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阀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0525发布日期:2022-02-09 11:1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阀气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阀气缸。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的快速生产发展,气动系统被广泛应用到了自动化生产线上,其中,气缸是气动系统中的重要执行元件。
3.气缸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一个气孔,两个气孔轮流进行进出气状态的切换,从而控制活塞杆往复运动。气缸的气孔的切换控制一般通过电磁阀控制,需要通过外部管路进行连接,操作不够便捷,难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阀气缸。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带阀气缸,包括:
7.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包括有活塞杆、缸筒、安装于缸筒前端的前端盖、安装于缸筒后端的后端盖,缸筒内部具有活塞腔,活塞腔内可活动地设置有与活塞腔配合的活塞,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活塞腔根据其内部有无活塞杆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本体的前端和后端还分别设有前端盖进气孔和后端盖进气孔;
8.电磁阀,电磁阀与气缸本体连通,电磁阀包括阀体、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在阀体内活动的阀杆,阀杆上设有遮挡件,阀体上设有向其内部进气的第一电磁阀进气孔、第二电磁阀进气孔和第三电磁阀进气孔,阀体上还设有向外部排气的第一电磁阀排气孔、第二电磁阀排气孔,阀体内一端设有将阀杆向另一端推动的弹簧,阀体内远离弹簧的一端设有控制阀杆轴向运动的先导阀;电磁阀通电状态下,阀杆运动使第一电磁阀进气孔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连通,第二电磁阀进气孔与第二电磁阀排气孔连通;电磁阀断电状态下,阀杆复位使第二电磁阀进气孔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连通,第一电磁阀进气孔与第一电磁阀排气孔连通;
9.第一连通件,第一连通件的第一端与前端盖进气孔连通;
10.第二连通件,第二连通件的第一端与后端盖进气孔连通;
11.连接块,连接块两端分别与气缸本体、电磁阀固定连接,连接块内部具有第一连接块进气孔和第二连接块进气孔,第一连接块进气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连通件的第二端和第一电磁阀进气孔,第二连接块进气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连通件的第二端和第二电磁阀进气孔。
12.优选的,第一连通件包括有:
13.外六角接头,外六角接头第一端与前端盖进气孔螺纹链接;
14.pu管,pu管的第一端与外六角接头的第二端连通;
15.螺纹直通,螺纹直通的第一端与pu管的第二段连通,螺纹直通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块进气孔螺纹链接。
16.优选的,第二连通件为双外丝;双外丝的第一端与前端盖进气孔螺纹链接,双外丝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块进气孔螺纹链接。
17.优选的,前盖上嵌设有与活塞杆配合的导向套。
18.优选的,缸筒与活塞配合处设置有密封件。
19.优选的,活塞与缸筒触处嵌设有耐磨环。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块对气缸本体和电磁阀进行连接,有效地提高了气缸使用的便捷度。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六角接头、pu管和螺纹直通等结构解决了第一连接块进气孔与前端盖进气孔如何连通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空间布局合理。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外丝解决了第二连接块进气孔与前端盖进气孔如何连通的技术问题,结构稳定成本低。
24.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套解决了如何提高活塞杆与前端盖配合的结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25.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件解决了如何提高活塞运动时活塞腔内压力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6.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耐磨环解决了如何提高活塞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方向的电磁阀剖视图。
29.图中标号为:
30.1-活塞杆;2-前端盖;3-外六角接头;4-pu管;5-缸筒;6-螺纹直通;7-第一连接块进气孔;8-第二连接块进气孔;9-o型圈;10-一十字头螺钉;11-双外丝;12-连接块;13-导向套;14-前端盖进气孔;15-活塞腔;16-活塞;17-密封件;18-耐磨环;19-后端盖进气孔;20-后端盖;21-阀杆;22-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3-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4-弹簧;25-先导阀;26-第一电磁阀排气孔;27-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8-第二电磁阀排气口;2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32.为了解决提高气缸整体使用的便捷度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3.一种带阀气缸,包括:
34.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包括有活塞杆1、缸筒5、安装于缸筒5前端的前端盖2、安装于缸筒5后端的后端盖20,缸筒5内部具有活塞腔15,活塞腔15内可活动地设置有与活塞腔15配合的活塞16,活塞16与活塞杆1固定连接,活塞腔15根据其内部有无活塞杆1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本体的前端和后端还分别设有前端盖进气孔14和后端盖进气孔19;
35.电磁阀29,电磁阀29与气缸本体连通,电磁阀29包括阀体、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在阀
体内活动的阀杆21,阀杆21上设有遮挡件,阀体上设有向其内部进气的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和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7,阀体上还设有向外部排气的第一电磁阀排气孔26、第二电磁阀排气孔28,阀体内一端设有将阀杆21向另一端推动的弹簧24,阀体内远离弹簧24的一端设有控制阀杆21轴向运动的先导阀25;电磁阀29通电状态下,阀杆21运动使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7连通,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与第二电磁阀排气孔28连通;电磁阀29断电状态下,阀杆21复位使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7连通,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与第一电磁阀排气孔26连通;
36.第一连通件,第一连通件的第一端与前端盖进气孔14连通;
37.第二连通件,第二连通件的第一端与后端盖进气孔19连通;
38.连接块12,连接块12两端分别与气缸本体、电磁阀29固定连接,连接块12内部具有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和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连通件的第二端和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连通件的第二端和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
39.具体的,电磁阀29通过两个一十字盘头螺钉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阀杆21上的遮挡件为与阀体内腔结构契合的盘形结构,当阀杆21活动时切换对阀体上不同开孔的阻挡,从而使气路进行切换。气体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7进入,当电磁阀29通电时,使先导阀25动作,压缩空气通过气路使阀杆21启动,气体通过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和前端盖进气孔14进入活塞腔15的有杆腔内,有杆腔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推动活塞16与活塞杆1向右缩回,活塞16移动的过程中,活塞腔15中无杆腔的气体通过后端盖进气孔19、第二连通件、连接块12和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进入电磁阀29,然后气体从第二电磁阀排气孔28排出,当需要活塞杆1伸出时将电磁阀29断电,先导阀25在弹簧24的作用下复位,气体从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通过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和后端盖进气孔19进入活塞腔15的无杆腔内,无杆腔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推动活塞16与活塞杆1向左伸出,活塞16移动的过程中,活塞腔15中有杆腔的气体通过前端盖进气孔14、第一连通件、连接块12和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之间的连接通道进入电磁阀29,然后气体从第一电磁阀排气孔26排出。
40.进一步的:
41.为了解决如何实现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与前端盖进气孔14的连通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2.第一连通件包括有:
43.外六角接头3,外六角接头3第一端与前端盖进气孔14螺纹链接;
44.pu管4,pu管4的第一端与外六角接头3的第二端连通;
45.螺纹直通6,螺纹直通6的第一端与pu管4的第二段连通,螺纹直通6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螺纹链接。
46.具体的,通过外六角接头3、pu管4以及螺纹直通6形成的密封性气路将前端盖进气孔14与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对接,继而连通至阀体上的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从而实现阀体对缸筒5内有杆腔内气体体积的控制。
47.进一步的:
48.为了解决如何实现后端盖进气孔19与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的连通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9.第二连通件为双外丝11;双外丝11的第一端与前端盖进气孔14螺纹链接,双外丝1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螺纹链接。
50.具体的,通过双外丝11进行前端盖进气孔14与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的衔接,拆装方便,结构简单且效果稳定,还有利于节约成本。
51.进一步的:
52.为了解决如何提高活塞杆1与前端盖2配合的结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3.前盖上嵌设有与活塞杆1配合的导向套13。
54.具体的,导向套13对活塞杆1的往复运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保证了活塞杆1运动的同轴度。
55.进一步的:
56.为了解决如何提高活塞16运动时活塞腔15内压力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7.缸筒5与活塞16配合处设置有密封件17。
58.具体的,密封件17为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件17,使得活塞16在移动的过程中,活塞腔15内的气体不会随活塞杆1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串气,保证其压力稳定,从而保证了气缸运行的可靠性。
59.进一步的:
60.为了解决如何提高活塞16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1.活塞16与缸筒5触处嵌设有耐磨环18。
62.具体的,活塞16周壁上设有凹槽,通过在凹槽内嵌入环形的耐磨环18,减少了活塞16在缸筒5内移动时产生的磨损,延长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6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64.活塞杆1收缩:气体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7进入,当电磁阀29通电时,使先导阀25动作,压缩空气通过气路使阀杆21启动,气体通过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第一连接块12进气孔7和前端盖进气孔14进入活塞腔15的有杆腔内,有杆腔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推动活塞16与活塞杆1向右缩回,活塞16移动的过程中,活塞腔15中无杆腔的气体通过后端盖进气孔19、第二连通件、连接块12和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进入电磁阀29,然后气体从第二电磁阀排气孔28排出。
65.活塞杆1伸出:气体从第三电磁阀进气孔27进入,电磁阀29断电,先导阀25在弹簧24的作用下复位,气体从第二电磁阀进气孔23通过第二连接块12进气孔8和后端盖进气孔19进入活塞腔15的无杆腔内,无杆腔内的气压增大从而推动活塞16与活塞杆1向左伸出,活塞16移动的过程中,活塞腔15中有杆腔的气体通过前端盖进气孔14、第一连通件、连接块12和第一电磁阀进气孔22之间的连接通道进入电磁阀29,然后气体从第一电磁阀排气孔26排出。
6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