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0277发布日期:2022-09-03 02:1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射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动力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射泵。


背景技术:

2.喷射泵,又称射流泵,是一种利用高压工作流体的喷射作用来输送流体的泵;其一般由电机、具有空腔的泵壳、安装在泵壳内的叶轮、喷射器等部件构成,操作时,工作流体以很高的速度由喷嘴喷出,在泵壳内的真空室形成低压,使被输送液体吸入泵壳内的真空室,然后进入泵壳内混合室;在混合室中高能量的工作流体和低能量的被输送液体充分混合,使能量相互交换,速度也逐渐一致,流体从喉管进入泵壳内的扩散室,速度放慢,静压力回升,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701387u)公开了一种高效喷射泵,包括电机以及泵体、中间连接件,电机具有横向穿过中间连接件,延伸至泵体内部的电机轴,泵体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电机轴的端部设置有叶轮,叶轮上固设有导叶,导叶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喷射器,喷射器与端壁之间设置有射流器,射流器前端设置有安装块,叶轮包括前端板、后端板,前端板与后端板之间形成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内设置有传动叶片,前端板中心处设置有导流唇边,前端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叶片,且相邻所述分流叶片之间设置有整流叶片,泵体顶端设置有出水口。
4.该篇对比文件具备以下缺陷:其一,电机与泵体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从而导致安装在泵体内的喷射器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喷射泵使用过程中,被输送的流体由于重力的作用无法避免向下运动的趋势,由此造成流体在被输送过程中携带的动能需要克服重力因素,使得流体输送效率降低;其二,在通过喷射器将流体射入叶轮中后,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流体由液体通道甩出,在经过导叶导向后进入泵体内腔并由出水口流出,该过程中流体与导叶会存在强烈的干涉(且导叶一般采用塑料材料构成),从而造成喷射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喷射泵,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提高喷射泵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喷射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喷射泵,包括用于连接电机的泵壳、叶轮以及喷射器,所述泵壳上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叶轮内具有流道二,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竖向安装在所述泵壳内,所述泵壳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叶轮嵌设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与电机输出端连接,且所述喷射器分别与所述进水口、所述叶轮内的流道二进口连通,所述安装腔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过水口,且所述安装腔内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过水口、所述叶轮内流道二进口连通的流道一。
7.本喷射泵包括与电机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的泵壳,泵壳内安装有喷射器与叶轮,
且泵壳上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泵壳上开设有安装腔,叶轮具体嵌设在安装腔内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进行连接,喷射器竖直设置,其分别连通出水口与叶轮内流道一的进口,当喷射泵进行工作时,由进水口进入泵壳的流体能够被喷射器的进行导向,使得流体先竖直向下流通,该过程中流体在被喷射器推动的同时,在自身所携带的重力势能加持下,能够保证自身的流动速率更快,避免喷射器在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流体流动需要克服重力因素进行流动,由此提高了喷射泵的工作效率;同时,安装腔内沿周向开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过水口以及与叶轮内流道一出口、过水口连通的流道一,无需在叶轮外再套设一层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导叶,在流体流入叶轮内流道二后(电机始终带动叶轮进行转动),进入叶轮内流道二的流体由于叶轮转动的离心力被甩出至流道一内,并由流道一通过过水口向出水口流出,该过程中减小了流体与泵壳内零部件(导叶等)的干涉量,从而避免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发出刺耳的噪声,同时减少安装所需零部件避免配合误差产生,进而保证喷射泵工作时更加安静。
8.在上述的喷射泵中,所述安装腔截面呈圆形,且所述流道一沿所述安装腔周向内壁开设呈螺旋状。
9.安装腔的截面呈圆形,与叶轮的形状相适配,且流道一沿安装腔周向内壁开设呈螺旋状,其内壁平整且呈曲线状,从而使得当流体被叶轮甩出至流道一内并与流道一内部碰撞时,螺旋状的流道一能够对流体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卸载的同时并对流体进行导向,从而降低流体与流道一内壁碰撞产生噪音的同时,确保流体能够快速沿着流道一穿过过水口,避免流体内所携带的能量过度损失。
10.在上述的喷射泵中,所述流道一自远离所述过水口的一端向与所述过水口连通的一端宽度逐渐增大。
11.流道一的宽度是由远离过水口的一端向与过水口连通的一端逐渐增大的,从而使得流体在流道一内流动时其流速能够被有所限制,避免流体以极高的速率由过水口射出后造成紊流现象。
12.在上述的喷射泵中,所述泵壳内具有进水腔与用于稳压的出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上下两端贯穿设置,所述喷射器卡接在所述进水腔内并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泵壳顶部处并与所述出水腔连通,且所述过水口通过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13.泵壳内具有进水腔与出水腔,进水口位于泵壳的外侧壁上并与进水腔连通,进水腔上下两端贯穿,以供喷射器插接,且两者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作为优选方案,喷射器插接在进水腔内的外壁上开口设置,使得流体在进入至进水腔内后能够由该开口进入喷射器;出水腔能够用于进行缓冲,其内部容积大于进水腔,从而使得由过水口流出的流体先进入到出水腔内,该过程中流体所携带的压力在缓冲腔内不断被消耗卸载,从而对该部分流体起到稳压的作用,加之出水口位于泵壳顶部处且与出水腔连通,从而使得由出水腔流出的流体更为平稳;与此同时,喷射器的顶部也开口设置,从而在出水腔内流体将要满溢状态下,一部分流体由出水口流出,另一部分重新回流至喷射器内,以此保证泵壳内水压稳定,避免泵壳内出现紊流造成喷射泵工作效率降低。
14.在上述的喷射泵中,所述泵壳内底部处具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射器下端卡接。
15.泵壳内位于底部处设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一端与安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喷射器的下端进行卡接固定,作为优选方案,喷射器的下端与过水通道之间设置密封圈,从而使得进入至喷射器内水流体仅能够通过过水通道进入安装腔,避免流体由喷射器下端渗出至出水腔内造成流体紊流。
16.在上述的喷射泵中,所述叶轮包括呈圆盘状且间隔设置的盘体一与盘体二,所述盘体一与所述盘体二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弯曲呈弧状的导水条,且每两根相邻导水条之间形成与所述流道一连通的流道二,且所述盘体一板面中心处开设有与各所述流道二连通的入水口。
17.叶轮包括呈圆盘状的盘体一与盘体二,盘体一与盘体二两者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导水条,每两根导水条之间能够形成供流体流通的流道二,盘体一板面中心处开设有与过水通道连通的入水口,在进行工作是,流体在进入过水通道后能够通过入水口进入盘体一与盘体二之间,在叶轮转动时,流体能够由于叶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有流道二被甩入流道一内;此外,由于每根导水条弯曲呈弧状,从而使得两个相邻导水条之间合围形成的流道二呈弯曲状,从而使得被甩出的流体路径呈倾斜状,避免流体在被甩出后剧烈冲击在流道一内壁上,既保证喷射泵工作室噪声更低,也能够避免流体流速降低,保证喷射泵工作效率。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喷射泵具备以下优点:
19.一、本喷射泵通过将喷射器竖直设置,保证流经喷射器的流体流速,同时在泵壳的安装腔内直接开设螺旋状的流道一与过水口,避免流体在经过叶轮后于泵壳内的零部件发生强烈干涉,保证喷射泵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时的噪声。
20.二、流道以的宽度自远离过水口的一端向与过水口连通的一端逐渐扩大,并通过出水腔进一步对流体压力进行卸载稳压,从而保证流体的流动更为平稳。
21.三、通过叶轮内两相邻导水条之间合围形成且呈弯曲状的流道二避免流体被甩出后剧烈冲击流道一内壁,保证流体流速的同时降低喷射泵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喷射泵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喷射泵中泵壳的剖视图一。
24.图3是本喷射泵中泵壳的剖视图二。
25.图4是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叶轮的剖视图。
27.图中,1、泵壳;11、进水口;12、出水口;13、安装腔;131、过水口;132、流道一;14、进水腔;15、出水腔;16、过水通道; 2、叶轮;21、盘体一;211、入水口;22、盘体二;3、喷射器; 4、导水条;41、流道二。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如图1-5所示,本喷射器3包括泵壳1与电机,泵壳1与电机通过紧固件(螺钉)螺接
固定,泵壳1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截面呈圆形的安装腔13,叶轮2嵌设在安装腔13内且与电机的输出端进行连接,使得电机的输出端能够带动叶轮2进行转动;结合图2与图3,泵壳1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1,顶部处开设有出水口12,且泵壳1内具有的进水腔14与出水腔15,进水口11 与进水腔14连通,出水口12与出水腔15连通,进水腔14上下两端贯穿设置,喷射器3竖直设置,其插接在进水腔14内且外壁上开设有与进水腔14连通的进流口,此外,喷射器的上端伸入出水腔内,且喷射器上端周向侧壁上开设回流口,泵壳1底部具有两端贯穿设置的过水通道16,其一端与安装腔13连通,另一端与喷射器3的下端卡接固定,且两者之间通过密封圈对间隙进行密封。
30.如图3所示,安装腔13内侧壁上开设有过水口131,且安装腔13周向内壁上开设有呈螺旋状的流道一132,流道一132通过过水口131与出水腔15连通,且流道一132自远离过水口131 的一端向与过水口131连通的一端宽度逐渐增大,结合图4与图 5,叶轮2包括盘体一21与盘体二22,盘体一21与盘体二22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弯曲呈弧状的导水条4,每两根相邻的导水条4 之间合围形成呈弯曲状的流道二41,且盘体一21的板面中心处开设有与过水通道16连通的入水口211。
31.使用原理:工作人员在开启喷射泵后,流体由进水口11进入进水腔14,然后通过进流口进入至喷射器3内,通过喷射器3将流体射出,使得流体穿过过水通道16与入水口211后进入流道二 41内,由于电机带动叶轮2转动,使得流道二41内的流体在倾斜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被甩出流道二41,在避免流体剧烈冲击流道一132内壁的前提下使得流体进入流道一132,且流体一自身所携带的能量以及叶轮2转动作用下,使得流道一132内的流体经过过水口131进入出水腔15,流体在通过流道一132以及出水腔 15的卸载稳压后一部分通过出水口12流出至外界,另一部分通过喷射器3上端的回流口重新回流至喷射器3内。
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泵壳1、进水口11、出水口12、安装腔13、过水口131、流道一132、进水腔14、出水腔15、过水通道16、叶轮2、盘体一21、入水口211、盘体二22、喷射器3、导水条4、流道二4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