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筒及装配有该油气筒的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9286发布日期:2022-08-06 01:3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筒及装配有该油气筒的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压缩主机输出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用的油气筒以及装有该该油气筒的空压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空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空压机多是喷油螺杆空压机,由于喷油螺杆空压机中的压缩主机是利用两根相互啮合的转子转动压缩空气,故在喷油螺杆空压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为保证喷油螺杆空压机能够正常工作,需利用润滑油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但是,当喷油螺杆空压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过低时,油气筒中的润滑油的粘度高,阻力大,导致润滑油的流动性差,故压缩主机极有可能在润滑油还未到达时即因报高温而停机,影响空压机的压缩效率;同时,压缩主机的两根相互啮合的转子因缺少润滑油而进行干磨,导致转子表面磨损严重,从而导致压缩主机的压缩效率降低,甚至出现转子卡死问题,进而导致喷油螺杆空压机的维护费用增加,甚至影响用户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提高空压机在低温环境中的压缩效率,降低空压机的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气筒,该油气筒包括外筒,该外筒内设置有油细分离器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油细分离器的下方并靠近所述外筒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油气筒的外筒中设置加热器,在低温环境中,可利用加热器对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加热,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和阻力,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从而使油气筒中的润滑油能够快速通过系统管道注入到空压机的压缩主机中,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从而提高压缩主机的压缩效率,避免压缩主机中的转子干磨受损,进而提高空压机在低温环境中的压缩效率,降低空压机的维护成本。
4.优选地,所述外筒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油管和油泵,所述循环油管的进油口在所述外筒的底部与所述外筒的内腔连通,所述循环油管的出油口在所述外筒的侧壁上与所述外筒的内腔连通;所述油泵位于所述循环油管上,且所述油泵的进口靠近所述循环油管的进油口,所述油泵的出口靠近所述循环油管的出油口。这样,在利用加热器对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利用油泵将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抽出并将抽出的润滑油从外筒的侧壁上重新注入到油气筒中,即使油气筒中的润滑油经循环油管循环流动,提高加热器效率,降低加热耗能,进而降低加热成本。优选地,所述循环油管上设置有过滤器,且该过滤器位于所述循环油管的进油口和所述油泵之间。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可利用过滤器对油泵从油气筒中抽出的润滑油进行过滤,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到油泵中对油泵造成损坏,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为y形过滤器。这样,选用y形过滤器对进入油泵的润滑油进行过滤,阻力小且排污方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循环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位于所述油泵和所述循环油管的出油口之间。这样,可避免润滑油在循环油管中回流,提高油气筒中的润滑油的加热效率,降低润滑油的加热成本。
5.优选地,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这样,在工作中,可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的油温,且当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的油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压缩主机可直接运行,从而保证空压机正常运行;当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的油温低于设定的温度时,需启动加热器和油泵对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加热,直至润滑油的油温达到设定的温度,使空压机能够正常运行。
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压机,该空压机装配有上述任意一种油气筒。这样的空压机装配有上述油气筒,在低温环境中工作时,可利用油气筒中的加热器对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从而使润滑油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空压机正常运行所需的油温,提高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压缩效率,增大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适用范围。
7.优选地,所述空压机包括压缩主机,所述压缩主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油气筒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压缩主机的喷油口通过一次回油管与所述油气筒的底部排油口连通,所述压缩主机的二次回油口通过二次回油管与所述油气筒中的油细分离器连通;所述一次回油管上设置有冷却器和一级油过滤器,且所述一级油过滤器位于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压缩主机之间。本实用新型空压机运行时,压缩主机压缩形成的油气混合物经排气管输入到油气筒中,经油气筒分离形成压缩气体和润滑油,其中,位于油气筒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一次回油管进入到冷却器中冷却形成冷却润滑油,且该冷却润滑油经一级油过滤器过滤后经压缩主机的喷油口注入到压缩主机内对压缩主机内压缩形成的气体冷却降温,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位于油细分离器中的润滑油经二次回油管从而压缩主机的二次回油口注入到压缩主机内,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空压机通过一次回油管和二次回油管将油气筒中的润滑油输入到压缩主机中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处理,可有效提高压缩主机的压缩效率,降低压缩主机的磨损,延长压缩主机的使用寿命,进而可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压缩效率,延长本实用新型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8.优选地,所述一次回油管上设置有温控阀,且该温控阀的进口与所述油气筒的底部排油口连通,所述温控阀的低温出口通过一次回油支管与所述一级油过滤器连通,所述温控阀的高温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次回油管上设置有回油单向阀和y形过滤器,且所述回油单向阀位于所述y形过滤器和所述压缩主机之间。这样,在本实用新型空压机工作过程中,当油气筒的底部排油口排出的润滑油的油温较低时,润滑油可从温控阀的低温出口直接回流到一级油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后注入到压缩主机中,与压缩主机压缩形成的压缩气体混合以降低压缩气体的温度,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当油气筒的底部排油口排出的润滑油的油温过高时,润滑油可先从温控阀的高温出口回流到冷却器中进行冷却降温,然后再从冷却器的出油口回流到一级油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后注入到压缩主机中,对压缩气体进行冷却,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由此可见,在一次回油管上设置温控阀,可根据油气筒的底部排油口排出的润滑油的温度对润滑油的回流方向进行调整,以保证回流喷洒到压缩主机中的润滑油能够满足对压缩气体进行降温以及对压缩主机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的需求,从而可避免压缩主机输出的油气混合物的温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延长压缩主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在二次回油管上设置回油单向阀和y形过滤器,既可以对油细分离器中回流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又可以避免润滑油回流到油细分离器
中。
9.优选地,所述油气筒的出气口通过次排气管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次排气管上设置有压力维持阀,且该压力维持阀靠近所述油气筒的出气口;所述冷却器的出气端设置有排气阀。这样,在建立本实用新型空压机运行所需的内压时,可利用压力维持阀控制气体经油气筒的出气口排出,以快速稳定地建立本实用新型空压机运行所需的内压。
附图说明
10.图1为装配有本实用新型油气筒的空压机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油气筒及装配有该油气筒的空压机进行详细说明。
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油气筒1包括外筒11,该外筒11内设置有油细分离器12和加热器13,且加热器13位于油细分离器12的下方并靠近外筒11的底部。这样,本实用新型油气筒1在外筒11中设置加热器13,在低温环境中,可利用加热器13对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加热,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和阻力,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从而使油气筒1中的润滑油能够快速通过系统管道注入到空压机的压缩主机2中,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从而提高压缩主机2的压缩效率,避免压缩主机2中的转子干磨受损,进而提高空压机在低温环境中的压缩效率,降低空压机的维护成本。优选地,外筒11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油管14和油泵15,循环油管14的进油口在外筒11的底部与外筒11的内腔连通,循环油管14的出油口在外筒11的侧壁上与外筒11的内腔连通;油泵15位于循环油管11上,且油泵15的进口靠近循环油管14的进油口,油泵15的出口靠近循环油管14的出油口。这样,在利用加热器13对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利用油泵15将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抽出并将抽出的润滑油从外筒11的侧壁上重新注入到油气筒1中,即使油气筒1中的润滑油经循环油管14循环流动,提高加热器13效率,降低加热耗能,进而降低加热成本。优选地,循环油管14上设置有过滤器16,且该过滤器16位于循环油管14的进油口和油泵15之间。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可利用过滤器16对油泵15从油气筒1中抽出的润滑油进行过滤,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到油泵1中对油泵1造成损坏,延长油泵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过滤器16为y形过滤器。这样,选用y形过滤器对进入油泵15的润滑油进行过滤,阻力小且排污方便。优选地,循环油管14上设置有单向阀17,且该单向阀17位于油泵15和循环油管14的出油口之间。这样,可避免润滑油在循环油管14中回流,提高油气筒1中的润滑油的加热效率,降低润滑油的加热成本。优选地,外筒11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这样,在工作中,可采用温度传感器18实时监测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的油温,且当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的油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压缩主机2可直接运行,从而保证空压机正常运行;当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的油温低于设定的温度时,需启动加热器13和油泵15对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加热,直至润滑油的油温达到设定的温度,使空压机能够正常运行。
13.如图1所示,装配有上述油气筒1的空压机,在低温环境中工作时,可利用油气筒1中的加热器13对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从而使润滑油能够达到空压机正常运行所需的油温,提高空压机的压缩效率,增大空压机的适用范围。优选地,空压机中,压缩主机2的排气口21通过排气管31与油气筒1的进气口连通,压缩主机2的
喷油口22通过一次回油管32与油气筒1的底部排油口连通,压缩主机2的二次回油口23通过二次回油管33与油气筒1中的油细分离器12连通;一次回油管32上设置有冷却器4和一级油过滤器51,且一级油过滤器51位于冷却器4和压缩主机2之间。这样,空压机运行时,压缩主机2压缩形成的油气混合物经排气管31输入到油气筒1中,经油气筒1分离形成压缩气体和润滑油,其中,位于油气筒1底部的润滑油通过一次回油管32进入到冷却器4中冷却形成冷却润滑油,且该冷却润滑油经一级油过滤器51过滤后经压缩主机2的喷油口22注入到压缩主机2内以对压缩主机2内压缩形成的气体冷却降温,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位于油细分离器12中的润滑油经二次回油管33从而压缩主机2的二次回油口23注入到压缩主机2内,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由此可见,空压机通过一次回油管32和二次回油管33将油气筒1中的润滑油输入到压缩主机2中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及降噪处理,可有效提高压缩主机2的压缩效率,降低压缩主机2的磨损,延长压缩主机2的使用寿命,进而可有效提高空压机的压缩效率,延长空压机的使用寿命。优选地,一次回油管32上设置有温控阀6,且该温控阀6的进口与油气筒1的底部排油口连通,温控阀6的低温出口通过一次回油支管34与一级油过滤器51连通,温控阀6的高温出口与冷却器4的进油口连通;二次回油管33上设置有回油单向阀7和y形过滤器52,且回油单向阀7位于y形过滤器52和压缩主机2之间。这样,在空压机工作过程中,当油气筒1的底部排油口排出的润滑油的油温较低时,润滑油可从温控阀6的低温出口直接回流到一级油过滤器51中进行过滤后注入到压缩主机2中,与压缩主机2压缩形成的压缩气体混合以降低压缩气体的温度,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当油气筒1的底部排油口排出的润滑油的油温过高时,润滑油可先从温控阀6的高温出口回流到冷却器4中进行冷却降温,然后再从冷却器4的出油口回流到一级油过滤器51中进行过滤后注入到压缩主机2中,对压缩气体进行冷却,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由此可见,在一次回油管32上设置温控阀6,可根据油气筒1的底部排油口排出的润滑油的温度对润滑油的回流方向进行调整,以保证回流喷洒到压缩主机2中的润滑油能够满足对压缩气体进行降温以及对压缩主机2进行冷却、润滑和降噪的需求,从而可避免压缩主机2输出的油气混合物的温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延长压缩主机2的使用寿命。另外,在二次回油管33上设置回油单向阀7和y形过滤器52,既可以对油细分离器12中回流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又可以避免润滑油回流到油细分离器12中。优选地,油气筒1的出气口通过次排气管35与冷却器4的进气端连通,次排气管35上设置有压力维持阀8,且该压力维持阀8靠近油气筒4的出气口;冷却器4的出气端设置有排气阀9。这样,在建立空压机运行所需的内压时,可利用压力维持阀9控制气体经油气筒1的出气口排出,以快速稳定地建立空压机运行所需的内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