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43930发布日期:2022-10-18 23:1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泵,尤其涉及一种恒温输送泵。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用于恒温的输送泵大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了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已致力于研究替代进口的恒温输送泵,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56258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硅钢涂层液输送泵,包括泵体外壳、前泵盖、进液管、出液管和叶轮,所述的泵体外壳的旁侧设置有恒温循环水机构,所述的前泵盖上设置有恒温水出口和恒温水进口,前泵盖上的恒温水出口与恒温循环水机构之间具有出水管,前泵盖上的恒温水进口与恒温循环水机构之间具有进水管,所述的叶轮由转子部和叶片组成,所述的叶片的材质为陶瓷,所述的叶轮与泵体外壳之间具有泵体衬套,所述的泵体衬套的材质为陶瓷。这样的方案虽然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保证长时间输送顺畅,但是由于恒温循环水机构、前泵盖上设置的恒温水出口和恒温水进口、出水管及进水管的结构不仅需占用较大体积,而且维修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输送泵,该种恒温输送泵不仅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保证长时间输送顺畅,而且能减小占地面积,降低维修成本。
4.要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恒温输送泵,包括泵体外壳、进液管、出液管、泵体衬套和叶轮,所述的叶轮具有陶瓷材质的叶片,所述的出液管中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的进液管中心线呈水平状态,所述的泵体衬套位于叶轮与泵体外壳之间,所述的泵体衬套具有衬套进液口、衬套第二环体、衬套出液口和衬套第一环体,衬套进液口位于衬套第二环体和衬套第一环体之间且中心线呈水平状态,衬套出液口位于衬套第二环体和衬套第一环体之间且中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的泵体衬套的材质为石墨,泵体衬套的衬套第一环体外表面设置有电热带,泵体外壳设置有电热带穿过通槽,所述的电热带从电热带穿过通槽穿出与电热控制部相连。
5.所述的泵体外壳的电热带穿过通槽旁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控制盒,电热控制部置于控制盒内。
6.所述的电热带穿过通槽位于泵体外壳上部。
7.所述的衬套第一环体外表面设置有电热带置于其中的电热带放置槽。
8.所述的电热带穿过通槽设置有适配的防水卡接件,所述的电热带穿过防水卡接件。
9.所述的控制盒外设置有防水套。
10.所述的出液管旁侧还设置有辅助电热单元,辅助电热单元包括辅助电热控制部和与衬套第二环体外表面贴合的电热带,辅助电热控制部置于泵体外壳外表面且与出液管相邻,辅助电热控制部处的泵体外壳上设置有电热带穿过通槽。
11.本发明恒温输送泵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克服依赖进口导致的用户使用成本昂贵的
缺陷,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能保证长时间输送顺畅,能减小占地面积,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恒温输送泵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恒温输送泵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泵体衬套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泵体衬套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泵体外壳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第一法兰;2、进液管;3、泵体外壳;4、泵体衬套;5、第二法兰;6、出液管;7、叶片; 8、叶轮;9、出液管连接端面;10、进液管连接端面;11、衬套进液口;12、衬套第二环体;13、衬套出液口;14、衬套第一环体;15、电热带放置槽;16、泵体外壳出液孔;17、泵体外壳进液孔;18、电热带穿过通槽;19、控制盒;20、支撑板;21、泵体外壳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恒温输送泵包括第一法兰1、进液管2、泵体外壳3、泵体衬套4、第二法兰5、出液管6、叶轮8和电热机构,叶轮8采用分体式结构,由转子部和叶片7组成,叶片7的材质为陶瓷,叶轮8与泵体外壳3之间具有泵体衬套4,泵体衬套4的材质为石墨,电热机构包括电热带和电热控制部。进液管2的一端具有第一法兰1,进液管2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段,出液管6的一端具有第二法兰5,出液管6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段,泵体外壳3上具有出液管连接端面9和进液管连接端面10,泵体外壳的泵体外壳本体21上部开有电热带穿过通槽18,泵体外壳3的电热带穿过通槽18旁具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上设置控制盒19,电热控制部置于控制盒19内,出液管连接端面9和进液管连接端面10分别为水平面和垂直面,泵体外壳3的出液管连接端面9中部开有带内螺纹的泵体外壳进液孔17,该内螺纹与出液管6的外螺纹段适配;泵体外壳3的进液管连接端面10中部开有带内螺纹的泵体外壳出液孔16,该内螺纹与进液管2的外螺纹段适配,这样能保证泵体衬套定位。
14.泵体衬套4具有衬套进液口11、衬套第二环体12、衬套出液口13和衬套第一环体14,衬套进液口11位于衬套第二环体12和衬套第一环体14之间且中心线呈水平状态,衬套出液口13位于衬套第二环体12和衬套第一环体14之间且中心线呈竖直状态,衬套第一环体14外表面具有电热带放置槽15,电热带放置槽15沿周向布置。
15.电热带从电热带穿过通槽18穿出与电热控制部相连,电热控制部置于控制盒19内,电热带穿过通槽18设置有适配的防水卡接件,电热带穿过防水卡接件,控制盒19外设置有防水套。为了保证恒温输送泵运行稳定,出液管旁侧还设置有辅助电热单元,辅助电热单元包括辅助电热控制部和与衬套第二环体外表面贴合的电热带,辅助电热控制部置于泵体外壳外表面且与出液管相邻,辅助电热控制部处的泵体外壳上设置有电热带穿过通槽。
16.本发明恒温输送泵采用这样的结构,与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562582a的名称为一种硅钢涂层液输送泵的发明专利相比,叶片的材质仍为陶瓷,泵体衬套的材质由陶瓷改为石墨,利用石墨良好的导热性、耐腐蚀性及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用电热带贴合在泵体衬套外表面,代替恒温循环水机构,前泵盖上不再有恒温水出口和恒温水进口,也无须出水管及进水管,能克服依赖进口导致的用户使用成本昂贵的缺陷,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能保证
长时间输送顺畅,能减小占地面积,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恒温输送泵,包括泵体外壳、进液管、出液管、泵体衬套和叶轮,所述的叶轮具有陶瓷材质的叶片,所述的出液管中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的进液管中心线呈水平状态,所述的泵体衬套位于叶轮与泵体外壳之间,所述的泵体衬套具有衬套进液口、衬套第二环体、衬套出液口和衬套第一环体,衬套进液口位于衬套第二环体和衬套第一环体之间且中心线呈水平状态,衬套出液口位于衬套第二环体和衬套第一环体之间且中心线呈竖直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衬套的材质为石墨,所述的泵体衬套的衬套第一环体外表面设置有电热带,泵体外壳设置有电热带穿过通槽,所述的电热带从电热带穿过通槽穿出与电热控制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外壳的电热带穿过通槽旁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控制盒,所述的电热控制部置于控制盒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带穿过通槽位于泵体外壳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第一环体外表面设置有电热带置于其中的电热带放置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带穿过通槽设置有适配的防水卡接件,所述的电热带穿过防水卡接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盒外设置有防水套。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恒温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管旁侧还设置有辅助电热单元,辅助电热单元包括辅助电热控制部和与衬套第二环体外表面贴合的电热带,辅助电热控制部置于泵体外壳外表面且与出液管相邻,辅助电热控制部处的泵体外壳上设置有电热带穿过通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输送泵,包括泵体外壳、进液管、出液管、泵体衬套和叶轮,所述的叶轮具有陶瓷材质的叶片,所述的泵体衬套位于叶轮与泵体外壳之间,所述的泵体衬套具有衬套进液口、衬套第二环体、衬套出液口和衬套第一环体,衬套进液口位于衬套第二环体和衬套第一环体之间且中心线呈水平状态,衬套出液口位于衬套第二环体和衬套第一环体之间且中心线呈竖直状态,所述的泵体衬套的材质为石墨,泵体衬套的衬套第一环体外表面设置有电热带,泵体外壳设置有电热带穿过通槽,所述的电热带从电热带穿过通槽穿出与电热控制部相连。本发明恒温输送泵采用这样的结构,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能保证长时间输送顺畅,能减小占地面积,降低维修成本。维修成本。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汪卫平 唐子一 占洋洋 黄文龙 汪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凯特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7
技术公布日:2022/10/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