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3620发布日期:2022-01-19 17:0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2.电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等场所,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迷你风扇进入市场,其中挂脖式电风扇就是便携式风扇中的一种,使用较为方便,无需手拿。
3.但是目前现有的挂脖式电风扇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挂脖式电风扇的挂脖件通常采用硬质支架或柔质绳体制成,挂脖件本身的重量和风扇重量会共同对用户颈部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用户的佩戴舒适度降低;并且现有的挂脖式电风扇体积较大,不易折叠,造成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挂脖风扇,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挂脖风扇佩戴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挂脖风扇包括:
6.挂脖部,包括囊体,所述囊体设有囊腔和过流腔,所述囊腔与所述过流腔沿所述囊体的长度方向并列延伸,所述囊体在所述囊腔填充有流体时膨胀,所述囊体膨胀后围合形成有挂脖空间,所述囊体开设有与所述过流腔连通的出风孔;
7.风扇主体,包括壳体和风轮,所述壳体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囊体,所述风道与所述过流腔连通,所述风轮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过流腔。
8.可选地,所述过流腔临近所述挂脖空间,所述出风孔朝向所述挂脖空间。
9.可选地,所述出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孔沿所述囊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囊体朝向所述挂脖空间的侧壁设有凸包,所述凸包与所述出风孔间隔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轮的出风侧并朝向所述挂脖空间。
12.可选地,所述囊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囊腔连通的流体口,用以供所述囊腔充气或放气,以使所述囊体具有放气后的收缩状态。
13.可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收纳腔,用以收纳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囊体。
14.可选地,所述流体口包括进气口,所述挂脖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囊腔内的弹性握垫和第一气门嘴,所述弹性握垫设有进气腔和过气口,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过气口将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囊腔连通,以在所述进气腔被压缩时,将所述进气腔内的气体挤
入所述囊腔;并在所述进气腔扩张时,将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所述进气腔;
15.所述第一气门嘴安装于所述过气口,用以将气体自所述进气腔朝所述囊腔导通。
16.可选地,所述流体口包括放气口,所述挂脖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放气口处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放气口;
17.和/或,所述挂脖部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口的第二气门嘴,用以将气体自所述囊体外朝所述进气腔导通。
18.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风扇主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囊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19.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将挂脖部设置为囊体,并将风扇主体连接于挂脖部,囊体的囊腔被填充流体后可膨胀鼓起,以作为挂脖件来挂接于颈部,从而实现将风扇主体悬挂于脖颈处;由于挂脖部是由囊体填充气体后形成,其重量较小,可有效减轻颈部的受力负担,以提高佩戴舒适性;此外,流体可大大提高囊体的弹性和缓冲性能,从而用户在使用挂脖风扇走动时,传递至挂脖部的作用力不会通过振动的形式反作用于颈部,而是能被鼓起的囊体缓冲吸收,从而可减弱挂脖风扇的整体振动,以提高佩戴稳定性;
20.在囊体内设置与囊腔并列的过流腔,并将风扇主体的风道与过流腔连通,从而风轮产生的气流可从风道流向过流腔,再从出风孔吹出,实现对用户吹风;囊腔与过流腔相互独立,从而囊体的膨胀支撑状态与出风过程不会相互影响,以提高挂脖风扇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囊体11囊腔12过流腔20挂脖空间13出风孔30风扇主体31壳体32风轮311风道312进风口14凸包313出风口314收纳腔15进气口40弹性握垫50第一气门嘴41进气腔42过气口60第二气门嘴70密封塞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脖风扇,用以供用户佩戴于脖颈处,以使用户无需手持即可通过风扇吹拂散热。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挂脖风扇包括:挂脖部,包括囊体10,所述囊体10设有囊腔11和过流腔12,所述囊腔11与所述过流腔12沿所述囊体10的长度方向并列延伸,所述囊体10在所述囊腔11填充有流体时膨胀,所述囊体10膨胀后围合形成有挂脖空间20,所述囊体10开设有与所述过流腔12连通的出风孔13;风扇主体30,包括壳体31和风轮32,所述壳体31设有风道311以及与所述风道311连通的进风口312,所述壳体31连接于所述囊体10,所述风道311与所述过流腔12连通,所述风轮32设于所述风道311内,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进风口312流向所述过流腔12。
33.挂脖部用以佩戴于用户的脖颈处,囊体10可自由弯曲,因此囊体10挂接于脖颈处时,囊体10可弯曲成与脖颈适配的形状。囊腔11与过流腔12通过隔层分隔,隔层的材料可与囊体10的材料相同,以减轻囊体10的重量。隔层沿囊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囊腔11与过流腔12沿囊体10的宽度方向分隔。当然,隔层也可以设置为筒状,此时囊腔11由隔层围合形成,过流腔12则环设于囊腔11。囊腔11的容积可大于过流腔12,以使囊腔11充气后囊体10能保持足够的膨胀体积;由于囊腔11的长度与过流腔12的长度一致,因此囊腔11的宽度应大于过流腔12的宽度。
34.囊腔11可供流体填充,流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在此不做限制,下文以填充气体为例。囊体10具有弹性,以在囊腔11充气时通过拉伸来扩大囊腔11的膨胀体积。囊腔11可保持闭合,在闭合状态,囊腔11内应填充有足够的气体,以使囊体10保持膨胀状态。通过设置囊体10的材料,可以使囊腔11充气膨胀后自动形成环形或u形,以围合形成挂脖空间20。
35.过流腔12用以供气流经过后流向出风孔13。出风孔1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在此不做限制。出风孔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限制。出风孔13可开设于囊体10的中部,也可开设于囊体10的端部,在此不做限制。出风孔13可朝向挂脖空间20,也可偏离挂脖空间20,在此不做限制。
36.风扇主体30用以产生气流吹向过流腔12,气流在通过出风孔13吹向用户。其中,壳体31与囊体10可以通过粘接固定,也可以通过夹接固定,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壳体31连接于囊体10即可。壳体31与囊体10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37.风扇主体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在此不做限制。若风扇主体30的数量为一个,则可以是囊体10的两端均连接于风扇主体30,也可以是囊体10的一端连接风扇主体30,另一端连接配重体,以使囊体10挂接于脖颈处时两端受力均衡。
38.风道311与过流腔12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连接管间接连通,在此不做限制;举例而言,囊体10开设有与过流腔12连通的过流口,壳体31开设有与风道311连通的过风口,过风口与过流口对接连通,以实现风道311与过流腔12的连通。壳体31可连接于囊体10的中部,也可连接于囊体10的端部,在此不做限制。
39.风轮32包括驱动电机和扇叶组件,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扇叶组件,扇叶组件用以旋转产生气流。风轮32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口312、出风侧朝向过流腔12,以驱动气流自进风口312流向过流腔12。
40.囊腔11可通过风扇主体30充气,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充气,在此不做限制。
41.囊腔11被填充气体后使囊体10膨胀,膨胀的囊体10被佩戴于颈部后,连接于囊体10端部的风扇主体30会被悬挂于胸前或肩前,此时风扇主体30的重量通过囊体10间接作用于用户的后颈处。由于囊体10是通过空气来支撑挂接于颈部,因此其重量较小,对脖颈造成压力也较小,从而可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度。此外,囊体10充气后具有足够的弹性和缓冲特性,当用户佩戴着挂脖风扇活动时,活动过程中传递至囊体10的震动,可被囊体10有效缓冲吸收,从而可减少挂脖风扇的震动,以提高挂脖风扇的佩戴稳定性。
42.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将挂脖部设置为囊体10,并将风扇主体30连接于挂脖部,囊体10的囊腔11被填充流体后可膨胀鼓起,以作为挂脖件来挂接于颈部,从而实现将风扇主体30悬挂于脖颈处;由于挂脖部是由囊体10填充气体后形成,其重量较小,可有效减轻颈部的受力负担,以提高佩戴舒适性;此外,流体可大大提高囊体10的弹性和缓冲性能,从而用户在使用挂脖风扇走动时,传递至挂脖部的作用力不会通过振动的形式反作用于颈部,而是能被鼓起的囊体10缓冲吸收,从而可减弱挂脖风扇的整体振动,以提高佩戴稳定性;
43.在囊体10内设置与囊腔11并列的过流腔12,并将风扇主体30的风道311与过流腔12连通,从而风轮32产生的气流可从风道311流向过流腔12,再从出风孔13吹出,实现对用户吹风;囊腔11与过流腔12相互独立,从而囊体10的膨胀支撑状态与出风过程不会相互影响,以提高挂脖风扇的工作稳定性。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过流腔12临近所述挂脖空间20,所述出风孔13朝向所述挂脖空间20,从而挂脖风扇被佩戴后,出风孔13可直接朝向用户颈部,以使气流吹向用户颈部后再朝上侧和下侧扩散,提高对用户的吹拂散热效果。
45.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出风孔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孔13沿所述囊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囊体10挂接于颈部后,多个出风孔13即沿颈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对颈部周向上的多个部位都能有效吹拂。囊体10沿宽度方向可设有多排出风孔13,以进一步增加出风面积,提高出风效果。
46.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所述囊体10朝向所述挂脖空间20的侧壁设有凸包14,
所述凸包14与所述出风孔13间隔设置。凸包14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囊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挂脖风扇佩戴于用户颈部后,凸包14会抵接于后颈的肌肤,以减少囊体10与后颈肌肤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肌肤被大面积覆盖而造成闷热,以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度。此外,凸包14还能使囊体10外侧壁与颈部肌肤之间形成足够间距,防止颈部肌肤直接覆盖出风孔13,以保证囊体10能顺利出风。凸包14内可填充流体,以减少重量和对颈部的压强。其中,凸包14的内腔可与过流腔12连通,以共用流经过流腔12的气体,从而可简化凸包14的结构,以降低囊体10的整体加工难度。
4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还开设有与所述风道311连通的出风口313,所述出风口313位于所述风轮32的出风侧并朝向所述挂脖空间20。风扇产生的气流部分流向过流腔12,部分从出风口313吹出,以有效吹拂用户。结合上述囊体10开设出风孔13的实施例,出风口313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多个出风口313的排布方式可与多个出风孔13相同,以使气流能吹向挂脖空间20的多个部位,以增加对用户的吹风面积,提高吹拂效果。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囊体10还开设有与所述囊腔11连通的流体口,用以供所述囊腔11充气或放气,以使所述囊体10具有放气后的收缩状态。流体口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若流体口为一个,则流体口既可用于进气,也可用于放气;若流体口为两个,则一个流体口用于进气,另一个流体口用于放气。
49.通过在囊体10设置与囊腔11连通的流体口,可使囊腔11在进气后的膨胀状态和放气后的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挂脖风扇时,囊体10可被放气后进入收缩状态,收缩状态的囊体10体积更小,且便于折叠收纳,从而方便用户装包携带。
50.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31还设有收纳腔314,用以收纳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囊体10。当用户不需要使用挂脖风扇时,可将囊体10通过流体口放气后进入收缩状态,再将收缩状态的囊体10折叠放入收纳腔314,由此,可将囊体10与风扇主体30保持一体,防止其中一者丢失,并可对囊体10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囊体10的使用寿命。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流体口包括进气口15,所述挂脖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囊腔11内的弹性握垫40和第一气门嘴50,所述弹性握垫40设有进气腔41和过气口42,所述进气腔41与所述进气口15连通,所述过气口42将所述进气腔41与所述囊腔11连通,以在所述进气腔41被压缩时,将所述进气腔41内的气体挤入所述囊腔11;并在所述进气腔41扩张时,将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15吸入所述进气腔41;所述第一气门嘴50安装于所述过气口42,用以将气体自所述进气腔41朝所述囊腔11导通。
52.弹性握垫40可以呈囊状,也可以呈垫片状,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具有弹性且可形成进气腔41即可。若弹性握垫40呈囊状,则弹性握垫40自身可围合形成进气腔41;若弹性握垫40呈垫片状,则弹性握垫40与囊腔11的内腔围合形成进气腔41。
53.用户可通过握紧或松开弹性握垫40来使进气腔41压缩或扩张,进气腔41被压缩时,进气腔41内的气体会被挤出;进气腔41扩张时,气体会被吸入进气腔41。
54.第一气门嘴50即单向进气阀,其导通方向为自进气腔41朝向囊腔11内,也就是说气体只能通过第一气门嘴50从进气腔41流入囊腔11,而不能通过第一气门嘴50从囊腔11流入进气腔41。举例而言,第一气门嘴50可包括过气管和弹性套,过气管设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和过气通道,弹性套套设于过气管并遮盖出口,气体可从气体入口进入过气通道,再在挤压的作用下从气体出口朝外挤压弹性套,使弹性套变形后从气体出口流出,弹性套被朝
外挤压变形后会弹性恢复。可以理解,气体从气体出口外部朝内挤压弹性套时,只会使弹性套更加贴紧过气管,从而更紧密地盖住气体出口,因此,气体无法从气体出口进入过气通道,即第一气门嘴50只能单向过气。
55.用户握紧弹性握垫40使进气腔41压缩时,进气腔41的气体会被挤压并朝向过气口42和进气口15流动,此时用户可封堵进气口15,以使进气腔41的气体全部流向过气口42,并通过过气口42流入囊腔11。
56.用户松开弹性握垫40使弹性握垫40弹性恢复时,进气腔41扩张,对外部进气产生负压作用,由于过气口42处设有第一气门嘴50,因此囊腔11的气体不会倒流至进气腔41,此时用户可打开进气口15,以使进气腔41从囊体10外部吸入气体,以便进气腔41在下一次被压缩时,可将气体继续挤入囊腔11。
57.可以看出,每一次握捏弹性握垫40时,都能朝囊腔11填充气体,从而可通过重复握捏弹性握垫40的方式,使囊体10持续充气后进入膨胀状态,而无需借助外界充气工具,方便用户使用挂脖风扇。
58.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挂脖部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口15的第二气门嘴60,用以将气体自所述囊体10外朝所述进气腔41导通。第二气门嘴60的作用与第一气门嘴50相同,即用以实现气体的单向导通,其结构也可与第一气门嘴5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9.在进气口15设置第二气门嘴60,从而气体只能从进气口15外部流入进气腔41,不能从进气腔41流出进气口15。由此,在进气腔41被压缩时,无需手动封堵进气口15就能使气体被挤入囊腔11;而在进气腔41扩张时,无需手动打开进气口15就能通过进气口15从外部吸入气体;进一步提高了充气便利性。
6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流体口包括放气口,所述挂脖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放气口处的密封塞70,所述密封塞70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放气口。出气口用以供囊体10放气,当不需要将挂脖风扇佩戴于颈部时,可打开密封塞70后将囊体10放气,以使囊体10进入收缩状态,收缩状态的囊体10便于折叠收纳,此时可将囊体10从风扇主体30拆下后单独存放,也可将囊体10收纳于风扇主体30中,由此,提高了风扇主体30的便携性。
6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主体3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风扇主体30分别连接于所述囊体1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风扇主体30的结构可相同,以方便批量生产。两个风扇主体30与囊体10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制;举例而言,其中一个风扇主体30与囊体10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另一个风扇主体30与囊体10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