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0705发布日期:2022-04-14 21:1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中空节能玻璃加工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


背景技术:

2.现行中空玻璃自动打胶机供胶系统多为采用液压站驱动油缸作用在胶缸上,使胶产生压力。这种方式控制简单,但是打胶压力不稳定,响应时间长,胶的粘稠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对打胶影响大;此外现有的丝杠配比供胶系统,保障了不同尺寸和腔体厚度的中空玻璃涂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上述现行供胶系统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即上述供胶系统均为非连续性供胶,都是将a胶和b胶分别从原容器中泵出一定量后将泵出的部分按照涂胶需求比例挤出经过混胶结构充分混合后再涂至中空玻璃进行封胶的,为更准确地控制涂胶时的胶量,保持涂胶压力的稳定,配比泵的胶缸体积一般都不会太大,这就必然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即泵出的胶总有用完的时候,需要再次泵取补充a胶和b胶,而在玻璃涂胶过程中停顿补胶将影响涂胶效果和涂胶效率。应对方式普遍为两种,其一为无视自动涂胶中的影响,涂胶结束后人为修补因停顿补胶造成的不良效果;其二为采用提前预估存胶余量(此法前提是泵取量和出胶量的精准控制,丝杠配比供胶系统可做到),在涂胶转角的位置主动补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包括胶缸,所述胶缸的两端分别设有胶缸座和胶缸盖,所述胶缸的一侧设有胶路管,所述胶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胶缸座、胶缸盖连接,所述胶缸座内的胶路内置同向安装的单向阀a和单向阀b,所述单向阀a的外侧设有泵胶入口,所述泵胶入口通过所述单向阀a与所述胶缸座内的腔体a连通,所述腔体a通过所述单向阀b与所述胶路管内的腔体b连通,所述腔体b与胶缸盖内的腔体c连通,所述腔体c与所述胶缸盖一侧的泵胶出口连通,所述腔体c的外侧设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所述胶缸盖连接,所述密封座内设有密封压盖;
6.所述腔体a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腔体c、密封座、密封压盖与铰接接头连接,所述铰接接头与套筒直线推杆的一侧连接,所述套筒直线推杆的另一侧设有滚珠丝杠螺母,所述滚珠丝杠螺母与滚珠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一端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通过减速机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胶缸盖通过导向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柱上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连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装有滚动轴承,所述导向连接柱通过活塞导向板及固定卡环与所述套筒直线推杆的外壁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座安装板与所述导向连接柱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b的外侧设有单向阀丝堵,所述单向阀丝堵与所述胶缸座的一侧螺纹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腔体a的截面积为活塞连杆截面积的2倍。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柱上安装有上换向传感器和下换向传感器。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柱至少为四根。
1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柱均与所述滚珠丝杠平行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柱上安装有滑动轴承。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通过将腔体a、腔体b和腔体c共同连接成换型胶路,胶缸活塞在腔体a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构成一个柱塞泵系统,具备启停可控、连续供胶功能,实现了中空玻璃自动打胶机无需补胶,可连续不间断进行涂胶作业,提高了自动打胶机产出效率,保障了中空玻璃涂胶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的立体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的正视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胶缸,2、胶缸座,3、胶缸盖,4、胶路管,5、单向阀a,6、单向阀b,7、泵胶入口,8、腔体a,9、腔体b,10、腔体c,11、泵胶出口,12、密封座,13、密封压盖,14、活塞,15、活塞连杆,16、铰接接头,17、套筒直线推杆,18、滚珠丝杠螺母,19、滚珠丝杠,20、联轴器,21、减速机,22、伺服电机,23、固定板,24、导向连接柱,25、轴承座,26、滚动轴承,27、活塞导向板,28、固定卡环,29、轴承座安装板,30、单向阀丝堵,31、上换向传感器,32、下换向传感器,33、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打胶机连续供胶泵,包括胶缸1,所述胶缸1的两端分别设有胶缸座2和胶缸盖3,所述胶缸1的一侧设有胶路管4,所述胶路管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胶缸座2、胶缸盖3连接,胶缸盖3和胶缸座2将胶缸1和胶路管4夹在中间行成腔体a 8和腔体b 9,所述胶缸座2内的胶路内置同向安装的单向阀a 5和单向阀b 6,所述单向阀a 5的外侧设有泵胶入口7,所述泵胶入口7通过所述单向阀a 5与所述胶缸座2内的腔体a 8连通,所述腔体a 8通过所述单向阀b 6与所述胶路管4内的腔体b 9连通,所述腔
体b 9与胶缸盖3内的腔体c 10连通,所述腔体c 10与所述胶缸盖3一侧的泵胶出口11连通,腔体a 8、腔体b 9和腔体c 10共同连接成换型胶路,所述腔体c 10的外侧设有密封座12,所述密封座12与所述胶缸盖3连接,所述密封座12内设有密封压盖13;
23.所述腔体a 8内设有活塞14,所述活塞14与活塞连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连杆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腔体c 10、密封座12、密封压盖13与铰接接头16连接,所述铰接接头16与套筒直线推杆17的一侧连接,所述套筒直线推杆17的另一侧设有滚珠丝杠螺母18,所述滚珠丝杠螺母18与滚珠丝杠19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9的一端与联轴器20连接,所述联轴器20通过减速机21与伺服电机22连接,滚珠丝杠19随伺服电机22正反旋转运动,滚珠丝杠螺母18则随之做轴向直线运动,滚珠丝杠螺母18通过套筒直线推杆17与铰接接头16固连,进而活塞14在腔体a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构成一个柱塞泵系统;所述减速机21与固定板23固定连接,所述胶缸盖3通过导向连接柱24与所述固定板23连接,组成一框架体,即连续供胶泵机体。
2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连接柱24上靠近所述固定板23的一侧固连安装有轴承座25,所述轴承座25上装有滚动轴承26,所述导向连接柱24通过活塞导向板27及固定卡环28与所述套筒直线推杆17的外壁连接,起到调心辅助导向作用。
2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25通过轴承座安装板29与所述导向连接柱24固定连接。
2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b6的外侧设有单向阀丝堵30,所述单向阀丝堵30与所述胶缸座2的一侧螺纹连接。
2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腔体a8的截面积为活塞连杆15截面积的2倍。
2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连接柱24与套筒直线推杆17往复运动相对应的极限位置分别安装有上换向传感器31和下换向传感器32,为伺服电机22正反转换向提供自动换向信号。
2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连接柱24至少为四根。
3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连接柱24均与所述滚珠丝杠19平行设置。
3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连接柱24上安装有滑动轴承33。
32.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3.在具体使用时,通过由伺服电机定速旋转驱动滚珠丝杠螺母匀速直线运动,进而控制供胶柱塞泵活塞匀速推拉运动,保障了出胶流量的稳定性。控制胶缸腔体a截面积为活塞连杆截面积的2倍,记活塞连杆截面积为s,腔体a截面积为2s,则可保证活塞前进时和后退时实际出胶流量一致。具体实现流程:首先初装使用时,需连续泵胶排除胶路及腔体内的空气,整个胶路充满胶时,伺服电机正转活塞前推,单向阀a封闭,单向阀b打开,活塞将腔体a内的胶推入腔体b进一步进入腔体c,腔体c随活塞前推扩容,体积为2s*l-s*l=s*l,如记l为单位时间行程即活塞行进速度,则活塞前推运动实际出胶口单位时间出胶量为s*l,活塞运动触发下换向传感器信号,伺服电机换向以正转时相同的转速反转,活塞则同样速度后退,此时单向阀b封闭,单向阀a打开,从泵胶入口将原料胶筒内的胶液泵入腔体a的同时将腔体c内的胶部分挤出泵胶出口,同样可得出单位时间出胶流量为s*l。综上可得到预期结果,如伺服电机不间断上述定速换向旋转,连续供胶泵将以同样的出胶速度连续不断供胶。
34.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腔体a、腔体b和腔体c共同连接成换型胶路,胶缸活塞在腔体a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构成一个柱塞泵系统,具备启停可控、连续供胶功能,实现了中空玻璃自动打胶机无需补胶,可连续不间断进行涂胶作业,提高了自动打胶机产出效率,保障了中空玻璃涂胶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