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

文档序号:33553691发布日期:2023-03-22 11:0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积泵,特别是一种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它适用于输送各种流体。


背景技术:

2.泵是一种通用机械的总称,它是受原动力机控制,驱使介质运动,是将原动力机输出的能力转换为介质压力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利用泵可以输送多种类型流体及流体、气体混合物自己含悬浮固体物的流体。通常,在输送各种流体时采用的泵种类很多,齿轮泵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泵虽然有利于降低机构摩擦损耗,但是他存在着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震动噪音大,排量不可变等缺陷。并且,由于承受不平衡径向力,长期运行时泵壳内齿轮容易磨损,泄露大,密封性能差。不适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流体及高挥发性、低闪点的流体,且输送介质流量较小。还有一种螺旋泵,主要有泵壳及其内设置的螺杆构成。该泵制造加工技术要求高。对介质粘度变化比较敏感,输送介质流量较小,并且间隙输送,工作范围受到限制。还有一种转子泵,排出压力较高,但是比往复泵小,流量输出也要小于往复泵,一般只使用与输送小型流体。该泵间歇排出液体,流量波动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它能够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减少损耗,提高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使泵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
4.其解决方案是:与泵壳连接的左转子内部设置有泵壳入流道,与泵壳连接的右转子内部设置有泵壳出流道,入流道和出流道相对但不连接。在泵壳内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子,该转子由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组成,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分别通过泵壳内部空间分隔开。泵壳内部设置有前后挡板,在前、后挡板与泵壳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为转子的运动提供空间。前后挡板与转子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左转子工作腔、中间转子工作腔和右转子工作腔。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通过入流道和出流道呈现平行分布,并且又与前、后挡板相切连接。
5.所述左转子内设置有入流道,左转子通过轴成与泵壳连接,左转子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后挡板,前、后挡板通过弹簧与泵壳连接,通过设置的弹簧实现前、后挡板的运动,通过弹簧伸缩挡板运动提供的空间为左转子的运动提供空间。
6.所述右转子内设置有出流道,右转子通过轴成与泵壳连接,右转子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后挡板,前、后挡板通过弹簧与泵壳连接,通过设置的弹簧实现前、后挡板的运动,通过弹簧伸缩挡板运动提供的空间为右转子的运动提供空间。
7.所述中间转子内部设置有入流道和出流道以及活塞,中间转子前、后分别设置有前、后挡板,前、后挡板通过弹簧与泵壳连接,通过设置的弹簧实现前、后挡板的运动,通过弹簧伸缩挡板运动提供的空间为中间转子的运动提供空间。中间转子设置的活塞用做转子
运动过程中阻挡入流道进入的流体和出流道流出的流体进入其他空间。入流道和出流道分别布置在活塞两侧,根据中间转子的移动空间扩大或缩小其流体的运动空间。
8.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平行分布,可增大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而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与前、后挡板之间保持相切连接,可以有效的增加容积泵的密封性能。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平行分布且转动方向相同,泵壳设置为实心,可使转动体系保持平衡,故运转平稳、震动及噪音小。并且容积泵的流量仅与主轴的转速有关,进出流体均沿着入流道和出流道输送,方便使用,占地面积小。该泵可与发电机直接连接,不仅操作可靠,管理和使用方便,还转速较高。该泵的用途广泛,可输送各种流体,具体可应用在如下领域:
9.《1》、应用于内燃发电机、水力发电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或气体膨胀机、计量泵、液压旋转车轮上,可把流体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
10.《2》、应用于可压缩的流体加压泵上,包括风机、压缩机、空压机和真空泵;应用于液体加压泵上,包括水泵、油泵或适用于其他液相介质的容积泵;应用于定比配流泵上;应用于二相流热泵压缩机上,包括二相流空调压缩机、二相流冰箱压缩机、二相流冷库压缩机、二相流热泵热水器压缩机等;应用于优化空燃比内燃机配流增压泵及燃气灶定比配流器上。可把机械能转变为流体能。
11.《3》、可应用与“水力马达-水泵机组”,能将流体能转变为机械能,再转变为流体能。
12.《4》、应用于如液压减速器或液压增速器、液压变扭器传动装置,可把机械能转变为流体能,再转变为机械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的侧视图。
14.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15.图3为图2中的b-b剖面图。
16.图4为图2中的c-c剖面图。
17.图5为图2中的d-d剖面图。
18.图6为图2中的e-e剖面图。
19.图7为图2中的f-f剖面图。
20.图8为图5中的g-g剖面图。
21.图9为图5中的h-h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3.图1至图9中,在泵壳5内设置有左转子7、中间转子3和右转子2。在左转子7、中间转子3和右转子2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挡板9和后挡板4,在前、后挡板设置有前弹簧空间13和后弹簧空间12,前、后弹簧空间内部设置有弹簧8。容积泵左侧设置有入流道6,右侧设置有出流道1,左转子7和右转子2分别通过一对轴成10与泵壳5连接。
24.所述容积泵是通过左转子7和右转子2上连有泵壳5,左转子7和右转子2设计为一
个鸡蛋型的转子,当左转子7和右转子2转动时,凸出部分的移动会牵引着前挡板9和后挡板4的移动,前、后挡板的移动主要是通过放置在前弹簧空间13和后弹簧空间12中的弹簧8的伸缩来实现。当突出部分转动到后挡板4时,后弹簧空间12的弹簧8就会收缩,这时,后挡板4就会向后伸缩,通过这个过程,后挡板4的向后伸缩为中间转子3提供了运动空间,伴随着中间转子3的移动,入流道6进入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增大,出流道1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缩小,而活塞11则是在中间转子3转动到后挡板4的时候,避免液体流流到其他部位。当左转子7和右转子2的突出部分转动到前挡板9时,前弹簧空间13的弹簧8就会收缩,这时,前挡板9就会向后收缩,通过这个过程,前挡板9的向后收缩为中间转子3提供了运动空间,伴随着中间转子3的移动,入流道6进入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缩小,出流道1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增大,而活塞11则是在中间转子3转动到前挡板9和后挡板4的时候,避免液体流流到其他部位。通过入流道6和出流道1的液体流的运动,将流体能转变为机械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其特征在于:与泵壳(5)连接的左转子(7)内部设置有泵壳入流道(6),与泵壳(5)连接的右转子(2)内部设置有泵壳出流道(1),入流道(6)和出流道(1)相对但不连接,在泵壳(5)内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子,该转子由左转子(7)、中间转子(3)和右转子(2)组成,左转子(7)、中间转子(3)和右转子(2)分别通过泵壳内部空间分隔开,泵壳内部设置有前挡板(9)和后挡板(4),在前挡板(9)和后挡板(4)与泵壳之间设置有弹簧(8),通过弹簧(8)的伸缩为转子的运动提供空间,前后挡板与转子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左转子工作腔、中间转子工作腔和右转子工作腔,左转子(7)、中间转子(3)和右转子(2)通过入流道和出流道呈现平行分布,并且又与前挡板(9)和后挡板(4)相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是通过左转子(7)和右转子(2)上连有泵壳(5),左转子(7)和右转子(2)设计为一个鸡蛋型的转子,当左转子(7)和右转子(2)转动时,凸出部分的移动会牵引着前挡板(9)和后挡板(4)的移动,前、后挡板的移动主要是通过放置在前弹簧空间(13)和后弹簧空间(12)中的弹簧(8)的伸缩来实现,当突出部分转动到后挡板(4)时,后弹簧空间(12)的弹簧(8)就会收缩,这时,后挡板(4)就会向后伸缩,通过这个过程,后挡板(4)的向后伸缩为中间转子(3)提供了运动空间,伴随着中间转子(3)的移动,入流道(6)进入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增大,出流道(1)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缩小,而活塞(11)则是在中间转子(3)转动到后挡板(4)的时候,避免液体流流到其他部位;当突出部分转动到前挡板(9)时,前弹簧空间(13)的弹簧(8)就会收缩,这时,前挡板(9)就会向后伸缩,通过这个过程,前挡板(9)的向后伸缩为中间转子(3)提供了运动空间,伴随着中间转子(3)的移动,入流道(6)进入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缩小,出流道(1)的液体流的空间就会增大,而活塞(11)则是在中间转子(3)转动到前挡板(9)的时候,避免液体流流到其他部位;通过入流道(6)和出流道(1)的液体流的运动,将流体能转变为机械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积泵,特别是一种新型轮流让渡型转子容积泵。容积泵是与泵壳连接的左转子内部设置有泵壳入流道,与泵壳连接的右转子内部设置有泵壳出流道,入流道和出流道相对但不连接。在泵壳内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子,该转子由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组成,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分别通过泵壳内部空间分隔开。泵壳内部设置有前后挡板,在前、后挡板与泵壳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的伸缩为转子的运动提供空间。前后挡板与转子之间形成的空腔构成左转子工作腔、中间转子工作腔和右转子工作腔。左转子、中间转子和右转子通过入流道和出流道呈现平行分布,并且又与前、后挡板相切连接。切连接。切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童海滨 梅心悦 朱亚美 沈诗艺 马嘉玉 张琦玉 邱金羽 常越 刘徐然 郭同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15
技术公布日:2023/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