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9013发布日期:2022-05-11 13:3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2.轴流风机用途广泛,它稳定的输出轴向方向的气流。
3.现有轴流风机的通常包括圆筒状的壳体和连接在壳体内的电机和叶轮,电机带动叶轮持续转动过程中,能稳定持续的输送轴向方向的快速气流。
4.轴流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因叶轮的转动会发生振动,并且风机的功率越大其震动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壳体与连接处之间直接采用柔性减震件实现减震,由于减震件直接暴露在外,导致其结构不紧凑,而且,暴露的减震件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其稳定性比较差。
5.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214837401u提供了一种减震型轴流风机,该减震型轴流风机包括风机主体、支撑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转动轴、转动架和第一液压缸,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台、第二液压缸、连接块、第三液压缸和减震器。
6.上述专利的第一液压缸调整轴流风机的风向角度,根据轴流风机圆筒外壳倾斜角度,第三液压缸调整减震器角度,使减震器底部朝下保持竖直放置,第二液压缸控制减震器贴合地面,使减震器支撑轴流风机圆筒外壳,独立轴流风机圆筒支撑设计,适用于轴流风机各种转动角度下的减震支撑,采用液压减震设计,调整轴流风机角度的同时,通过液压进一步吸震减震,轴流风机减震效果更好,轴流风机运行更稳定。但是,其减震部分也是直接暴露在外,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导致整个风机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且结构紧凑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
8.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9.一种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连接在风机本体下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板、减震件一、减震件二和周向定位结构,所述托板连接在风机本体下部且减震件一位于托板与风机本体之间,上述支架呈圆筒状且风机本体嵌于支架内,上述托板下部抵靠在支架内侧,上述减震件二位于支架与托板之间,上述周向定位结构位于风机本体上部与支架之间。
10.本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创造性的在托板与风机本体之间设置减震件一,在托板与支架之间设置减震件二。
11.在减震件一和减震件二的占用下能有效的吸收风机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12.同时,在周向定位结构的占用下还能避免风机本体相对于支架转动。最终能使风机本体稳定的连接在支架内。
13.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托板呈弧形。
14.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减震件一呈柱状且为柔性材料,上述减震件一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托板和风机本体上。
15.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减震件一包括呈圆柱状的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上述连接段一的外径尺寸大于连接段二的外径尺寸,所述托板上具有贯穿的连接孔,上述连接段二与连接孔相匹配且连接段二嵌于连接孔二处,上述连接段一被紧压在风机本体与托板之间。
16.连接段二与托板的连接孔配合连接,能使减震件一稳定的连接在托板上。连接段一被紧压在托板与风机本体之间,由于连接段一与连接段二为一体式结构且为柔性材料,因此,减震件一不仅稳定的连接在托板上,而且在减震件一的作用下还能避免风机本体与托板直接接触,有效的提高了其减震性能。
17.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上述连接孔和减震件一形成一减震组件一,所述减震组件一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减震组件一周向均布的设置在风机本体外侧。
18.风机本体呈圆筒状,托板与风机本体外侧匹配,这样的结构能使若干减震组件一均能稳定的位于托板与风机本体之间。
19.减震件一为橡胶材料。
20.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连接段二下端伸出托板下部,所述减震件二呈块状且为柔性材料,上述减震件二被定位在相邻两减震件一的连接段二之间。
21.在减震件二的作用下能避免托板与支架刚性接触,进一步的提高了其减震性能。
22.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减震件二周向均布在风机本体外侧。
23.多个减震件二的设置能有效提高减震性能。
24.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支架底部具有用于与地面接触的脚垫。
25.在脚垫的作用下能使支架稳定的放置在地面处,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脚垫与地面之间采用紧固件连接即可。
26.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包括风机本体上部凹入的定位凹口一和支架内侧上部处凹入的定位凹口二,还包括一柔性的定位柱,上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嵌于定位凹口一和定位凹口二处。
27.定位柱为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定位柱的两端分别嵌于定位凹口一和定位凹口二后,能使支架与风机本体稳定连接,避免风机本体相对于支架转动。
28.在上述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所述定位柱呈圆筒状且下端开口,所述定位柱内具有弹簧,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凹口一处的定位柱具有嵌于定位凹口二处的趋势。
29.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保证定位凹口一处的定位柱能稳定的嵌入定位凹口二内。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由于在减震件一和减震件二的作用下能有效起到减震作用,其减震性能好。
31.同时,定位柱和弹簧的设置不仅能适当的起到减震作用,而且还能避免风机本体相对于支架转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风机本体;1a、定位凹口一;2、支架;2a、定位凹口二;2b、筒体;2b1、挡沿;2c、端盖;2c1、定位部;3、托板;3a、连接孔;4、减震件一;4a、连接段一;4b、连接段二;5、减震件二;6、脚垫;7、定位柱;8、弹簧;9、消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如图1所示,本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包括风机本体1和连接在风机本体1下部的支架2,还包括托板3、减震件一4、减震件二5和周向定位结构,所述托板3连接在风机本体1下部且减震件一4位于托板3与风机本体1之间,上述支架2呈圆筒状且风机本体1嵌于支架2内,上述托板3下部抵靠在支架2内侧,上述减震件二5位于支架2与托板3之间,上述周向定位结构位于风机本体1上部与支架2之间。
39.所述托板3呈弧形。
40.所述减震件一4呈柱状且为柔性材料,上述减震件一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托板3和风机本体1上。
41.所述减震件一4包括呈圆柱状的连接段一4a和连接段二4b,上述连接段一4a的外径尺寸大于连接段二4b的外径尺寸,所述托板3上具有贯穿的连接孔3a,上述连接段二4b与连接孔3a相匹配且连接段二4b嵌于连接孔二3a处,上述连接段一4a被紧压在风机本体1与托板3之间。
42.上述连接孔3a和减震件一4形成一减震组件一,所述减震组件一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减震组件一周向均布的设置在风机本体1外侧。
43.所述连接段二4b下端伸出托板3下部,所述减震件二5呈块状且为柔性材料,上述减震件二5被定位在相邻两减震件一4的连接段二4b之间。
44.所述减震件二5周向均布在风机本体1外侧。
45.所述支架2底部具有用于与地面接触的脚垫6。
46.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包括风机本体1上部凹入的定位凹口一1a和支架2内侧上部处
凹入的定位凹口二2a,还包括一柔性的定位柱7,上述定位柱7的两端分别嵌于定位凹口一1a和定位凹口二2a处。
47.所述定位柱7呈圆筒状且下端开口,所述定位柱7内具有弹簧8,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凹口一1a处的定位柱7具有嵌于定位凹口二2a处的趋势。
48.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架2包括筒体2b和端盖2c,上述筒体2b的一端具有向内侧凸出的挡沿2b1,上述端盖2c呈环形且端盖2c扣合在筒体2b另一端,上述风机本体1被紧压在挡沿2b1与端盖2c之间。
49.所述端盖2c侧部具有呈筒状的定位部2c1,上述定位部2c1嵌于筒体2b另一端且两者螺纹连接,上述筒体2b与风机本体1之间形成填充腔,上述填充腔内具有消音棉9。
50.本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轴流风机创造性的在托板与风机本体之间设置减震件一,在托板与支架之间设置减震件二。
51.在减震件一和减震件二的占用下能有效的吸收风机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52.同时,在周向定位结构的占用下还能避免风机本体相对于支架转动。最终能使风机本体稳定的连接在支架内。
53.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