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1005发布日期:2022-04-09 09:3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循环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扇。


背景技术:

2.循环扇能将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现有的循环扇中,大部分的俯仰调节机构都是在机头网罩后壳的后部安装,因此机头重心偏离整个机体,对于整机的平衡性和摆头传动结构的压力非常大,而且还会影响风扇头的出风效果。而且现有循环扇的机头俯仰调节机构以及摇头机构通常采用连杆、齿轮件或弹片等组件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下,俯仰机构的结构比较复杂,装配效率低,导致循环扇的维护保养困难,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全方位送风,送风角度大、送风角度控制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容易拆装、维护方便、成本低的循环扇。
4.一种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所述扇头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组件和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支架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一端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组件以及承托所述扇头组件;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一端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组件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扇头组件相对所述支架组件转动。
5.本技术公开的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支架组件、支撑组件以及角度调节组件。其中,扇头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组件和送风组件。送风组件包括扇叶组件、风扇电机以及风网组件。风网组件与风道壳体组件连接,扇叶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与风网组件围合形成的容腔内,风扇电机驱动扇叶组件转动。角度调节组件部分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部分设置在支架组件上。在角度调节组件的作用下,扇头组件能相对支架转动。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支架组件连接,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支架组件,并进而支撑扇头组件。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组件,使循环扇的扇头组件能进行上下俯仰角度的送风,从而增大了循环扇的送风面积,提高循环扇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第二俯仰连接件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风道壳体组件以及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转动。
7.上述的循环扇,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第二俯仰连接件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其中,风道壳体组件上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俯仰连接件与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能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转动。第一驱动装置还与第二俯仰连接件紧配连接,且第二俯仰连接件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转动时驱动第二俯仰连接件,而第二俯仰连接件由于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在反作用力下驱使第一驱动装置俯仰转动,从
而驱使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风道壳体组件转动。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可靠性好。
8.可选地,第一俯仰连接件与第二俯仰连接件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俯仰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俯仰角度限制,最终实现风道壳体组件相对支架组件俯仰转动角度调整限制。
9.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上,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俯仰连接件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俯仰连接件连接,第一俯仰连接件和第二俯仰连接件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俯仰连接件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转动时,第一限位部能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10.可选地,第一俯仰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限位部,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部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内,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第二本体卡合于第一限位凹槽并使第二限位部能与第一限位部相抵。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循环扇还包括摇头组件,所述摇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能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
12.上述的循环扇还包括摇头组件,摇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能相对第二壳体组件转动。第二壳体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从而固定摇头组件的第二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与支架组件连接,从而使与支架组件连接的扇头组件能相对支撑组件左右转动。通过在循环扇中设置摇头组件,使循环扇的扇头组件具备了相对支撑组件左右摇头的功能,从而使循环扇同时具备了上下俯仰摇头和左右摇头的功能,送风面积能进一步扩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头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件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或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能驱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
14.上述的循环扇中,进一步地,摇头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转动连接件。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或第一壳体组件上。第二驱动装置的转轴与第二壳体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中的另外一个连接。并且转动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壳体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连接。转动连接件与第一壳体组件连接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的第二接触面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因此,当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上时,驱动与转轴连接的第一壳体组件相对第二壳体组件转动。当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上时,由于转轴与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从而在转动力的反作用下,驱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壳体组件相对转动。上述循环扇中,摇头机构的结构设计简单,部件少,成本低,容易装配,能够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及产品的使用寿命。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
16.上述的循环扇,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能相对第二连接部转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件分别与第一壳体组件以及第二壳体组件连接。
17.可选地,固定件为锁紧件、螺栓件、卡扣件、胶粘件、焊接件的其中任意一种形式。通过转动连接件与固定件的配合,以实现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能够优化循环扇的结构。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为轴承件。
19.上述的循环扇中,转动连接件为轴承件。可选地,轴承件为径向承载轴承件或轴向承载轴承件,如滚珠轴承或推力轴承。通过设置轴承件实现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性好,有利于节省空间,结构更紧凑。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还设有多个钢珠容置槽和钢珠,所述钢珠容置槽沿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钢珠分别置于所述钢珠容置槽,所述钢珠至少部分凸出所述钢珠容置槽,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钢珠相适配的凹陷部,所述钢珠凸出所述钢珠容置槽的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陷部上。
21.上述的循环扇中,第二壳体组件上还设有多个钢珠容置槽,钢珠容置槽沿第二壳体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优选地,钢珠容置槽的数量为个。钢珠分别放置于钢珠容置槽内,并通过在第一壳体组件的相对应位置设置与钢珠形状相适配的凹陷部,从而使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时,凹陷部能覆盖钢珠凸出钢珠容置槽部分,从而增加了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转动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组件,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杆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支撑杆件相适配的插接口,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件插入所述插接口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连接。
23.上述循环扇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组件,支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杆件,并通过第二壳体组件上相对应的插接口,将支撑杆件通过螺纹连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实现与第二壳体组件的装配。
24.可选地,支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件,至少两个支撑杆件之间可伸缩活动连接,从而方便调节循环扇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
25.可选地,支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设置至少三个与支撑杆件相对应的插接口,支撑杆件分别插入第二壳体组件上对应的插接口处,从而提高了支撑组件对扇头组件的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和活动连接件,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扇头组件相适配的容置槽,所述活动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杆组件以及所述底座,所述活动连接件用于使所述支撑杆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并使所述扇头组件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27.上述的循环扇,支撑组件还包括底座和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分别与支撑杆组件以及底座连接,活动连接件用于使支撑组件能相对底座活动,并使支撑杆组件上的扇头组件能折叠并容置于底座的容置槽内,从而提高了循环扇收纳的便利性,有利于节省空间。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式连接。
29.上述的循环扇中,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二支撑与角度调节组件连接,第二支架能支撑和固定扇头组件,并使扇头组件在角度调节组件的作用下相对支架组件转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可拆式连接。通过将支架组件可拆式地设置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方便扇头组件在支架组件上的安装与拆卸,方便维修。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扇的结构爆炸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扇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俯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俯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摇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9.100扇头组件,110风道壳体组件,120送风组件;
40.200支架组件,210第一支架,220第二支架;
41.300支撑组件,310支撑杆组件,320底座;
42.400角度调节组件,410第一俯仰连接件,4101第一限位部,4102第一本体,4103第一限位凹槽,420第二俯仰连接件,4201第二限位部,4202第二本体,430第一驱动装置;
43.500摇头组件,510第一壳体组件,5111上壳体,51111第三限位部,5112第一锁紧件,520第二壳体组件,5211下壳体,5212第二锁紧件,5201钢珠容置槽,5202钢珠,530转动连接件,5301第一连接部,5302第二连接部,540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6.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循环扇。
4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100,扇头组件100包括风道壳体组件110和送风组件120,送风组件120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110上;支架组件200和支撑组件300,支撑组件300一端与支架组件200连接,支撑组件300用于固定支架组件200以及承托扇头组件100;角度调节组件400,角度调节组件400一端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110上,角度调节组件400的另一端设置在支架组件200上,角度调节组件400用于驱动扇头组件100相对支架组件200转动。
48.本技术公开的循环扇包括扇头组件100、支架组件200、支撑组件300以及角度调节
组件400。其中,扇头组件100包括风道壳体组件110和送风组件120。送风组件120包括扇叶组件、风扇电机以及风网组件。风网组件与风道壳体组件110连接,扇叶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与风网组件围合形成的容腔内,风扇电机驱动扇叶组件转动。角度调节组件400部分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110上,部分设置在支架组件100上。在角度调节组件400的作用下,扇头组件100能相对支架200转动。支撑组件300的一端与支架组件200连接,支撑组件300用于固定支架组件200,并进而支撑扇头组件100。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组件400,使循环扇的扇头组件100能进行上下俯仰角度的送风,从而增大了循环扇的送风面积,提高循环扇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49.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角度调节组件400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第二俯仰连接件42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430,第一俯仰连接件410以及第二俯仰连接件420分别与风道壳体组件110以及支架组件200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30用于驱动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420转动。
50.上述的循环扇,角度调节组件400包括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第二俯仰连接件42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430。其中,风道壳体组件110上设有第一驱动装置430,第一俯仰连接件410与第一驱动装置43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410能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420转动。第一驱动装置430还与第二俯仰连接件420紧配连接,且第二俯仰连接件420与支架组件200固定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430转动时驱动第二俯仰连接件420,而第二俯仰连接件420由于与支架组件200固定连接,在反作用力下驱使第一驱动装置430俯仰转动,从而驱使与第一驱动装置430连接的风道壳体组件110转动。上述的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装配简便,可靠性好。
51.可选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俯仰连接件410与第二俯仰连接件420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4101和第二限位部4201。在俯仰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4101与第二限位部4201相抵接实现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之间俯仰角度限制,最终实现风道壳体组件110相对支架组件200俯仰转动角度调整限制。
52.可选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驱动装置430设置在风道壳体组件100上,第一驱动装置430与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30与第二俯仰连接件420连接,第一俯仰连接件410和第二俯仰连接件420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4101和第二限位部4201,第一俯仰连接件410相对第二俯仰连接件420转动时,第一限位部4101能与第二限位部4201相抵接,从而实现扇头组件相对支架组件俯仰转动时的角度限位。
53.可选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俯仰连接件410包括第一本体4102和第一限位部4101,第一本体4102上设有第一限位凹槽4103,第一限位部4101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4103内,第二俯仰连接件420包括第二本体4202和第二限位部4201,第二限位部4201设置在第二本体4202上,第二本体4202卡合于第一限位凹槽4103并使第二限位部4201能与第一限位部4101相抵。
54.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循环扇还包括摇头组件500,摇头组件50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510和第二壳体组件520,第一壳体组件510能相对第二壳体组件520转动,第一壳体组件510与支架组件200连接,第二壳体组件520与支撑组件300连接。
55.上述的循环扇还包括摇头组件500,摇头组件50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510和第二壳体组件520。第一壳体组件510能相对第二壳体组件520转动。第二壳体组件520与支撑组件300连接,从而固定摇头组件500的第二壳体组件520。第一壳体组件510与支架组件200连
接,从而使与支架组件200连接的扇头组件100能相对支撑组件300左右转动。通过在循环扇中设置摇头组件500,使循环扇的扇头组件100具备了相对支撑组件300左右摇头的功能,从而使循环扇同时具备了上下俯仰摇头和左右摇头的功能,送风面积能进一步扩大。
56.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摇头组件500还包括转动连接件530和第二驱动装置540,第一壳体组件510与支架组件200连接,第二壳体组件520与支撑组件30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540与第一壳体组件510或第二壳体组件520固定连接,转动连接件530分别连接第一壳体组件510和第二壳体组件520,转动连接件530能驱使第一壳体组件510相对第二壳体组件520转动。
57.上述的循环扇中,进一步地,摇头组件5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40和转动连接件530。其中,第二驱动装置540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520或第一壳体组件510上。第二驱动装置540的转轴与第二壳体组件520和第一壳体组件510中的另外一个连接。并且转动连接件530分别与第二壳体组件520和第一壳体组件510连接。转动连接件530与第一壳体组件510连接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第二壳体组件520连接的第二接触面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因此,当第二驱动装置540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520上时,驱动与转轴连接的第一壳体组件510相对第二壳体组件520转动。当第二驱动装置540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510上时,由于转轴与第二壳体组件520固定连接,从而在转动力的反作用下,驱使第二驱动装置540驱动第一壳体组件510相对转动。上述循环扇中,摇头机构的结构设计简单,部件少,成本低,容易装配,能够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及产品的使用寿命。
58.如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530包括第一连接部5301和第二连接部5302,第一连接部5301能相对第二连接部5302转动,第一连接部5301与第一壳体组件5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5302与第二壳体组件520固定连接。
59.上述的循环扇,转动连接件530包括第一连接部5301和第二连接部5302,第一连接部5301能相对第二连接部5302转动。第一连接部5301和第二连接部5302通过固定件分别与第一壳体组件510以及第二壳体组件520连接。
60.可选地,固定件为锁紧件、螺栓件、卡扣件、胶粘件、焊接件的其中任意一种形式。通过转动连接件530与固定件的配合,以实现第一壳体组件510与第二壳体组件520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能够优化循环扇的结构。
61.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组件510包括上壳体5111和第一锁紧件5112,上壳体5111上设有第三限位部51111,第一锁紧件5112与上壳体51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组件520包括下壳体5211和第二锁紧件5212,第二锁紧件5212与下壳体521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540设置在下壳体5211上,转动连接件530的第一连接部5301与第三限位部51111连接,转动连接件530的第二连接部5302与第二锁紧件5212连接,第二驱动装置540的转轴与第一锁紧件5112连接。
62.如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530为轴承件。
63.上述的循环扇中,转动连接件530为轴承件。可选地,轴承件为径向承载轴承件或轴向承载轴承件,如滚珠轴承或推力轴承。通过设置轴承件实现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性好,有利于节省空间,结构更紧凑。
64.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520上还设有多个钢珠容置槽5201和钢珠5202,钢珠容置槽5201沿第二壳体组件520的周向均匀设置,钢珠5202分别置于钢珠容置
槽5201,钢珠5202至少部分凸出钢珠容置槽5201,第一壳体组件510上设有与钢珠5202相适配的凹陷部,钢珠5202凸出钢珠容置槽5201的部分设置于凹陷部上。
65.上述的循环扇中,第二壳体组件520上还设有多个钢珠容置槽5201,钢珠容置槽5201沿第二壳体组件520的周向均匀设置。优选地,钢珠容置槽5201的数量为三个。钢珠5202分别放置于钢珠容置槽5201内,并通过在第一壳体组件510的相对应位置设置与钢珠5202形状相适配的凹陷部,从而使第一壳体组件510与第二壳体组件520连接时,凹陷部能覆盖钢珠5202凸出钢珠容置槽5201部分,从而增加了第一壳体组件510与第二壳体组件520相对转动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66.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0包括支撑杆组件310,支撑杆组件31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杆件,第二壳体组件52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支撑杆件相适配的插接口,至少一个支撑杆件插入插接口与第二壳体组件520连接。
67.上述循环扇的支撑组件300,包括支撑杆组件310,支撑杆组件31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杆件,并通过第二壳体组件520上相对应的插接口,将支撑杆件通过螺纹连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实现与第二壳体组件520的装配。
68.可选地,支撑杆组件31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件,至少两个支撑杆件之间可伸缩活动连接,从而方便调节循环扇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
69.可选地,支撑杆组件310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件,第二壳体组件520上设置至少三个与支撑杆件相对应的插接口,支撑杆件分别插入第二壳体组件520上对应的插接口处,从而提高了支撑组件300对扇头组件100的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70.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0还包括底座320和活动连接件,底座320上设有与扇头组件100相适配的容置槽,活动连接件分别连接支撑杆组件310以及底座320,活动连接件用于使支撑杆组件310相对底座320转动,并使扇头组件100至少部分置于容置槽内。
71.上述的循环扇,支撑组件300还包括底座320和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分别与支撑杆组件310以及底座320连接,活动连接件用于使支撑组件300能相对底座活动,并使支撑杆组件300上的扇头组件100能折叠并容置于底座的容置槽内,从而提高了循环扇收纳的便利性,有利于节省空间。
72.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组件200包括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第二支架220与角度调节组件400连接,第一支架210与第二支架220可拆式连接。
73.上述的循环扇中,支架组件200包括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第二支撑220与角度调节组件400连接,第二支架220能支撑和固定扇头组件100,并使扇头组件100在角度调节组件400的作用下相对支架组件200转动。第一支架210与第二支架220可拆式连接。通过将支架组件200可拆式地设置为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可以方便扇头组件在支架组件200上的安装与拆卸,方便维修。
7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