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9495发布日期:2022-05-18 21:3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的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的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适用于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风扇的网罩包括前网罩和后网罩,前网罩和后网罩围成的腔体内设有风叶。风叶转动时,从后网罩的格栅中吸入空气,经叶片旋转后产生气流,从前网罩的格栅中吹出。前网罩格栅的设置方式对吹出气流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风扇网罩的研究和改进一般也都集中在前网罩上。
3.中国专利申请201811110653.x公开了一种风扇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该前网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二罩体设置在第一罩体的外侧。其中,附图5公开的是一种第一罩体为弧形格栅、第二罩体为直线型格栅的前网罩,而且弧形格栅的凸出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反,此种设计方式使得气流吹到第一罩体的弧形格栅上时会使气流扩散,从而导致风扇中心区域的吹风强度和速度不高,而第二罩体的直线型格栅又不具有扩散功能,从而使得风扇的吹风面积减小,这种效果与风扇所追求的“中心吹风强、外围吹风广”的通常功能完全相反。附图6公开了一种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均为直线型格栅的前网罩,其不具有使外围气流扩散的功能,因此不满足“外围吹风广”的使用要求。
4.中国专利申请202111005015.3公开了一种风扇前网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二罩体设置在第一罩体的外侧。其中,附图6公开了第一罩体为直线型格栅、第二罩体为弧形格栅的前网罩,而且弧形格栅的凸出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弧形格栅的凸出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反,气流吹到弧形格栅上后,会被反射到相反的方向,即靠近弧形格栅远端方向的气流会被吹向网罩的上方,而靠近弧形格栅近端方向的气流会被吹到第一罩体吹出的直吹气流中,不仅会与第一罩体吹出的直吹气流产生干涉带来噪音,而且还会使得弧形格栅远端方向的气流被吹散,造成第二罩体范围内无气流吹出的“无风地带”。如果想尽量降低这种影响,只能通过增加第一罩体的范围同时减小第二罩体的范围,这样便会使得前网罩的外观尺寸比例不协调,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美观度。
5.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设计合理,既能保证网罩中心良好的吹风效果,又能保证外围吹风范围的合理扩散,同时不会在中心气流和外围气流之间产生较强干扰的网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风扇的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其设计合理,既能保证网罩中心的吹风强度高、速度快,又能保证外围吹风范围的合理扩散,同时不会在中心气流和外围气流之间产生较强干扰,避免了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
7.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的前网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所述外罩体设置在所述内罩体的外侧并与所述内罩体同轴设置,所述前网罩的中心设有中心件,所述内罩体和所述外罩体之间设有第一边框,所述外罩体的周边设有第二边框,所述中心件和所述第一边框
之间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内格栅,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外格栅,所述内格栅为沿所述内罩体的径向延伸的直筋条,所述外格栅为弧形筋条,所述外格栅的弯曲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同。
8.其中,所述内格栅和所述外格栅的横向宽度可以为2-3mm,内格栅之间的距离为2-8.5mm;所述外格栅的倾斜角度由内向外增大,所述外格栅相对于径向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为50度-70度;所述中心件的直径、所述中心件和所述第一边框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值可以为1:0.7-1.3,所述中心件和所述第一边框之间的径向距离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值可以为1:1-1.5。
9.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风扇,包括网罩组件、立柱和底座,所述网罩组件包括相互接合的前网罩和后网罩,所述前网罩为如上所述的前网罩。其中,所述前网罩可以为平面型网罩;所述前网罩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后网罩上设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卡合连接。
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风扇的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1.(1)本技术的内格栅为沿内罩体的径向延伸的直筋条,外格栅为弧形筋条,外格栅的凸出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使得网罩中心区域吹出的风速度快、强度高;
12.(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凸出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反的设置,可以避免弧形外格栅远端方向的气流被吹散,外格栅吹出的风不会与内格栅吹出的风形成强干涉,从而不会造成气流的紊乱和扰动,不会在外罩体范围内形成无风地带,也不会带来噪音;
13.(3)本技术中内格栅和外格栅的横向宽度为2-3mm,内格栅之间的距离为2-8.5mm;外格栅相对于径向方向的倾斜角度为50度-70度;中心件的直径、中心件和第一边框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值为1:0.7-1.3,中心件和第一边框之间的径向距离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值为1:1-1.5;通过上述尺寸的组合设置,使得网罩吹出的风更加具有层次感,其中内罩体吹出的风强度和速度较高,外罩体吹出的风扫风效果好且不会形成无风地带,而且上述尺寸的设置使得内罩体和外罩体吹出的风相互之间干扰小,可以体验到不同层次的吹风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显示本技术的风扇网罩的示意图。
15.图2显示本技术的风扇网罩的拆解图。
16.图3显示本技术的前网罩的正面示意图。
17.图4显示本技术的后网罩的后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19.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包括网罩组件、立柱和底座,其中立柱和底座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网罩组件包括相互接合的前网罩和后网罩,前网罩和后网罩形成的空腔内设有叶片。如图1-2所示,前网罩可以呈平面型,前网罩的外周边设有多个卡槽30,后网罩开口的边框
内壁设有多个卡扣40。安装时,将前网罩装配到后网罩,使得前网罩和后网罩上的卡槽和卡扣可以相互扣合安装。
20.如图3所示,前网罩包括内罩体和外罩体,外罩体设置在内罩体的外侧并与内罩体同轴设置。其中,前网罩的中心设有中心件10,内罩体和外罩体之间设有第一边框11,外罩体的周边设有第二边框21。中心件10和第一边框11之间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内格栅1,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21之间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外格栅2。内格栅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中心件10和第一边框11上,外格栅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21上。内格栅1为沿内罩体径向延伸的直筋条,外格栅2为弧形筋条,外格栅2的凸出方向与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同。图3中所示,外格栅的凸出方向和叶片的转动方向均沿着顺时针方向。如此设置,使得外格栅对外罩体吹出的风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并在汇聚后顺着弯曲的外格栅甩出,不会使得弧形格栅远端的气流被吹散,也不会与内罩体内吹出的风形成较强的干涉,从而不会在第二罩体范围内产生无风地带,也避免了运行过程中因为内外气流干涉产生的噪音,提高了产品的用户体验。本技术中,第一边框处于风力最大的地方,能有效切割风力,使内罩体和外罩体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其中,内格栅能挤压风力,增加出风强度,提高风速;外格栅在上述角度范围内扭曲,能够适度控制出风面积,提高产品能效。
2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内格栅和外格栅的宽度为2-3mm,优选为2.5mm,内格栅1之间的距离为2-8.5mm,此间隙能够挤压风力,让其由散漫风汇集并挤压住,由筋条内释放出来,增大风速。内格栅之间的距离为2-8.5mm是指相邻内格栅在近端的最小间距为2mm,在远端的最大间距为8.5mm。外格栅2的倾斜角度由内向外增大,外格栅的远端相对于径向方向的倾斜角度范围可为50度-70度。如此设置可以适度控制风力散开的范围,同时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到的出风量,能效值也会随之提高。优选地,中心件10的直径、中心件10和第一边框11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值为1:0.7-1.3,优选为1:0.8-1.2。中心件10和第一边框11之间的径向距离与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21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值为1:1-1.5,优选为1:1.2-1.4。
22.本技术通过上述关于内格栅和外格栅、内罩体和外罩体的尺寸组合设置,进一步使得网罩吹出的风更加具有层次感,其中内罩体吹出的风强度和速度较高,外罩体吹出的风扫风效果好,而且上述尺寸的设置使得内罩体和外罩体吹出的风相互之间干扰小,可以体验到不同层次的吹风效果。
23.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