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2688发布日期:2022-10-26 00:5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导流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


背景技术:

2.混流泵是一种电机动力带动运行的叶轮泵,一般用于水流的传输和加压泵送,混流泵的比转速一般在300~500之间,也会对一些污水进行泵送传输,为了防止水流过缓时在泵壳内产生积水,对泵壳内壁进行腐蚀,混流泵都会带有导流功能。
3.现有技术中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在导流功能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在出水管加入单向导流阀,或采用风机气压加成的形式增加水流压力,其中,后者存在明显缺陷,例如:申请号为201911365217.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带导流装置的混流泵,通过设置有气泵吹气,通过出气口带动挡板移动,通过气压对泵壳内部的水流进行增压实现导流功能;但此设计存在水流进入出气口的风险,特别在水流压力突然增大时,挡板存在来不及关闭的风险,而此时气泵也在工作,此设计无法实现挡板的同步自动关闭,影响导流效果,且来自进水口的水流直接冲击叶轮,缺乏任何防护缓冲手段,容易造成叶轮被巨大的水流重接,进而造成损坏。
4.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导流效果差和防护性差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壳和电机,所述泵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叶轮,所述泵壳的正面和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叶轮传动连接,所述进水管内部的右侧固定套接有导流块和固定筒,所述导流块和固定筒的内部均开设有导流口,所述固定筒内部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左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切刀,所述限位板左侧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一号辅助条,所述泵壳内壁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二号辅助条,所述限位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压缩设置在限位块和放置槽之间。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座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所述联轴器支撑套接在两个支撑架的内部,所述联轴器的左端与叶轮固定连接;
8.支撑架用于支撑联轴器,在电机与泵壳连接的过程中,联轴器起到了桥梁作用,负责将电机的转动动力稳定传输至泵壳,支撑架可以为联轴器提供稳定的转动支撑。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值小于固定筒的直径值,所述限位板的左侧与固定筒右侧之间的距离值介于10cm~15cm之间;
10.如图4~5所示,向右通过导流口的水流会向右撞击至限位板上面,然后经过分流沿着限位板与进水管内壁之间缝隙流动至泵壳的内部,限位板与固定筒之间的距离最小控
制在10cm作用,有助于水流向限位板接触并冲击分散,同时给水流在向右离开导流口内部的移动空间,利用弹簧被压缩至极限的作用,将限位板与固定筒之间的距离控制在最大15cm,可防止固定筒撞击叶轮。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切刀的数量为十五个,十五个所述切刀呈等角度焊接分布在切刀的左侧,所述切刀为斜边设计;
12.切刀的左侧为开刃设计,水流中含有的一些可切断杂质如枯树枝等能够被切刀切断并被切刀的等间距分布设计进行周向分流,切刀的斜边设计指的是位于限位板圆心的一侧厚度值大,位于限位板外边缘的一侧厚度值小,此设计能够对一些无法切断的杂质进行有效分流,避免杂乱和堵塞。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二号辅助条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二号辅助条呈等角度分布在泵壳的左侧开口内壁,所述二号辅助条朝向进水管的一面为倒角斜切设计;
14.二号辅助条分布在泵壳左侧开口的内壁,经过限位板作用的水流会通过二号辅助条的朝左内斜边,如图4~6所示,经过二号辅助条的水流会沿着二号辅助条的内斜边产生绕限位板轴向的旋转动能,有助于水流能够快速被叶轮转动带动并实现导流功能。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流块的横截面形状为朝左的圆台形,所述导流块左端的直径值与导流口的直径值相等,两组所述导流口分别分布在导流块和固定筒上面并完全重合;
16.如图2、4、5、6所示,含有杂质的水流与导流块的左侧接触后会经过逐层的分流,避免水中杂质堆积在导流块的左侧,提高装置通过杂质的清理效率。
17.通过设置导流块和固定筒固定安装在进水管的内部,接入水流后,利用高压的水流对导流块左侧的圆台区域进行冲击,通过导流块左侧中间向左突出且外边缘逐渐呈斜面过渡角的设计,使水中的杂质能够快速通过任意一个导流口,避免了导流块左侧的水中杂质的堆积,提高了装置通过杂质水流的效率,开设在导流块和固定筒上面的两组导流口完全相同且重合,在水中杂质通过导流口时,利用通过横截面积减小来增大水流速度,提高了杂质通过导流口内部的速度,避免装置在进行含有杂质水流泵送时出现的堵塞现象。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块在初始条件下其左端与放置槽内壁的左侧挤压接触,所述初始条件下混流泵停止工作;
19.初始条件下,装置停止运行,水流不对限位板产生作用,此时,弹簧向左带动限位块和限位柱移动,使限位块的左侧与放置槽内壁的左侧挤压接触,实现了对限位板在初始条件下的稳定支撑功能,在装置工作时,水流向右带动限位板并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块对弹簧进行压缩施压,保持限位板回正复位的动力,同时也为水流过缓时提供导流功能做动力准备。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辅助条的形状与二号辅助条的形状相同,所述一号辅助条的数量为六个且呈等角度分布在限位板左侧外边缘处,相邻所述一号辅助条之间留有开合角度为15
°
~23
°
的空隙;
21.一号辅助条和二号辅助条的功能相同,水流沿着限位板的径向向外侧移动时会垂直对一号辅助条的内斜边进行冲击,此时,水流沿着一号辅助条的内斜边移动并产生一定的旋转动能,尽管旋转动能小,但水流前仆后继形成旋转动能的积累效应,从而有助于水流
的旋转,在水流过缓时,旋转的水流能够配合转动的叶轮进行辅助导流,加快泵壳内部进出水的流量,防止积水对泵壳的内部产生腐蚀。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限位板和导流口等提升了装置的导流效果,在水流过缓时,进出泵壳内部的水流量必然大幅度降低,此时,经过导流口分流向右流动的水流对限位板作用产生的水压减小,限位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左回正,减小固定筒右侧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水流流速,然后经过一号辅助条和二号辅助条的斜边导流,使进入泵壳内部的水流有一定的旋转动能,辅助叶轮在转动时对水流进行输送,提高了装置的导流效果。
24.2.限位板通过限位柱支撑设置于固定筒的右侧,当装置工作时,经过导流口分流的高压水流直接先作用至限位板的左侧,为叶轮挡住水流的冲击,被水压作用并向右移动的限位板向右带动限位柱和限位块移动,压缩弹簧获取回弹动力,且通过切刀对水流中含有的可切除杂质进行分流切割,一方面,使分散含杂质水流的均匀程度,同时,避免水流中的杂质因为聚集在一起将叶轮绞住,从而保护了叶轮。
25.3.本发明通过设置导流块和固定筒固定安装在进水管的内部,接入水流后,利用高压的水流对导流块左侧的圆台区域进行冲击,通过导流块左侧中间向左突出且外边缘逐渐呈斜面过渡角的设计,使水中的杂质能够快速通过任意一个导流口,避免了导流块左侧的水中杂质的堆积,提高了装置通过杂质水流的效率,开设在导流块和固定筒上面的两组导流口完全相同且重合,在水中杂质通过导流口时,利用通过横截面积减小来增大水流速度,提高了杂质通过导流口内部的速度,避免装置在进行含有杂质水流泵送时出现的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正面外观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左侧外观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正面立体外观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正面局部剖切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导流块、限位板、切刀、一号辅助条、固定筒、限位柱、限位块、弹簧和二号辅助条的分离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限位板、一号辅助条、固定筒、限位柱、限位块和弹簧的分离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泵壳的侧面外观示意图。
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5.1、支撑座;2、泵壳;3、出水管;4、叶轮;5、电机;6、支撑架;7、联轴器;8、进水管;9、导流块;10、导流口;11、限位板;12、切刀;13、一号辅助条;14、固定筒;15、放置槽;16、限位柱;17、限位块;18、弹簧;19、二号辅助条。
具体实施方式
36.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带导流功能的混流泵,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泵壳2和电机5,泵壳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叶轮4,泵壳2的正
面和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水管3和进水管8,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与叶轮4传动连接,进水管8内部的右侧固定套接有导流块9和固定筒14,导流块9和固定筒14的内部均开设有导流口10,固定筒14内部的右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柱16,限位柱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左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切刀12,限位板11左侧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一号辅助条13,泵壳2内壁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二号辅助条19,限位柱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限位柱16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18,弹簧18压缩设置在限位块17和放置槽15之间;
37.本装置在工作时,将进水管8连接水源,启动电机5并通过联轴器7带动叶轮4转动,使泵壳2运行起来,水流顺着进水管8向右移动,高压水流经过导流口10的分流撞向限位板11的左侧,然后被限位板11向限位板11的左侧周边分散,经过一号辅助条13,水流沿着一号辅助条13的内斜边发生转动,然后从限位板11与进水管8内壁之间的空隙继续向右流动,然后与二号辅助条19的内斜边接触被二次导流,最终进入泵壳2的内部,限位板11在水压作用下向右带动限位柱16和限位块17移动并压缩弹簧18;
38.当水流中含有一些杂质如枯树枝、小体积的废旧泡沫等时,经过导流口10的分流会迅速撞击至切刀12的左侧,一方面可以将一些脆弱的杂质切断,同时,等间距分布的切刀12还能对杂质进行分流,减小泵壳2内部工作的负担,防止叶轮4被杂质过多时绞住;
39.高速转动的叶轮4将水流沿着出水管3排出,在水流过缓时,限位板11受到的向右水压自动减小,弹簧18便在复位的过程中向左带动限位柱16、限位块17和限位板11,减小固定筒14右侧与限位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快水流流速,经过一号辅助条13和二号辅助条19斜边导流下,水流发生小幅度旋转,从而加快泵壳2内部水的进出更替速度,提升导流效果。
40.通过设置有限位板11和导流口10等提升了装置的导流效果,在水流过缓时,进出泵壳2内部的水流量必然大幅度降低,此时,经过导流口10分流向右流动的水流对限位板11作用产生的水压减小,限位板11在弹簧18的作用下向左回正,减小固定筒14右侧与限位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水流流速,然后经过一号辅助条13和二号辅助条19的斜边导流,使进入泵壳2内部的水流有一定的旋转动能,辅助叶轮4在转动时对水流进行输送,提高了装置的导流效果。
41.限位板11通过限位柱16支撑设置于固定筒14的右侧,当装置工作时,经过导流口10分流的高压水流直接先作用至限位板11的左侧,为叶轮4挡住水流的冲击,被水压作用并向右移动的限位板11向右带动限位柱16和限位块17移动,压缩弹簧18获取回弹动力,且通过切刀12对水流中含有的可切除杂质进行分流切割,一方面,使分散含杂质水流的均匀程度,同时,避免水流中的杂质因为聚集在一起将叶轮4绞住,从而保护了叶轮4。
42.其中,支撑座1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6,联轴器7支撑套接在两个支撑架6的内部,联轴器7的左端与叶轮4固定连接;
43.支撑架6用于支撑联轴器7,在电机5与泵壳2连接的过程中,联轴器7起到了桥梁作用,负责将电机5的转动动力稳定传输至泵壳2,支撑架6可以为联轴器7提供稳定的转动支撑。
44.其中,限位板11的直径值小于固定筒14的直径值,限位板11的左侧与固定筒14右侧之间的距离值介于10cm~15cm之间;
45.如图4~5所示,向右通过导流口10的水流会向右撞击至限位板11上面,然后经过
分流沿着限位板11与进水管8内壁之间缝隙流动至泵壳2的内部,限位板11与固定筒14之间的距离最小控制在10cm作用,有助于水流向限位板11接触并冲击分散,同时给水流在向右离开导流口10内部的移动空间,利用弹簧18被压缩至极限的作用,将限位板11与固定筒14之间的距离控制在最大15cm,可防止固定筒14撞击叶轮4。
46.其中,切刀12的数量为十五个,十五个切刀12呈等角度焊接分布在切刀12的左侧,切刀12为斜边设计;
47.切刀12的左侧为开刃设计,水流中含有的一些可切断杂质如枯树枝等能够被切刀12切断并被切刀12的等间距分布设计进行周向分流,切刀12的斜边设计指的是位于限位板11圆心的一侧厚度值大,位于限位板11外边缘的一侧厚度值小,此设计能够对一些无法切断的杂质进行有效分流,避免杂乱和堵塞。
48.其中,二号辅助条19的数量为五个,五个二号辅助条19呈等角度分布在泵壳2的左侧开口内壁,二号辅助条19朝向进水管8的一面为倒角斜切设计;
49.二号辅助条19分布在泵壳2左侧开口的内壁,经过限位板11作用的水流会通过二号辅助条19的朝左内斜边,如图4~6所示,经过二号辅助条19的水流会沿着二号辅助条19的内斜边产生绕限位板11轴向的旋转动能,有助于水流能够快速被叶轮4转动带动并实现导流功能。
50.其中,导流块9的横截面形状为朝左的圆台形,导流块9左端的直径值与导流口10的直径值相等,两组导流口10分别分布在导流块9和固定筒14上面并完全重合;
51.如图2、4、5、6所示,含有杂质的水流与导流块9的左侧接触后会经过逐层的分流,避免水中杂质堆积在导流块9的左侧,提高装置通过杂质的清理效率。
52.通过设置导流块9和固定筒14固定安装在进水管8的内部,接入水流后,利用高压的水流对导流块9左侧的圆台区域进行冲击,通过导流块9左侧中间向左突出且外边缘逐渐呈斜面过渡角的设计,使水中的杂质能够快速通过任意一个导流口10,避免了导流块9左侧的水中杂质的堆积,提高了装置通过杂质水流的效率,开设在导流块9和固定筒14上面的两组导流口10完全相同且重合,在水中杂质通过导流口10时,利用通过横截面积减小来增大水流速度,提高了杂质通过导流口10内部的速度,避免装置在进行含有杂质水流泵送时出现的堵塞现象。
53.其中,限位块17在初始条件下其左端与放置槽15内壁的左侧挤压接触,初始条件下混流泵停止工作;
54.初始条件下,装置停止运行,水流不对限位板11产生作用,此时,弹簧18向左带动限位块17和限位柱16移动,使限位块17的左侧与放置槽15内壁的左侧挤压接触,实现了对限位板11在初始条件下的稳定支撑功能,在装置工作时,水流向右带动限位板11并通过限位柱16和限位块17对弹簧18进行压缩施压,保持限位板11回正复位的动力,同时也为水流过缓时提供导流功能做动力准备。
55.其中,一号辅助条13的形状与二号辅助条19的形状相同,一号辅助条13的数量为六个且呈等角度分布在限位板11左侧外边缘处,相邻一号辅助条13之间留有开合角度为15
°
~23
°
的空隙;
56.一号辅助条13和二号辅助条19的功能相同,水流沿着限位板11的径向向外侧移动时会垂直对一号辅助条13的内斜边进行冲击,此时,水流沿着一号辅助条13的内斜边移动
并产生一定的旋转动能,尽管旋转动能小,但水流前仆后继形成旋转动能的积累效应,从而有助于水流的旋转,在水流过缓时,旋转的水流能够配合转动的叶轮4进行辅助导流,加快泵壳2内部进出水的流量,防止积水对泵壳2的内部产生腐蚀。
57.工作原理:
58.本装置在工作时,将进水管8连接水源,启动电机5并通过联轴器7带动叶轮4转动,使泵壳2运行起来,水流顺着进水管8向右移动,高压水流经过导流口10的分流撞向限位板11的左侧,然后被限位板11向限位板11的左侧周边分散,经过一号辅助条13,水流沿着一号辅助条13的内斜边发生转动,然后从限位板11与进水管8内壁之间的空隙继续向右流动,然后与二号辅助条19的内斜边接触被二次导流,最终进入泵壳2的内部,限位板11在水压作用下向右带动限位柱16和限位块17移动并压缩弹簧18;
59.当水流中含有一些杂质(如枯树枝、小体积的废旧泡沫等)时,经过导流口10的分流会迅速撞击至切刀12的左侧,一方面可以将一些脆弱的杂质切断,同时,等间距分布的切刀12还能对杂质进行分流,减小泵壳2内部工作的负担,防止叶轮4被杂质过多时绞住;
60.高速转动的叶轮4将水流沿着出水管3排出,在水流过缓时,限位板11受到的向右水压自动减小,弹簧18便在复位的过程中向左带动限位柱16、限位块17和限位板11,减小固定筒14右侧与限位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快水流流速,经过一号辅助条13和二号辅助条19斜边导流下,水流发生小幅度旋转,从而加快泵壳2内部水的进出更替速度,提升导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