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28228发布日期:2023-01-20 20:0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


背景技术:

2.压缩空气作为工业生产上的动力源,广泛用于钢铁及装备制造、锂电、电子、汽车、医药、食品等行业,基本上每家制造业工厂都会配备专用压缩空气系统。
3.日前,制造业用气单位往往采用增加固定资产模式解决对压缩空气系统的需求,即向压缩机制造商或销售商进行采购、制造商或销售商安装、用气单位自行运维、保养的传统模式,由于大部分压缩机的制造商和销售商,所关注的是销售的利润,并做不到真正关注企业的使用效果,导致用气成本和风险完全由用气单位自行承担。包括由于压缩机无可避免的老化、管道泄漏、工况不匹配等后期问题,都会加大用气单位在用气成本上的大幅增加,而这部分成本是用气单位往往无法测算和管理。
4.因此,现有的压缩空气能效管控系统存在成本高且难以测算和管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用以解决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控系统存在成本高且难以测算和管理的问题。
6.一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包括:步骤一、初步探勘,针对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进行初步探勘,确定当前现场设备的能效情况、基本信息,并采用效能分析仪对所有现场设备进行能耗测试;步骤二、整体检测,针对初步探勘后的压缩空气系统进行整体检测,由压缩空气能源供应公司通过cas技术服务系统覆盖压缩空气的生产环节、输送环节、应用环节的现场设备进行精准测量,确定压缩空气系统整体能耗情况、压损降、每生产一立方标准工况的压缩空气所需的电能、用气流量波动情况、用气压力波动情况;通过泄漏检测仪对压缩空气系统输送环节的管道、气罐、阀门等进行扫描检测;步骤三、综合诊断分析,通过专家分析模块对初步探勘和整体检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整体检测的数据通过划分阶段检测若干次,以判断确定压缩空气在生产环节、输送环节、应用环节和费用结算环节的缺陷点;步骤四、升级改造,结合步骤三中诊断分析的结果,对压缩空气系统中不能满足预期能效的相关现场设备及安装关系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整体布设环境改造,以及针对现场设备预设物联网模块和plc控制器及云服务器;步骤五、物联网监控和分析,针对升级改造后的压缩空气系统设置物联网模块,每个所述物联网模块均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物联网模块将检测的所述现场设备的信息传递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针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所述plc控制器将分析的数据传递至所述云服务器存储;
步骤六、智能化运维和费用结算,将升级改造后的压缩空气系统结合plc控制器进行智能化运维和费用结算,实时监控现场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跟踪能耗监测,并根据预设的时间进行费用结算。
7.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包括前端净化系统设备、压缩空气系统设备、后处理系统设备、循环水系统设备;所述当前现场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出厂日期、运行时间、加卸载时间。
8.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进行初步探勘,包括以下方法:s1,确保空气压缩机出口端管路畅通,空气压缩机可以达到满载状态;s2,在空气压缩机出口端安装流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产气量,在空气压缩机三相电进线端安装电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耗电量,并每1s采样一次数据,每次采样周期为1小时,总共采样3600组数据,然后根据当前采样数据样本进行基础产气量计算和耗电量计算;s3,根据求出的基础产气量和耗电量,计算得出比功率;s4,根据计算出的比功率结果,把所有测试的空气压缩机按照等级划分为一级能效级、二级能效级、三级能效级以及淘汰级,并把现场设备能耗占比进行归类统计。
9.进一步的:在s4中,根据划分的能效等级及实际用气等级,预估投资级别、投资回报情况,具体流程包括:s41,判断目标公司的用气量等级;s42,评估通过对目标公司的技术改造,能够实现能效等级的提升率是多少,依此判断节能率;s43,确定目标公司针对现场的压缩空气系统进行整体改造的规模和成本,包括空气压缩机、干燥机、冷却塔替换、管网的优化,预估改造升级的投资成本金额;s44,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初期投资规模。
10.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露点仪、电量计量仪、水量计量仪、板孔流量仪,所述plc控制器针对接收的所述物联网模块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还包括:信息整理,用于将从物联网模块传递来的检测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信息分析诊断,用于对用气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用气压力、用气流量,通过采集1,2,

n天的压力、流量波动情况,按照波动区间进行分类统计,并统计单个区间的持续时间;能耗精细分析,通过采集的能耗数据,计算出当前压缩空气系统每天的气电比,比功率等数据,分析当前压缩空气系统的能效级别,并按照国家通用标准,进行归类并划分级别。
11.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对压缩空气系统中不能满足预期能效的相关现场设备及安装关系进行升级改造,包括以下改造过程:a1:根据测试的原有空气压缩机先按照额定排气压力进行分组,再按照测试后的性能进行排序,根据比功率进行等级处理;针对淘汰级的空气压缩机进行编号,并对淘汰级的设备检修后作为备用设备,针对淘汰级的设备腾退出的位置,结合企业生产情况及总用气量的上下限,增加新设备;a2:设置后处理设备,根据现场用气品质露点要求,配备冷冻式干燥机、吸附式干
燥机,或者两者的组合,以针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除油;a3:设置循环水系统设备,包括对冷却塔和水泵的配置及选型,以便于为空气压缩机进行冷却使用;a4:安装计量系统设备,主要是对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进行电度表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安装、水量计量设备安装;a5:针对管网设备进行优化,根据目标公司现场情况,对管网分段管理,每个生产区间段安装压力传感器和稳流单元,主管网安装露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室外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目的是测量当前天气,包括温度和湿度)。
12.进一步的:在步骤a1中,在增加新设备时,通常要考虑10%
‑‑
20%的余量备用,为了降低压缩空气的损耗,采用零气耗余热再生式干燥机,通常在后处理设备气量安排时,需要留有10%的余量。
13.进一步的:在步骤五中的智能化运维还包括,预先设置压缩空气模块,所述压缩空气模块制备压缩空气包括以下流程:压缩空气生产过程,待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端的进气过滤器过滤掉其中的粉尘、颗粒物,通过空气压缩机组对待压缩空气进行压缩处理;干燥过程,通过干燥机组对压缩空气进行去湿、去油污、降温,以达到目标用气要求。根据现场客户用气波动情况,在干燥机出口端安装气罐,以平恒用气波动,所述干燥机组包括吸附式干燥机、冷冻式干燥机;输送过程,干燥处理后的压缩空气,通过用气管道输送到用气末端,所述用气管道上设置溢流单元和/或稳压单元和/或稳流单元;冷却过程,通过水泵把水箱或者水池中的冷却水输送到空气压缩机组和干燥机组,通过热交换后,热水经过管道回流到冷却塔,进行降温处理,然后输送到水池或者水箱。
14.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费用结算包括:根据预设时间,计算上一月电量、气量、水量;在费用结算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企业和用能企业,确定压缩空气的气价。根据每7天统计一次电量、流量,并根据电价求出当日气价,依次标记为(p1,p2....pn),根据工厂情况,统计周期为4
‑‑
12周,然后求平均值,最终确定气价;结算费用,根据压缩空气能源供应企业和用能企业的双方代表,每月抄送的底数进行费用汇总,包括每月的气费、电费、水费,并根据之间的差额结算费用。
15.进一步的,针对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冷却塔的选型过程如下:首先,确定空气压缩机的自由排气量和排气压力,自由排气量的单位为m
³
/min压力的单位为pa;其次,空气压缩机从机械能或电能转变为热量包括气体压缩和压缩后的空气散热过程,其中空气压缩后的绝对温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为压缩后空气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为压缩前空气的绝对温度,单位为
k,为压缩后空气的压力,单位为pa,为压缩前空气的压力,单位为pa,为空气的绝热指数,数值为1.4,压缩空气在排气过程的散热量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q为压缩空气冷却过程中的散热量,单位为kj,为吸入空气的密度,取值1.237kg/,为空气的定压比热,取值为=1.005kj/(kg℃),为冷却后空气的温度,最后,计算冷却塔的水流量,并根据冷却塔的水流量选择对应的型号,冷却塔的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冷却塔的水流量,c为比热容,数值为4.2kj/kg,为冷却塔的水降温,一般为10℃。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通过对用能单位压缩空气系统初步探勘、整体用气区间精检,掌握了压缩空气系统能耗水平以及设备运行状况,应用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出能耗浪费根源,结合实际用气需求,为用气单位量身定制节能压缩空气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可实施动态匹配,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压缩空气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控云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测的精细化运维,以及少部分本地运维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最后通过合同约定的气耗单价*能耗结算。本发明为用气单位提供了一种新型轻资产运营的商业模式,减轻了用气单位设备采购以及后期运维保养的成本。
17.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内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9.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压缩空气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的系统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压缩空气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压缩空气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的信号传递流程图。
22.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参见附图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能效管理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初步探勘,通过基于对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的初步探勘来确定当前现场设备的能效情况和基本信息,并由效能分析仪对所有现场设备进行能耗测试;其中,所述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包括前端净化系统设备、压缩空气系统设备、后处理系统设备、循环水系统设备;所述当前现场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出厂日期、运行时间、加卸载时间。
25.步骤二、整体检测,在压缩空气能源供应公司侧通过cas技术服务系统覆盖压缩空气的生产环节、输送环节、应用环节的现场设备进行精准测量来确定压缩空气系统整体能耗情况、压损降、每生产一立方标准工况的压缩空气所需的电能、用气流量波动情况、用气压力波动情况,并且通过泄漏检测仪对压缩空气系统输送环节的管道、气罐、阀门等进行扫描检测,由此完成针对初步探勘后的压缩空气系统的整体检测;步骤三、综合诊断分析,通过专家分析模块对初步探勘和整体检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整体检测的数据通过划分阶段检测若干次,以判断确定压缩空气在生产环节、输送环节、应用环节和费用结算环节的缺陷点;步骤四、升级改造,根据步骤三中诊断分析的结果,对压缩空气系统中不能满足预期能效的相关现场设备及安装关系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整体布设环境改造,以及针对现场设备预设物联网模块和云服务器;步骤五、物联网监控和分析,针对升级改造后的压缩空气系统设置物联网模块,每个所述物联网模块均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物联网模块将检测的所述现场设备的信息传递至所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针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步骤六、智能化运维和费用结算,将升级改造后的压缩空气系统结合云服务器进行智能化运维和费用结算,实时监控现场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跟踪能耗监测,并根据预设的时间进行费用结算。
26.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和技术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压缩空气能源供应过程的整体规划商业模式,通过前期对压缩空气系统的探勘,以掌握改造之前的压缩空气系统的基本信息,方便针对性改造,然后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整体检测,进一步掌握各个现场设备的整体能耗情况、压损降、每生产一立方标准工况的压缩空气所需的电能、用气流量波动情况、用气压力波动情况等等,进一步掌握压缩空气系统的各个现场设备的具体信息,方便系统掌握和分析;通过综合诊断分析,能够了解压缩空气在各个阶段存在的缺陷,包括压缩空气的浪费或者是费用结算的效率及合理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不能满足预期效果的设备升级改造,以确保改造后能够满足需求;之后再针对升级改造后的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预设互联网模块和云服务器,通过云服务器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分析和监控;再通过对升级后的压缩空气系统结合云服务器进行智能化运维和费用结算,有效减轻了用气单位设备采购以后的后期运维保养成本,也方便了费用结算的智能化和透明化,同时可以实时掌握成本的支出情况,实现全面监控。
27.在步骤一中,针对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进行初步探勘,包括以下方法:
s1,确保空气压缩机出口端管路畅通,空气压缩机可以达到满载状态;s2,在空气压缩机出口端安装流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产气量,在空气压缩机三相电进线端安装电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耗电量,并每1s采样一次数据,每次采样周期为1小时,总共采样3600组数据,然后根据当前采样数据样本进行基础产气量计算和耗电量计算;s3,根据求出的基础产气量和耗电量,计算得出比功率;s4,根据计算出的比功率结果,把所有测试的空气压缩机按照等级划分为一级能效级、二级能效级、三级能效级以及淘汰级,并把现场设备能耗占比进行归类统计。
28.在s2中,基础产气量的计算过程为,当数据开始采集时,采集一个起始值f1,采集结束时,采集一个终止值f2,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计算产气量,公式为:f=f2-f1将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流数据进行计算,每60个采集的电流数据为一组,求和再除以60,求出每分钟的电流计算平均值,公式为:其中,为每分钟的电流计算平均值,、

为第1秒钟、第2秒钟直至第60秒钟的电流实际值;将得到的各组每分钟的电流计算平均值的数值中去掉一个最大值,去掉一个最小值,然后计算最终电流平均值: /58根据电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计算出电阻值:r=其中pe为额定功率,单位为kw,ie为额定电流;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耗电量::其中为电阻,为计算电流,为功率因数,功率因数与电机的型号及功率情况相关,一般可以在电机的铭牌上获取,功率因数对电动机来说,可以理解为定子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与定子总电流之比。功率因数越高,说明有功电流分量占总电流比重愈大,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电动机的利用率也越高,功率因数高,电源的利用率就高,同时能提高电力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供电能力;根据求出的产气量、耗电量计算得出比功率,比功率为功率和产气量的比值,单位为(kw/m
³
/min),计算公式如下:其中为耗电量,为产气量。
29.然后根据比功率,再对照压缩能效标准得出能效等级,具体的,据测试结果,把所有测试按照等级划分为一级能效级、二级能效级、三级能效级以及淘汰级,并把设备能耗占
比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当前空压站是预估的能效级别,并按照国家通用标准,进行归类并划分级别,一级能效站,二级能效站,三级能效站等。等级的划分可参照压缩空气能效分级指南(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t/cgma 033001

2018 表3压缩气站能效等级(-40℃≤供气压力露点《-20℃)中的划分方式,根据用户用气条件,用气压力、用气流量档次、供气露点要求等条件,找出相应的能效等级。
30.在s4中,根据划分的能效等级及实际用气等级,预估投资级别、投资回报情况,具体流程包括:s41,判断目标公司的用气量等级;s42,评估通过对目标公司的技术改造,能够实现能效等级的提升率是多少,依此判断节能率;s43,确定目标公司针对现场的压缩空气系统进行整体改造的规模和成本,包括空气压缩机、干燥机、冷却塔替换、管网的优化,预估改造升级的投资成本金额;s44,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初期投资规模。
31.关于投资回收期及投资规模的考虑因素,是基于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售气服务实现。压缩空气是通过空气压缩机把空气压缩为高压气体(通俗一点:给汽车轮胎充气就是通过小型压缩机实现的),电量、气量都分别安装一个仪表,每个月,会根据气费和电费的差额进行结算,通常,在正式结算前,会进行气价的确定。
32.因此在确定投资回收期及投资规模时,会通过初检调研,判断公司用气量等级,以及确定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实现能效等级大约提升多少(节能率是多少),比如原来生产1立方米的压缩空气,需要1度电,通过技术改造,生产1立方米的压缩空气只需要0.8度电;之后再确定用户现场整体改造的规模,比如压缩空气系统、干燥机、冷却塔替换,管网的优化等,预估一个投资金额;通过以上步骤,再结合目标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情况,可以初步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初期投资规模。也能够根据这些情况,才能综合判断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做,是否存在盈利的可能性。
33.在步骤四中,对压缩空气系统中不能满足预期能效的相关现场设备及安装关系进行升级改造,包括以下改造过程:a1:根据测试的原有空气压缩机先按照额定排气压力进行分组,再按照测试后的性能进行排序,根据比功率进行等级处理;针对淘汰级的空气压缩机进行编号,并对淘汰级的机器检修后作为备用设备,针对淘汰级的设备腾退出的位置,结合企业生产情况及总用气量的上下限,增加新设备;在增加新设备时,通常要考虑10%
‑‑
20%的余量备用,确保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仍能满足用户需求;a2:设置后处理设备,根据现场用气品质露点要求,配备冷冻式干燥机、吸附式干燥机,或者两者的组合,以针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除油;为了降低压缩空气的损耗,采用零气耗余热再生式干燥机,通常在后处理设备气量安排时,需要留有10%的余量;a3:设置循环水系统设备,包括对冷却塔和水泵的配置及选型,以便于为空气压缩机进行冷却使用。在选型时,需要考虑空气压缩机整体产气量、功率,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温度、最高温度,以及最高温度持续天数等,循环水主要设备包括冷却塔,水泵等。由于循
环水对压缩空气系统影响比较大,在配置时,要考虑水泵备机情况,比如开二备一,开三备二等。冷却塔选型,需要考虑压缩空气系统整体自由排气量,排气压力,计算出在压缩空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根据热量,温降换算出循环水流量,然后选型。
34.a4:安装计量系统设备,主要是对压缩空气系统的现场设备进行电度表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安装、水量计量设备安装;a5:针对管网设备进行优化,根据目标公司现场情况,对管网分段管理,每个生产区间段安装压力传感器和稳流单元,在主管网安装露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35.优选的,针对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冷却塔的选型过程如下:首先,确定空气压缩机的自由排气量和排气压力,自由排气量的单位为m
³
/min压力的单位为pa;其次,空气压缩机从机械能或电能转变为热量包括气体压缩和压缩后的空气散热过程,其中气体压缩的在压缩后的绝对温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为压缩后空气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为压缩前空气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为压缩后空气的压力,单位为pa,为压缩前空气的压力,单位为pa,为空气的绝热指数,数值为1.4,压缩空气在排气过程的散热量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q为压缩空气冷却过程中的散热量,单位为kj,为吸入空气的密度,取值1.237kg/,为空气的定压比热,取值为=1.005kj/(kg℃),为冷却后空气的温度,最后,计算冷却塔的水流量,并根据冷却塔的水流量选择对应的型号,冷却塔的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m为冷却塔的水流量,c为比热容,数值为4.2kj/kg,为冷却塔的水降温,一般为5℃。
36.例如,一台自由排气量为45/min,排气压力为7.5xpa的空气压缩机,环境温度为20℃,大气压强为9.8xpa,根据计算可以得出空气压缩后的绝对温度为265℃,每小时冷却散热量为788800kj,根据冷却塔的水流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m=788800/(4.2*5)=37562kj,也就是相当于每小时38吨的冷却水就能够带走空气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这个数值稍微放大一些余量,选型50吨的冷却塔就足够了。
3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五中,物联网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露点仪、电量计量仪、水量计量仪、板孔流量仪等,上述各个物联网模块均与plc控制器通信连接,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
38.具体的,参考图3,按照现场设备功能不同,对物联网模块进行分组数据采集,空气压缩机和干燥机组、进气过滤器一起采集到plc控制器,这样方便集中控制和信号传递;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却塔、水泵、水箱、水池、纯水净化器等设备一起采集到plc控制器;电量计量仪、水量计量仪、流量计量仪等计量设备一起采集到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信号设备按照分布远近可一起采集到plc控制器,或者通过网络传输模块dtu单独进行采集。采集完的设备,通过光纤汇总到本地数据管控平台,在本地数据管控平台进行数据展示、设备集中控制调度、能源计量、报表展示等。
39.在本地数据管控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处理后,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对各个站点设备,按类型、按地区进行分类汇总,并动态进行对比分析,并把分析完的结果,反馈回本地数据管控平台。
40.所述plc控制器针对接收的各个物联网模块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具体包括:信息整理,用于将从物联网模块传递来的检测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信息分析诊断,用于对用气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用气压力、用气流量,通过采集1,2,

n天的压力、流量波动情况,按照波动区间进行分类统计,并统计单个区间的持续时间;能耗精细分析,通过采集的能耗数据,计算出当前压缩气供应站每天的气电比,比功率等数据,分析当前压缩空气系统的能效级别,并按照国家通用标准,进行归类并划分级别。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和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物联网模块,并将物联网模块的信息与plc控制器实时通信连接,再结合云服务器存储历史数据,能够方便对改造后的压缩空气供应站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和整体管理,而且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对压缩空气系统的能效级别进行把握,对后面的针对性维修改造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也为后期管理提供智能化平台。
4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步骤六中的智能化运维还包括,预先设置空气压缩模块,空气压缩模块包括了压缩空气的制备过程,压缩空气从进气端到末端用气,一共有四个环节,分别是生产、干燥、输送、冷却等。具体如下:参见图2,所述空气压缩模块制备压缩空气包括以下流程:压缩空气生产过程,待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端的进气过滤器过滤掉其中的粉尘、颗粒物,通过空气压缩机组对待压缩空气进行压缩处理;空气压缩机组主要包括离心机和螺杆机;干燥过程,压缩后的空气由于含水量大、温度高、有油污等特点,根据客户生产末端用气要求,通过干燥机组对压缩空气进行去湿、去油污、降温,以达到目标用气要求,根据现场客户用气波动大的特点,在干燥机出口端安装气罐,以平恒用气波动,所述干燥机组包括吸附式干燥机、冷冻式干燥机;输送过程,干燥处理后的压缩空气,通过用气管道输送到用气末端,所述用气管道上设置溢流单元和/或稳压单元和/或稳流单元;具体设置方式为:为了提高空气压缩机组
效率,客户现场如果分高低压,需要增溢流单元,由于客户各个车间用气末端特点,增加稳压单元和稳流单元。
43.冷却过程,在压缩空气生产和干燥环节,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通过循环水把热量带出去,通过水泵把水箱或者水池中的冷却水输送到空气压缩机组和干燥机组,通过热交换后,热水经过管道回流到冷却塔,进行降温处理,然后输送到水池或者水箱。
44.在智能化运维过程中,根据目标企业的用气特点,以及前期调研空气压缩机的性能数据,前期对空气压缩机进行分组排序,可以预先配置多个空气压缩机组,并在确定压缩空气需求量后,启动空气压缩机组,生成压缩空气;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根据现场生产活动动态变化,通过云服务器的数据挖掘算法和自学习算法,动态监测压缩空气系统的能耗、产气量、加卸载时间变化,更新压缩空气系统性能序列,并作为压缩空气系统组调配参数,不断优化调整压缩空气系统组,以适应企业生产目标变化。
45.上述方案中,费用结算包括:根据预设时间,计算上一月电量、气量、水量;在费用结算前,压缩空气能源供应企业和用能企业,确定压缩空气的气价。根据每7天统计一次电量、流量,并根据电价求出当日气价,依次标记为(p1,p2....pn),根据工厂情况,统计周期为4-12周,然后求平均值,最终确定气价;结算费用,根据压缩空气能源供应企业和用能企业的双方代表,每月抄送的底数进行费用汇总,包括每月的气费、电费、水费,并根据之间的差额结算费用。
46.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对费用结算进行标记和统计,方便结算,也方便对盈利进行预估,提高智能化程度和效率,满足用气企业和供气单位的需求。
4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