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97324发布日期:2022-10-14 17:5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固定大型设备循环水冷却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2.煤矿井下采用水冷方式散热的大型固定设备,在运转时会产生高温,为节约水资源,通常采用循环水冷却方式对设备进行降温。
3.现有煤矿瓦斯抽放泵所使用的冷却介质为循环水+中水补给(如图2所示),而有效的降低瓦斯抽放泵的循环水进水温度,是保持泵最大效率运行的先决条件,因循环水池容积过小、循环距离短导致降温效果差,冷却水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蒸发量加大,影响瓦斯抽放泵的正常运转,设备运转效率低,导致瓦斯抽排效果差,不仅增加了电能消耗,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针对煤矿瓦斯抽放泵实际使用情况,在原有散热系统的基础上,将循环水池内的水通过板式散热器与矿井自然水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循环水的温度,保证瓦斯抽放泵的安全运转,而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设置于瓦斯抽放泵冷却管一侧的第一水汽分离器、第二水汽分离器、循环水池和中水补给管,所述循环水池一侧依次设置有排水渠、冷却水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上悬挂安装有矿井自然水供水管,所述冷却水池和沉淀池通过溢流口相互连通,所述冷却水池内设置有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与第一水汽分离器、第二水汽分离器、循环水池形成冷却循环回路。
7.更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池内设置有潜水泵,且中水补给管和潜水泵通过三通与冷却管的入水口一端连通。
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汽分离器和第二水汽分离器均通过热媒给水管与板翅式换热器的进水端连接。
9.更进一步的,所述板翅式换热器的出水端连接有冷媒回水管,冷媒回水管连接有悬吊于循环水池顶部的喷淋头。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池上部外壁上连接有溢流管,且冷却水池下部外壁上安装有排水管。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和排水管均延伸至排水渠上方,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中,通过在煤矿瓦斯抽放硐室外设置沉淀池、冷却水池和排水渠,在冷却水池内安装板翅式换热器,循环水泵将瓦斯抽放泵排出的冷却水通过管路泵入板翅式换热
器,冷却水通过板翅式换热器与自然水进行热交换后流回循环水池,用于瓦斯抽放泵重复利用,冷却水池中的自然水经过热交换后通过冷却水池下方的管路流入排水渠,最终排入井底水仓,从而利用源源不断的矿井自然水保障对瓦斯抽放泵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现有技术的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第一水汽分离器、2第二水汽分离器、3循环水池、4中水补给管、5沉淀池、6冷却水池、7排水渠、8板翅式换热器、9热媒给水管、10冷媒回水管、11溢流口、12溢流管、13矿井自然水供水管、14换热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现有的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如图2所示:
19.其包括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循环水池3和中水补给管4、换热水池14和板翅式换热器8,通过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循环水池3和板翅式换热器8之间使热媒循环流动,为瓦斯抽放泵降温,中水补给管4、循环水池3和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分离的水位冷却循环水,因循环水池3容积过小、循环距离短导致降温效果差,冷却水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蒸发量加大,影响瓦斯抽放泵的正常运转。
20.为此,对冷却系统做出如下改进:
21.参照图1,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设置于瓦斯抽放泵冷却管一侧的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循环水池3和中水补给管4,循环水池3一侧依次设置有排水渠7、冷却水池6和沉淀池5,沉淀池5上悬挂安装有矿井自然水供水管13,冷却水池6和沉淀池5通过溢流口11相互连通,冷却水池6内设置有板翅式换热器8;
22.循环水池3内设置有潜水泵,且中水补给管4和潜水泵通过三通与冷却管的入水口一端连通。
23.第一水汽分离器1和第二水汽分离器2均通过热媒给水管9与板翅式换热器8的进水端连接,板翅式换热器8的出水端连接有冷媒回水管10,冷媒回水管10连接有悬吊于循环水池3顶部的喷淋头,从而使板翅式换热器8与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循环水池3形成冷却循环回路,。
24.冷却水池6上部外壁上连接有溢流管12,且冷却水池6下部外壁上安装有排水管。
25.溢流管12和排水管均延伸至排水渠上方,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26.煤矿瓦斯抽放硐室内设置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距瓦斯抽放硐室80m外的设置一处冷却水池6,在冷却水池6内安装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将瓦斯抽放泵排出的冷却水通过管路泵入板翅式换热器8,冷却水通过板翅式换热器8与自然水进行热交换后流入循环水池3,用于瓦斯抽放泵重复冷却利用。
27.冷却水池6使用c30混凝土进行浇筑,矿井自然水先通过水管进过沉淀池5,通过沉淀池5以过滤水中的杂质、沉淀煤泥,过滤后的水进入冷却水池6,在冷却水池6内安装板翅
式换热器8,循环水泵将瓦斯抽放泵排出的冷却水通过管路泵入板翅式换热器8,冷却水通过板翅式换热器8与自然水进行热交换后流回循环水池3,用于瓦斯抽放泵重复利用,冷却水池6中的自然水经过热交换后通过冷却水池6下方的管路流入排水渠,最终排入井底水仓。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设置于瓦斯抽放泵冷却管一侧的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循环水池(3)和中水补给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3)一侧依次设置有排水渠(7)、冷却水池(6)和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上悬挂安装有矿井自然水供水管(13),所述冷却水池(6)和沉淀池(5)通过溢流口(11)相互连通,所述冷却水池(6)内设置有板翅式换热器(8),板翅式换热器(8)与第一水汽分离器(1)、第二水汽分离器(2)、循环水池(3)形成冷却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3)内设置有潜水泵,且中水补给管(4)和潜水泵通过三通与冷却管的入水口一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汽分离器(1)和第二水汽分离器(2)均通过热媒给水管(9)与板翅式换热器(8)的进水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翅式换热器(8)的出水端连接有冷媒回水管(10),冷媒回水管(10)连接有悬吊于循环水池(3)顶部的喷淋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池(6)上部外壁上连接有溢流管(12),且冷却水池(6)下部外壁上安装有排水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12)和排水管均延伸至排水渠上方,且排水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设置于瓦斯抽放泵冷却管一侧的第一水汽分离器、第二水汽分离器、循环水池和中水补给管,所述循环水池一侧依次设置有排水渠、冷却水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上悬挂安装有矿井自然水供水管,所述冷却水池和沉淀池通过溢流口相互连通,冷却水池内设置有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与第一水汽分离器、第二水汽分离器、循环水池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本发明在煤矿瓦斯抽放硐室外设置沉淀池、冷却水池和排水渠,在冷却水池内安装板翅式换热器,冷却水通过板翅式换热器与自然水进行热交换后流回循环水池,用于瓦斯抽放泵重复利用,从而利用源源不断的矿井自然水保障对瓦斯抽放泵的冷却效率。却效率。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安庭 张一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安庭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