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2234发布日期:2022-03-16 23:2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吸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吸叶轮泵。


背景技术:

2.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叶轮泵属于泵的一种,其工作时通过叶轮带动液体高速旋转,把机械能传递给液体,并利用液体转动时的离心运动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现有的叶轮泵是通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使得泵水腔内产生真空,然后将液体从入液口进入泵水腔,在叶轮的带动下通过出液口流出。但是现有叶轮泵的进水口高于液面时,叶轮泵的叶轮在旋转时,使得内部的空气不易排出,这样外部的液体不易被吸入,往往是先向叶轮泵内注入水,人工将内部的空气排完,这样费时费力,造成叶轮泵的工作效率较低,不利于现场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叶轮泵,用于快速将泵内的空气排出,使得液体能及时的被吸入到泵内,提高叶轮泵的工作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5.一种自吸叶轮泵,包括叶轮泵体,叶轮泵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电机体,电机体内设有通过转轴相互连接的叶轮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叶轮泵体的端部密闭设有隔膜泵体,隔膜泵体包括安装座,安装座本体内滑动套接有收扩组件,收扩组件与安装座内壁构成第一出水腔,第一出水腔与出水导管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由安装座本体构成的节流孔,第一出水腔通过单向水流结构与进水导管接通,进水导管与叶轮泵体的泵水腔接通,出水导管与出水口接通,转轴与收扩组件之间连接有悬浮组件,悬浮组件在第一出水腔内水压作用下控制收扩组件停止或动作。
6.与现有技术相比,目前的叶轮泵在进水口高出液面时,其内部的空气排完的效果不佳,往往需要向内部先注水,将内部空气排完,这样叶轮的旋转才能将外部的水吸入;本方案中,在叶轮泵体的端部密封安装有隔膜泵体,在叶轮泵工作初始阶段,电机体内转轴低速转动,转轴带动悬浮组件和叶轮组件同时转动,收扩组件在悬浮组件的驱动下,产生一张一合的收扩状态,先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内部的空气排出完后,第一出水腔产生真空状态,将外部的水从叶轮泵体的泵水腔处经进水导管吸入,再经单向水流结构后被挤压到第一出水腔,由于节流孔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水腔内的水流出量很少,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内堆积产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增大,进而改变悬浮组件的悬浮状态,使得悬浮组件停止对收扩组件的驱动,收扩组件开始停止对内部源水的挤压,由于叶轮泵体内的空气被排出,叶轮组件的转动便能直接将泵水腔内的水驱动至出水口,节流孔的节流效果使得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收扩组件在第一出水腔内稳定的水压范围内不会发生一张一合的动作,延长了收扩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将内部的空气排净,使得叶轮泵即使位于液面之上,也能较好的将水吸入并泵出,无需人为向内部注水排气,省
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叶轮泵体的作业效率。
7.优选的,所述悬浮组件包括基础磁环、悬浮磁环、驱动套、复位弹簧及偏心座,转轴与驱动套固定连接,基础磁环嵌入在驱动套上,悬浮磁环固定套接在偏心座外壁上且位于驱动套内,偏心座一端贯穿基础磁环并延伸至基础磁环外侧,且与收扩组件连接,偏心座另一端与转轴滑动套接,复位弹簧一端作用于偏心座,另一端作用于驱动套底部内壁,基础磁环和悬浮磁环的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控制收扩组件停止或动作。本方案中,转轴带动驱动套转动,驱动套带动基础磁环跟随转动,叶轮泵体工作的初期,基础磁环与悬浮磁环的间距很小,此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基础磁环的转动能驱动悬浮磁环跟随转动,由于悬浮磁环固定在偏心座上,悬浮磁环的转动使得偏心座转动,这样偏心座驱动收扩组件一张一合的动作,将内部的空气排出,使得第一出水腔内产生真空状态,并将外部的水从叶轮泵体的泵水腔处经进水导管吸入,再经单向水流结构后被挤压到第一出水腔,由于节流孔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水腔内的水流出量很少,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内堆积产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增压,直至水压增大到能克服悬浮弹簧的弹力时,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驱动收扩组件向进水口方向推动,使得偏心座与转轴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得基础磁环与悬浮磁环之间的间距增大,直至两个磁环之间不会有磁场反应时,基础磁环的转动便不能带动悬浮磁环继续跟随转动,偏心座也不再驱动收扩组件动作,由于叶轮泵体内的空气已经被完全排除,并且将水吸入到叶轮泵体内的腔道,这样叶轮组件就能高效的将水泵出。
8.优选的,所述收扩组件包括悬浮感压板、增压隔膜、支撑板、悬浮弹簧及固定套,悬浮感压板周向与安装座本体构成的套筒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悬浮感压板一端与支撑板连接且与安装座内壁之间构成第一出水腔,支撑板周向与安装座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增压隔膜周向密封压紧于支撑板与固定套之间,悬浮弹簧一端作用于叶轮泵体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撑板上,增压隔膜与支撑板之间构成有增压腔,增压隔膜连接有推架,推架通过偏心杆与偏心座连接。本方案中,在叶轮泵体动作时,偏心座的转动带动偏心杆做偏心旋转,偏心杆的旋转带动推架做跟随运动,推架推动增压隔膜一张一合的动作,将叶轮泵体内的空气排出完后,并吸入一部分水到第一出水腔,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内堆积产生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增大,直至水压增大到能克服悬浮弹簧的弹力时,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驱动悬浮感压板在套筒内向进水口方向滑动,悬浮感压板再推动支撑板沿着安装座内腔壁向进水口方向滑动并压缩悬浮弹簧,在偏心杆的作用下,带动偏心座与转轴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得基础磁环与悬浮磁环之间的间距增大,直至两个磁环之间不会有磁场反应时,基础磁环的转动便不能带动悬浮磁环继续跟随转动,偏心座也不再驱动收扩组件动作,由于叶轮泵体内的空气已经被完全排除,并且将水吸入到叶轮泵体内的腔道,这样叶轮组件就能高效的将水泵出。
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腔与增压腔之间通过出水单向阀瓣接通,出水单向阀瓣固定在悬浮感压板底部端面上,增压腔通过进水单向阀瓣与进水导管接通,进水单向阀瓣固定在支撑板端面且位于出水单向阀瓣周向。进水单向阀瓣只允许水从进水管道进入到增压腔内,避免从增压腔发生倒流的情况;出水单向阀瓣只允许增压隔膜将增压腔内的水泵至第一出水腔,避免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发生倒流,影响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力。
10.优选的,所述悬浮感压板周向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支撑板周向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可以避免进水管道内的水由悬浮感压板周向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出水腔内,第二
密封圈可以避免水进入到电机体内,进而影响内部驱动组件的正常工作。
11.优选的,还包括保压组件,所述保压组件安装在出水导管上,所述保压组件包括具有内腔的阀座、控制杆、保压感压板、保压弹簧,阀座与出水导管外壁连接,阀座内设有第二出水腔,保压感压板位于阀座内且与阀座内壁密封滑动连接,阀座顶端设有阀盖,阀盖与保压感压板之间构成大气腔且阀盖上设有大气孔,保压弹簧一端作用于阀盖,另一端作用于保压感压板上,控制杆下端设有过水槽,第二出水腔通过出水流道与泵水腔接通,控制杆一端与保压感压板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出水导管内且用于密封或者接通封水套环处水路。本方案中,由泵水腔泵出来的水进入到第二出水腔内,第二出水腔的水压作用在保压感压板上,第二出水腔内水压足以克服大气腔内气压及保压弹簧的弹力时,控制杆上移,直至过水槽与第二出水腔接通时,第二出水腔内的水由出水口泵出,保压组件能有效保证第二出水腔内的水压力值在允许范围内,第二出水腔的水压力值与第一出水腔的水压力值是相同的,由于两者之间的水路是导通的,这样便能保证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力值在稳定范围内,使得基础磁环与悬浮磁环能处在控制的距离范围内,这样收扩组件不会发生动作,有效的保证增压隔膜的使用寿命。
12.优选的,所述保压感压板周向套设有第三密封圈,控制杆周向套设有第四密封圈。第三密封圈避免第二出水腔内的水进入到大气腔内,第四密封圈可以避免第二进水腔内的水压在未克服保压弹簧弹力及大气腔内压力时,提前进入到出水导管内,提高封水套环处的密封效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第二出水腔的水压与第一出水腔的水压相同,使得悬浮组件能维持悬浮状态,收扩组件也不会动作,有利于延长收扩组件内增压隔膜的使用寿命。
13.优选的,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绕设在转轴周向的叶轮,叶轮呈螺旋形设置。
14.优选的,所述叶轮周向设有叶轮套,叶轮套上分布有同时与第二出水腔接通的辅助喷口、主喷口。设置两个喷口,可以提高叶轮泵的泵水效率。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在叶轮泵体的端部密封安装有隔膜泵体,在叶轮泵工作初始阶段,电机体内转轴低速转动,转轴带动悬浮组件和叶轮组件同时转动,收扩组件在悬浮组件的驱动下,产生一张一合的收扩状态,先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内部的空气排出完后,第一出水腔产生真空状态,将外部的水从叶轮泵体的泵水腔处经进水导管吸入,再经单向水流结构后被挤压到第一出水腔,由于节流孔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水腔内的水流出量很少,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内堆积产生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增大,引起基础磁环与悬浮磁环之间的间距扩大,使得悬浮组件停止对收扩组件的驱动,收扩组件开始停止对内部源水的挤压,由于叶轮泵体内的空气被排出,叶轮组件的转动便能直接将泵水腔内的水泵至出水口,节流孔的节流效果使得第一出水腔内的水压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收扩组件在第一出水腔内稳定的水压范围内不会发生一张一合的动作,延长了收扩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将内部的空气排净,使得叶轮泵即使位于液面之上,也能较好的将水吸入并泵出,无需人为向内部注水排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叶轮泵体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a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收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的平面结构图;
22.图6为图5中b-b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01-出水口,02-阀座,03-出水管道,04-隔膜泵体,05-电机体,06-叶轮泵体,07-进水口,08-进水导管,09-叶轮组件,10-驱动组件,11-驱动套, 12-转轴,13-复位弹簧,14-悬浮磁环,15-基础磁环,16-偏心座,17-收扩组件, 18-套筒,19-第一密封圈,20-悬浮感压板,21-第一出水腔,22-安装座,23-节流孔,24-悬浮弹簧,25-封水套环,26-保压弹簧,27-大气孔,28-阀盖,29-大气腔, 30-保压感压板,31-第四密封圈,32-第三密封圈,33-固定套,34-叶轮套,35
‑ꢀ
辅助喷口,36-环形流道,37-叶轮,38-主喷口,39-出水流道,40-第二出水腔, 41-控制杆,42-进水单向阀瓣,43-出水单向阀瓣,44-推架,45-增压腔,46-第二密封圈,47-偏心杆,48-第五密封圈,49-出水导管,50-进水管道,51-增压隔膜, 52-支撑板,53-过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如图1-6所示,一种自吸叶轮37泵,包括叶轮泵体06,叶轮泵体06上设有进水口07、出水口01、电机体05,电机体05内设有通过转轴12相互连接的叶轮组件09和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通过转轴12驱动叶轮组件09转动,对泵水腔内的水进行泵出,所述叶轮泵体06的端部密闭设有隔膜泵体04,隔膜泵体04包括安装座22,安装座22为带内腔的筒状结构,安装座22本体内滑动套接有收扩组件17,收扩组件17与安装座22之间能发生相对滑动,安装座22 的壁内设有进水管道50和出水管道03,进水管道50密封套接在进水导管08内,出水管道03密封套接在出水导管49内,收扩组件17与安装座22内壁构成第一出水腔21,第一出水腔21与出水导管49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由安装座22本体构成节流孔23,第一出水腔21通过单向水流结构与进水导管08接通,进水导管 08与叶轮泵体06的泵水腔接通,出水导管49与出水口01接通,转轴12与收扩组件17之间连接有悬浮组件,悬浮组件在第一出水腔21内水压作用下控制收扩组件17停止或动作。
29.本实施例中,在叶轮泵体06的端部密封安装有隔膜泵体04,在叶轮泵工作初始阶段,电机体05内转轴12低速转动,转轴12带动悬浮组件和叶轮组件 09同时转动,收扩组件17在悬浮组件的驱动下,产生一张一合的收扩状态,先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内部的空气排出完后,第一出水腔21产生真空状态,将外部的水从叶轮泵体06的泵水腔处经进水导管08吸入,再经单向水流结构后被挤压到第一出水腔21,由于节流孔23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流出量很少,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21内堆积产生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 21内的水压增大,进而改变悬浮组件的悬浮状态,使得悬浮组件停止对收扩组件17的驱动,收扩组件17开始停止对内部源水的挤压,由于叶轮泵体06内的空气被排出,叶轮组件09的转动便能直接将泵水腔内的水泵至出水口01,节流孔23的节流效果使得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收扩组件 17在第一出水腔21内稳定的水压范围内不会发生一张一合的动作,延长了收扩组件17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将内部的空气排净,使得叶轮泵即使位于液面之上,也能较好的将水吸入并泵出,无需人为向内部注水排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叶轮泵体06的作业效率。
30.实施例2
31.如图1-6所示,具体的,所述悬浮组件包括基础磁环15、悬浮磁环14、驱动套11、复位弹簧13及偏心座16,转轴12与驱动套11固定连接,基础磁环 15嵌入在驱动套11上,悬浮磁环14固定套33接在偏心座16外壁上且位于驱动套11内,偏心座16一端贯穿基础磁环15并延伸至基础磁环15外侧,且与收扩组件17连接,偏心座16另一端与转轴12滑动套接,复位弹簧13一端作用于偏心座16,另一端作用于驱动套11底部内壁,基础磁环15和悬浮磁环14的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控制收扩组件17停止或动作。本方案中,转轴12带动驱动套 11转动,驱动套11带动基础磁环15跟随转动,叶轮泵体06工作的初期,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的间距很小,此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基础磁环15的转动能驱动悬浮磁环14跟随转动,由于悬浮磁环14固定在偏心座16上,悬浮磁环 14的转动使得偏心座16转动,这样偏心座16驱动收扩组件17一张一合的动作,将内部的空气排出,使得第一出水腔21内产生真空状态,并将外部的水从叶轮泵体06的泵水腔处经进水导管08吸入,再经单向水流结构后被挤压到第一出水腔21,由于节流孔23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流出量很少,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21内堆积产生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增压,直至水压增大到能克服悬浮弹簧24的弹力时,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驱动收扩组件17向进水口07方向推动,使得偏心座16与转轴1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得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之间的间距增大,直至两个磁环之间不会有磁场反应时,基础磁环15的转动便不能带动悬浮磁环14继续跟随转动,偏心座 16也不再驱动收扩组件17动作,由于叶轮泵体06内的空气已经被完全排除,并且将水吸入到叶轮泵体06内的腔道,这样叶轮组件09就能高效的将水泵出。
32.具体的,所述收扩组件17包括悬浮感压板20、增压隔膜51、支撑板52、悬浮弹簧24及固定套33,安装座22内壁上一体成型一个套筒18,悬浮感压板 20周向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9,悬浮感压板20滑动套接在套筒18内,支撑板52周向套设有第二密封圈46。第一密封圈19可以避免进水管道50内的水由悬浮感压板20周向的间隙进入到第一出水腔21内,第二密封圈46可以避免水进入到电机体05内,进而影响内部驱动组件10的正常工作;悬浮感压板20一端与支撑板52一体成型连接且与安装座22内壁之间构成第一出水腔21,支撑板52周向与安装座22内壁滑动连接,增压隔膜51周向密封压紧于支撑板52与
固定套33之间,悬浮弹簧24一端作用于叶轮泵体06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撑板52上,增压隔膜51与支撑板52之间构成有增压腔45,增压隔膜51连接有推架44,推架44通过偏心杆47与偏心座16连接。
33.本实施例中,在叶轮泵体06动作时,偏心座16的转动带动偏心杆47做偏心旋转,偏心杆47的旋转带动推架44做跟随运动,推架44推动增压隔膜51一张一合的动作,将叶轮泵体06内的空气排出完后,并吸入一部分水到第一出水腔21,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21内堆积产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21 内的水压增大,直至水压增大到能克服悬浮弹簧24的弹力时,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驱动悬浮感压板20在套筒18内向进水口07方向滑动,悬浮感压板20再推动支撑板52沿着安装座22内腔壁向进水口07方向滑动并压缩悬浮弹簧24,在偏心杆47的作用下,带动偏心座16与转动座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得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之间的间距增大到一定范围内时,当两个磁环之间不会有磁场反应,基础磁环15的转动便不能带动悬浮磁环14继续跟随转动,偏心座16 也不再驱动收扩组件17动作,由于叶轮泵体06内的空气已经被完全排除,并且将水吸入到叶轮泵体06内的腔道,这样叶轮组件09就能高效的将水泵出。
34.实施例3
35.如图1-6所示,具体的,所述第一出水腔21与增压腔45之间通过出水单向阀瓣43接通,出水单向阀瓣43固定在悬浮感压板20底部端面上,悬浮感压板20上设有连通增压腔45与第一出水腔21的出水孔,出水单向阀瓣43的周边覆盖该出水孔;增压腔45通过进水单向阀瓣42与进水导管08接通,进水单向阀瓣42固定在支撑板52端面且位于出水单向阀瓣43周向,悬浮感压板20上设有连通增压腔45与进水管道50的进水孔,进水单向阀瓣42的周边覆盖该进水孔。进水单向阀瓣42只允许水从进水管道50进入到增压腔45内,避免从增压腔45 发生倒流的情况;出水单向阀瓣43只允许增压隔膜51将增压腔45内的水泵至第一出水腔21,避免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发生倒流,影响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力。
36.实施例4
37.如图1-6所示,具体的,还包括保压组件,所述保压组件安装在出水导管49 上,所述保压组件包括具有内腔的筒状阀座02、控制杆41、保压感压板30、保压弹簧26,阀座02与出水导管49外壁连接,阀座02内设有第二出水腔40,保压感压板30位于阀座02内且与阀座02内壁密封滑动连接,阀座02顶端设有阀盖28,阀盖28与保压感压板30之间构成大气腔29且阀盖28上设有大气孔27,保压弹簧26一端作用于阀盖28,另一端作用于保压感压板30上,控制杆41下端设有过水槽53,第二出水腔40通过出水流道39与泵水腔接通,控制杆41一端与保压感压板3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出水导管49内且用于密封或者接通封水套环25处水路。由泵水腔泵出来的水进入到第二出水腔40内,第二出水腔40 的水压作用在保压感压板30上,第二出水腔40内水压足以克服大气腔29内气压及保压弹簧26的弹力时,控制杆41上移,直至过水槽53与第二出水腔40接通时,第二出水腔40内的水由出水口01泵出,保压组件能有效保证第二出水腔 40内的水压力值在允许范围内,第二出水腔40的水压力值与第一出水腔21的水压力值是相同的,由于两者之间的水路是导通的,这样便能保证第一出水腔 21内的水压力值在稳定范围内,使得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能处在控制的距离范围内,这样收扩组件17不会发生动作,有效地保证增压隔膜51的使用寿命。
38.具体的,所述保压感压板30周向套设有第三密封圈32,控制杆41周向套设有第四
密封圈31。第三密封圈32避免第二出水腔40内的水进入到大气腔29 内,第四密封圈31可以避免第二进水腔内的水压在未克服保压弹簧26弹力及大气腔29内压力时,提前进入到出水导管49内,提高封水套环25处的密封效果,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第二出水腔40的水压与第一出水腔21的水压相同,使得悬浮组件能维持悬浮状态,收扩组件17也不会动作,有利于延长收扩组件17内增压隔膜51的使用寿命。
39.实施例5
40.如图6所示,具体的,所述叶轮组件09包括绕设在转轴12周向的叶轮37,叶轮37呈螺旋形设置;所述叶轮37周向设有叶轮套34,叶轮套34上分布有同时与第二出水腔40接通的辅助喷口35、主喷口38,两喷口通过环形流道36、出水流道39与第二出水腔40接通,设置两个喷口,可以提高叶轮37泵的泵水效率。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叶轮泵体06工作的初期,转速较低,转轴12的转动带动驱动套11跟随转动,驱动套11带动基础磁环15转动,而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的间距很小,此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基础磁环15的转动能驱动悬浮磁环14跟随转动,由于悬浮磁环14固定在偏心座16上,悬浮磁环14的转动使得偏心座16转动,偏心座16的转动带动偏心杆47做偏心旋转,偏心杆47的旋转带动推架44做跟随运动,推架44带动增压隔膜51对增压腔45进行挤压和拉阔,使得增压隔膜51一张一合的动作,将叶轮泵体06内部的空气完全排出,使得第一出水腔21内产生真空状态,增压腔45拉阔时,并将外部的水从叶轮泵体 06的泵水腔处经进水导管08、进水管道50、进水单向阀瓣42吸入到增压腔45 内,增压腔45被挤压时,增压腔45内的水再经单向出水阀瓣被挤压到第一出水腔21,由于节流孔23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流出量很少,这样大量的水在第一出水腔21内堆积产憋压状态,使得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增压,直至水压增大到能克服悬浮弹簧24的弹力时,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作用在悬浮感压板20上,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驱动悬浮感压板20在套筒18内向进水口07方向滑动,悬浮感压板20再推动支撑板52沿着安装座22内腔壁向进水口07方向滑动并压缩悬浮弹簧24,在偏心杆47的作用下,带动偏心座16 与转轴12之间发生横向的相对位移,使得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大,直至该距离增大到一定范围内时,使得两个磁环之间不再有磁场反应,这样基础磁环15的转动便不能带动悬浮磁环14继续跟随转动,从而偏心座16也不再偏心杆47转动,增压隔膜51的挤压、拉阔动作停止,此时由于叶轮泵体06内的空气已经被完全排除,并且将水吸入到叶轮泵体06内的腔道,这样叶轮组件09就能高效的将水泵出;同时第二出水腔40的水压力值与第一出水腔 21的水压力值是相同的,由于两者之间的水路是导通的,这样便能保证第一出水腔21内的水压力值在稳定范围内,使得基础磁环15与悬浮磁环14能处在控制的距离范围内,这样增压隔膜51不会发生动作,有效的保证增压隔膜51的使用寿命。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