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8643发布日期:2022-03-02 04: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中水冷散热系统中冷却液(蒸馏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体)在长期运行循环时会出现液体泄漏、压力下降、保压不足、冷却液污浊、管内结垢沉积等问题,必须定期通过注液压力泵设备增液注液、加压保压、检查更换、清除管内杂质等操作。
3.但是现有的液体注液压力泵结构复杂但是功能集成度低,不方便现场作业携带以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注液压力泵结构复杂但是功能集成度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包括:
6.贮液箱,贮液箱具有一侧开口的贮液槽;
7.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贮液箱,且支撑板盖合开口的至少部分;
8.手动增压泵组件,手动增压泵组件设于支撑板上,手动增压泵组件具有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且进液通道与贮液槽连通;以及
9.压力表与泄压组件,压力表与泄压组件均与出液通道连通。
10.可选的,手动增压泵组件包括:
11.增压泵本体,增压泵本体设于支撑板,增压泵本体内具有柱塞室,且增压泵本体开设有进液通道与出液孔;
12.柱塞组件,柱塞组件与增压泵本体共同限定出容积可变的增压腔;
13.进液单向阀,进液单向阀设置于进液通道处;
14.十字四通管接头,十字四通管接头与出液孔连接,十字四通管接头具有出液通道;以及
15.出液单向阀,出液单向阀设置于十字四通管接头内;
16.其中,进液通道和出液孔均与增压腔连通。
17.可选的,进液单向阀包括:
18.第一弹簧螺堵,第一弹簧螺堵固定设置于增压腔内;
19.进液阀瓣,进液阀瓣设置于增压腔内,以打开或者关闭进液通道;以及
20.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弹簧螺堵和进液阀瓣之间,第一弹性件构造为常驱动进液阀瓣远离第一弹簧螺堵,以关闭进液通道。
21.可选的,出液单向阀包括:
22.第二弹簧螺堵,第二弹簧螺堵固定设置于出液通道内;
23.出液阀芯,出液阀芯设置于出液通道内,以打开或者关闭出液孔;以及
24.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弹簧螺堵与出液阀芯之间,第二弹性件构造为常驱动出液阀芯远离第二弹簧螺堵,以关闭出液孔。
25.可选的,出液孔的孔径沿增压腔至出液通道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26.其中,出液阀芯与出液孔相匹配。
27.可选的,柱塞组件包括:
28.柱塞,柱塞可移动地设置于增压泵本体内,以与增压泵本体共同限定增压腔;
29.增压手柄,增压手柄铰接于柱塞;以及
30.活动连接板,活动连接板的一端与增压手柄铰接,另一端与十字四通管接头铰接。
31.可选的,柱塞靠近增压手柄的一端具有枢接座,增压手柄与枢接座枢接;
32.柱塞组件还包括:
33.插销,插销可拆卸地设置于枢接座与增压手柄之间,以使得插销连接于枢接座与增压手柄之间时,增压手柄与枢接座相对固定。
34.可选的,十字四通管接头包括泄压接头,泄压接头的侧壁开设有与出液通道连通的泄压口;
35.泄压组件包括:
36.泄压管,泄压管的一端与泄压口连接,另一端与贮液槽连通;以及
37.泄压螺杆,泄压螺杆与泄压接头螺纹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泄压口。
38.可选的,十字四通管接头与增压泵本体为一体成型件。
39.可选的,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设置于支撑板。
4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手动增压泵组件为冷却系统注液,相较于现有的电机注液,整个装置重量轻、方便搬运携带,适宜在无电环境下执行注液作业。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冷却液注入过程所需的冷却液盛放、压力注入、压力实时监控、压力过压泄均集成于一体,装置功能集成度高,冷却液注液操作所需功能齐全完整。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的手动增压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的出液单向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的十字四通管接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号说明:
[0048][0049][00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2]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4]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
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5]
相关技术中,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变流器中电子器件集成度高,功率密度高,在列车长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器件工作温度骤升。变流器箱体目前多采用冷却风机强迫风冷的散热方式,但存在风冷对流方式效率有限,采用大功率风机会产生额外的振动干扰、噪声超标等问题。由于水的比热容远高于空气,水冷散热系统具有热量置换效率高、散热能力强,并且避免振动及噪声超标的问题,已成为未来大功率发热晶闸管、集成高压电器等散热的最优选择。水冷散热系统需要注入冷却液(蒸馏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体),但长期运行循环的冷却液会出现液体泄漏、压力下降、保压不足、冷却液污浊、管内结垢沉积等问题,必须定期通过压力泵设备增液注液、加压保压、检查更换、清除管内杂质等操作。但是现有的液体注液压力泵结构各不相同。带有大功率电机和控制电路的主而言压力设备容量体积太大,多用于水利工程、大型液压管道领域。而还有部分压力泵仅有单一的增压功能,不具备压力实时监测、过压泄压等问题。
[0056]
参阅图1,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包括贮液箱100、支撑板200、手动增压泵组件300以及压力表400与泄压组件500。
[0057]
贮液箱100具有一侧开口的贮液槽。贮液箱100可以是不锈钢折弯钣金拼折而成的方形盒体,其搭接处通过焊接连接密封。边沿位置采用折边处理,在增加贮液箱100壁钣金刚度的同时过渡光滑,避免了尖锐毛刺对人体的划伤,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且贮液箱100底部通过冲压成型出4个圆形凹模,起到简易支脚的作用,方便整个设备的稳固支撑。值得一提的是,贮液箱100 可以给构造为水平截面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中,贮液箱100的顶部开口,从而可从此处添加配置蒸馏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体。
[0058]
支撑板200设置于贮液箱100,且支撑板200盖合开口的至少部分。支撑板 200可选择为一块不锈钢板,其可焊接或者铰接或者搭接于贮液箱100的开口处。支撑板200可以完全覆盖也可部分覆盖开口,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支撑板200部分覆盖开口时,贮液槽还可以存放工具等杂物,以方便工人在野外作业。为了保证在增压泵作业时,支撑板200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支撑板200 的厚度可以大于贮液箱100的钢板厚度。
[0059]
手动增压泵组件300设于支撑板200上,手动增压泵组件300具有进液通道 a与出液通道b,且进液通道a与贮液槽连通。手动增压泵组件300可以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在支撑板200背离贮液箱100的一侧侧壁上。手动增压泵组件300 的底端贯穿支撑板200并延伸至贮液箱100内,手动增压泵组件300的底端形成有进液通道a,从而可将贮液槽内的冷却液吸走。手动增压泵组件300将贮液箱100的冷却液吸入、增压后通过出液通道b输出。
[0060]
压力表400和泄压组件500均与出液通道b连通。从可以通过压力表400实现出液压力的实时监控。泄压组件500与出液通道b连通,可以释放高压管路中多余的液体,从而实现压力过压泄放。
[006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手动增压泵组件300为冷却系统注液,相较于现有的电机注液,整个装置重量轻、方便搬运携带,适宜在无电环境下执行注液作业。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冷却液注入过程所需的冷却液盛放、压力注入、压力实时监控、压力过压泄均集成于一体,装置功能集成度高,冷却液注液操作所需功能齐全完整。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增压泵组件300包括:增压泵本体310、柱塞组件、进液单向阀340、十字四通管接头320以及出液单向阀350。
[0063]
参阅图2,增压泵本体310设于支撑板200,增压泵本体310内具有柱塞室,且增压泵本体310开设有进液通道a与出液孔d。增压泵本体310可构造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管状件。管状件两端开口,其内部空腔即为柱塞室,底部开口即为进液通道a。顶部开口用于安装柱塞组件。管状件的侧壁开设有出液孔d,出液孔d与柱塞室连通。
[0064]
柱塞组件从增压泵本体310的顶部安装至增压泵本体310内,从而与增压泵本体310共同限定出容积可变的增压腔c。其中,进液通道a与出液孔d均与增压腔c连通。
[0065]
进液单向阀340设置于进液通道处。十字四通管接头320与出液孔d连接,十字四通管接头320具有出液通道b;出液单向阀350设置于十字四通管接头 320内。从而在柱塞组件驱动增压腔c容积变大时,在压力作用下,进液单向阀340开启,出液单向阀350关闭,贮液箱100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通道a进入到增压泵本体310内。在柱塞组件驱动增压腔c容积变小时,在压力作用下,进液单向阀340关闭,出液单向阀350开启,贮液箱100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液孔 d进入到十字四通管接头320内的出液通道b内。
[0066]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压泵本体310、柱塞组件、进液单向阀340和出液单向阀350形成一手动增压泵结构,该结构简单轻巧,适合在无电的工况下执行注液作业。
[0067]
其中,进液单向阀340可包括第一弹簧螺堵341、进液阀瓣342以及第一弹性件343。第一弹簧螺堵341固定设置于增压腔c内;进液阀瓣342设置于增压腔c内,以打开或者关闭进液通道。第一弹性件343设置于第一弹簧螺堵341 和进液阀瓣342之间,第一弹性件343构造为常驱动进液阀瓣342远离第一弹簧螺堵341,以关闭进液通道。
[0068]
参阅图3,沿增压本本体至贮液箱100的方向,增压泵本体310内包括3个依次连通且管径依次递减的三个腔室,顶部腔室的顶部开口,以安装柱塞组件的柱塞331来形成增压腔c。中间腔室的部分侧壁具有螺纹,第一弹簧螺堵 341安装于该腔室内,并与侧壁螺纹连接以固定。第一弹簧螺堵341上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而连通中间腔室与顶部腔室。底部腔室即为进液通道a,进液通道a与中间腔室连接处形成一台阶。进液阀瓣342的底端面在压力作用下抵接于该台阶面时,即封闭进液通道a。在进液阀瓣342远离该台阶面时,打开进液通道a。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进液阀瓣342具有一柱状体,该柱状体在进液通道a内沿进液通道a的轴向移动,从而起到对进液阀瓣342的导向作用,避免进液阀瓣342卡在中间腔室内。第一弹性件343可构造为压力弹簧,从而沿远离第一弹进簧螺堵的方向常推动进液阀瓣342。
[0069]
其中,出液单向阀350包括:第二弹簧螺堵351、出液阀芯352以及第二弹性件353。
[0070]
第二弹簧螺堵351固定设置于出液通道b内。出液阀芯352设置于出液通道 b内,以打开或者关闭出液孔d。第二弹性件353设置于第二弹簧螺堵351与出液阀芯352之间,第二弹性件353构造为常驱动出液阀芯352远离第二弹簧螺堵 351,以关闭出液孔d。
[0071]
参阅图3和图4,出液通道b的部分侧壁具有螺纹,第二弹簧螺堵351安装安装于该腔室内,并与侧壁螺纹连接以固定。第二弹簧螺堵351上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而使得出液通道b畅通。出液阀芯352设置于出液通道b内并正对出液孔d设置,以打开或者关闭出液孔d。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出液孔 d的孔径沿增压腔至出液通道b的方向呈渐扩设置。其中,出液阀芯352与出液孔d相匹配。即该出液孔d呈锥孔设置,同时出液阀芯352靠近出液
孔d的一侧侧面也呈锥面,从而在增压腔c内的压力变小时,出液阀芯352与锥孔连接贴近但是无法进入增压腔c内,以关闭出液孔d。出液阀芯352可构造为一端开口的管件,且管件封闭的一端构造为锥面。出液阀芯35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径向通孔,与出液通道b连通,从而在出液孔d打开时,冷却液从出液孔d孔壁与出液阀芯352之间的间隙流入出液通道b内,然后通过径向通孔流入出液阀芯352内,最后通过第二弹簧螺堵351后流出。第二弹性件353可构造为压力弹簧,从而沿远离第二弹进簧螺堵的方向常推动进液阀瓣342。
[0072]
第一弹簧螺堵341和第二弹簧螺堵351均设计有一字凹槽,可方便螺堵的紧固和拆卸。
[0073]
其中,柱塞组件包括:柱塞331、增压手柄332以及活动连接板333。
[0074]
柱塞331可移动地设置于增压泵本体310内,以与增压泵本体310共同限定增压腔c。增压手柄332铰接于柱塞331。活动连接板333的一端与增压手柄332 铰接,另一端与十字四通管接头铰接。
[0075]
参阅图2,柱塞331在柱塞室内上下移动,柱塞331的底部通过十字沉头螺钉3313安装有橡胶活塞3314,从而形成一活塞缸结构。柱塞331的周向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个o形密封圈,以保证良好的密封和接触。柱塞331靠近增压手柄 332的一端具有枢接座,增压手柄332与枢接座枢接。增压手柄332铰接于柱塞 331。活动连接板333的一端与增压手柄332铰接,另一端与十字四通管接头铰接。从而将增压手柄332向上提,既可以将柱塞331向上拉动,增压腔容积变大,将增压手柄332向下压,柱塞331向下拉动,增压腔容积变小。
[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柱塞331靠近增压手柄332的一端具有枢接座,增压手柄332与枢接座枢接.柱塞组件还包括插销334,插销334可拆卸地设置于枢接座与增压手柄332之间。以使得插销334连接于枢接座与增压手柄332之间时,增压手柄332与枢接座相对固定。
[0077]
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注液泵装置在搬运及存放过程中,为防止液压柱塞331在非工作状态的随意伸缩,需要设置简易实用的自锁机构,通过在枢接座的中间槽口和增压手柄332之间穿入一插销334,使曲柄导杆机构的运动产生卡滞,增压手柄332无法上下转动,达到装置锁紧固定的效果。从而在该注液泵装置搬运及手柄受力时将不再运动。参阅图2,该插销334可选择为长圆形、方形、楔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十字四通管接头包括泄压接头324,泄压接头324的侧壁开设有与出液通道b连通的泄压口。
[0079]
本实施例中,十字四通管接头320包括液体输入接头、高压输出接头322、泄压接头324、压力检测接头323构成,其中,液体输入接头与出液孔d正对且连通,高压输出接头322与液体进入口正对且连通,泄压接头324与压力检测接头323相对且连通。泄压接头324的侧壁开设有与出液通道b连通的泄压口。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泄压口通过泄压管325与贮液槽连通。
[0080]
泄压组件500包括:泄压管325与泄压螺杆。泄压管325的一端与泄压口连接,另一端与贮液槽连通。泄压螺杆与泄压接头324螺纹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泄压口。
[0081]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高压输出接口322可连接外部高压水管,压力检测接口323用于安装压力取源部件,通过取源部件安装一块压力表400。另一端的泄压接头324安装有泄压螺杆,泄压螺杆连接有硬塑橡胶的泄压手柄326,通过泄压手柄326的旋入深浅控制泄压口的闭合/打开,以此来释放高压管路中多余的液体,对应的泄压口的下方设计有泄压细
管,从而将回流的液体引流至贮液槽中。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十字四通管接头与增压泵本体310为一体成型件,从而减少零部件数量。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罩600,防护罩600设置于支撑板200。防护罩600可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板200上,用于保护压力表400等零部件。或者,防护罩600还可以是支撑板200的边缘部分一体地弯折形成。
[0084]
参阅图1,支撑板200靠近压力表400的边缘部分一体地完成形成一圆弧板,一保护压力表400。
[0085]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液单向阀340仅允许液体由一个方向流动(由贮液槽流入液压泵体活塞腔室),不允许反向流动。进液时受柱塞331杆作用,增压腔c体积增大形成真空负压,依靠压力差顶起第一弹性件343控制的进液阀瓣342。当柱塞331杆将液体压缩时,压力差消失,第一弹性件343推动橡胶阀瓣复位,封闭液体的倒流。同时出液单向阀350开启,增压腔内的冷却液进入出液通道b内,经过十字四通管接头320后从高压输出接口流出。
[0086]
其中,第一弹性件343仅需较小的压缩工作力度,正常工作时能推动橡胶阀瓣复位即可,较小的压缩工作力度可以快速吸入液体,而在活塞腔室排出液体时,液体压力越大,进液阀瓣342受液体正向压力越难开启,保证具有良好的止回作用。出液单向阀350的阀口处为节流锥孔结构,与出液阀芯352一起配合密封,第二弹性件353使出液阀芯352推行密封,出液阀芯352的压缩工作力度、刚度和剪切弹性模量均较大,以保证增压泵能够产生足够高压的液压能力。
[008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