作口连入所述第二有杆腔,所述第四工作口连入所述第二无杆腔。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阀还包括第十三进气口和第一信号接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气流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十三进气口,所述第一气缸靠近第一无杆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入端;
25.所述第二三通阀还包括第十四进气口和第二信号接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气流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十四进气口,所述第一气缸靠近第一有杆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入端。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三通阀还包括第三信号接入端,所述第二气缸靠近第二无杆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接入端;所述第四三通阀还包括第四信号接入端,所述第二气缸靠近第二有杆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信号接入端。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28.1、当第一泵子系统的信号气流开始输出并且同时输入第一气压触发口和第三气压触发口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一气缸往一个方向做功,同时所述第二换向阀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二气缸往与第一气缸的相同方向做功,可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步开始往相同方向做功;当第一泵子系统的信号气流开始输出并且同时输入第二气压触发口和第四气压触发口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一气缸往另一个方向做功,同时所述第二换向阀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二气缸往与第一气缸相同方向做功,可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步开始往另一相同方向做功。由于在冷媒系统中,第一气缸连接第一冷媒缸,第二气缸连接第二冷媒缸,所以两台冷媒缸同步运动,本技术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使得两台冷媒泵同步供应冷媒,本技术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只需气源,无需增设电源,所以成本较低。
29.2、在需要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步运动时,如果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初始运动状态不一致,那么,通过打开第三开关,迫使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相对应的位置,进而实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步运动,使得两台冷媒泵同步供应冷媒。
30.3、所述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既可以同步工作,也可以任意一泵单独工作,使用者可以根据负载端冷媒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而确定双泵工作系统的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泵工作系统的双泵同步工作时的连通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双泵工作系统的单泵工作时的连通示意图。
34.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35.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36.图5为本技术所述第一泵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技术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当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40.当本技术实施例提及“左”、“右”等位置词时,均是以附图为参照。
41.如图1至图6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为了使图纸更加简明直观,图示的三通
阀的画法采用了简化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的“s”表示从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流出的信号气压;如图5和图6所示,虚线表示两者的连接并非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其它气动元件连接,例如,第一三通阀14与第一换向阀11之间用虚线连接,表示第一三通阀14输出端的气流可到达第一换向阀11,两者并非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其它气动元件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点画线表示运动信号可从一个气动元件传递到另一个气动元件,例如,第一气缸12与第一三通阀14之间用点画线连接,表示第一气缸12的第一活塞123移动至第一气缸12的左端时,第一活塞123顶压机械机关,所述机械机关触发第一三通阀14通气,本技术实施例未示出具体的所述机械机关的结构。
42.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泵工作系统,包括气源,还包括:第一泵子系统,包括第一换向阀11、第一气缸12、第一三通阀14和第二三通阀15,所述第一换向阀11包括第一气压触发口115和第二气压触发口116;第二泵子系统,包括第二换向阀21、第二气缸22、第三三通阀24和第四三通阀25,所述第二换向阀21包括第三气压触发口215和第四气压触发口216;双泵同步子系统,包括第一气动阀311、第二气动阀312、第三气动阀313和第四气动阀314,所述第一三通阀14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动阀311的进气端,所述第一气动阀311包括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一气动阀311的第一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115,所述第一气动阀311的第二出气端通过第三三通阀24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气动阀312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215,所述第二气动阀31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115,所述第二三通阀15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三气动阀313的进气端,所述第三气动阀313包括第三出气端和第四出气端,所述第三气动阀313的第三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116,所述第三气动阀313的第四出气端通过第四三通阀25分别连通所述第四气动阀314的进气端和所述第四气压触发口216,所述第四气动阀314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116。
43.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换向阀11和所述第二换向阀21均为气动二位五通阀,所述第一气动阀311、第二气动阀312、第三气动阀313和第四气动阀314均为气动二位三通阀,为方便表述,假定气流沿第二工作口113朝第一气缸12流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气流沿第一工作口112朝第一气缸12流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气流沿第四工作口213朝第二气缸22流动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气流沿第三工作口212朝第二气缸22流动的方向为第四方向。第一气缸12包括第一活塞123,第二气缸22包括第二活塞223。第一泵子系统的信号气流自第一三通阀14输出且经过第一气动阀311的第二出气端进入第三三通阀24,然后分为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进入第三气压触发口215,使得所述第二换向阀2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第二换向阀21的工作气流沿第三方向流动,实现第二活塞223往右移动,同时另一股气流通过第二气动阀312进入第一气压触发口115,使得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动,实现第一活塞123往右移动,可知,第一活塞123和第二活塞223同步开始往右移动;或者第一泵子系统的信号气流自第二三通阀15输出且经过第三气动阀313的第四出气端进入第四三通阀25,然后分为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进入第四气压触发口216,使得所述第二换向阀2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第二换向阀21的工作气流沿第四方向流动,进而第二活塞223往左移动,另一股气流通过第四气动阀314进入第二气压触发口116,使得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实现第一活塞123往左移动,可知,第一活塞123和第二活塞223同步开始往左移动。由
于在冷媒系统中,第一活塞123连接第一冷媒缸,第二活塞223连接第二冷媒缸,所以两台冷媒缸同步运动,本技术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使得两台冷媒泵同步供应冷媒,本技术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只需气源,无需增设电源,所以成本较低。
4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阀14包括第一出气口142,所述第一气动阀311包括第一进气口3111、第二出气口3112和第三出气口3113,所述第三三通阀24包括第二进气口241和第四出气口242,所述第二气动阀312包括第三进气口3121、第五出气口3122和第一堵气口3123;所述第一出气口142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3111,所述第二出气口3112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115,所述第三出气口3113连通第二进气口241,所述第四出气口242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215和所述第三进气口3121,所述第五出气口3122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115,所述第一堵气口3123上设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二三通阀15包括第六出气口152,所述第三气动阀313包括第四进气口3131、第七出气口3132和第八出气口3133,所述第四三通阀25包括第五进气口251和第九出气口252,所述第四气动阀314包括第六进气口3141、第十出气口3142和第二堵气口3143;所述第六出气口152连通所述第四进气口3131,所述第七出气口3132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116,所述第八出气口3133连通所述第五进气口251,所述第九出气口252分别通往所述第四气压触发口216和所述第六进气口3141,所述第十出气口3142连通所述第二气压触发口116,所述第二堵气口3143上设有第二堵头。
45.第一泵子系统单独工作时,第一泵子系统输出第一气压信号,第一气压信号经过第一气动三通阀311直接输入第一气压触发口115,使得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换向,或者第一泵子系统输出第二气压信号,第二气压信号经过第三气动三通阀313直接输入第二气压触发口116,使得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换向;双泵同步工作时,第一泵子系统输出第一气压信号,第一气压信号经过第一气动阀311分别输入第三气压触发口215和第一气压触发口115,使得第二换向阀21和第一换向阀11同步被触发进而同步实现换向功能,或者第一泵子系统输出第二气压信号,第二气压信号经过第三气动三通阀313分别输入第四气压触发口216和第二气压触发口116,使得第二换向阀21和第一换向阀11同步被触发进而同步实现换向功能。
46.进一步地,双泵工作系统还包括第三开关4,所述第三开关4的第一端连通气源,所述第三开关4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单向阀51连通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115,所述第二端还通过第二单向阀52连通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215。所述第三开关4采用常闭机械三通阀41,如果需要双泵同步工作以供应更多冷媒,但是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的初始工作状态不一致,那么,就可以通过按压第三开关4,使得气源的气流同步作用于所述第一气压触发口115和所述第三气压触发口215,迫使第一换向阀11和第二换向阀21同步实现换向功能,进而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具有相对应的工作状态。
4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4与所述气源之间串联设有:第五气动阀331,其包括第七进气口3311、第十一出气口3312和第五气压触发口3315,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第七进气口3311,所述第一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五气压触发口3315;第六气动阀332,其包括第八进气口3321、第十二出气口3322和第六气压触发口3325,所述第十一出气口3312连通所述第八进气口3321,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连通第三开关4,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六气压触发口3325。
48.本实施例所述第五气动阀331和第六气动阀332均为常闭气动二位三通阀。第一种
情形:当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均连通气源时,气流会进入所述第五气压触发口3315,使得所述第七进气口3311和所述第十一出气口3312连通,同时,气流会进入所述第六气压触发口3325,使得第八进气口3321和第十二出气口3322连通,因此,气源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五气动阀331和所述第六气动阀332,从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流出至所述第三开关4,当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同时连通气源时,通过按压所述常闭机械三通阀41并松开以使第一换向阀11和第二换向阀21同步实现换向功能。第二种情形:当第一泵子系统连通气源而第二泵子系统不连通气源时,由于第二泵子系统没有来自气源的气流,所以没有气流作用于第六气压触发口3325,进而第八进气口3321和第十二出气口3322不连通,那么第八出气口3322无气流输出。第三种情形:当第一泵子系统不连通气源而第二泵子系统连通气源时,由于第一泵子系统没有来自气源的气流,所以没有气流作用于第五气压触发口3315,进而第七进气口3311和第十一出气口3312不连通,那么第十一出气口3312没有气流输出,进而第十二出气口3322无气流输出。综上三种情形可知,只有当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均连通气源时,第十二出气口3322才有气流输出。
4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泵子系统还包括:第七气动阀26,其包括第九进气口261、第十三出气口262、第三堵气口263和第七气压触发口265,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九进气口261,所述第十三出气口262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241,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连通所述第七气压触发口265,所述第三堵气口263上设有第三堵头;第八气动阀27,其包括第十进气口271、第十四出气口272、第四堵气口273和第八气压触发口275,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十进气口271,所述第十四出气口272连通所述第五进气口251,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连通所述第八气压触发口275,所述第四堵气口273上设有第四堵头。
50.本实施例所述第七气动阀26和第八气动阀27均为气动二位三通阀。第一种情形:当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均连通气源时,第十二出气口3322有气流输出,该气流分别作用于第七气压触发口265和第八气压触发口275,分别使得第九进气口261和第三堵气口263相连、第十进气口271和第四堵气口273相连,可知,第十一气动三通阀26和第十二气动三通阀27均无气流输出,进而在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同步工作时,使得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统一接收来自第一泵子系统的气压信号,保证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的同步工作。第二种情形:第二泵子系统单独连通气源时,第十二出气口3322无气流输出,进而第九进气口261和第十三出气口262连通,第十进气口271和第十四出气口272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通过第七气动阀26连通第三三通阀24,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通过第八气动阀27连通第四三通阀25,进而实现第三三通阀24或第四三通阀25被触发时有气流输出。
5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阀311还包括第九气压触发口3115,所述第二气动阀312还包括第十气压触发口3125,所述第三气动阀313还包括第十一气压触发口3135,所述第四气动阀314还包括第十二气压触发口3145,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分别连通所述第九气压触发口3115、所述第十气压触发口3125、所述第十一气压触发口3135和所述第十二气压触发口3145。所述第十二出气口3322的气流分别作用于第九气压触发口3115、第十气压触发口3125、第十一气压触发口3135、第十二气压触发口3145,分别使得第一进气口3111和第三出气口3113连通、第三进气口3121和第五出气口3122连通、第四进气口3131和第八出气口
3133连通、第六进气口3141和第十出气口3142连通,以实现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同步工作时的气体流向。
5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设有用于关闭气流或打开气流的第一开关13,所述第二泵子系统的气流输入端设有用于关闭气流或者打开气流的第二开关23。仅仅打开第一开关13,则第一泵子系统连接气源,仅仅打开第二开关23,则第二泵子系统连通气源,打开第一开关13并且打开第二开关23,则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均连通气源。
5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12包括第一有杆腔124和第一无杆腔125,所述第一换向阀11包括第十一进气口111、第一工作口112和第二工作口113,第一开关13的第一气流输出端131连通所述第十一进气口111,所述第一工作口112连入所述第一有杆腔124,所述第二工作口113连入所述第一无杆腔125;所述第二气缸22包括第二有杆腔224和第二无杆腔225,所述第二换向阀21包括第十二进气口211、第三工作口212和所述第四工作口213,第二开关23的第二气流输出端231连通所述第十二进气口211,所述第三工作口212连入所述第二有杆腔224,所述第四工作口213连入所述第二无杆腔225。
54.当第十一进气口111和第一工作口112相通时,第一泵子系统的输入端的气流进入第十一进气口111,从第一工作口112流出后进入第一气缸12的第一有杆腔124,然后作用于第一活塞123,使得第一活塞123向左移动做功,当第十一进气口111和第二工作口113时,第一泵子系统的输入端的气流进入第十一进气口111,从第二工作口113流出后进入第一气缸12的第一无杆腔125,然后作用于第一活塞123,使得第一活塞123向右移动做功;当第十二进气口211和第三工作口212相通时,第二泵子系统的输入端的气流进入第十二进气口211,从第三工作口212流出后进入第二气缸22的第二有杆腔224,然后作用于第二活塞223,使得第二活塞223向左移动做功,当第十二进气口211和所述第四工作口213相通时,第二泵子系统的输入端的气流进入第十二进气口211,从第四工作口213流出后进入第二气缸22的第二无杆腔225,然后作用于第二活塞223,使得第二活塞223向右移动做功。
5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阀14还包括第十三进气口141和第一信号接入端145,所述第一开关13的第一气流输出端131连通所述第十三进气口141,所述第一气缸12靠近第一无杆腔1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入端145;所述第二三通阀15还包括第十四进气口151和第二信号接入端155,所述第一开关13的第一气流输出端131连通所述第十四进气口151,所述第一气缸12靠近第一有杆腔12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入端155。
56.当第一活塞123运动到第一气缸12的左端时,第一信号控制端145接收信号,使得第十三进气口141和第一出气口142相连,第一泵子系统的输入端的气流经过第一三通阀14从第一出气口142流出至第一气动阀311;当第一活塞123运动到第一气缸12的右端时,第二信号控制端155接收信号,使得第十四进气口151和第六出气口152相连,第一泵子系统的输入端的气流经过第二三通阀15从第六出气口152流出至第三气动阀313。
5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三通阀24还包括第三信号接入端245,所述第二气缸22靠近第二无杆腔22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接入端245;所述第四三通阀25还包括第四信号接入端255,所述第二气缸22靠近第二有杆腔2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信号接入端255。
58.当第二活塞223运动到第二气缸22的左端时,所述第三信号控制端245接收信号,使得第二进气口241和第四出气口242相连,第一气动阀311输出的气流(双泵同步工作)或
第七气动阀26的输出端的气流(第二泵子系统单独工作)经过第三三通阀24从第四出气口242流出至第二换向阀21和第二气动阀312;当第二活塞223运动到第二气缸22的右端时,所述第四信号控制端255接收信号,使得第五进气口251和第九出气口252相连,第二气动阀312输出的气流(双泵同步工作)或第八气动阀27的输出端的气流(第二泵子系统单独工作)经过第四三通阀25从第九出气口252流出至第二换向阀21和第四气动阀314。
59.为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阐述如下:
60.双泵同步工作模式:同时打开第一开关13和第二开关23,气压作用于第五气动阀331的第五气压触发口3315和第六气动阀332的第六气压触发口3325,使得第五气动阀331的第七进气口3311和第十一出气口3312连通,并使得第六气动阀332的第八进气口3321和第十二出气口3322连通,气源的气流经过第五气动阀331和第六气动阀332后,同时作用于第一气动阀311、第二气动阀312、第三气动阀313、第四气动阀314、第七气动阀26、第八气动阀27、第三开关4,使得第一气动阀311的第一进气口3111和第三出气口3113相连通、第二气动阀312的第三进气口3121和第五出气口3122相连通、第三气动阀313的第四进气口3131和第八出气口3133相连通、第四气动阀314的第六进气口3141和第十出气口3142相连通、第七气动阀26的第九进气口261和第三堵气口263相连通,第七气动阀26不通气、第八气动阀27的第十进气口271和第四堵气口273相连通,第八气动阀27不通气;当第一活塞123移动到第一气缸12的左端时,第一三通阀14被触发进而通气,第一三通阀14的输出气流经过第一气动阀311到达第三三通阀24,此时,若第二活塞223正往右移动则第三三通阀24处于没被触发的状态,即第三三通阀24不通气,所以起信号作用的气流被第三三通阀24断开,当然,第二活塞223仍然继续移动到第二气缸22的最右端,触发第四三通阀25使得第四三通阀25通气,但是第四三通阀的进气端并无气流。综上所述,当第一活塞123移动到第一气缸12的左端时若第二活塞223正往右移动,则无信号气流作用于第一换向阀11或第二换向阀21,第一气缸12与第二气缸22均停止工作,这是第一气缸12与第二气缸22不同步的情况之一,那么,通过按压第三开关4,使得气源的气流同步作用于第一气压触发口115和第三气压触发口215,迫使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活塞123往右运动,同时迫使第二换向阀21的工作气流沿第三方向运动,进而第二活塞223也同步开始往右运动。当第一活塞123运动至第一气缸12的右端时,第二三通阀15接收信号,然后有气流输出,输出的气流经过第三气动阀313到达第四三通阀25,由于第二活塞223到达第二气缸22的右端时亦会触发第四三通阀25使得第四三通阀25通气,所以经过第三气动阀313到达第四三通阀25的气体能够经过第四三通阀25,之后分别作用于第二换向阀21和第一换向阀11,使得第二换向阀21和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几乎同时换向,第一活塞123和第二活塞223同时开始往左运动,如此往复,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2同步运动。由于在冷媒系统中,第一气缸12连接第一冷媒缸,第二气缸连接第二冷媒缸,所以两台冷媒缸同步运动。
61.第一泵子系统单独工作模式:打开第一开关13,关闭第二开关23时,因为第五气动阀331通气但是第六气动阀332不通气,所以第六气动阀332的第十二出气口3322无气流输出,进而第一气动阀311的第一进气口3111和第二出气口3112连通、第三气动阀313的第四进气口3131和第七出气口3132连通、第二气动阀312的第三进气口3121和第一堵气口3123连通,第二气动阀312不通气,第四气动阀314的第六进气口3141和第二堵气口3143连通,第四气动阀314不通气。当第一活塞123运动至第一气缸12的左端时,第一三通阀14接收信号
并输出气流,气流经过第一气动阀311从第二出气口3112流出后分成三股气流,第一股气流逆向流至第一单向阀51被阻挡,第二股气流流至第二气动阀312被阻挡,第三股气流流入第一换向阀11的第一气压触发口115,使得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活塞123往右运动;当第一活塞123运动至第一气缸12的右端时,第二三通阀15接收信号并且输出气流,气流到达第三气动阀313从第七出气口3132流出后分成两股,其中一股气流到达第四气动阀314被阻挡,另一股气流到达第一换向阀11的第二气压触发口116,使得第一换向阀11的工作气流沿第二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活塞123往左运动。如此循环往复,使一个冷媒缸输出冷媒。
62.第二泵子系统单独工作模式:关闭第一开关13,打开第二开关23,因为第六气动阀332通气但是第五气动阀331不通气,所以第六气动阀332的第十二出气口3322无气流输出,进而第二气动阀312的第三进气口3121和第一堵气口3123相通,第二气动阀312不通气、第四气动阀314的第六进气口3141和第二堵气口3143连通,第四气动阀314不通气、第七气动阀26的第九进气口261和第十三出气口262连通、第八气动阀27的第十进气口271和第十四出气口272相连通。当第二活塞223运动至第二气缸22的左端时,第三三通阀24接收信号并且输出气流,气流流至第二单向阀52时被阻挡,气流流至第四气动阀314时被阻挡,只有气流能够流至第二换向阀21的第三气压触发口215使得第二换向阀21的工作气流沿第三方向运动进而第二活塞223往右运动;当第二活塞223运动至第二气缸22的右端时,第四三通阀25接收信号并且输出气流,气流流至第四气动阀314时被阻挡,气流流至第二换向阀21的第四气压触发口216时,使得第二换向阀21的工作气流沿第四方向运动,第二活塞223往左运动。如此循环往复,使另一个冷媒缸输出冷媒。
63.本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无需增设电源,充分利用了气源的气流,解决两台冷媒泵同时供应冷媒所需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切换单泵工作模式或者双泵工作模式。
6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65.1、当第一泵子系统的信号气流开始输出并且同时输入第一气压触发口115和第三气压触发口215时,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一气缸12的第一活塞123往右移动,同时所述第二换向阀2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223往右移动,可知,第一活塞123和第二活塞223同步开始往右运动;当第一泵子系统的信号气流开始输出并且同时输入第二气压触发口116和第四气压触发口216时,所述第一换向阀1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一气缸12的第一活塞123往左移动,同时所述第二换向阀21的阀芯开始移动,进而工作气流换向,使得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223往左移动,可知,第一活塞123和第二活塞223同步开始往左移动。由于在冷媒系统中,第一活塞123连接第一冷媒缸,第二活塞连接第二冷媒缸,所以两台冷媒缸同步运动,本技术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使得两台冷媒泵同步供应冷媒,本技术实施例双泵工作系统只需气源,无需增设电源,所以成本较低。
66.2、在需要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2同步运动时,如果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2的初始运动状态不一致,那么,通过打开第三开关4,迫使第一换向阀11和第二换向阀21的阀芯处于相对应的位置,进而实现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2同步运动,使得两台冷媒泵同步供应冷媒。
67.3、所述第一泵子系统和第二泵子系统既可以同步工作,也可以任意一泵单独工作,使用者可以根据负载端冷媒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确定双泵工作系统的工作模式。
68.需要说明的是,气动三通阀、两位五通阀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气动元件,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和常见,故在此不对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等进行详细赘述,但这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方案。
69.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