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18818发布日期:2022-03-26 13:4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化工厂使用的渣浆泵密封形式均为填料密封,实际使用过程,该泵满足不了生产工艺要求,泄漏频繁,填料密封的贴紧接触力来源于压盖对填料的轴向压力而时填料产生径向扩张力,造成填料有轴套之间形成较大摩擦,因而需要频繁更换轴套,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摩擦需要损耗10-15%的轴功率来克服轴套与填料之间的摩擦来实现密封,填料泄漏极易使泄漏介质进入轴承箱,造成轴承损坏。
3.现有的化工厂通过改进后将填料密封改为机械密封,但现有的机械密封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工况恶劣,密封介质偏碱性,氧化铝浓度高,在低温时易结晶,现有的机械密封仅采用低压冷却水冲洗,不能将结晶的氧化铝冲走,清洗效果不佳,氧化铝在机械密封内部结晶容易造成弹簧堵塞,总会有微量的渣浆进入密封端面中,而且现有的机械密封中的动环浮动性差,加上弹簧堵塞易造成密封端面不能紧密贴合,易导致密封端面发生泄露;再有就是现有的机械密封中的动环大面积与介质接触,受介质压力影响,会挤压、压迫密封端面,可能导致密封端面处产生缝隙,介质中混杂的颗粒很容易会进入其中,进而磨损密封端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环浮动性差,加上弹簧堵塞易造成密封端面不能紧密贴合,易导致密封端面发生泄露以及动环大面积与介质接触,介质挤压动环,易造成密封端面处混入杂质颗粒最终磨损密封端面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动环浮动性提升,避免弹簧堵塞,减少了介质对动环的挤压力,避免了密封端面混入杂质颗粒的目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包括轴套、泵盖、泵体组件、两个动环、两个静环、两个弹性组件以及两个静环座组件;两个所述静环座组件、两个所述静环、两个所述动环以及两个所述弹性组件均关于所述泵体组件的中心线向两侧依次对称设置,其中,两个所述静环座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泵体组件的两端,两个所述静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静环座组件,两个所述动环套接于所述轴套的两端,两个所述弹性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套的两端;所述动环的一端与所述静环接触连接,且伸入至所述静环座组件内,以通过所述静环座组件将所述动环的一端包裹;所述动环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且伸入至所述弹性组件内,以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将所述动环的另一端包裹;所述泵体组件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泵盖径向向内开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与所述空腔相通,两个所述静环处于所述空腔内。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泵体、导流套;所述泵体内部开设有所述空腔,所述导流套的外侧面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静环座组件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导流套的内侧面与所述轴套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冷却水通
道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均径向向内贯通所述泵盖和所述泵体,且与所述空腔相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固定环、弹簧以及动环座;所述弹性固定环套接于所述轴套,且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固定环的靠近所述动环的端部轴向延伸有第一檐;所述动环座与所述轴套套接,且与所述轴套滑动连接,所述动环座插接于所述弹性固定环,且与所述弹性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动环座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檐的内侧面接触连接,所述动环座的靠近所述静环的端部轴向延伸有第二檐;所述动环嵌装于所述动环座,且所述动环背离所述静环的一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檐的内侧面接触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有第一销钉;所述动环座背离所述动环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弹性固定环靠近所述动环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钉插接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且与所述第一销孔之间间隙配合,与所述第二销孔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销钉的长度。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静环座组件包括静环座;所述静环座靠近所述动环的端部轴向延伸有第三檐,所述静环座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檐均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静环的一端与所述动环接触连接,所述静环的另一端与所述静环座固定连接,且所述静环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檐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动环靠近所述静环座的端部伸入至所述第三檐内,且所述动环靠近所述静环座的端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檐的内侧面接触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檐的内侧面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檐的内侧面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泵体与所述泵盖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泵体与所述泵盖之间还设置有防转销钉。
13.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4.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弹性组件和两个静环座组件,并将静环固定连接于静环座组件,将静环座组件固定连接于泵体组件,并将动环的一端与静环接触连接,且伸入至静环座组件内,以通过静环座组件将动环的一端包裹,使得密封端面不与介质直接接触,有效解决了动环浮动性差以及密封端面不能紧密贴合造成泄漏的技术问题,通过将两个弹性组件固定连接于轴套的两端,并将动环的另一端与弹性组件连接,且伸入至弹性组件内,以通过弹性组件将动环的另一端包裹,使得动环与介质接触的面积减小,同时使得动环在弹性组件内定向浮动,使得弹簧处于弹性组件内,不与介质直接接触,有效解决了动环大面积与介质接触,介质挤压动环,易造成密封端面处混入杂质颗粒最终磨损密封端面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动环浮动性提升,避免弹簧堵塞,减少了介质对动环的挤压力,避免了密封端面混入杂质颗粒的目的,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动环、两个静环、两个弹性组件以及两个静环座组件,实现设置两级密封,并进一步通过泵体组件内部开设有空腔,泵体组件和泵盖径向向内开设有冷却水通道,冷却水通道与空腔相通,两个静环处于空腔内,使得通过向空腔和冷却水通道内过循环冷却水,实现对静环处摩擦产生的热量的有效带走,同时将靠近介质侧一级密封的密封端面偶尔出现的微小泄漏介质通过冷却水带走,同时通过背离介质侧的密封端面进行二次密封,最终实现了有效提高渣浆泵机械密封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8.附图标记:1-轴套;2-泵盖;3-泵体组件;31-泵体;331-空腔;32-导流套;4-动环;5-静环;51-第二销钉;6-弹性组件;61-弹性固定环;611-第一檐;6111-第一密封圈;612-第二销孔;62-弹簧;63-动环座;631-第二檐;632-第一销孔;64-第一销钉;7-静环座组件;71-静环座;711-第三檐;7111-第二密封圈;712-第三销钉;8-冷却水通道;81-进水通道;82-出水通道;9-固定螺栓;10-防转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1.参照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包括轴套1、泵盖2、泵体组件3、两个动环4、两个静环5、两个弹性组件6以及两个静环座组件7;两个静环座组件7、两个静环5、两个动环4以及两个弹性组件6均关于泵体组件3的中心线向两侧依次对称设置,其中,两个静环座组件7固定连接于泵体组件3的两端,两个静环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静环座组件7,两个动环4套接于轴套1的两端,两个弹性组件6固定连接于轴套1的两端;动环4的一端与静环5接触连接,且伸入至静环座组件7内,以通过静环座组件7将动环4的一端包裹;动环4的另一端与弹性组件6连接,且伸入至弹性组件6内,以通过弹性组件6将动环4的另一端包裹;本技术实施例动环4与静环5接触的密封端面平面度不大于0.0009mm,泵体组件3内部开设有空腔331,泵体组件3和泵盖2径向向内开设有冷却水通道8,冷却水通道8与空腔331相通,两个静环5处于空腔331内,本技术实施例中动环4和静环5均选用硬质合金热套环。
22.参照图1,泵体组件3包括泵体31、导流套32;泵体31内部开设有空腔331,导流套32的外侧面与泵体31固定连接,导流套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环座组件7之间存在间距,导流
套32的内侧面与轴套1之间存在间距;冷却水通道8包括进水通道81和出水通道82,进水通道81和出水通道82均径向向内贯通泵盖2和泵体31,且与空腔331相通;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水通道81、出水通道82通过空腔331连通,导流套32处于空腔331中,且导流套3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于泵体31,冷却水从进水通道81进入空腔331,顺着导流套32流向静环5,全部流经两个静环5后,从出水通道82流出,将热量带走,本技术实施例现场冷却水保证不间断,流量不小于5l/min。
23.参照图2,弹性组件6包括弹性固定环61、弹簧62以及动环座63;弹性固定环61套接于轴套1,且与轴套1固定连接,弹性固定环61的靠近动环4的端部轴向延伸有第一檐611;动环座63与轴套1套接,且与轴套1滑动连接,动环座63插接于弹性固定环61,且与弹性固定环61之间设置有弹簧62,动环座63的外侧面与第一檐611的内侧面接触连接,动环座63的靠近静环5的端部轴向延伸有第二檐631;动环4嵌装于动环座63,且动环4背离静环5的一端的侧面与第二檐631的内侧面接触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固定环61与轴套1固定连接为一体,动环座63通过弹簧62被挤压至动环4上,通过动环座63与轴套1之间滑动连接,实现通过弹簧62使得动环座63在轴套1上轴向移动,并通过第一檐611将动环座63部分包裹,使得弹簧62始终处于动环座63与弹性固定环61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弹簧62不与介质接触,避免了弹簧62出现的堵塞的缺陷,弹簧62材料选用316l合金。
24.参照图2,还包括有第一销钉64;动环座63背离动环4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销孔632,弹性固定环61靠近动环4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销孔612,第一销钉64插接于第一销孔632和第二销孔612,且与第一销孔632之间间隙配合,与第二销孔612之间过盈配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销钉64实现将动环座63插接于弹性固定环61,第一销钉64的轴心线与轴套1的轴心线平行,第一销钉64与第二销孔612之间设置过盈配合,有利于传动,第一销钉64与第一销孔632之间设置间隙配合,实现动环座63相对于第一销钉64轴向滑动,设置第一销孔632和所述第二销孔612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一销钉64的长度,避免使用过程中第一销钉64破裂。
25.参照图2,静环座组件7包括静环座71;静环座71靠近动环4的端部轴向延伸有第三檐711,静环座71的外侧面和第三檐711均与泵体31固定连接;静环5的一端与动环4接触连接,静环5的另一端与静环座71固定连接,且静环5的外侧面与第三檐71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动环4靠近静环座71的端部伸入至第三檐711内,且动环4靠近静环座71的端部的外侧面与第三檐711的内侧面接触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静环5与静环座71之间设置有第二销钉51,实现静环5与静环座71的固定连接,静环座71与泵体31之间设置有第三销钉712,实现静环座71与泵体31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三檐711将动环4与静环5接触的密封端面包裹,减少了介质对动环4的挤压力,避免了密封端面混入杂质颗粒的目的。
26.参照图2,第一檐611的内侧面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111,确保静环5与动环4接触的密封端面与流体介质完全隔离;第三檐711与动环4接触的内侧面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7111,确保弹簧62与流体介质完全隔离,第一密封圈6111和第二密封圈7111材料选用氟橡胶。
27.参照图1,泵体31与泵盖2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9,泵体31与泵盖2之间还设置有防转销钉10。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渣浆泵机械密封结构的密封原理如下:
29.在泵体31两侧对称设置静环座71、静环5,工作时静环座71和静环5相对于泵体31静止,在两个静环5的两侧依次对称设置动环4、动环座63、弹簧62以及弹性固定环61,工作时动环4、动环座63、弹簧62以及弹性固定环61跟随着轴套1转动,动环4的两端分别被第二檐631和第三檐711包裹,减少了动环4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介质对动环4的挤压力,避免密封端面混入杂质颗粒,弹簧62挤压动环座63,动环座63挤压动环4,进而动环4挤压静环5形成密封端面,第一檐611将动环座63部分包裹,实现将弹簧62与介质隔离,避免弹簧62在工作时出现堵塞,冷却水从进水通道81进入空腔331,进而通过导流套32流向静环5,再通过空腔331流向另外一个静环5,最终从出水通道82中流出,将热量带走,在实际使用时,靠近介质侧的静环座71、静环5、动环4、动环座63以及弹性固定环61构成一级密封,剩余的与介质侧相对的静环座71、静环5、动环4、动环座63以及弹性固定环61构成二级密封。
3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