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2132发布日期:2022-02-08 03:0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气体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是把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的一种动力装置,常用于风动工具提供气体动力,在石油化工、钻采、冶金等行业也常用于压送氧、氢、氨、天然气、焦炉煤气、惰性气体等介质,而活塞机的密封性是一台压缩机性能参数的重要指标,压缩机密封不好,一方面压缩机润滑油窜至压缩系统,浪费大量润滑油的同时对生产系统产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大量气体会从压缩机外泄,导致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较低。
3.现有气体压缩机中的活塞密封组件,其活塞头内的活塞环摩擦影响,产生形变,从而影响密封性能,且现有的活塞环大多数直接嵌设至活塞头内部,拆卸十分繁琐,不易更换,同时活塞头上的密封圈也易受磨损影响,产生缝隙,导致密封性能不佳,影响压缩机工作效果,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润滑组件,所述活塞头的内部设置有活塞环组件。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支撑环与固定环,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至活塞头的顶部,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至支撑环的顶部,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至固定环的外侧,所述密封圈与筒体的内部接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腔、阻油环与棉环,所述油腔开设至活塞头的内部,所述棉环固定连接至油腔的内部,所述棉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油腔的外侧,所述棉环嵌设至活塞头的内部,所述棉环与筒体的内部接触。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活塞环组件包括两个c形环与两个密封块,两个所述c形环的内部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密封块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c形环相对的一侧,两个所述密封块分别插接至两个插槽的内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两个所述密封块相对的一侧与两个插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磁石,相邻两个所述磁石相对的一侧磁性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活塞头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密封塞,两个所述c形环的内部均嵌设有金属加强筋。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方案利用密封组件与活塞环组件的设置,便于使活塞头在筒体内可正常进行活塞工作,保证密封性能,利用润滑组件的设置,便于减少密封组件与活塞环组件和筒体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密封组件与活塞环组件的使用寿命,保证密封性能。
19.(2)本方案利用支撑环的设置,便于对固定环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为密封圈提供运动空间,利用密封圈的设置,便于跟随活塞头运动而上下运动,使其外侧始终与筒体内部接触,从而减少因磨损产生缝隙的现象发生,保证密封性能。
20.(3)本方案利用油腔的设置,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存放,当活塞头进行往复运动时,油腔内的油液将上下浮动,从而使部分油液流向至阻油环的内部,利用阻油环的设置,便于对油液进行吸附的同时减少油液快速与棉环接触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油液溢出现象发生,随后利用棉环将阻油环内部的油液进行缓慢吸附,随后将油液擦拭在筒体的内部,达到润滑效果。
21.(4)本方案利用两个密封块与两个插槽的设置,便于使两个c形环进行快速连接,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在对两个c形环进行更换时更加便捷。
22.(5)本方案利用四个磁石的设置,便于保证两个c形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两个c形环因与筒体内壁发生摩擦产生分离现象。
23.(6)本方案利用两个金属加强筋的设置,便于减少两个c形环产生形变现象,从而保证密封性能,利用密封塞的设置,便于减少油液漏出现象,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向油腔内部注入润滑油。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头与密封塞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环组件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4的爆炸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组件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油环与棉环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31.图中标号说明:
32.1、筒体;2、活塞头;3、密封组件;301、密封圈;302、支撑环;303、固定环;4、润滑组件;401、油腔;402、阻油环;403、棉环;5、活塞环组件;501、c形环;502、密封块;6、插槽;7、磁石;8、密封塞;9、金属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气体压缩机的密封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头2,活塞头2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组件3,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润滑组件4,活塞头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环组件5。
3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密封组件3与活塞环组件5的设置,便于使活塞头2在筒体1内可正常进行活塞工作,保证密封性能,利用润滑组件4的设置,便于减少密封组件3与活塞环组件5和筒体1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密封组件3与活塞环组件5的使用寿命,保证密封性能。
36.请参阅图1~6,其中:密封组件3包括密封圈301、支撑环302与固定环303,支撑环302固定连接至活塞头2的顶部,固定环303固定连接至支撑环302的顶部,密封圈301固定连接至固定环303的外侧,密封圈301与筒体1的内部接触。
37.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支撑环302的设置,便于对固定环303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为密封圈301提供运动空间,利用密封圈301的设置,便于跟随活塞头2运动而上下运动,使其外侧始终与筒体1内部接触,从而减少因磨损产生缝隙的现象发生,保证密封性能。
38.请参阅图1~7,其中:润滑组件4包括油腔401、阻油环402与棉环403,油腔401开设至活塞头2的内部,棉环403固定连接至油腔401的内部,棉环403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油腔401的外侧,棉环403嵌设至活塞头2的内部,棉环403与筒体1的内部接触。
39.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油腔401的设置,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存放,当活塞头2进行往复运动时,油腔401内的油液将上下浮动,从而使部分油液流向至阻油环402的内部,利用阻油环402的设置,便于对油液进行吸附的同时减少油液快速与棉环403接触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油液溢出现象发生,随后利用棉环403将阻油环402内部的油液进行缓慢吸附,随后将油液擦拭在筒体1的内部,达到润滑效果。
40.请参阅图1~5,其中:活塞环组件5包括两个c形环501与两个密封块502,两个c形环501的内部均开设有插槽6,两个密封块502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c形环501相对的一侧,两个密封块502分别插接至两个插槽6的内部。
4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两个密封块502与两个插槽6的设置,便于使两个c形环501进行快速连接,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在对两个c形环501进行更换时更加便捷。
42.请参阅图1~5,其中:两个密封块502相对的一侧与两个插槽6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磁石7,相邻两个磁石7相对的一侧磁性连接。
43.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四个磁石7的设置,便于保证两个c形环50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两个c形环501因与筒体1内壁发生摩擦产生分离现象。
44.请参阅图1~5,其中:活塞头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密封塞8,两个c形环501的内部均嵌设有金属加强筋9。
4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两个金属加强筋9的设置,便于减少两个c形环501产生形变现象,从而保证密封性能,利用密封塞8的设置,便于减少油液漏出现象,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向油腔401内部注入润滑油。
46.工作原理:利用密封组件3与活塞环组件5的设置,便于使活塞头2在筒体1内可正常进行活塞工作,保证密封性能,利用支撑环302的设置,便于对固定环303起到支撑作用,
同时为密封圈301提供运动空间,利用密封圈301的设置,便于跟随活塞头2运动而上下运动,使其外侧始终与筒体1内部接触,从而减少因磨损产生缝隙的现象发生,保证密封性能,利用两个密封块502与两个插槽6的设置,便于使两个c形环501进行快速连接,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在对两个c形环501进行更换时更加便捷,利用四个磁石7的设置,便于保证两个c形环50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两个c形环501因与筒体1内壁发生摩擦产生分离现象,利用两个金属加强筋9的设置,便于减少两个c形环501产生形变现象,从而保证密封性能,利用润滑组件4的设置,便于减少密封组件3与活塞环组件5和筒体1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密封组件3与活塞环组件5的使用寿命,保证密封性能,利用油腔401的设置,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存放,当活塞头2进行往复运动时,油腔401内的油液将上下浮动,从而使部分油液流向至阻油环402的内部,利用阻油环402的设置,便于对油液进行吸附的同时减少油液快速与棉环403接触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油液溢出现象发生,随后利用棉环403将阻油环402内部的油液进行缓慢吸附,随后将油液擦拭在筒体1的内部,达到润滑效果,利用密封塞8的设置,便于减少油液漏出现象,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向油腔401内部注入润滑油,整个装置,便于对两个c形环501进行快速更换,同时可有效的减少两个c形环501发生形变现象,减少密封圈301因受摩擦影响导致密封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保证压缩机内部活塞组件的密封效果,从而保证压缩机的工作效果。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