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4679发布日期:2022-07-26 22:5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大排量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用于制冷/制热的普通压缩机系统(包括空调、制冷设备等)一般包括依次连接以构成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主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在低温制热工况中,为了增大制热量,现有技术中已采用喷气增焓的设计。喷气增焓系统通常包括带有节流装置的经济器,其连接至压缩机的补气口,以向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补充喷气增焓流体,从而增加压缩机排气量,进而提高低温下的制热量。类似地,也可以采用补充喷气增焓流体(补气)的方式来提高压缩机系统的制冷量。
3.然而,目前大排量涡旋压缩机尚未采用喷气增焓设计,特别地,由于大排量涡旋压缩机采用与普通压缩机完全不同的方式分隔高压区与低压区,这对喷气增焓管路与定涡旋的接头装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4.因此,存在对大排量涡旋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进行设计的需求,从而在利用喷气增焓系统提升压缩机性能的同时,节省接头占用空间、简化接头结构、降低接头及定涡旋的生产和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不仅具有大排量,而且其喷气增焓接头装置能够与喷气增焓系统连接以提升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涡旋压缩机,其中,喷气增焓接头装置能够适用于定涡旋的加工余量较小的情况或者喷射路径较复杂的情况,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围封出内部空间;以及涡旋机构,涡旋机构设置在内部空间内,涡旋机构包括定涡旋,定涡旋包括端板、从端板的第一端面延伸的定涡旋涡卷以及围绕端板和定涡旋涡卷的外周设置的周向壁,其中,定涡旋包括位于周向壁的径向外表面处的密封部,密封部与壳体密封接触,从而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分别位于密封部两侧且相对于彼此隔绝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喷气增焓接头装置,喷气增焓接头装置连接至定涡旋,从而形成适于将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涡旋机构的至少一个压缩腔的喷射通道。
8.可选地,定涡旋包括用于容纳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容置部,容置部设置在端板的与第一端面相反的第二端面和/或周向壁的径向外表面处,容置部包括用于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抵接的第一抵接面。
9.可选地,喷射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第三通
道段形成在端板内并且至少包括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从而连通至至少一个压缩腔的轴向部段,第一通道段形成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内并且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至喷气增焓流体源,第二通道段形成在定涡旋和/或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中。
10.可选地,端板内形成有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连通孔道以构成第二通道段,连通孔道延伸至第一抵接面并在第一抵接面处形成第一开口,喷气增焓接头装置包括外接部和内接部,第一通道段设置在外接部和内接部中,内接部的一端与外接部连接,内接部的另一端包括与第一抵接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面,从而使得第一通道段与第一开口连接。
11.可选地,喷气增焓接头装置包括外接部和内接部,第一通道段设置在外接部中,内接部构造为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管状构件以限定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延伸至第一抵接面并在第一抵接面处形成第一开口,内接部的一端与外接部连接,内接部的另一端包括与第一抵接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面,从而使得第二通道段与第一开口连接。
12.可选地,喷气增焓接头装置包括外接部和内接部,第一通道段设置在外接部中,内接部构造为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盖状构件,内接部具有与第一抵接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或第二抵接面处形成有槽道,从而在内接部与定涡旋之间限定出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延伸至第一抵接面并在第一抵接面处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槽道中。
13.可选地,外接部包括构成第一通道段的水平孔道和垂直孔道,垂直孔道的一端连接至水平孔道,垂直孔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槽道。
14.可选地,喷气增焓接头装置还包括密封垫片,密封垫片设置在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之间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
15.可选地,第二通道段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喷气增焓流体分别经由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进入第三通道段。
16.可选地,第一抵接面构造为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或者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17.可选地,容置部构造为设置在端板的第二端面和/或周向壁的径向外表面处的凹入部。
18.可选地,容置部设置在低压区或高压区内。
19.可选地,第一开口构造为一个或更多个。
20.可选地,密封部构造为从周向壁的径向外表面突出的凸缘,凸缘与壳体过盈配合;或者密封部构造为包括从周向壁的径向外表面凹入的凹槽和容纳在凹槽中的密封件,密封件与壳体抵接。
21.可选地,涡旋压缩机为大排量涡旋压缩机。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其定涡旋的外周壁与壳体之间形成密封接触以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高压区和低压区,并且在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连接,从而利用喷气增焓技术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系统性能;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组装、成本低廉,而且还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大排量涡旋压缩机,特别适用于定涡旋的加工余
量较小或者喷射路径较复杂的情况,从而在提高压缩机性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压缩机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这里所描述的附图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而是可以放大或缩小一些特征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在附图中: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25.图2a和图2b分别是图1中的细节a,a’的两种示例(示例a和示例a’)的放大图;
2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的立体示意图;
27.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8.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2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纵剖面图;
3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横截面图;
31.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32.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33.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34.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主体件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俯视图,其中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主体件与紧固件被移除;
36.图10b是图10a中的细节b的放大图;
37.图1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纵剖面图;
38.图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横截面图;
3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40.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主体件与紧固件被移除;
41.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主体件的立体示意图;
42.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纵剖面图;
43.图1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44.图1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两者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该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的限制。
4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局部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00a主要包括壳体10、涡旋机构、主轴承座40、驱动轴50和马达60等。壳体10通常包括呈大致圆筒形的壳体本体14、顶盖12以及底盖16。壳体本体14、顶盖12以及底盖16通过例如焊接形成完整的壳体10,从而围封出用于容纳涡旋机构等一系列压缩机零部件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被分隔为高压区ch和低压区cl。在该内部空间中,涡旋机构由主轴承座40支承,主轴承座40通过比如铆接等方式与壳体10固定连接或者与壳体10一体地形成。涡旋机构包括定涡旋20a和动涡旋30,经由马达60和驱动轴50的驱动,动涡旋能够相对于定涡旋30进行平动转动。换句话说,动涡旋30的轴线相对于定涡旋20a的轴线绕动,但是动涡旋30和定涡旋20a二者本身不会绕它们各自的轴线旋转。
47.动涡旋30包括端板32和从端板32的一侧向上延伸的螺旋形的涡卷34。定涡旋20a包括端板22、从端板22的一侧的第一端面向下延伸的螺旋形的涡卷24以及围绕端板22和涡卷24的外周设置的周向壁23。特别地,尤其是对于大排量涡旋压缩机而言,如图3所示,定涡旋20a还包括设置其周向壁23中的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孔234,紧固件能够穿过多个孔234而将定涡旋20a固定在主轴承座40上。定涡旋20a的涡卷24与动涡旋30的涡卷34彼此啮合,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系列的用于压缩流体例如制冷剂的压缩腔。工作流体经由设置在壳体10(通常为壳体本体14)上的吸气口配件进入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的低压区cl,经由涡旋机构的一系列压缩腔压缩后经由定涡旋20a中央的中心排气口28(图6)进入到高压区ch,然后通过设置在壳体10(通常为顶盖12)上的排气口配件排出到涡旋压缩机100a外。
48.为了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低压区和高压区,在某些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顶盖与壳体本体之间设置隔板来实现。但对于特定压缩机类型而言,例如大排量涡旋压缩机,则需要其他的更为简便且可靠的分隔方式。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两种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低压区和高压区的示例性方式,其中,定涡旋20a的周向壁23的径向外表面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定涡旋20a还包括位于周向壁23的径向外表面231处的密封部26,通过该密封部26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分别位于密封部26的两侧且相对于彼此隔绝的高压区ch和低压区cl。如图2a所示,密封部26构造为从周向壁23的径向外表面231朝向壳体10(在图2a中示出为顶盖12)的内壁突出的凸缘232,该凸缘232呈沿着周向壁23的周向延伸的大致圆环状,并与壳体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凸缘232上下两侧的空间的密封隔绝。又如图2b所示,密封部26还可以构造为包括从周向壁23的径向外表面231'朝向与壳体10(在图2b中示出为顶盖12)的内壁相反的方向凹入的凹槽232'以及容纳在凹槽232'中的
密封件233',凹槽232'构造为沿着周向壁23的周向延伸的大致圆环形通槽,相应地,密封件233'也呈大致圆环形,密封件233'与壳体的内壁抵接,从而实现密封件233'上下两侧的空间的密封隔绝。图2a和图2b所示的两种示例性分隔方式,不仅省略了隔板,使得压缩机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安装操作,而且分隔高压区和低压区的效果更加可靠,特别适用于大排量涡旋压缩机。
49.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缩机、尤其是大排量涡旋压缩机的性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a还具有喷气增焓设计。具体地,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00a包括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该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连接至定涡旋20a,并且能够穿过壳体10或者与壳体10上的喷气增焓入口配件接合,从而将涡旋压缩机100a与涡旋压缩机100a外部的喷气增焓系统连接。
50.下面参照图4a、图4b、图5和图6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a与喷气增焓系统的具体连接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a和图4b所示,定涡旋20a包括用于容纳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的容置部221a,容置部221a设置在定涡旋20a的端板22的第二端面和周向壁23的径向外表面处,构造为设置在第二端面和周向壁的径向外表面处的呈大致矩形的凹入部,其中,第二端面是端板22的与设有涡卷24的第一端面相反的端面。换句话说,该大致矩形的凹入部限定为从周向壁23的径向外侧壁向内(即朝向与壳体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在端板22上延伸一定距离。该距离不超过定涡旋20a的半径,从而避免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安装对定涡旋20a中心的排气结构(例如中心排气口28)和/或泄压结构的影响。在容置部221a(或者说大致矩形的凹入部)的延伸末端形成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面222a,第一抵接面222a用于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抵接。容置部221a向下凹入的深度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的厚度相适应即可,但至少地,容置部221a的底部必须保持在密封部26的上方。也就是说,容置部221a设置在高压区ch内。定涡旋20a的端板22内还形成有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100a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连通孔道2231a、2232a以及大致沿涡旋压缩机100a的轴向方向延伸从而连通压缩腔(例如中压腔)的两个不同的竖向孔道,连通孔道2231a、2232a沿不同方向延伸,两者的一端共同延伸至第一抵接面222a并在第一抵接面222a处形成第一开口223a,而另一端则各自设有开口2233a用于分别连通至相应的竖向孔道。
51.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包括接头主体部72a、密封垫片71a和例如为螺钉的紧固件73a。其中,接头主体部72a构造为大致直线形,由外接部726a和内接部724a互相连接构成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接头主体部72a的内部形成有大致沿着接头主体部72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孔道722a。外接部726a能够连接至喷气增焓流体源,内接部724a的一端与外接部726a连接,另一端则包括用于与定涡旋20a固定连接的翼状部。该翼状部构造为在与接头主体部72a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中从接头主体部72a的轴线朝向该轴线的左右两侧延伸,并且在该翼状部的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紧固件73a的通孔721a。该翼状部的与外接部726a相反的端面构成用于与第一抵接面222a抵接的第二抵接面723a。第二抵接面723a处形成有孔道722a的出口。密封垫片71a设置在第二抵接面723a与第一抵接面222a之间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与接头主体部72a的通孔721a相对应地,在第一抵接面222a处设有用于容纳紧固件73a的紧固孔224a,并且在密封垫片71a上设有供紧固件73a穿过的通孔712a。与接头主体部72a的第二抵接面723a处的孔道722a的出口相对应地,在第一抵接面222a处设有与孔道
722a的出口对准并连通的第一开口223a,并且在密封垫片71a上设有与孔道722a的出口和第一开口223a分别对准并连通的开口711a。在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安装固定至定涡旋20a时,首先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放置在容置部221a中,然后使得紧固件73a依次穿过接头主体部72a的通孔721a、密封垫片71a的通孔712a并最终插入定涡旋20a的紧固孔224a中,从而使得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在定涡旋20a上固定安装就位。
52.当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在定涡旋20a上安装就位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内的孔道722a的出口与密封垫片71a的开口711a以及定涡旋20a的第一抵接面222a处的第一开口223a对准并连通,从而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和定涡旋20a内构成适于将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涡旋机构的至少一个压缩腔的喷射通道。参见图5和图6,喷射通道包括从定涡旋20a的外部向内部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第一通道段形成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即内接部724a和外接部726a中)内并且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100a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即主要地由接头主体部72a内的孔道722a构成。第二通道段形成在定涡旋20a中,即由定涡旋20a的端板22内的连通孔道2231a、2232a构成,也就是说,第二通道段具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个分支。第三通道段形成在端板22内并且至少包括沿涡旋压缩机100a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部段,即由与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连通的竖向孔道构成。竖向孔道的数量与连通孔道的数量相对应。也就是说,连通孔道2231a、2232a一方面通过第一开口223a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的孔道722a连通并连通至喷气增焓流体源,另一方面经由连通孔道2231a、2232a中的开口2233a分别与相应的竖向孔道连通,从而连通至压缩机的压缩腔。由此,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流体能够依次流经孔道722a、第二抵接面723a处的孔道722a的出口、密封垫片71a的开口711a、第一开口223a,然后分别经由连通通道2231a、2232a、连通孔道2231a、2232a中的开口2233a以及端板22内的竖向孔道进入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
53.另外,如图6中所示,在本示例中具有两个连通孔道2231a、2232a作为第二通道段的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个分支,两者构造为大致对称地布置,从而将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大致对称地两个压缩腔,以利于压缩机的平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连通孔道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更多个。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不仅实现了喷气增焓设计以有效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有利于降低定涡旋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加工成本,特别适用于定涡旋的上端面(第二端面)加工余量比较充足的情况。
55.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b。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涡旋压缩机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a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本一致,包括涡旋压缩机100b中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b的主要结构、定涡旋20b内的连通通道和竖向孔道的主要结构以及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b与定涡旋20b的连接方式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因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b设置在低压区cl内而非高压区ch内。这种设置方式特别适用于定涡旋的上端面(第二端面)加工余量不足的情况。具体地,定涡旋20b包括用于容纳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b的容置部221b,容置部221b由定涡旋20b的周向壁23的径向外侧面处的呈大致矩形的凹入部形成,并且该凹入部的底面(该底面沿着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构成第一抵接面222b。该大致矩形的凹入部限定为从密
封部26的下方开始向下延伸一定距离,其延伸长度与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b的厚度相适应即可。但容置部221b也可以从密封部26的下方开始向下延伸直至周向壁23的最底端,如图7所示,从而更加方便加工。
5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不仅实现了喷气增焓设计以有效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b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定涡旋的上端面(第二端面)加工余量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够简易的安装和低廉的成本实现喷气增焓系统与定涡旋的连接。
57.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20c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涡旋压缩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a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本一致,因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和定涡旋2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和定涡旋20a具有不同的构造和连接方式。
58.如图8a和图8b所示,定涡旋20c包括用于容纳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的容置部221c,容置部221c设置在定涡旋20c的端板22的第二端面处。容置部221c呈大致弧形,其弧线延伸路径限定为从第二端面上的与一个压缩腔的位置对应的一点延伸至与另一个压缩腔对应的一点。容置部221c可以构造为从第二端面凹入的凹入部,也可以是非凹入的。容置部221c包括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面222c,第一抵接面222c用于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抵接。容置部221c设置在高压区ch内。定涡旋20c的端板22内还形成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从而连通压缩腔的两个不同的竖向孔道。竖直孔道的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一个压缩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抵接面222c并在第一抵接面222c处形成第一开口2233c。
59.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包括接头主体部72c、密封垫片71c和例如为螺钉的紧固件73c。其中,接头主体部72c由外接部726c和内接部互相连接构成或者一体地形成。外接部726c呈大致直线形,其内部形成有连通的水平孔道7223c和垂直孔道7225c(图9),水平孔道7223c的一端能够连接至压缩机外的喷气增焓流体源,另一端与垂直孔道7225c连接。内接部则构造为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大致弧形的盖状构件。该盖状构件的弧线延伸路径与容置部221c的弧线延伸路径一致。内接部在其弧线延伸路径的大致中点的位置处与外接部726c连接,也可以说,内接部构造为包括从外接部726c的一端分别朝向外接部726c的轴线左右两侧沿弧线延伸的第一内接部段724c和第二内接部段725c。第一内接部段724c和第二内接部段725c的一端与外接部726c连接,另一端则分别具有膨大的端部7241c、7251c。参见图9,内接部的底面(即面向第一抵接面222c的表面)构成用于与第一抵接面222c抵接的第二抵接面723c。第二抵接面723c处形成有沿着该盖状构件的弧线路径延伸的分别位于第一内接部段724c和第二内接部段725c的第一槽道7221c和第二槽道7222c。第一槽道7221c和第二槽道7222c的一端相互连通并且在该连通位置处的槽道内设有开口7224c以用作外接部726c的垂直孔道7225c的出口,第一槽道7221c和第二槽道7222c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内接部段724c和第二内接部段725c的膨大端部7241c、7251c中,并且优选地构造为相较于第一槽道7221c和第二槽道7222c的其他部分的尺寸略微扩张的第一槽道末端7228c和第二槽道末端7226c,从而便于定位以及固定安装盖构件。内接部还包括沿着该盖状构件的弧线路径布置且与槽道7221c、7222c间隔开的多个通孔721c。密
封垫片71c设置在第二抵接面723c与第一抵接面222c之间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与内接部的通孔721c相对应地,在第一抵接面222c处设有用于容纳紧固件73c的紧固孔224c,并且在密封垫片71c上设有供紧固件73c穿过的通孔712c。与内接部的第二抵接面723c处的第一槽道末端7228c和第二槽道末端7226c相对应地,在第一抵接面222c处设有与第一槽道末端7228c和第二槽道末端7226c对准并连通的第一开口2233c,并且在密封垫片71c处设有与第一槽道末端7228c和第二槽道末端7226c以及第一开口2233c分别对准并连通的开口711c。在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安装固定至定涡旋20c时,首先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放置在容置部221c中,然后使得紧固件73c依次穿过内接部的通孔721c、密封垫片71c的通孔712c并最终插入定涡旋20c的紧固孔224c中,从而使得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在定涡旋20c上固定安装就位。
60.当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在定涡旋20c上安装就位后,第一槽道7221c和第二槽道7222c在它们的第一槽道末端7228c和第二槽道末端7226c处与密封垫片71c的开口711c以及定涡旋20c的第一抵接面222c处的第一开口2233c对准并连通,从而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和定涡旋20c内构成适于将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涡旋机构的至少一个压缩腔的喷射通道。参见图11a和图11b,喷射通道包括从定涡旋20a的外部向内部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第一通道段设置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的外接部726c中,即由外接部726c内的水平孔道7223c和垂直孔道7225c构成,垂直孔道7225c的一端连接至水平孔道7223c,另一端通过位于槽道7221c、7222c内的开口7224c连接至槽道7221c、7222c。第二通道段由槽道7221c、7222c限定在内接部与定涡旋20c之间。第三通道段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形成在端板22内,即由与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连通的竖向孔道构成。竖向孔道的数量与槽道(槽道的末端)的数量相对应。由于第一开口2233c布置在槽道7221c、7222c内,竖直孔道得以与槽道7221c、7222c连通,另一方面由于垂直孔道7225c的出口(开口7224c)布置在槽道7221c、7222c内,槽道7221c、7222c得以与外接部726c中的垂直孔道7225c和水平孔道7223c连通并连通至喷气增焓流体源。由此,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流体能够依次流经水平孔道7223a、垂直孔道7225c、开口7224c,然后分别经由槽道7221c和7222c沿不同的方向流动,并经由密封垫片71c的开口711c、第一开口2233c以及端板22内的竖向孔道进入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
61.另外,如图9所示,在本示例中具有两个槽道(第一槽道7221c和第二槽道7222c)作为第二通道段的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个分支,两者构造为大致对称地布置,从而将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大致对称地两个压缩腔,以利于压缩机的平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槽道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更多个。另外,槽道以及相应的盖构件和容置部并不限制为弧形,而是可以构造为直线形或者曲线形(例如u形)。另外,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本示例中位于每个槽道末端处的第一开口2233c示出为两个,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2233c也可以构造为一个或更多个。
6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不仅实现了喷气增焓设计以有效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特别适用于定涡旋的上端面(第二端面)加工余量不足的情况。利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的盖状构型以及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中的形成槽道作为喷射通道的一部分,使得定涡旋的制造加工更加简单,而且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在定涡旋上也更加容易定位和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63.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定涡旋20d和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涡旋压缩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本一致,涡旋压缩机中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和定涡旋20d的大致构造和连接方式也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和定涡旋20c类似,因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用于构成喷射通道的第二通道段的槽道设置在定涡旋的20d的第一抵接面222d处,而非设置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的第二抵接面723d处。
64.具体地,参见图12和图13,定涡旋20d包括用于容纳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的容置部221d,容置部221d设置在定涡旋20d的端板22的第二端面处。容置部221d呈大致弧形,其弧线延伸路径限定为从第二端面上的与一个压缩腔的位置对应的一点延伸至与另一个压缩腔对应的一点。容置部221d可以构造为从第二端面凹入的凹入部,也可以是非凹入的。容置部221d(包括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面222d,第一抵接面222d用于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抵接。第一抵接面222d处还形成有沿着弧线延伸路径延伸的槽道223d。槽道223d的两个末端分别构造为相较于槽道223d的其他部分的尺寸略微扩张的第一槽道末端2231d和第二槽道末端2232d,从而便于定位以及固定安装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在第一抵接面222d处还包括沿着槽道223d的延伸方向布置且与槽道223d间隔开的多个紧固孔224d。定涡旋20d的端板22内还形成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从而连通压缩腔的两个不同的竖向孔道。竖直孔道的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一个压缩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抵接面222d并在第一抵接面222d处形成第一开口2233d,第一开口2233d分别位于在第一槽道末端2231d和第二槽道末端2232d内。
65.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包括接头主体部72d、密封垫片71d和紧固件73d。其中,接头主体部72d由外接部726d和内接部互相连接构成或者一体地形成。外接部726d呈大致直线形,其内部形成有连通的水平孔道7223d和垂直孔道7225d(图14、图15),水平孔道7223d的一端能够连接至压缩机外的喷气增焓流体源,另一端与垂直孔道7225d连接。内接部则构造为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大致弧形的盖状构件。内接部构造为包括从外接部726d的一端分别朝向外接部726d的轴线左右两侧沿弧线延伸的第一内接部段724d和第二内接部段725d。第一内接部段724d和第二内接部段725d的一端与外接部726连接,另一端则分别具有与第一槽道末端2231d和第二槽道末端2232d相对应的膨大的端部7241d、7251d。参见图14,内接部724d的底面(即面向第一抵接面222d的表面)构成用于与第一抵接面222d抵接的第二抵接面723d。第二抵接面723d为平坦表面。第二抵接面723d处还包括用作垂直孔道7225d的出口的开口7224d。
66.密封垫片71d设置在第二抵接面723d与第一抵接面222d之间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与定涡旋20d上的紧固孔224d相对应地,内接部上设有供紧固件73d穿过的通孔721d,并且在密封垫片71d上设有供紧固件73d穿过的通孔712d。与第二抵接面723d处的开口7224d相对应地,密封垫片71d上设有与第二开口7224d对准并连通的开口711d。在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安装固定至定涡旋20时,首先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放置在容置部221d中,然后使得紧固件73d依次穿过内接部的通孔721d、密封垫片71d的通孔712d并最终插入定涡旋20d的紧固孔224d中,从而使得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在定涡旋20d上固定安装就位。
67.当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在定涡旋20d上安装就位后,第二抵接面723d处的开口7224d与密封垫片71d上的开口711d对准并连通,而第一抵接面222d处的第一开口2233d位
于槽道223d内,从而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c和定涡旋20c内构成适于将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涡旋机构的至少一个压缩腔的喷射通道。参见图15,喷射通道包括从定涡旋20d的外部向内部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第一通道段设置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d的外接部726d中,即由外接部726d内的水平孔道722dc和垂直孔道7225d构成,垂直孔道7225d的一端连接至水平孔道7223d,另一端通过形成在第二抵接面723d处且位于槽道223d内的开口7224d连通至槽道223d。第二通道段由槽道223d限定在内接部与定涡旋20d之间。第三通道段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形成在端板22内,即由与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连通的竖向孔道构成。竖向孔道的数量与槽道的末端的数量相对应。一方面,由于第一开口2233d布置在槽道223d内,竖直孔道得以与槽道223d连通,另一方面,由于垂直孔道7225d的出口(第二抵接面723d上的开口7224d)布置在槽道223d内,槽道223d得以与外接部726d中的垂直孔道7225d和水平孔道7223d连通并连通至喷气增焓流体源。由此,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流体能够依次流经水平孔道7223d、垂直孔道7225d、开口7224d、密封垫片71d上的开口711d进入槽道223d,然后在槽道223d中沿不同的两个方向流动并最终进入第一开口2233d以及端板22内的竖向孔道,从而进入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
68.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不仅实现了喷气增焓设计以有效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特别适用于定涡旋的上端面(第二端面)加工余量不足的情况。此外,通过在定涡旋的第二端面处形成槽道作为喷射通道的一部分,使得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制造加工更加简单,而且喷气增焓接头装置在定涡旋上也更加容易定位和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69.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得到,槽道不仅可以形成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的第二抵接面或者形成在定涡旋的第一抵接面处,还可以形成在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两者处。通过使得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上的两个槽道对准并密封接合,从而共同形成喷射通道的第二通道段。这种结构和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喷射通道(第二通道段)的流通面积,从而附加地提供喷射效率提升的效果。
70.图16a和图16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定涡旋20e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涡旋压缩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00a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本一致,因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和定涡旋20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a和定涡旋20a具有不同的构造和连接方式。
71.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定涡旋20e包括用于容纳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的容置部221e,容置部221e设置定涡旋20e的端板22的第二端面处。容置部221e呈大致弧形,其弧线延伸路径限定为从第二端面上的与一个压缩腔的位置大致对应的一点延伸至与另一个压缩腔大致对应的一点。容置部221e可以构造为从第二端面凹入的凹入部,也可以是非凹入的。容置部221e包括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面222e,第一抵接面222e用于与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抵接,第一抵接面222e处还形成有第一开口233e。容置部221e设置在高压区ch内。定涡旋20e的端板22内还形成有连通压缩腔的两个不同的弯折孔道,每个弯折孔道包括大致沿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向部段和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横向部段。弯折孔道(轴向部段)的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一
个压缩腔,弯折孔道的(横向部段)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抵接面222e并在第一抵接面222e处形成第一开口233e。
72.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包括内接部、外接部72e以及将内接部与外接部722相互连接的接头部73e。替代性地,外接部72e和内接部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外接部72e呈大致直线形,其内部形成有能够连接至压缩机外的喷气增焓流体源的孔道722e。内接部则构造为大致沿与涡旋压缩机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管状构件。管状构件可以构造为柔性的。内接部在其管状构件的延伸路径的大致中点的位置处与接头部73e连接从而连接至外接部726c,也可以说,接头部73e构造为三通,内接部构造为包括从接头部73e的两个出口端口分别朝向外接部726c的轴线左右两侧沿弧线延伸的第一内接管74e和第二内接管75e。第一内接管74e和第二内接管75e的一端与接头部73e的两个出口端口分别连接,另一端则分别构造为第一抵接端部741e和第二抵接端部751e。第一内接管74e的第一抵接端部741e和第二内接管75e的第二抵接端部751e分别包括各自的管道出口、用于与第一抵接面222e抵接的第二抵接面以及用于密封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之间的密封元件(未示出)。
73.在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安装固定至定涡旋20e时,首先将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放置在容置部221e中,然后使得第一抵接面222e与第二抵接面抵接,第一抵接端部741e和第二抵接端部751e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抵接面222e上的第一开口233e中,从而使得第一内接管74e和第二内接管75e与定涡旋20e固定连接并最终使得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在定涡旋20e上固定安装就位。
74.当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在定涡旋20e上安装就位后,第一内接管74e的第一抵接端部741e以及第二内接管75e的第二抵接端部751e的管道出口与定涡旋20e的第一抵接面222e上的第一开口233e对准并连通,从而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和定涡旋20e内构成适于将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涡旋机构的至少一个压缩腔的喷射通道。喷射通道包括从定涡旋20e的外部向内部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和第三通道段,第一通道段设置在喷气增焓接头装置70e的外接部72e中,即由外接部72e的孔道722e构成,该孔道722e的出口连接至接头部73e的一个入口端口。第二通道段由第一内接管74e和第二内接管75e限定。第三通道段形成在端板22内,即由与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连通的弯折孔道构成。弯折孔道的横向部段可以用于容纳第一抵接端部741e和第二抵接端部751e的插入部分。弯折孔道的数量与内接管的数量相对应。由此,来自喷气增焓流体源的流体能够依次流经外接部72e中的孔道722e、接头部73e,然后分别经由内接管74e和75e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流动,并最终进入第一开口2233e以及端板22内的弯折孔道从而进入压缩机的至少一个压缩腔。
75.另外,在本示例中具有两个内接管(第一内接管74e和第二内接管75e)作为第二通道段的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个分支,两者构造为大致对称地布置,从而将喷气增焓流体输送至大致对称地两个压缩腔,以利于压缩机的平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内接管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更多个。另外,内接管与定涡旋的固定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抵接端部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开口的方式,而是可以采用其他等效的方式、例如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7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不仅实现了喷气增焓设计以有效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特别适用于定涡旋的上端面(第二端面)加工余量不足以
及喷射路径复杂的情况。由于内接管可以构造为柔性的,因此无需特别限制内接管的延伸路径,也无需特别限制容置部与内接管的形状匹配,从而利于加工生产并且易于生成复杂的喷射路径。并且,定涡旋和喷射增焓接头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定位和安装,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77.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