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双作用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2982发布日期:2022-05-11 13:5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双作用缸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制动控制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向双作用缸。


背景技术:

2.轨道车行驶过程中需要减速或者刹车时,需要通过制动器对转动盘进行制动,传统的制动器通过制动缸驱动,制动缸通常包括行车制动缸和停车制动缸,行车制动缸是在轨道车行驶过程中实现减速或者刹车,而停车制动缸是在轨道车停车时保持轨道车的刹车效果。目前,现有的制动气缸只具备单一的制动功能,难以同时具备行车制动功能和停车制动功能,从而节约制动缸在轨道车上所占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实现制动缸同时具备行车制动功能和停车制动功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向双作用缸。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向双作用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反向双作用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滑移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贯穿缸体并穿出缸体外,所述第二腔室内滑移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穿入第一腔室,且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朝向第二腔室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活塞复位的第一复位件,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活塞朝远离第一腔室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活塞复位的第二复位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第一驱动件推动第一活塞移动,并带动第一活塞杆收缩,第一活塞杆收缩则对行驶中的轨道车进行刹车;操作者通过第一复位件带动第一活塞杆复位,解除对轨道车的行车制动效果。操作者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二活塞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杆收缩,从而对停止移动的轨道车进行制动;操作者通过第二复位件带动第二活塞杆复位,解除对第一活塞杆的限制效果,进而使得第一活塞杆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解除对轨道车的停车制动效果。通过上述动作使得该制动缸同时具有停车制动和行车制动效果。
7.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进气嘴,所述第一进气嘴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嘴进气带动第一活塞朝背离第一活塞杆方向移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对第一进气嘴进行供气,使得第一活塞朝背离第一活塞杆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塞杆收缩,第一活塞杆收缩则对行驶中的轨道车进行刹车。
9.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第一出气嘴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第一弹簧位于第一活塞背离第一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嘴与第一腔室连
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停止对第一进气嘴进行供气,并使得第一出气嘴排气,则第一活塞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一活塞杆顶出,解除对轨道车的行车制动作用。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第二进气嘴,所述第二进气嘴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嘴进气带动第二活塞朝向第一腔室方向移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对第二进气嘴供气使得第二活塞朝向第一活塞方向移动,解除第二活塞杆对第一活塞杆的控制效果,则解除对轨道车的停车制动效果。
13.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出气嘴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出气嘴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且第二弹簧位于第二活塞远离第二活塞杆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打开第二出气嘴使得第二腔室内的气体排出,第二活塞则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朝远离第一腔室方向移动,该过程中第二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杆收缩,实现停车制动。
15.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端头,所述第一活塞杆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端头沿第一活塞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在空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同时贯穿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活塞并与端头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给第二出气嘴排气使得第二活塞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朝远离第一活塞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塞杆连通端头朝第二腔室方向移动,端头移动则带动第一活塞杆收缩,进而实现对停止移动的轨道车进行制动的作用。
17.可选的,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用于平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压强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连通,且所述通孔与缸体外界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减少缸体内气压对制动效果的影响。
19.可选的,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缸体在贯穿孔上封堵有后盖。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进气嘴无法正常向第二腔室内供气时,操作者打开后盖通过其它杆件将第二活塞朝第一腔室方向推动,以解除对第一活塞杆的限位效果,并解除停车制动作用。
21.可选的,所述贯穿孔内设置有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螺杆插入通孔并使得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操作者通过拧动螺杆使得螺杆推动第二活塞朝向第一腔室方向移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操作者通过给第一进气嘴供气,使得第一活塞朝向第二腔室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收缩,进而实现行车制动,当操作者对第二出气嘴进行排气,并打开第一进气嘴时,第二弹簧带动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朝向底盖移动,在端头的作用下第一活塞杆收缩,实现停车制动,使得该制动缸同时具有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两个效果;
25.2.当第二进气嘴无法正常供气时,操作者可以通过将螺柱穿入通孔,通过拧动螺柱使得第二活塞朝向第一腔室方向移动,解除对第一活塞杆的限位效果,进而解除停车制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进气嘴和第二进气嘴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缸体;11、顶盖;12、第一缸筒;121、第一腔室;122、第一活塞;123、第一活塞杆;13、中间体;131、通孔;14、底盖;15、第二缸筒;151、第二腔室;152、第二活塞;153、第二活塞杆;16、第一驱动件;17、第二复位件;2、连接件;21、端头;22、空腔;3、第一进气嘴;31、第一进气孔;32、第一复位件;321、第一出气嘴;322、第一出气孔;323、第一弹簧;4、第二进气嘴;41、第二进气孔;42、第二驱动件;421、第二出气嘴;422、第二出气孔;423、第二弹簧;5、贯穿孔;51、后盖;5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反向双作用缸。如图1和图2,反向双作用缸包括缸体1,缸体1包括顶盖11、第一缸筒12、中间体13、第二缸筒15以及底盖14,中间体13一侧与第一缸筒12固定,中间体13另一侧与第二缸筒15固定,第一缸筒12远离中间体13的一侧与顶盖11固定,第二缸筒15远离中间体13的一侧与底盖14固定。第一缸筒12、中间体13以及顶盖11围成第一腔室121,第二缸筒15、中间体13以及底盖14围成第二腔室151,中间体13上开设有将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51均与缸体1外界连通的通孔131。第一腔室12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122,且第一活塞122滑移连接在第一缸筒12内,第一活塞122朝向顶盖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123,且第一活塞杆123滑移贯穿顶盖11,第一活塞杆123用于与刹车机构连接,第一活塞杆123收缩时带动刹车机构对轨道车进行刹车。缸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杆123朝向中间体13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16。第二腔室151内设置有第二活塞152,且第二活塞152滑移连接在第二缸筒15内,第二活塞15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153,且第二活塞杆153滑移贯穿中间体13并伸入到第一腔室121内,第二活塞杆153与第一活塞杆123通过连接件2连接,缸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活塞152朝向底盖14移动的第二复位件17。
31.连接件2包括圆柱形的端头21,第一活塞杆123内设置有圆柱形的空腔22,且空腔22直径与端头21直径相同,端头21沿第一活塞122的轴线方向滑移连接在空腔22内,第二活塞杆153同时贯穿第一活塞122和第一活塞杆123并伸入到空腔22内,且第二活塞杆153与端头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塞杆153与端头21螺纹连接,第二活塞杆153的直径小于端头21直径。
32.第一驱动件16包括第一进气嘴3,第一进气嘴3设置在顶盖11上,且顶盖11上对应第一进气嘴3位置开设有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的第一进气孔31。缸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122复位的第一复位件32,第一复位件32包括设置在顶盖11上的第一出气嘴321,且顶盖11上对应第一出气嘴321位置开设有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的第一出气孔322,第一活塞122在背离第一活塞杆1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323,第一活塞122和中间体13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对第一弹簧323进行限位的第一嵌槽,第一弹簧323的一端插入第一活塞122的第一嵌槽内,第一弹簧323的另一端插入中间体13的第一嵌槽内。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323将第一活塞122顶在顶盖11上,操作者通过气泵给第一进气嘴3供气,在气压作用下使得第一活塞122克服第一弹簧323的弹力作用朝远离顶盖11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
123收缩,进而对轨道车进行行车制动,该过程中第二活塞杆153位置不变,第一活塞杆123与端头21相对滑移。当操作者需要解除行车制动效果时,气泵停止向第一腔室121供气,并打开第一出气嘴321,将第一腔室121内的气体排出,该过程中第一活塞122在第一弹簧32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解除行车制动作用。
33.第二复位件17包括设置在底盖14上的第二进气嘴4,底盖14对应第二进气嘴4位置开设有与第二腔室151连通的第二进气孔41。缸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活塞152复位的第二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42包括设置在底盖14上的第二出气嘴421,且底盖14上对应第二出气嘴421位置开设有第二出气孔422,第二活塞152与中间体13中间设置第二弹簧423,且第二弹簧423的弹性力大于第一弹簧323的弹性力。中间体13和第二活塞152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对第二弹簧423进行限位的第二嵌槽,第二弹簧423一端插接在中间体13的第二嵌槽内,第二弹簧423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活塞152的第二嵌槽内。
34.初始状态下第二进气嘴4通过气泵供气,使得第二活塞152位于第二腔室151靠近第一腔室121的一侧,当操作者需要对轨道车进行停车制动时,操作者控制第一进气嘴3进气,并控制第二出气嘴421排气,使得第二活塞152在第二弹簧423的弹力作用下朝远离第一腔室121方向移动。该过程中,第二活塞152带动第二活塞杆153移动,第二活塞杆153在端头2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122以及第一活塞杆123克服第一弹簧323的弹力作用朝向第二腔室151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活塞杆123收缩实现停车制动的作用。当操作者需要解除停车制动时,操作者通过对第二进气嘴4供气,使得第二活塞152克服第二弹簧423的弹力作用朝向第一腔室121方向移动,进而解除第二活塞杆153对第一活塞杆123的限位作用,第一活塞122则在第一弹簧32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解除对轨道车的制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