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8640发布日期:2022-07-13 08: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飞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冷却是预警飞机为雷达设备提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冷却方式,液冷泵是这种冷却方式的动力源,在某型机上设置了两台互为备份的液冷泵。
3.现有技术中,两台液冷泵分别通过两台独立开关控制,并且还需要一路总线对两台液冷泵进行监控,液冷泵的控制方式及监控方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泵控制装置,包括:
5.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包括位于上方的a1触点,位于中间的a2触点及位于下方的a3触点,a1触点连接第一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档位,a2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智能接触器的自动档位,a3触点悬空,所述第一智能接触器用于控制第一液冷泵;
6.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包括位于上方的b1触点,位于中间的b2触点及位于下方的b3触点,b1触点悬空,b2触点连接第二智能接触器的自动档位,b3触点连接所述第二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档位,所述第二智能接触器用于控制第二液冷泵;
7.电源线路,所述电源线路具有a0触点及b0触点;
8.旋钮开关,所述旋钮开关具有三个档位,以及在三个档位内切换的旋钮,所述旋钮连接有两个随动的拨动装置,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一档位时,电源线路接通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手动档位,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二档位时,电源线路接通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自动档位,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三档位时,电源线路接通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手动档位。
9.优选的是,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一档位时,随动的两个拨动装置将a0触点及b0触点分别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上方触点,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二档位时,随动的两个拨动装置将a0触点及b0触点分别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中间触点,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三档位时,随动的两个拨动装置将a0触点及b0触点分别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下方触点。
10.优选的是,所述液冷泵控制装置还包括状态采集模块,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开关,所述采集开关通过总线连接两个液冷泵,所述采集开关具有位于上方的c1触点,位于中间的c2触点及位于下方的c3触点,c1触点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一液冷泵监控单元,c2触点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二液冷泵自动档位监控单元,c3触点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二液冷泵手动档位监控单元,所述电源线路还包括c0触点,所述旋钮开关的旋钮还连接有随动的第三个拨动装置,第三个拨动装置随前两个拨动装置在将c0触点在采集开关的上方c1触点、中间c2触点、下方c3触点之间切换。
11.优选的是,所述总线为429总线。
12.优选的是,所述旋钮开关安装在驾驶舱或工作舱内。
13.本技术用同一只开关控制两台泵,在接线方式上保证了需要一台泵工作时不会出现两台泵同时工作的误操作。
14.本技术解决了某型机两台液冷泵控制方式的简化设计和开关状态及泵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具备了防错控制的特性,节省了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液冷泵控制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泵控制装置,主要包括:
18.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包括位于上方的a1触点,位于中间的a2触点及位于下方的a3触点,a1触点连接第一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档位,a2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智能接触器的自动档位,a3触点悬空,所述第一智能接触器用于控制第一液冷泵;
19.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包括位于上方的b1触点,位于中间的b2触点及位于下方的b3触点,b1触点悬空,b2触点连接第二智能接触器的自动档位,b3触点连接所述第二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档位,所述第二智能接触器用于控制第二液冷泵;
20.电源线路,所述电源线路具有a0触点及b0触点;
21.旋钮开关,所述旋钮开关具有三个档位,以及在三个档位内切换的旋钮,所述旋钮连接有两个随动的拨动装置,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一档位时,电源线路接通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手动档位,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二档位时,电源线路接通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自动档位,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三档位时,电源线路接通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手动档位。
22.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一档位时,随动的两个拨动装置将a0触点及b0触点分别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上方触点,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二档位时,随动的两个拨动装置将a0触点及b0触点分别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中间触点,当所述旋钮切换至第三档位时,随动的两个拨动装置将a0触点及b0触点分别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泵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液冷泵控制模块的下方触点。
23.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泵控制装置还包括状态采集模块,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开关,所述采集开关通过总线连接两个液冷泵,所述采集开关具有位于上
方的c1触点,位于中间的c2触点及位于下方的c3触点,c1触点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一液冷泵监控单元,c2触点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二液冷泵自动档位监控单元,c3触点连接所述采集开关的第二液冷泵手动档位监控单元,所述电源线路还包括c0触点,所述旋钮开关的旋钮还连接有随动的第三个拨动装置,第三个拨动装置随前两个拨动装置在将c0触点在采集开关的上方c1触点、中间c2触点、下方c3触点之间切换。
24.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总线为429总线。
25.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开关安装在驾驶舱或工作舱内。
26.参考图1,本控制方式主要由一个多波段的旋钮开关1组成。旋钮开关1安装在操作面板上以便于操作。旋钮开关1有3个波段,分别为泵1、自动、泵2,旋钮带动a、b、c三个拨动开关,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abc三组连线触点,每组触点在液冷泵端包括1、2、3三个触点,在电源线路端游1个触点。
27.3个波段设置了液体泵的3个工作状态:自动、泵1手动、泵2手动;a组触点控制泵1的工作,b组触点控制泵2的工作,c组触点采集两台泵的工作状态。
28.对应的,电源线路2包括a0/b0/c0三个触点,受控连接左侧的各开关触点。
29.旋钮开关每拨动一次,三组触点同时随动。当旋钮开关处在自动位置时,拨动装置处于中间状态,参考图1,此时泵1通过a2,泵2通过b2,采集装置通过c2接通电源,两个液压泵均处于自动状态,此时,由冗余模块控制第一液冷泵或第二液冷泵中的一个工作,另一个作为备份,c2记录两台泵的自动工作状态。
30.当旋钮开关处在泵1位置时,电源通过a1触点接通泵1使其工作,联动的b2触点上不接线,所以泵2不工作,c1触点接通总线信号记录泵1的工作状态。当旋钮开关处在泵2位置时,电源通过b3触点接通泵2使其工作,联动的a3触点上不接线,所以泵1不工作,c3触点接通总线信号记录泵1的工作状态。
31.本技术的控制面板是安装在驾驶舱或工作舱操作开关比较集中的地方,用一个开关控制两台泵节省了面板的布置空间。
32.本技术用同一只开关控制两台泵,在接线方式上保证了需要一台泵工作时不会出现两台泵同时工作的误操作。
33.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在飞机上的第一次使用,是在元器件功能扩展的基础上在飞机控制线路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使用效果良好。
34.本技术的控制逻辑可以移植,在后续的型号发展中,类似的控制需求均可采用。
35.利用一个开关的多层触点的连接方式实现两台液冷泵的自动转换、手动控制,并以总线的方式对两台泵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根据监控到的故障状态或记录的工作周期进行自动转换或手动控制。解决了两台泵用两台独立开关分别控制,状态记录需多路并联线路实现的复杂控制模式。此控制方式操作简单,占空位置小,传输信号多,减少了控制元器件的数量,控制线路简捷,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