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4434发布日期:2022-06-07 19:5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公路、铁路的大力度投资建设,隧道建设越来越多,风机作为隧道通风必备设备,现场使用广泛。风机一般安装于现场自行加工的风机支撑架上,在隧道进洞时,需要出具架体设计图,按图纸量安排相关材料进场,再安排专业焊工进行材料加工焊接,在组装出部分配件后再使用吊装设备进行最后组装,组装完成后再使用大型吊装设备吊装到洞口位置,进行固定后再拼装模板,浇筑底座混凝土,待底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风机吊装。在隧道贯通满足通风要求后,该支撑架材料因较为零散,且相应钢材在工程后期使用量较少,很难进行二次利用,很大一部分直接作为废旧钢材进行切割出售。
3.传统风机支撑架制装使用,有以下缺点:
4.1. 制装周期长;根据实际现场经验,从设计初稿到相关负责人定稿需要至少一天,安排材料进场一般需要三至五天,单个焊工进行小配件加工组装需要三天,配件组装加固需要一天,整体吊装固定及底座浇筑需要一天,底座强度等待需要三天,风机吊装需要半天,总耗时十二至十四天才能投入使用;
5.2. 人工投入大;图纸绘制相关技术人员,专业焊工一人,配合帮工两人,组装及吊装需要专业焊工两人,配合帮工三人,底座浇筑至少需要五名工人;
6.3. 经济投入高;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吊装设备费用,制装周期时间损耗费用,后期按废旧钢材处理的折旧差价;
7.4.浪费大;不符合循环利用,降低浪费的要求。
8.因此,研究一种可循环利用、快捷且易运输的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传统风机支撑架制装周期长、人工投入大、经济投入高、浪费大的缺点,提供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
10.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包括若干榀架体单元,每榀架体单元均呈门字型结构设置,包括两根竖向立杆,竖向立杆的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预埋连接件,两根竖向立杆的顶部连接有架体横杆,位于竖向立杆、架体横杆的内侧固定有拱形架体,拱形架体、竖向立杆和架体横杆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相邻的两榀架体单元间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纵向顶连杆、纵向中连杆和纵向底连杆,位于两根竖向立杆内侧的同一直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小耳板,位于纵向顶连杆的底部中间位置和纵向底连杆的顶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铰接大耳板,相邻的铰接小耳板和铰接大耳板间分别铰接有活动连杆,四根活动连杆呈菱形结构设置。
11.预埋连接件包括两块规格相同的板一和板二,板一和板二固定成整体,其中板一
的顶部设置有四个通孔,用于与螺栓固定,板二的底部固定有四个锚钩。
12.纵向顶连杆、纵向中连杆、纵向底连杆和活动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孔。
13.拱形架体的顶部与架体横杆的底部中心固定,且位于拱形架体的顶部与架体横杆的底部间还对称连接有两根固定杆。
14.在铰接大耳板、铰接小耳板位置连接的纵向顶连杆、纵向中连杆、纵向底连杆和活动连杆均通过销钉贯穿铰接孔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可由工厂成套生产、提前定做,生产效率高,现场使用不再等待;纵向顶连杆、纵向中连杆、纵向底连杆和活动连杆等各类杆件通过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人力投入少,无需现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拼装模式实现了风机支撑架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机支撑架伸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 为图1中预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 为图1中竖向立杆与纵向中连杆、活动连杆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活动连杆、纵向顶连杆与铰接耳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1中活动连杆、纵向底连杆与铰接耳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预埋连接板,1.1-板一,1.2-板二,1.3-螺栓,1.4-锚钩,2-纵向底连杆,3-活动连杆,4-拱形架体,5-架体横杆,6-纵向顶连杆,7-竖向立杆,8-铰接大耳板,9-纵向中连杆,10-铰接小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图6所示,一种伸缩式方便转运的风机支撑架,包括若干榀架体单元,每榀架体单元均呈门字型结构设置,包括两根竖向立杆7,竖向立杆7的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预埋连接件1,两根竖向立杆7的顶部连接有架体横杆5,位于竖向立杆7、架体横杆5的内侧固定有拱形架体4,拱形架体4、竖向立杆7和架体横杆5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相邻的两榀架体单元间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纵向顶连杆6、纵向中连杆9和纵向底连杆2,位于两根竖向立杆7内侧的同一直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小耳板10,位于纵向顶连杆6的底部中间位置和纵向底连杆2的顶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铰接大耳板8,相邻的铰接小耳板10和铰接大耳板8间分别铰接有活动连杆3,四根活动连杆3呈菱形结构设置。
26.进一步的,预埋连接件1包括两块规格相同的板一1.1和板二1.2,板一1.1和板二1.2固定成整体,其中板一1.1的顶部设置有四个通孔,用于与螺栓1.3固定,板二1.2的底部固定有四个锚钩1.4。纵向顶连杆6、纵向中连杆9、纵向底连杆2和活动连杆3的两端均设置
有铰接孔。拱形架体4的顶部与架体横杆5的底部中心固定,且位于拱形架体4的顶部与架体横杆5的底部间还对称连接有两根固定杆。在铰接大耳板8、铰接小耳板10位置连接的纵向顶连杆6、纵向中连杆9、纵向底连杆2和活动连杆3均通过销钉贯穿铰接孔连接。
27.实施例:
28.当进行隧道施工时,需要在洞外架设大型风机,此时所选的风机支撑架即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
29.首先,根据计划安装风机的尺寸进行设计,加工各类杆件,保证连接后的支撑架整体长度大于风机长度的1.2倍,拱形架体4的内圈半径与风机外壳半径相同,使得风机安装在支撑架中能够有效保证其稳定性。直至所有的部件加工完成。检查数量无误后可将所有部件运送至施工现场。
30.安装时,先按榀进行组装。将竖向立柱7和架体横杆5进行连接并组成门字形结构;将拱形架体4安装在竖向立柱7和架体横杆5的内侧并焊接固定;在竖向立柱7的底部焊接预埋连接板1的板一1.1,只需将二者焊接固定即可。按照需求,完成既定数量的每榀架体单元。
31.进一步的,借助吊车将每榀架体单元起吊,将竖向立杆7底部的板一1.1对应的放入已浇筑的基础位置,基础内提前浇筑有带螺栓1.3的板二1.2,板二1.2的底部通过浇筑完成锚钩1.4与混凝土的连接,将螺栓1.3贯穿板一1.1的通孔后,拧紧螺帽固定。
32.依次完成每榀架体单元后,进行纵向顶连杆6、纵向中连杆9、纵向底连杆2和活动连杆3的安装,安装是利用销钉贯穿铰接孔后实现,最终完成整个风机支撑架结构。
33.最后,将风机放入风机支撑架内部,通过高强螺栓将其固定稳固。
34.当工程结束后,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拆除以实现循环利用。具体的过程包括,先拆除风机,通过吊车整体吊住支撑架后拆除预埋连接板1;进一步将纵向顶连杆6、纵向中连杆9、纵向底连杆2依次拆除;如果支撑架整体重量不大,可不拆除活动连杆3,通过压缩竖向立杆7,实现支撑架类似于栅栏门结构的回缩后整体运输。如果支撑架整体重量较大,则所有的活动连杆3依次拆除即可。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