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打气筒的活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9860发布日期:2022-09-23 22:34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打气筒的活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气筒,具体涉及一种手动打气筒的活塞结构。


背景技术:

2.手动打气筒(也叫充气泵)种类相当多,有一种可在握把推、拉双向行程中均进行充气动作的手拉气筒,这种气筒具有充气效率高的优点。
3.但是现有打气筒的活塞结构配件较多,且配件设计不合理,导致配件之间需要进行多次连接,且容易导致连接不牢,从而引起漏气或者掉落的可能性很高。如图1所示,现有的活塞结构中,活塞内杆是与上盖连接的,从图1中可以看到,由于上盖还要与活塞外杆连接,内杆与上盖连接的位置是在上盖内部,不容易操作,且两者连接效果不好,从而会导致漏气或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打气筒的活塞结构,其连接操作简单,密封性能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手动打气筒的活塞结构,其包括内杆、外杆、上盖和下盖,所述内杆设置在外杆内,内杆内形成有出气通道,内杆和外杆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上盖与外杆连接,所述下盖与内杆连接;
7.所述上盖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方向相反;所述下盖设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与第一单向阀对应且两者方向相反,第四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对应且两者方向相反;所述上盖与下盖连接,且上盖与下盖之间配合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气室和第二导气室,第一导气室与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导气室与进气通道连通。
8.所述下盖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上盖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导气室,第二腔室与上盖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导气室。
9.所述下盖内设有用于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开的隔板,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连接面,该连接面与隔板的上端面平齐。
10.所述下盖上端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上盖于该环形台阶处与下盖连接,并形成所述连接面。
11.所述上盖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下盖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导气室,第二腔室与下盖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导气室。
12.所述上盖内设有用于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开的隔板,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连接面,该连接面与隔板的上端面平齐。
13.所述上盖下端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下盖于该环形台阶处与上盖连接,并形成所述连接面。
14.所述下盖外周形成有一卡槽,该卡槽中设有密封圈。
15.所述下盖内还设有与内杆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第一导气室连通。
16.所述连接柱包括连接段,连接柱内形成有台阶,连接段位于台阶上方,连接段的直径大于内杆的直径。
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设计各配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将下盖与内杆连接,上盖与下盖连接后,再与外杆连接,使得各个配件之间的连接工作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连接效果,保证了活塞结构的密封性能。
18.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下盖结构时,将其所有需要与上盖连接的位置进行平齐设置,进一步简化了连接工作,进而提高连接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一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一活塞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一的活塞结构分解示意图(无内杆和外杆);
23.图5为实施例一的上盖示意图一;
24.图6为实施例一的上盖示意图二;
25.图7为实施例一的下盖示意图一;
26.图8为实施例一的下盖示意图二;
27.图9为实施例一的活塞结构在打气筒中的示意图;
28.图10为实施例二的活塞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9.图11为实施例二的上盖结构示意图一;
30.图12为实施例二的上盖结构示意图二;
31.图13为实施例二的下盖结构示意图一;
32.图14为实施例二的下盖结构示意图二。
33.标号说明:
34.内杆10;出气通道11;
35.外杆20;进气通道21;
36.上盖30;
37.下盖40;
38.连接柱41;连接段411;
39.第一导气室51;第二导气室52;
40.第一单向阀61;第二单向阀62;第三单向阀63;第四单向阀64;
41.密封圈70;
42.第一腔室81;第二腔室82;隔板83;连接面84;卡槽85;
43.气筒90;上气室91;下气室92。
具体实施方式
44.如图2-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手动打气筒的活塞结构,其包括内杆10、
外杆20、上盖30和下盖40,所述内杆10设置在外杆20内,内杆10内形成有出气通道11,内杆10和外杆20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21;所述上盖30与外杆20连接(本实用新型为螺接),所述下盖40与内杆10连接;所述上盖30设有第一单向阀61和第二单向阀62,第一单向阀61和第二单向阀62方向相反;所述下盖40设有第三单向阀63和第四单向阀64,第三单向阀63与第一单向阀61对应且两者方向相反,第四单向阀64与第二单向阀62对应且两者方向相反;所述上盖30与下盖40连接,且上盖30与下盖40之间配合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气室51和第二导气室52,第一导气室51与出气通道11连通,第二导气室52与进气通道21连通。
45.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时,首先将下盖40与内杆10连接,然后再将上盖30与下盖40连接。因为下盖40是先与内杆10连接的,两者在连接时并无其他配件阻拦,使得两者连接工作更加简单,连接效果也更好,从而保证活塞结构的密封性能。
46.为详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列举两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7.实施例一
48.本实施例中,下盖40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81和第二腔室82,第一腔室81与上盖30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导气室51,第二腔室82与上盖30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导气室52。下盖40内设有用于将第一腔室81和第二腔室82隔开的隔板83,上盖30与下盖40之间形成有连接面84,该连接面84与隔板83的上端面平齐。这样设置可以使上盖30与下盖40之间的连接工作更加简单。
49.为了使上盖30和下盖40的连接更加稳固,下盖40上端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上盖30于该环形台阶处与下盖40连接,并形成连接面84。本实施例中,下盖40外周形成有一卡槽85,该卡槽85中设有密封圈70。密封圈70设置在卡槽85中,可以有效避免活塞移动过程中密封圈70脱落而影响打气筒使用的情况发生。
50.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40内还设有与内杆10配合的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与第一导气室51连通。为了提高内杆10与下盖40的连接稳定性,连接柱41包括连接段411,连接柱41内形成有台阶,连接柱411位于台阶上方,且连接柱411的直径大于内杆10的直径。
51.将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应用至打气筒中时,活塞将气筒90内部分隔为上气室91和下气室92。当向下活塞推动时,下气室92气压增强,第三单向阀63打开,第四单向阀64关闭,下气室92的气体经由第三单向阀63进入第一导气室51,然后进入出气通道11;与此同时,上气室91气压减小,第一单向阀61关闭,第二单向阀62打开,外部气体经由进气通道21进入第二导气室52,然后经由第二单向阀62进行上气室91。当向上推动活塞时,上气室91气压增强,第一单向阀61打开,第二单向阀62关闭,上气室91的气体经由第一单向阀61进入第一导气室51,然后进入出气通道11;与此同时,下气室92气压减小,第三单向阀63关闭,第四单向阀64打开,外部气体经由进气通道21进入第二导气室52,然后经由第四单向阀64进行下气室92。
52.实施例二
53.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81和第二腔室82形成于上盖30中。这就意味着上盖30还设有用于将第一腔室81和第二腔室82隔开的隔板83,上盖30下端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下盖40于该环形台阶处与上盖30连接,并形成连接面84。本实施例中,上盖30外周还形成有一卡槽85,该卡槽85中设有密封圈70。密封圈70设置在卡槽85中,可以有效避免活塞移动过程中密封圈70脱落而影响打气筒使用的情况发生。
5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设计各配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将下盖40与内杆10连接,上盖30与下盖40连接后,再与外杆20连接,使得各个配件之间的连接工作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连接效果,保证了活塞结构的密封性能。
55.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下盖40结构时,将其所有需要与上盖30连接的位置进行平齐设置,进一步简化了连接工作,进而提高连接的密封性能。
5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